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随着气象条件和人工管理技术的发展,冬小麦种植的播期也不断发生变化,不同的播
期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也不同。
本文将从产量、生长期及其构成因素等方面
来探讨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1.早播期:早播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之间,早两周种植的冬小麦一般在4
月中下旬收获,播期可延后至11月上旬,但过晚则会受到较强的逆境影响。
早播期的冬小麦早期生长快,浇水、施肥等管理措施易于掌控,因此一般产量较高,但早熟早衰,田间
管理要求高,生物量少,品质相对较差。
2.中播期:中播期一般在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之间,一般在5月上旬收获。
中播
期播种的冬小麦生长期长,秸秆丰产,产量稳定,对管理要求稍低,品质相对较好。
但是,中播期的冬小麦易遭受病虫害侵害,土壤湿度难以控制,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3.晚播期:晚播期一般在12月上旬至12月下旬之间,一般在5月下旬收获。
晚播期
种植的冬小麦生长期相对较短,生物量少,因此产量相对较低。
而且晚播期一般需通过增
施肥料等措施来弥补种植过程中的营养亏缺,增加产量,而这个过程也会增加成本。
1.早播期:早播期的冬小麦的生长期相对较短,从播种至收获时一般在6-7月之间,
其中整个生长期包括叶期、拔节期、灌浆期及成熟期。
由于生长期相对较短,早播期的冬
小麦成熟期也相对较早,一般在4月底到5月初之间,因此在接下来的耕作管理中要更加
注意防霜灾害。
2.中播期:中播期播种的冬小麦生长期一般在7-8个月之间,生长期相对较长,更容
易控制播种过程中的管理措施。
但是中播期种植的冬小麦,通常在农事工作的搞荒期进行
较为密集的农事管理,对人力和成本投入要求较高。
3.晚播期:晚播期种植的冬小麦生长期一般在8-9个月之间,生长期相对较长,具有
更长的生长期,因此生物量相对较多,品质也有所提高。
但是晚播期冬小麦生长初期需要
耗费较多的营养,地面盖度较低,对土壤、水分等要求较高。
晚播期冬小麦在逆境环境下,比早播期和中播期的越冬能力弱,需要更加注意管理保护。
不同的播期对冬小麦在生产过程中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早播期播种的冬
小麦,对土壤、光照、水分等的要求较高,但由于具有很长的生长期,相对来说生物量少,粒数少,产量相对较低。
中播期播种的冬小麦,农事操作由于搞荒期因素会较集中,田间
管理要求较高,但粒数较多,由于生物量较高,因此产量相对较高。
晚播期播种的冬小麦
生物量相对较低,但由于有更长的生长期,粒数相对较多,对管理措施的要求有所降低,
但仍需要注意保护越冬状态,以避免受到逆境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