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体育课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小学体育课教学方法
-->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者往往相互作用,使教学过程成为了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为达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和谐,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需要选择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才能顺利地实施教学,实现体育课的教学目标。
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
因此,组织教学合理而周密是上好体育实践课的关键。
让我们来谈谈小学体育课教学方法吧:
小学体育课教学方法
(一)根据体育实践课的基本特点组织教学。
由于体育实践课大都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心理和物质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高质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室外教学的种种有利和不利因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调动他们积极地参与身体练习的同时,启发他们的思维,进而帮助他们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
1、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
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也是实施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
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努力形成纪律严明、精神振奋、团结活泼、积极上进的学习风气。
要形成良好的课堂常规,一是要让学生明确体育课的学习目的,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特点和存在的某些危险因素,使课堂常规内化为学
生的自律需要。
二是要严格要求、坚持不懈。
根据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反复抓抓反复。
三是要把常规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改变纪律要求前紧后松的现象,努力使常规要求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
2、抓好体育课各阶段的组织教学。
体育实践课一般由准备(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环节组成的,由于各环节的教学任务不同,教学中教师既要紧扣教学目的需要,又要抓住学生学习情绪的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灵活地组织教学。
①课前准备要充分。
如果把上课看作是一场表演,那么操场就是舞台,舞台怎么布置,需要什么道具,具体怎样演等一系列问题都必须在演出前作好充分准备。
课前准备就是要求体育教师从新颖、实用的角度出发,精心布置好本节课的场地器材,备足配齐各类活动器具,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的前后过度方法,以及场地转换的行进路线等,确保整个教学过程能顺利完成。
充分的课前准备既能使教师在课堂上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基础。
②准备部分要新颖。
从教室到操场,学习空间的变化会使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变化:其一,他们刚从教室的狭小空间来到广阔的操场上,犹如一只刚出笼的小鸟,情绪相当高涨;其二,小学生天性爱玩,对体育课往往抱有玩一玩、做做游戏放松放松的想法;其三,室外活动不同于户内,学生的注意力极易受到周围环境干扰等等。
如此种种学习心理因素,对体育课堂教学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
因此课的开始组织教学特别重要,教师应该改变过去整整队,报报数,
慢跑几圈做做操的传统的教学形式,力求准备活动新颖多变,可采用趣味练习如:请你跟我这样做或反口令练习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或采用斗鸡抓尾巴踩影子等对抗性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出发,抓好开端,把准备活动组织得引人入胜,充分调动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马上适应到体育教学的要求中来,进而使他们能非常乐意的听从教师的指挥,轻松地进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中去。
③基本部分要活泼。
基本部分往往安排了一节课的新授内容。
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学生对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术是在不断的运动中掌握的,因此基本部分组织教学,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多提供学生自由练习的时间,让学生在独立自主的学习中掌握新授内容,提高学习能力。
除此之处,教学的形式也要活泼,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教材内容、教学要求不断改变练习方法,通过举行比赛、组织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④结束部分要轻松。
经过近四十分钟的紧张练习,学生会产生疲劳感,因此结束部分宜组织一些轻松的活动,如舞蹈、放松操等,帮助学生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
同时放松活动又要不失趣味性,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让学生保持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从内心上激发他们喜爱体育课的情感,为下一次教学留下伏笔。
(二)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
1、挖掘教材趣味性。
趣味性、娱乐性是体育课的一大特点,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一些枯燥的内容,教师要进行适当处理,如换名,把老鹰抓小鸡改成母鸡爱小鸡,把抱球接力改成运送西瓜等;换器具,在掷轻物练习中把沙包
改成羽毛球,把跳高竿换成橡皮筋等。
2、同一教材不同组织。
体育技术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为保证学生掌握技术的全面性正确性,同一教材往往会在不同课次出现,而且重复练习的目的、难度、要求是不一致的。
学生喜变,相同的内容重复出现势必会降低他们学习的兴奋度。
因此,对于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教师应改变教学组织的方法,同样是掷准,今天我叫它打靶,明天我叫它为打野鸭;今天我用的掷准物体是箩筐,明天我改换成汽球,以在不断的变化中达到激趣的目的。
3、不同教材合理搭配。
目前小学体育实践课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田径(跑跳投)、小球类(篮排足等)、基本体操、攀爬悬垂类、民族民间乡土体育等几大类,不同的教材内容有其不同的特性和不同的学习价值。
一堂课上教材内容不可过多亦不能过于单一,要从学生能力形成的特点、促进健康生长发育等角度考虑,教材的搭配一般要做到动静结合,上下肢协调锻炼兼顾,柔韧与力量同步发展,体质与能力共同提高等要求。
(三)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组织教学。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
根据这一心理特征,教学中宜将新授知识或技术性强的复习内容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利用注意力相对集中的时机提高学习效率;耐力性、对抗性练习内容宜安排在课的中后部,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课的后半部分则可安排一些竞争性强的练习,既能满足学生的生理需求,又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2、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胜等心理和行为特点,因此教学中教学手段要多样,教学形式要新、奇、活,多组织游戏和比赛,教学方法要创新,要敢于打破旧有教学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如课堂中进行队伍调动,如果传统的方法过于机械、死板,教师可以在调动队伍时配以节奏感强的摇滚乐,或者把调动过程编成游戏或舞蹈等,既会使学生感到新奇,又会使教学活而不乱,提高教学效果。
3、发挥体态语言的作用。
体态语言是无声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其它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课堂上的精神面貌对学生是无声的教育和无言的要求。
其次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口哨等的作用,合理运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口哨声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整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用好体态语言的同时,教师还要结合教学语言的运用,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
一、发挥主体地位,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提升其综合素质,提高学生们自主创新能力。
在我国的传统教学方式中,其主要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们听取老师讲课的方式,这样的课程教学无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有很大的不利之处,难以让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得到提升。
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尤其要做好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激发,让学生的学习乐趣得到提高,让学生的体育课堂教学更加富有趣味。
比如,笔者在进行足球
教学的过程中,便让学生们组成小组,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足球比赛。
笔者所开展的足球比赛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足球运动,而是让同学们扮演成为不同的小动物,让小动物们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比赛。
小鸭子一扭一扭地将球传给小猪,小猪哼哼地用头顶起足球,小狗熊则跑上前来要断球,同学们的动作非常可爱,让足球运动的开展更加富有情趣。
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更高,加上教师较少规矩的限制,仅仅在规则上予以适当指导,更加让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得到最大化的展现,让学生们在体育课堂上既能够感受到足球运动的乐趣,又能够学习到重要的知识理论,教学效果较好。
二、引进媒体教学,形象直观构成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被广泛的应用。
在我国大部分条件较好的学校都安装了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充分利用,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们对体育学习的欲望。
例如:笔者在进行武术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武术中的相关动作简单进行语言表述无法让学生们真正学习到动作的精髓,无法让学生们对其各方面的知识予以更好地理解。
于是便引入了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同学们从视频中看到了武术动作的一招一式,还对其进行模仿,不用老师的特别教学,学生们便已经掌握到了武术学习中的基本动作。
此外,笔者还制作了很多动画式的分解动作讲解,其内容不仅更加详细,而且更加具体,也更加生动,同学们学习起来更加具有趣味性,在习惯养成方面具有极大的帮助。
多媒体进行体育教学,可以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的具象化,可以让学生们的体育学习模仿效果更好,其课程教学的质量自然得到提升,学生们学习的意愿也更加强烈。
三、注重学生特点,坚持因材施教
每一名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学生们的生长条件不同,接受的锻炼方式不同,都会让学生们的身体条件产生差异,尤其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其可能接受父母的溺爱更多,身体条件反倒可能会偏弱一些。
因此,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就需要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体质进行不同的教学,从而让学生都能够得到与自己身体条件相适应的教学强度,在学生原有条件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比如,笔者再行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着急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而是首先通过简单跑跳的方式对学生的身体条件和情况进行摸排。
在进行基础测验之后,将学生进行三个等级的划分,身体条件较好的学生为A组,其主要进行的则是一些强度训练比较大的活动,比如跑、跳等体育活动;身体条件一般的学生则为B组,其主要进行的则是一些较为温和的体育活动,比如武术一类的活动;而身体条件较为薄弱的学生则为C组,其主要进行的则是基础性的简单体育活动,比如慢走、太极动作等学习,逐渐培养其对运动的适应性,避免运动伤害。
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的身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在学生的身体条件得到提升之后再进行强度训练,从而既让学生能够适应体育教学的变化,又让学生能够在其本身条件的基础上进行难度提升,防止学生因为体育活动无法达标而产生畏难情绪,对体育课程心生畏惧。
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体情况,对于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调整,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轻松的运动中锻炼好自身的身体,最终达到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目标。
四、结语
小学体育是小学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其对于学生体
育理念的养成,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小学体育教师要对体育课程时间予以优化利用,创新体育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更加喜欢体育课堂教学和体育锻炼,为学生身体素质的优化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