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教学后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拱桥》教学后记

周一上午,洛阳市教研室的老师们到我校视导,这在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是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前一天晚上七点多学校通知我准备一节课,按照进度,我讲了一节《中国石拱桥》,用两个多小时备了课,制作了课件,自己觉得心里很没底。第二天讲完之后,康老师对我们进行了点评,对这节课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这节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目标,分别是语言准确、特征突出、方法得当、顺序合理、思路清晰。作为第一课时,我只需完成了前两个目标。康老师评课时指出许多问题。如:第二课时的目标不该在第一课时出示。应该上成一节完整的课,课前导语不需要。教学目标需要用自己的语言陈述。第一个目标和第二个目标应该互换。学生预习提问不得当,需要引导学生不提问非语文的东西。应该适当的安排朗读,没有朗读的语文课是不成功的。课上完之后我也觉得很不满意,存在问题颇多。准备不充分是一方面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把握教材能力不高。这节课最大的问题是知识归类不当,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其它的说明文。反思了一下,我觉得应该把这一课上成学法指导课,因为,这一课在我们初中阶段是非常典范的说明文教材,可以设计三到四个课时,解决说明文阅读中的一般问题。于是我做了这样的调整。以《中国石拱桥》为例探究学习一般说明文的思路。第一遍读课文:明白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学生对本文的说明对象不能准确把握,认为是赵州桥和卢沟桥,我引导他们从全篇入手考虑。学生在找说明对象时错误的把“大小不一、形式多样”归纳进去,没有找到“历史悠久”,我引导他们要注意找段落中的关键句,从中筛选主要信息。我想,康老师之所以建议把这个内容放在开头,应该是考虑到处理教学内容要有整体意识吧。第二遍读课文:找出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本文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做引用、摹状貌、作比较,作诠释等。找出运用准确的词语,并分析其表达效果。一般是表推测估计的词,或对程度范围进行限制的词。如“几乎与河面平行”中的“几乎”,“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中的“在当时”。第三遍读课文:明白文章使用的说明顺序。本文用到逻辑顺序中的“由主到次”、“由一般到特殊”。第四遍读课文:弄清文章的结构。说明文中常用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本文是总分式。理清写作思路。前三段概括写了中国石拱桥的三个特点,4到8段举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例子,印证了这些特点。地9、10段总写了中国石拱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和解放后我国石拱桥事业的发展。我以前要求学生预习时提出美点,进行质疑,只是为了落实预习活动,对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这样做效果不理想。以后应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体,从相应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至于康老师提到的朗读问题,说明文需要朗读哪些内容?提出怎样的朗读要求?用怎样的方式去朗读?这些问题挺难解决的。康老师说自己好为人师,我们一致认为是善为人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