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植被生态恢复评价、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高原植被生态恢复评价、问题与对策*

张文辉1** 刘国彬2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部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杨陵 712100

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杨陵712100

E-mail: zwhckh@

摘 要:以“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西北黄土高原区考察组获得的资料为依据,对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方面取得的成就、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策略与对策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退耕还林和禁伐禁牧措施实施以来,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率、质量已经呈现稳定提升势态,民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植被恢复措施优化,多元化投资与城镇化发展使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前景看好。目前存在主要问题是:植被恢复投资力度不够;政策不稳使农户无远期规划,政策不配套,使大户承包治理停滞;过分注重经济效益,人工经济林比例过大,生态功能不强;禁伐禁牧封禁措施缺乏技术支撑,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亟待解决。未来植被恢复策略是保护现有成果;增加自然恢复和生态修复比例;用政策保护大户承包治理和植被建设的积极性;扩大植被建设和科研投资力度,培育黄土区植被恢复方面的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被恢复;退耕还林

1.引言

植被恢复是一个地区整体生态环境条件改善的基本标志。近20年以来,各级政府包括水利水保、林业、环境部门对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治理效果如何、植被恢复中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应该在对策策略方面如何调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水利部组织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的主要任务之一。

2005年9-12月,“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西北黄土高原区考察组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分西线 、中线和东线,采用典型样地抽查、现场考察、与基层干部座谈、农户抽样调查等方法,对黄土高原近年来植被整体恢复效果、成就和经验;植被恢复的技术途径与措施是否适合当地生境条件;有关黄土高原治理和植被恢复的政策与法规是否受当地群众欢迎;未来植被建设有什么建议与企盼等进行了调查、分析。本文通过对这次植被考察的所见所闻,以及取得数据进行分析,对基层干部群众对植被恢复方面不同意见归纳总结,清理思路;对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取得成就作出宏观评价,对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对未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出切合实际的对策和建议,目的是为黄土高原治理和生态建设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2.对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认识与评价

普通民众和基层干部对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效果的看法,既是植被现状反映,也对植被恢复宏观战略评价。在对干部和群众进行调查访问中,我们尽量客观公正,避免评价与当地政府政绩、家庭利益挂钩;注意倾听基层干部意见;农户调查注意吸收不同典型农户(依靠农业收入户、弃农经商户、半农半商和农林承包个体户及公司)意见,在吸纳各方面意见的同时,结合典型抽样调查结果,对整体环境、植被恢复恢复效果、技术措施等作出综合性评价。

2.1对植被生态建设目标和长期性的认识

全社会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随着群众生活水平整体改善和生态环境意识提高,天然植被恢复和人工植被生态系统建设目标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评价植被恢复效果不再以经济效益作为第一目标。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工程由过去经济效益兼顾生态效益,发展到现在的“生态效益第一,兼顾经济效益”。各级政府和群众都认识到,友好生态环境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植被恢复是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基础。植被恢复过程中,群众追求经济效益,政府注重生态效益的矛盾正在逐步缩小,对天然植被恢复与人工植被营建的总体目标正趋于一致。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以生态效益为目标植被恢复与生态修复的社会行动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和植被恢复是长期的任务。一个流域治理也需要几十年的不断努力。陕西省安塞县纸坊沟、米脂县高西沟、山西省隰县柴家沟等治理较好的典型,虽然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达到较好水平,但都是经过数十年不断努力的结果。在黄土高原还没有发现短时间能够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的典型。因此,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复杂性和长期性已经成为干部群众的共识。

2.2 对整体生态环境和植被恢复效果评价

黄土高原总体生态环境恢复目前已经处于攻坚阶段。据100多份干部群众的问卷调查分析,有30%人认为仍旧在持续恶化,但恶化速度已经大幅下降;30%的人认为目前处于相持阶段,40%人认为已开始好转。特别是国家退耕还林禁伐禁牧政策实行以来植被恢复效果更为明显,但黄土高原地区水域与空气污染仍旧在持续恶化。

黄土高原绝大部分地区目前已经改变了植被数量与质量持续下降局面。首次出现植被覆盖率整体增加局势。榆林地区调查的3个县植被覆盖率增加到43%(年增幅2.0% ),山西省全省植被覆盖率增加到18%(年增幅1.5 %)。各地虽然不平衡,但两省整体植被覆盖率增加,植被质量提高是无疑的。

2.3 对植被恢复措施效果的评价

总体看,黄土高原地区过去植被恢复绝大多数措施是合理的,各地植被建设的经验在不断积累,流域治理与植被恢复的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很多地区对植被区划上进行了重新修订,经济类植物如大枣、苹果有了专业栽培区划,基本上可以做到适地适树(刘国彬,2004)。植被建设从过去单一的“造林种草”发展到目前的“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林草并举,全面推进”;植被建设措施由过去单纯倡导造林发展成封育封禁与造林种草相结合。退耕还林(草)、封禁措施在整个黄土高原地区全面实施,整体生态功能正在显现。封禁措施以投资少,能发挥自然恢复潜力,见效快,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人工林建设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主要问题是树种类选择不当,乡土植物种类利用不够,有些形成了“小老树”。但刺槐、油松在年降雨量大于550mm地区比较成功,柠条沙棘在整个地区也成功。大多数人工草地存在周期性衰退问题,但苜蓿仍旧是首选牧草。经济林中,大枣、仁用杏、山桃作为经济林木在有些地区已经获得成功,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但也有很多地方只注重经济效益,林下无灌木草本配置,生态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2.4 对植被建设投资现状和未来前景的评价

在植被建设的投资来源方面,由过去的单一的“政府投资,个人投工”,发展到现在“政府投资,农户从中获益”或者“大户、公司投资承包治理,当地群众参与受益”的多元化格局。资金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对未来植被建设更具积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