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文化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羌族文化——工艺篇
羌族文化——羌笛
羌笛是我国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是众多少数民 族中历史最久远、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已有两千 多年的历史。羌笛两管数孔(以前五孔,现在多 为六孔),用当地高山上生长的油竹制成。羌笛 双管并排用线缠绕连接一起,全长13-19厘米, 管口直径2厘米左右,笛管上端装有4厘米长的竹 制吹嘴。吹嘴正面用刀削平,并在上端约3厘米 处,用刀切开一薄片作为簧片。羌笛主要用于独 奏,有十余首古老的曲牌,乐曲内容相当广泛。 音色清脆高亢,带有悲凉之感。羌笛在汉代就已 经流传于甘肃、四川等地了,也是少数民族或军 队中所用的一种自娱自乐的乐器。羌笛吹奏及制 作技艺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
羌族文化——服饰篇
羌族文化——工艺篇
羌绣:羌族传统刺绣针法多样,主要有挑绣、 纳花绣、纤花绣、链子扣、扎花、提花、拼花、 勾花和手绣等。羌族刺绣主要用来装饰头帕、头 巾、衣裙、围腰、飘带、褂子、裤子、鞋帮、鞋 垫、香包等,色彩绚丽、图案丰富,既是精美的 装饰,也韵涵了羌民族的思想观念、宗教文化、 礼仪道德等人文内涵,寄予了羌族人民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到了明清时期,羌绣就已普遍盛行, 而后,逐渐吸收汉族挑花技艺并发展成独具特色 的羌绣,羌绣已经从单纯古朴的生活服饰升华为 精美的艺术品。 和苏绣、粤绣、湘绣等其他名绣相比,羌绣 粗旷大气、用色鲜艳、喜庆,色彩对比度强烈, 物象突出,工艺精巧,结构完整,有大山般的豪 情。羌绣在远古时代就已形成的抽象纹饰,反映 了羌族祖先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1
2 3
羌族文化——服饰篇
羌族文化——羌绣和羌笛 羌族文化——建筑篇
4 羌族文化——节日礼俗和婚礼
羌族文化——服饰篇
羌族服饰风格朴素、特色鲜明。男人喜着白 色或青色头帕,穿自制的麻布长衫,外套一 件无袖的羊皮褂子,脚穿有鼻的“云云鞋”, 鞋子上绣有云彩图案及波纹,脚上裹麻布或 牛、羊毛制的毡子绑腿。妇女喜欢缠白色或 青色的头帕,姑娘少妇戴挑花头帕或用瓦状 的青布叠顶在头上,辫压其中,一般春秋包 绣花头帕,冬季包绣满各种图案的四方头巾, 穿滚花边的衣服,衣领上镶绣一排小颗的梅 花形图,腰系花边飘带和绣花围裙,男女都 束腰带,年轻女子还在脚腿上缠红脚带。
羌族文化——建筑篇
羌 族 百度文库 俗 博 物 馆 效 果 图
羌族文化——节日风俗篇
羌族文化——节日风俗篇
农历十月初一是传统的 羌历新年。四川茂县的 羌族同胞们身着节日盛 装,跳起欢快的萨朗舞 ,捧起醇香的咂酒以各 种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
羌族风俗:咂酒
羌族文化——婚礼礼俗
过去,羌族的青年男女没有选择配偶和自由恋爱的权利,因幼小时即由父母代订婚约,甚至指腹为婚。择婚时, 讲究门当户对和亲上加亲。在结婚年龄上往往女大于男,因此,羌族地区流行着这样一首民谣:“六月麦子正扬 花,丈夫还是奶娃娃,哪天等得夫长大,落了叶子谢了花。” 羌族结婚操办喜事,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届时,娘家则要备好“回门酒”,亲友则要向新婚夫妇馈赠礼物,并 致词祝福。羌族民间有的地方还有“逗新郎”的习俗。 种“女儿麻”是羌族的独特婚俗。在羌族无论多么美丽的姑娘,如果她不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爱情的土地上播 种“女儿麻”,是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的。羌族的青年男女相识相爱并定亲后,待嫁的姑娘就要开始准备种植女 儿麻了。届时,待嫁的羌族姑娘则要在山坡上选定一块荒地,进行开垦。
羌族文化——婚礼礼俗
羌族文化——羌笛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有很多边塞诗词中有羌 笛出现,例如: 唐代,王之焕《凉州词》有这样的名 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北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有: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 夫泪。
羌族概说
大凡历史悠久之民族,皆在长期历史岁月中多沦桑迁徙、分 融离合,久之兄弟之族如同陌路,甥舅之后互挺干戈于野。在我 们的历史记忆中,羌族便曾是如此的民族。史称羌为炎帝与大岳 之后,曾是族繁势盛。西周春秋时的申、吕、齐、许诸国,甚至 姬周王室与西方诸戎,皆与羌人有密切的族源关系。历史上一波 波的西方羌人进入中土,成为中土之人,但较晚东进的羌人却被 中土之人视为戎狄羌番,而受到驱逐征伐,这是历史的荒谬,也 是人类生存竞争下的无奈。 东汉,许慎《说文·羊部》中说:“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 从羊,羊亦声。”《后汉书·西羌传》载:所居无常,依随水草, 地少五谷,以产牧为业。当代羌族自称“尔玛”。现在中国官方 认定的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汶川、 理县等、绵阳市的北川县、平武县等.其它省市。现有人口约32万 人左右。羌族部分地区至今仍保留原始宗教,盛行万物有灵,多 种信仰的灵物崇拜。
羌族文化——建筑篇
碉楼:羌族是个集群而居的民族,羌族聚居的寨子 成为羌寨。羌寨每幢房的楼层高度不等,又因工匠 依高低不平的山地因势造屋,从每个村寨的石碉或 山顶俯视下去,整个建筑群整体方正,其间高低错 落,凸凹有致。每幢房屋的二楼必辟一方阳台,可 攀露天木梯至屋顶,四面皆石墙,形成天井,这里 是邻里聊天的场所。阳台一侧,设有进入二楼室内 的门,二楼至三楼的楼梯则置于室内,从二楼至三 楼或更高的楼层,户户可通。但只要二楼室内的门 关闭,整幢楼及整个寨子的房顶便无从进入,坚如 磐石。底楼另设一门,与其上各层分开,除部分用 于公用通道外,其余用来圈畜。公用通道回环曲折, 神秘莫测。战争时期,任何拐弯抹角处都可以伏击 来犯之敌。远眺羌族碉楼,犹如现今高大的烟囱, 区别在于不是圆的而是四角、六角或八角形的;碉 楼层高达丈余,使用木版间隔,层与层之间用独木 梯连接。碉楼上小下大,上薄下厚,通高可达30余 米。使用的材料,主要是以片石和带黏性的泥浆、 木料等。修建时不用吊线、不用绘图、亦不用柱架 支撑,全凭目测和经验,徒手砌成,下大上小,笔 挺如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