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新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1)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
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谋战
春秋时,晋平公①欲伐齐,使范昭往观齐国之政。齐景公觞②之。酒酣,范昭请君之樽③酌④。公曰:“寡人之樽进客。”范昭已饮,晏子⑤彻⑥樽,更为酌。范昭佯醉,不悦而起舞,谓太师⑦曰:“能为我奏成周之乐⑧乎?吾为舞之。”太师曰:“瞑臣⑨不习。”范昭出。景公曰:“晋,大国也。来观吾政,今子怒大国之使者,将奈何?”晏子曰:“范昭非陋于礼者,且欲惭吾国,臣故不从也。”太师曰:“夫成周之乐,天子之乐也,惟人主舞之。今范昭人臣,而欲舞天子之乐,臣故不为也。”范昭归报晋平公曰:“齐未可伐,臣欲辱其君,晏子知之;臣欲犯其礼,太师识之。”
仲尼闻之曰:“不越樽俎⑩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可谓折冲矣!而太师其与焉。”
(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觞(shāng):古代盛酒器。这里名词用作动词,以酒招待。③樽:酒杯。④酌:斟酒、饮酒。⑤晏子:即晏婴,春秋时期齐国大夫。⑥彻:同“撤”,撤去。⑦太师:同“大师”,中国古代乐官之长。⑧成周之乐:周天子所享用的乐曲。⑨瞑臣:眼睛失明之臣。齐国乐官太师以“瞑臣”自称,是自谦之意,未必是盲人。⑩樽俎:即盛酒肉的器具,这里指筵席。
3.解释下列加点词。
(1)使范昭往观齐国之政 ( )
(2)臣故不从也 (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齐景公觞之能为我奏成周之乐乎
B.谓太师曰晏子之谓也
C.晋平公欲伐齐齐未可伐
D.不悦而起舞而折冲千里之外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今子怒大国之使者,将奈何?
(2)今范昭人臣,而欲舞天子之乐,臣故不为也。
6.范昭劝晋平公放弃攻打齐国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人体干细胞中的“孙悟空”
曹楷
①“美猴王”孙悟空可谓家喻户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拥有“七十二变"的神奇能力。其实。在人体中有一种细胞叫作间充质干细胞,其变换自己的本领也毫不逊色于孙悟空。
②众所周知,感冒发烧是因为身体发了炎,产生了炎症。不仅如此,其实在人类大部分严重疾病的发病过程中,例如肝硬化、糖尿病,甚至包括癌症,炎症都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间充质干细胞就可以根据炎症的强弱大小,或者炎症发生的部位,来变换自己的性质,发挥自己不同的功能:它可以消炎,也可以促炎,它可以招募其他“伙伴”一起促进组织生长,也可以“学雷锋,做好事”进行组织修复。
③那么,什么是间充质干细胞呢?间充质干细胞是干细胞家族的成员,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强大的分化潜能。同时,间充质干细胞拥有其他干细胞所没有的优点,那就是它还具有向损伤组织定向迁移并根据具体环境来调节免疫反应的能力,这使其在临床应用上表现出巨大的潜力。
④间充质干细胞最重要的特性在于其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作用。人体内环境复杂多变,在不同炎症情况下,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是不同的。科学家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具有这样一种可塑性,即它就像炎症环境的一个调和剂:当炎症反应加强时,间充质干细胞就会抑制免疫反应;当炎症反应减弱时,间充质干细胞反而可能促进免疫反应。
⑤癌症是现今致死率极高的疾病,被认为是一种永不能愈合的创伤。而间充质干细胞就像一颗子弹一样,能够定向向创伤炎症部位迁移,所以在肿瘤的发生生长过程中,间充质干细胞会定向迁移到肿瘤部位。科学家将其作为携带抗肿瘤药物的载体,从而实现有效的肿瘤治疗。
⑥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成体干细胞,由于其不仅具有干细胞固有的增殖分化功能,还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功能,所以在临床炎症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间充质干细胞这个“孙悟空”一定能够被科学家更深入地发掘和控制利用,成为干细胞中的明星细胞,广泛应用于炎症疾病的临床治疗。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7.文章以“人体干细胞中的‘孙悟空”’为题有什么好处?
8.为什么说间充质干细胞“变换自己的本领也毫不逊色于孙悟空”?
9.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10.文章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语“现今"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槐花深一寸
丁立梅
①槐花开的时候,我抽了空去看。人生的旅途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我们能相遇到的花期也有限,我不想错过每一场花开。
②槐花也属乡野之花。它比桃花、梨花更与人亲,那是因为它心怀甜蜜。记忆中,花开时节,空气中密布它的香甜,让你不容忽视。于是乡下孩子的乐事里,就有这么一件,爬上树去摘槐花。那也是极盛大的场景,树上开着槐花,地上掉着槐花,小孩的脖子上、肩上落着槐花,口袋里还塞着一串串白。随便摘取一朵,放嘴里品咂,甜啊,糖一样的甜。巧妇会做槐花饼、槐花糖,吃得人打嘴不丢。家里养的羊,那些日子也有了口福,把槐花当正餐吃。
③我来赏的这树槐花,在小城的河边。小城新辟了沿河观光带,这棵槐被当做一景从他处移植过来。其他树种众多,独独它,只一棵。《周礼·秋官》中记载: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见天子时,分别站在那三棵槐树下。周代的槐,有崇敬的意思在里面。槐又通“怀”,是怀想与守望。我瞎想,我们小城移来这棵槐,是把它当做镇城之树的吧? ④傍晚时分,光的影渐渐散去,黑暗渐渐加深,及至一树的白也没在黑里头,天便完全黑下来了。这时候。
⑤仰头望向那树白,心莫名被一种情绪填得满满的。说不清那情绪到底是什么。那一刻,时间停顿,风不吹,云不走,仿佛什么都想了,又什么都没有想。这是人生的态度,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本能,是由不得你的。
⑥微笑。想起那首出名的山西民歌《我望槐花几时开》。歌里唱:“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把栏杆望郎来/娘问女儿你望啥子/我望槐花几时开……”盼郎来的女儿家,心焦焦却偏不承认,偏把相思推给无辜的槐花:“哎呀呀,槐花槐花,你咋还没有开?”这里的槐花,浸染上人间情思,惹人爱怜。
⑦一对老夫妻,晚饭后出来散步。他们唠嗑的声音隐约传来,如虫子在鸣唱。他们走过我身边,奇怪地看看我,并没有停下他们的脚步。却在离我有一段距离后,一个问:“人家在看什么呢?”一个答:“看槐花呗。”一个说:“哦,槐花开了呀。”一个笑答:“是啊,开了。”他们的声音,渐渐融入夜色里,融入槐花的甜里去,直至无痕。
⑧我喜欢这样的一问一答,不落空,相依为命。我愿意,老了时,也有这样一个人陪在我身边,听我说一些可有可无的话,然后一一应答。这是最凡俗的,而又是最接近幸福的。⑨风吹,有花落下来。我捡一串攥手心里,清凉的感觉在掌中弥漫。白居易写槐花:“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我以为这是花落景象。古人尚不知花可吃,或者,知可吃而不吃,是为惜花。他们任由槐花自开自落,一径落下去,在地上铺了足有一寸深的白。真是奢侈了那一方土地,埋了那么多香甜的魂。
(选自《瓶子里的春天》,文章有删改)
11.通读全文,填空。
(A)记忆里,在“我”心目中槐花是 _______________;
(B)而今,赏那一树白,体会到人生的沉静、闲适和美好;
(C)遇到一对老夫妻,“我”悟到 ________________。
12. 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们的声音,渐渐融入
..夜色里,融入槐花的甜里去,直至无痕。
13. 联系上下文,在第④段,补写一段描绘景色的句子。(不少于30字)(
14.阅读下面的《秋凉闲卧》,说一说白居易和丁立梅的“槐花深一寸”用意有何异同。
秋凉闲卧
白居易
残暑昼犹长,早凉秋尚嫩。露荷散清香,风竹含疏韵。
幽闲竟日卧,衰病无人问。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
相同点:
不同点:
15.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①段中“人生的旅途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我们能相遇到的花期也有限,我不想错过每一场花开”一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