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告子上的道德教育内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孟子的教育思想在《孟子·告子上》中有非常集中的反映。《告子上》的主题是对人性本善的讨论和证明。性善论是孟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成为他人道学说和王道理想的逻辑起点和理论依据。本文认为,《孟子·告子上》用二十章的篇幅,主要谈了以下三个问题。

一、道德教育是教育的内容

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根本内容,其他内容都是它的附属和枝叶。孟子把德育教育看成是最重要的部分,决定了教育的成功和失败。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

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矣。”孟子认为道德修养是压倒一切的。只有抓住道德教育这个根本,才能发挥教育的功用,塑造出理想的人。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恰恰为我们指出教育的缺陷。成才不是教育的第一性追求,成人方是压倒一切的目标。只有在成人的大目标下,成才的教育理念才有了成立的可能和实践的意义。

道德教育的缺失的弊病不仅体现在这一点上。近百年的西化,我们已经全然接受个人意志独立自由的信念。但这种个人化的追求,是建立在自身社会性精神完备的基础之上,并非对社会性的根本否定。在盲目追求个人化的风潮中,道德教育的缺失直接导致当代教育的产物融入社会所花费的时间越来越长,所消耗的成本越来越高,所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大学生成了矛盾最突出的区域。孟子的道德教育,帮助人更快地融入社会,强化社会性,削弱过分的个性。对现时代道德教育的启示作用不言而喻。

我们经常为如何平衡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而苦恼,我们常常津津乐道于古时缺乏通信、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全国统一教材,公平考试的神话。如果始终把公平落实于智力教育下,那么教育永远也无法实现公平。唯有把教育拓展到道德教育的领域,才能落实教育的公平精神。没有人在道德面前有特权,即使是话语权的主宰者,在时间蚀尽他的权力之后,他依旧要接受道德的审判。各地的智力教育因地因时各有特色也

各有苦衷,但是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拒接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成功被社会接纳的人。这就是道德教育的魅力所在。我们不能阻止一个富裕的家庭为子女提供最好的专业教师,也无法预先为每一个困难的家庭提供当代智力教育内容包涵的所有专业人员。我们唯一能做的,是让每一个人都接受合适的道德培养,无论是言传身教,无论是书面教诲,教育的作用,就是使每个人都能够公平地接受社会性的磨炼。

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敲醒了我们的道德美梦,也敲碎了我们坚持千年之久的对道德的信仰与追求。我们的教育越来越职业化,以培养专业工作者为根本目的。智力教育压倒一切,教育的目的在于形成对知识的占有与垄断,教育成为一种霸权。应该说今天的世风日下,道德沦丧,教育的失败是要负主要责任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开篇就明确提出“德者,才

之帅也”,是真正的金玉良言。

二、道德教育必须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

孟子告诉我们,道德教育要是公平的。因为每个人的心灵都是同样的伟大,都具有四心,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人性本善,四心皆备,每个人接受教育的精神条件都是平等的,既没有外在物质背景的差异,也没有人与我、内与外的差异。

但是为什么在现实中不同人的道德水平却有差异?孟子认为,在追求道德的路上,大家都要专心致志,片刻不能放松,否则自然会出现差异。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另外,孟子强调教育的方法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规范,而成功之路也必须沿着这条路才能够成功。孟子曰:“羿之教人射,

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孟子还强调义对仁的重要作用,是人进到仁的根本途径。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杨

《孟子·告子上》的道德教育内涵

·德育方舟·

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三、教育的作用在于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教育的作用在于形成自律性的行为,而不是他律性的奴隶。这种自律性,是建立在对道德堕落的恐惧与警觉的框架内。不停地鞭策自己不断地前进,生生不息。通过接受教育,使人形成一种自律的信仰与习惯,并把它贯彻到日常生活与行为之中。

孟子所展示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依然有示范的作用,是我们教育误差纠偏的利器。“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是我们耳闻的理念,也常目见如此的场面。但是这是教育吗?孟子在性善论的基础上追求自律性,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只有这样,十几年教育经历才会造就一个人几十年的成功。孟子总是强调人性本善,他相信通过教育,诱导被教育者走上自律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始终是启发、诱导的角色,它是路标而不是鞭子。当《新闻调查》向我们展示电击治疗网瘾的惊人一幕时,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真的已经困穷到只能依靠外力甚至暴力的程度了吗?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发表的《学会生存——

—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使国际社会对社会发展趋势的判断达成了共识。报告指出:“科学与技术从未像现在这样突出地显示出它的威力和潜在力”,而且“变化正在无限的加速”,要应对这些挑战,必须学会生存,必须要有应对的实际策略。为此,在报告第三部分,书中明确提出了未来将会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时代,将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未来社会的目标就是朝向学习化社会前进,以此作为未来人类的应对新挑战的策略。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要推动社会的发展,必将要建立学习型家庭:没有成千上万个学习型家庭的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一、学习型家庭构建的影响因素

影响学习型家庭构建的因素多种多样,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层面来分析:

(一)家庭因素

1、家长方面的因素

家长是家庭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也是主要的组织者,家长的学习理念、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型家庭的建构情况。大量的研究调查表明,家长的文化水平越高,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情况就越好。

2、家庭的生活环境因素

一方面,良好的家庭生活气氛有利于学习型家庭的创建。乐善耀认为在学习型家庭的创建中,家庭的共同愿景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关系都是凝聚学习型家庭的核心要素。夫妻关系是否和谐、亲子关系是否民主,都会直接影响到家庭成员是否有建立学习型家庭的共同意愿、建立学习型家庭的动机的强烈程度以及在学习型家庭建构中的情感投入;另一方面,家庭的经济状况制约着学习型家庭的建构。家庭的经济情况制约着家庭学习环境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学习观念。一般而言,经济状况不好的家庭,往往要承受很多的压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减轻经济负担上,无暇顾及自身及子女的学习问题。

(二)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

社会的学习氛围影响着学习型家庭的构建。在传统学习理念下,社会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个人、家庭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习型家庭的建设,就不容易进行。在现代终身学习理念的引导下,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能够督促个人、家庭意识到只有好好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只有建立学习型的家庭,才能更好

学习型家庭:要素与构建

□王亚茹

·德育方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