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体育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任何知识的学习,能力和素质的提高都是含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广义的理解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狭义的理解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智力和智慧行为的心理结构上有三大作用:各种学习(包括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智力因素都反映出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非智力因素是智慧行为的组成部分;非智力因素对智力起着制约、维持和促进的作用。

为此,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我们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

那么,如何利用体育教学的特殊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习动机
我们知道机器没有动力不能运转。

一个人如果没有动力,那将一事无成。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动机支配的。

动机的正确及其强弱与否将对人的活动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体育课中,刚开始有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不太感兴趣,不明确体育课的目的,没有意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

因此,就没有学习的“动机”。

缺乏了动机,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认真投入;而是应付了事,这就意味着学生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上与不上根本就是一回事,而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1、明确目的激励学习动机
当前正掀起一股全民健身的热潮,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教师应充分把握机会,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让学生明确体育的本质是增强体质,是对人的身体进行培育。

体育课是让学生在身体锻炼中,了解体育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学习运动技术,对学生来说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运用运动的手段来青增强体质,掌握更多一些运动技能,丰富锻炼身体的手段,进而更科学地锻炼身体,同时使思想品质得到磨练。

2、锻炼促进人体的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特别是青少年,可以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利用理论课进行讲述。

让学生明确体育是富有多种技术的健美运动,积极参加锻炼,强身健体是造就人体外在美的基础,没有体质的增强,外形美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通过观看一些健美、技巧、体操、跳高、球类等多种比赛的场面,让学生得到达一些美的享受,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参加体育运动”为“我要参加体育运动”,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运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通过体育比赛,做游戏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纪律性,使他们在活动中认识一个人作为集体的一员的尊严,责任和义务,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利用青少年学生好胜、逞能、爱表现自己的特点激发学习动机。

二、意志的培养
意志是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自觉调节行为与克服困难的一种
心理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保证。

1、培养学生善于克服困难。

培养意志品质的中心环节是克服困难,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有严格的要求,要通过艰苦的磨炼来培养坚强的意志;另一方面又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基础状态,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分解难点,逐步引导,让学生始终在充满信心的状态下,不断克服困难,步步进取,最后成功。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使之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必要的,如通过田径教学,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意志品质。

如长跑要有良好的耐力,长跑教学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顽强的毅力和坚忍不拔的品质。

通过这样教学,使学生明确耐久跑练习的目的,从而提高了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

2、运用鼓励法培养意志品质。

要做好一件事情,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能够加以肯定、鼓励,就会使学生充满信心,使学生感到成功感。

例如,在短跑教学中,对一些身体素质差的同学,在训练时,假如学生都认真投入地训练,哪怕没有进步,我们也要加以鼓励,然后再进行动作技术上的改正,测验时,我们区别对待,鼓励那些经过努力又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的学生,不以统一的测试标准来要求学生。

区别对待有助于学生知道自己经过训练后有了进步,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他们就会
更加地努力,这样,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教师教学方法的逐步引导下就逐渐形成。

因此,学生的意志对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建立良好自信意识。

坚定的自信意识是学习成功的主导因素,自信是金,每个人都应树立自信心。

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教育大潮中,放飞孩子的心灵,让自信成为他们有力的双翅,任其在大自然中翱翔,体会人生百味,体验成功的喜悦,开创美好的未来!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1、教师要帮助学生挑战自我,认识自我
在体育活动中,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事并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强烈的成功感,也不利于自信心的树立。

因此根据现代学生的发展水平和能力,我们可以打破传统,提高要求,让学生面临挑战,在不断战胜挑战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

每一个新高度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次挑战;每战胜一次挑战,学生就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

从成功中,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能力,渐渐产生信心,逐步形成肯定的自我概念。

2、教师要关心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要善待学生,寄予期望,使他们满怀信心地成长,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育孩子自信心的肥沃土地。

要在班级中创造一种相互关心、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

使那些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感到集体温暖、同学友善、老师信任、活动有趣,从而增强
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总之,非智力因素是促进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而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同时,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这也是当今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所以把学生学习动机的确定,兴趣的培养、情感的熏陶、意志的锻炼,性格的优化寓于体育教学之中,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把他们培养成符合时代需要的优秀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