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毕业论文定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号UDC 单位代码10644

密级公开学号 2008020429

学士学位论文

浅议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流变

论文作者:何正伟

指导教师:张涛

系别:社会科学系

专业:历史学(旅游文化管理)

提交论文日期: 2012 年 5 月 15日

论文答辩日期: 2012 年 5 月 19日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文理学院

中国· 达州

2012年5月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一、先秦:民本思想的萌芽 (3)

二、秦汉:民本思想的初步形成 (4)

三、隋唐:民本思想的发展 (4)

四、宋元明清前期:民本思想的完善 (5)

五、清末:民本思想的转型 (5)

六、民本思想的实质——民本与人本、民主的比较 (6)

(一)民本与人本 (6)

(二)民本与民主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浅议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流变

历史学专业2008级4班何正伟指导老师:张涛

摘要: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它的产生与发展,对当时社会的统治者起着重大的作用,如何看待人民,如何关注人民成为了当时统治阶级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中国民本思想经过数代的发展,一步一步的将人民的地位提高,更多的警示统治阶级要将人民看成是社会的主体,要充分的关注人民的发展。中国民本思想的发展到了今天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仍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民;民本思想;民本

On the evolution of ancient Chinese thought of the people

History major Class4 grade 2008 He Zhengwei

Guider: Zhang Tao

Abstract:The ancient Chinese thought of the people has a long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its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was the ruler of the society play a major role, and how to treat people, how to focus on the people to become the ruling class was forced to consider a problem, China after several generations of development, the thought of the people, step by step the status of the people improved, the more warning the ruling class to invite the people as the main body of society, should give full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s. China and China Development of the Thought to 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n China is still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The people; thought of the people; people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千百年来,数以万计的农民在这片神州大地上辛勤劳作。作为一个国家的主体,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不得不引起当时统治者的关注,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以求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从而达到他统治的目的,其中民本思想不得不提出来单独述说,它的产生与发展对于今天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着重大的历史借鉴意义。

一、先秦:民本思想的萌芽

先秦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萌芽时期,民本一词本没有被直接提出,最早与其意义相近的词为“民为邦本”,它出现于《尚书·五子之歌》中:“皇祖有训:民可敬,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1]意思是夏禹对臣下讲:“人民是可以接近的,但不能丢失自己的身份,人民是国家的基础,只有基础稳定了,国家才能安宁。”这段话说明那时的君王很重视人民,视人民为根本,那个时代中国正处于奴隶制时期,人民即指的是占社会大多数的奴隶阶层,奴隶与奴隶主是有等级划分的,所以夏禹讲可敬但不可下,以民为本只是当时的统治阶层为了缓和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拿出来的一记抚慰剂,其实质仍旧以君为本,民为辅,民为君用。

到了西周时代,西周统治者在吸取夏、商两朝特别是商纣的兴亡教训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明德慎刑”、“保民”的理论。周朝以小国打败了大国,这使统治者逐渐认识到人民力量的重要性,开始对“天命”产生怀疑使得周人的神学观发生了重大变化,改变了以往关于“天”的态度。要维护和巩固周人的统治,必须重视人民的力量,提出了“德”、“敬德”,进而达到“保民”的目的。使得传统的神学体系陷入危机。只有将“敬德”和“保民”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敬德”就是“敬天”,“保民”就是爱护人民,为民父母。夏商时期,人们认为“天”便是宇宙的主宰,天子代表天行使权力,不但一般人要服从天的意志,就是天子也一样,他代表天来行使征讨和赏罚。《尚书·汤誓》中有:“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先王有服,恪谨天命”“予迓续乃命于天”。【2】

周人从五帝夏禹重民和夏桀商纣灭亡的教训中,以及民众在战争与社会生产中所显示的作用中感悟到:天地间,民的地位不可小视!要治民,就必须“先知稼樯之艰难”,要做到“怀保小民,惠鲜鳏寡”【3】。意识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4】即人民的视听反映了上天的视听。他们认为上天对于君主没有亲疏之分,谁有德则保佑谁,即“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人民对于君主,无有新旧之别,谁保民则归附谁。他们认识到像过去那样为所欲为地压迫剥削人民已经不行了。既然认识到天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人民的力量,人民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周人又提出了“德”,即“敬德”。在“敬德”的同时,西周统治者又提出了“保民”。周人意识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5]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在这种意识的基础上,随着思想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将“天”、“德”和“民”结合起来。“德”是上天的意志的体现,只有推行“德政”,“上天”才不会断绝天子的命。同时也只有推行“德政”,才能获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保持国家长治久安。“德”是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故而才会有“敬德”。由于“德”和“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敬德”也就是“敬天”。而“德”和“民”又密切相关,所以只有“敬德”,才能做到“保民”。“德”是体现对自己的约束,“民”是对百姓的爱护,从而形成了“畏天”、“敬德”、“保民”的政治思想理论体系。即“敬德(天)保民”的思想。

周的“敬德保民”的思想虽然是在生产力水平相对比较低下的奴隶制时代提出的。虽然没有完全摆脱“天命”观,但最起码已经认识到“民”的重要性,承认了劳动人民的力量,并对劳动人民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估,打破了夏商时期奴隶主王权统治的界限,替后世的民本思想开导了先河。

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大动乱时期,战争连连,人民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谁赢得了人民谁便赢得了战争。各国各派思想家纷纷提出要“民为邦本”。管子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墨子·兼爱下》:“爱利万民”。《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