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081405) 学科门类:工学(08) 一级学科:土木工程(0814)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服务于水利工程、建筑工程、岩土工程、桥梁工程、采矿工程、环境工程和交通及航运工程等。
我校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的特色是水电工程的安全分析与评价、工程抗震和地质灾害的预测及防治。
研究方向涉及土木、水利及核电工程的抗震,已建大型工程的健康诊断和病险结构物检测与监控,岩、土边坡的稳定性与加固,崩岸、滑坡及泥石流等内容。
我校是国内较早开展工程抗震研究的单位之一,拥有国际上先进的全自动多功能振动扭剪三轴仪、共振柱三轴仪、美国MTS公司的双向随机模拟地震振动台和大型的液压伺服动态加载系统等试验设备。
在岩土体和结构动力分析理论与动力计算方面具有较强的研究基础,研制了多套具有自己特色的抗震分析软件。
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性研究、地震危险性分析与评价、病险结构的控制和监控等方面,已形成独特的理论,并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专业培养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方面的高层次人材,能够承担高校教学、科学研究或大型工程技术研发与管理等方面工作。
要求掌握较扎实的数学、力学、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有关的工程实践知识;熟练阅读外文资料;能熟练应用现代基础理论和先进的计算、实验技术手段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解决土木及水利水电工程中与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相关的重大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动力灾变与工程抗震
2、地质灾害及防治
3、工程结构健康诊断及防护
4、城市防灾减灾
5、灾害防御及社会发展
三、学制和学分
攻读硕士学位的标准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最短不低于2年,最长不超过3.5年(非全日制学生可延长1年)。
硕士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研究环节组成。
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研究环节5学分。
四、课程设置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