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学课件孟德尔遗传定律共43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解析】 1866年,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 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了一个新名字,即基因。 故A错。
编辑ppt
12
• 例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 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
的“演绎”过程的C是( )
例为DD∶Dd∶dd = 1∶2∶1。
F1
看一看:为什么用测交的方法能证明F1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
答案:因为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能真实地反映出F1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 ,从而也能够推知F1的基因型。
编辑ppt
6
配子
同一性状
分离
成对
配子
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体
例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C )
编辑ppt
父本
3
3.过程
P 高茎豌豆 × 矮茎豌豆
↓
F1
高茎 豌豆
↓⊗
F2 表现型:高茎 豌豆 矮茎 豌豆
个体数: 787 ∶ 277
比值: 3 ∶ 1
编辑ppt
4
4.特点 F1只表现出显性性状,F2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 3∶1 。
知识点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编辑ppt
5
由此可见,F2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高∶ 矮=3∶1,F2的基因型有 3种,其比
编辑ppt
15
(二)遗传学相关概念解读
•1.遗传相关概念间的关系 •本节的概念比较多,要注意联系在一起,多 作比较,可以采用如下的图解,帮助 •理解记忆。
编辑ppt
16
(三) 基因的显隐性和纯合子、 杂合子的判断
• 1、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判断 • (1)据子代性状判断 • ①不同性状的亲代杂交,若后代只出现一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编辑ppt
9
二、核心突破
• (一)、分离定律的实质及细胞学基础分析
• 1.孟德尔通过“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分离定 律
• “假说—演绎法”是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 问
• 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
• 论的科学方法。孟德尔在遗传规律的总结过程中
• 和摩尔根在验证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过程中,均
• 使用到“假说—演绎法”,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 常
• 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全过程如下(以孟德尔的总
编辑ppt
10
• 结过程为例):
编辑ppt
11
• 例1.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 •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 • 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 属于假说内容 • 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 A.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
•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 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 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 三种基因个体比接近1∶2∶1
编辑ppt
13
•2.实质:在杂合子内,等位基因分别位于
编辑ppt
7
• 知识点5:几个重要概念 • 1、相对性状 • 2、等位基因
A
A
C
c 同源染色体: 1和2,3和4
D
d
B
b
12
34
非同源染色体:1和3,2和4 1和4,2和3
编辑ppt
8
表现型和基因型
• 基因型是决定表现型的主要因素 •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孟德尔遗传定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 2、自由组合定律
编辑ppt
1
孟德尔遗传定律
配子 是减数分裂形成
时的规律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适用范围: 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细胞核遗传
编辑ppt
2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
亲本
子二代
自花受粉
相对性状
(3)豌豆的花结构较大,易去雄蕊,方便进行人工杂交实验 (4)繁殖周期短,后代数量大,便于统计学分析。
• (3)遗传系谱图中显隐性判断
• ①双亲正常,若子代患病,则该病为隐性遗传病。
• ②双亲患病,若子代正常,则该病为显性遗传病。
编辑ppt
18
• 【友情提示】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判断情况比较复杂, • 需要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 (1)大多数人工培育的动植物和少数严格闭花传粉的植物 • (如豌豆)一般是纯合子,采用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可以 • 判断显隐性;自交(植物)和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动物) • 一般不能判断显隐性。 • (2)自然生长的植物和动物大多不是纯合子,采用同一 • 性状的亲本自交(植物)或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动物), • 根据后代性状是否发生性状分离,较易判断显隐性。 • 而采用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会出现不规律的性状分离, • 一般不能判断显隐性。 • (3)在动物的有关杂交实验中,要选多对亲本杂交并产生 • 足够多的子代个体,才能充分说明问题。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具有一定的独立
性,在杂合子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
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
个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 代。
3.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中随同源染色体 分离,等位基因分开,如图所示:
编辑ppt
14
•4.适用条件 •①子一代个体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 力相同。 •②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③子二代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 •④遗传因子间的显隐性关系为完全显性。 •⑤观察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 • ②同一性状的亲本自交(植物)或相同性
状的亲本杂交(动物),若后代出现不同 于亲本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编辑ppt
17
• (2)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 ①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性状 • 分离比为3:1,则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 ②具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性状分 • 离比为9:3:3:1,则分离比为9的两性状都为显性性状。
编辑ppt
19
• 2、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 表现为隐性性状的肯定是隐性纯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的 则既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
• ⑴自交:让某性状的个体进行自交, 若后代无性状分 离,则为纯合子;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此
法不适用于动物,适用于植物,而且是最简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