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模式下企业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模式下企业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
戴榕干春晖
联系地址:上海市国定路777号上海财经大学科研处(200433)
电话:86-21- 传真:86-21-
E-mail 或
个人主页:年9月
不同模式下企业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
戴榕干春晖
内容提要
本文对不同并购模式下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回顾了一些相关理论与实证结论,接着对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做出说明,然后用累计非正常报酬率检验法对比了短期内市场对三种模式的并购活动的反应,结论为:短期内纵向并购的CAR均值最高,与横向并购和混合并购的CAR值差异显着,但是横向并购和混合并购的差异并不显着。对于一个较长时期内企业并购绩效的变化,本文采用TOBIN’S q的变化加以衡量,相应结论为TOBIN’S q的变动由高到低依次为混合并购、纵向并购和横向并购,但是差异并不显着。最后针对研究的结果提出了一些解释和相关建议。
关键词并购绩效累计非正常报酬率 TOBIN’S q
目前,对资产重组的定义和分类尚没有形成权威的观点,根据证券市场约定俗成的分类方法,可以将资产重组分为四种:股权转让、收购兼并、资产剥离、资产置换。其中的收购兼并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企业并购(M&A),即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它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在我国,企业并购作为资产重组的一种形式,已为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所采用,并对证券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按并购双方所处的产业来分,可以把并购活动分为三类: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本文旨在对比短期与长期内三种不同并购模式的绩效是否存在显着性差异,分析混合并购是否能够与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一样能带来公司绩效的提高,这对于并购政策的制定及我国借助证券市场实现产业结构的转换升级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意义。
一、理论综述与文献回顾
在国外,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已经得到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的验证,但是混合并购的绩效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证分析中都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殷醒民,1999)。关于混合并购对绩效的影响,理论上存在争鸣。有利的解释有:1、公司可以通过混合并购降低经营风险。许多学者如ADELMEN (1961)和SCHREINER(1969)从马柯维茨和托宾的资产组合理论来分析混合式并购,认为收益并非完全正相关下的投资组合减小了某一目标收益率下的证券组合方差,将企业资源投入到不相关的产业中去可以减小利润波动的幅度,所以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2、影响并购绩效的有企业效应和产业效应。从产业效应而言,混合并购是资源从收购企业所在的需求增长缓慢的产业转移到被收购企业所在的需求高速增长的产业。MYERS和MAJLUF(1984)认为混合并购是企业为了降低合并企业的资本成本从而将被收购企业所在产业的投资机会内部化。
不利的解释有:1、LEVY和SARNAT通过数学模型证明,混合并购没有带来市场力量形成新的市场优势,也没有改变合并前股票的市场均衡价格。纯粹混合并购产生的多角化在完全的资本市场上并没有产生经济效益。2、管理协同效应理论认为:企业的显着特征是它拥有组织资本和组织经验。这两者结合产生一般管理能力、行业专属管理能力和企业专属非管理人力资产。在混合并购中只有一般管理能力能够转移,所以与其他两种形式相比,混合并购的管理协同效应是有限的。
这两种效应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如何,只有通过实证分析去验证。AGRAWAL (1992)的实证检验说明兼并后若干时间内混合并购的并购公司收益不低于非混合并购。ELGERS和CLARK(1980)发现混合并购的并购公司的收益高于非混合的并购。
国内学者如高见(2000)以1997和1998年发生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结论是行业相关的资产重组的净资产收益率(ROE)高于非行业相关的净资产收益率,但用单一的ROE指标似乎不能准确验证绩效的变化状况。陆国庆(2001)通过对1999年沪市的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产业创新型的
资产重组的绩效显着优于非产业创新型重组的绩效。但是以每年12月31日的收盘价为基础计算流通股市值似乎受偶然因素影响较大。这两个有关于不同产业模式下的资产重组的绩效分析结论是不一致的,并且本文所研究的是企业重组的形式之一企业并购不同模式下的绩效比较,部分可能会表现出与整体不一致的性质,所以现有的结论并不能照搬。由于存在上述问题,不同并购类型对并购绩效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二、数据来源、样本选取与研究方法
市场是最不坏的评估师,我国的证券市场已经通过了弱有效式检验,所以本文拟用1999-2000年沪市资料采用CAR方法检验短期内市场对三种并购类型的反应,并用TOBIN’S q指标分析不同时间跨度内不同类型并购绩效的变化状况。
(一)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
1、《2000、2001上市公司速查手册》中上市公司重组事项总览附表。
2、证券之星行情分析软件。
(二)样本选取:
笔者选择了1999年1月1日到2000年12月31日的上交所所有发生并购活动上市公司为样本,满足下列标准的予以保留,否则剔除:
1、同一公司一年内只有一次关于并购活动的公告,该公告内可以包括多项并购活动,但是类型必须单一。
2、上市公司为并购方。
3、上市公司行业为除综合类的其他行业。
4、被并购公司所属的行业明晰,公告中予以披露或有资料可查。得到有效样本59个。
表一样本情况
收集的指标有:设公司并购公告日为第0日,〔-35,10〕期间的各股股价,各股票的日收益率为RJT=(PJT-PJT-1)/PJT-1,〔-35,10〕期间的上证综合指数的波动直接记为市场收益率RMT。各相关公司每年最后5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及年报所公布的相关财务指标。
(三)研究方法
1、非正常报酬率检验法:
非正常报酬率检验法是衡量并购活动对股价影响的一种常用方法,具体
步骤如下:
A、估计市场模型的系数:
使用市场模型时必须选择一个清洁(CLEAN)期,该期间不能将事件期包
含在内,这里我们选取〔-35,-11〕为清洁期,相应的模型为:
RJT=αJ+βJRMT+εJT T∈〔-35,-11〕(其中RJT为各股票的日收益率,RMT为市场收益率)
根据此期间的数据,得出αJ和βJ的估计值。
B、根据市场模型,计算ERJT
ERJT =αJ +βJRMT T∈〔-10,10〕
C、非正常报酬率的计算:
ARJT= RJT - ERJT
D、对事件期内每一天各种类型(横向、纵向、混合)的ARJT求平均数,
得出各种并购模式下的ART。 T∈〔-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