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方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方向
作者:郭思寒刘朔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5年第09期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5)05-000-02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从央企到国企都在部署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工作,深化企业内部员工能进能出、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构建市场化用工分配机制,进一步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活力,有效支撑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改革机制市场化创新竞争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从央企到国企都在部署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工作,深化企业内部员工能进能出、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构建市场化用工分配机制,进一步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活力,有效支撑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目标的实现,现就当前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分析如下。

一、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
(一)重要意义
必要性。

我国经济已步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新阶段。

以2013年的汽车行业为例,增速放缓、合资品牌全面下探、自主品牌产销量连续12连降,中国工业和汽车产业已进入到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

为应对市场变化的重大考验,改革创新是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加快实现调整、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

紧迫性。

多年来,国家一直倡导企业在三项制度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明显的成效,但随着改革的纵深发展,更深层次的机制体制问题逐步显现,市场化的劳动用工和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形成,人员易进不易出、干部能上不能下、收入能增不能减等具体问题依然存在,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可行性。

从国家宏观政策看,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支持国有企业改革,这正是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的难得契机。

从企业自身发展看,“十二五”开局至今,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企业已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创新活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得到不断夯实、运行机制逐步进入良性轨道。

综上所述,企业已具备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良好机遇和条件,这正是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最佳契机。

(二)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企业战略部署及人力资源中长期规划,以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为导向,通过实施市场化的三项制度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管理机制,着力打造高层次人才、领导干部、骨干人才、优秀员工四支人才队伍,进一步提升企业劳动生产效率,不断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与员工活力,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

切实把握和遵循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规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坚持顶层设计、统筹兼顾、分类分步实施。

坚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深化用工分配制度改革与企业其他改革结合,突出解决重点问题,统筹推进。

坚持机制创新、活力优先。

坚决破除各方面机制弊端,形成更活力的管理机制。

坚持依法合规、承担企业责任。

坚持职工工资增长与效益提高同步,用工分配管理流程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监督。

三、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改革目标
经过2-3年的扎实推进,市场化的劳动用工、干部管理、薪酬分配体系全面建立,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三项制度改革体系得以完善。

四、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及内容
(一)推进以市场化为导向、以契约化管理为核心的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实现员工能进能出
1.科学管控用工总量,严把入口。

建立工资总额与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与冗员、冗员与人均收入相挂钩的机制。

科学管控用工总量。

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制度,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和结果公开。

各企业要严格落实人员招录的相关规定,不得设置歧视性、排他性录用条件,不得降低条件招录本企业职工亲属,拟录用人员应通过适当形式在一定范围公示。

国家政策性安置、涉密岗位等人员的聘用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2.持续优化人员结构。

参照行业平均水平,科学设计各专业、各层次人才比例结构。

优化员工学历结构,提高用工队伍素质。

3.强化培训工作,提升员工素质。

加大培训工作投入力度,年度职工教育经费应占职工工资总额的合理比例。

4.以规划为牵引,做好人才梯队建设。

企业应结合经营计划及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编制人力资源年度规划,设定年度劳动生产率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目标。

重点加强核心业务链领域方面的人才储备,确保核心技术人才的合理比例。

5.有效分流冗员,依法依规淘汰。

强化员工绩效考核,明确员工胜任岗位要求的认定标准,以此为依据逐步推进全员竞聘上岗。

对于非工人岗位空缺一律采取市场化选聘,合格者上岗。

盘活人力资源存量,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

通过转岗、待岗培训、解除劳动合同等多种途径,促进企业富余人员分流安置。

(二)强化岗位绩效管理,实现干部能上能下
推进市场化与职业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改革,推进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职业发展通道建设,建立以满足企业重要事业建设需要为导向的干部任职资格管理机制,健全市场化的选用、考评、奖惩、退出制度体系,以竞聘上岗为抓手,不断提高干部队伍职业化素质。

1.规范干部编制管理,严控干部数量。

企业每年应定期开展业务流程的梳理和诊断工作,以此作为干部岗位编制管理的重要依据。

企业干部岗位和编制设计要充分考虑机构设置、职能职责、管理幅度等要素,企业直管干部编制变动由企业人力资源部审核通过后,报企业党政联席会审议决定,企业干部编制变动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通过后,报企业人力资源部审核,分管领导审批。

2.完善任职资格体系,明确岗位标准。

企业针对各级干部必须编制明确的岗位职责说明书,内容应包括岗位职责、学历要求、工作经历、任职年龄、专业要求(含任职资格证书)及关键考核指标等。

要求新提任的各级干部岗位,至少应具备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并推行干部年轻化,对任职年龄做出规范。

要严格按照干部任职资格标准要求提拔干部,不允许放宽任职资格要求。

3.改革干部选拔方式,竞争择优。

干部竞聘上岗一般应包括发布公告、报名审核、笔试、面试、讨论决定等环节。

在推行干部竞聘上岗的同时,对单位内部无法产生合适人选的岗位,要积极引入外部人才,实行聘任制、契约化的目标管理,签订绩效协议,建立与业绩紧密挂钩的引入和薪酬调整机制。

4.强化干部考核力度。

将干部绩效考核结果与岗位和薪酬紧密挂钩。

对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优秀的干部予以表彰奖励,对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不合格的要开展重新竞聘上岗,并结合岗位变化适时岗变薪变。

(三)建立市场化的薪酬分配体系
1.建立薪酬总额管理的挂钩机制。

打破“增人增资,减人不减资”的薪酬总额管理模式,结合企业功能定位和性质不同,建立与企业经济效益相挂钩、实现薪酬总额与挂钩指标同向增减的管理机制。

构建人工成本预算管理制度体系,不断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严格控制企业人工成本,使人工成本水平与企业发展战略和竞争力相适应。

2.推进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建设,完善薪酬分配体系。

以价值贡献为导向,通过推进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建设,完善薪酬分配体系。

建立纵向可晋升、横向可转换的员工职业发展机制。

3.设计合理的薪酬结构。

根据企业实际建立符合市场要求的员工薪酬制度,优化薪酬结构。

员工薪酬一般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组成。

基本工资体现工作年限、岗位责任、岗位技能、岗位强度、岗位环境等因素,应根据劳动力市场价位、企业成本承受能力等合理确定,并随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变适时调整。

绩效工资体现个人业绩与所作贡献,与企业效益、个人绩效紧密挂钩。

根据员工岗位层级和类别不同,设计不同的薪酬固浮比例,以发挥薪酬的保障和激励性作用。

4.建立薪酬水平市场化机制。

企业要建立工资水平市场对标机制,依据行业、企业类型和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对标对象,建立定期发布各岗位市场薪酬水平的制度。

切实解决部分岗位收入“该高不高、该低不低”的问题,逐步实现员工薪酬水平与市场接轨。

五、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企业要加强工作统筹规划和指导监督,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协调推进各项改革工作,高度重视新形势下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改革组织管理机构,明确改革第一负责人,落实各级管理责任,清晰改革分工和职责。

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引导全体员工形成改革共识,建设参与改革。

主动加强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为改革创造良好环境和氛围。

(二)精心组织实施
各企业应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的三项制度改革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制定分阶段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建立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工作跟进、评估和考核机制,以保障改革工作按计划有效推进。

建立有效沟通机制,搭建各企业内外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对改革推进过程中的经验进行相互借鉴,对面临的问题共同讨论和解决。

加强人力资源队伍建设、打造素质优秀、专业过硬的人力资源队伍。

完善人力资源信息化等基础工作,切实提升人力资源工作效率,为三项
制度改革的推进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与其他各项改革统筹协调,同步推进,重点突破,务求实效,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改革。

(三)分类、分步稳妥推进
各企业要根据企业实际,重点突出、步骤清晰地推进改革。

改革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在推动改革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坚持群众路线,充分相信员工、依靠员工,形成改革合力,涉及职工利益的改革方案,应通过一定的方式履行必要的企业内部民主程序。

妥善解决员工在改革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确保企业、社会、员工队伍和谐稳定。

六、结论
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而又紧迫的历史性任务,企业上下要紧紧围绕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克服一切阻力和干扰,明确责任,强化落实,加快改革目标的实现,为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矛盾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国家和企业“十三五”规划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