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对外开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下册《对外开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讲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本课教学内容在这一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因此,对外开放这节课在本单元教学内容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水平
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近2年历史,但是总体上对于对外开放这一史实了解较少,所以本课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能力水平
学生处于八年级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心理分析
学生在抽象的事物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难理解的现象。所以,本课注意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三、教学目标
结合新旧历史课程标准,本课主要需要学习深圳等经济
特区的建立从而掌握对外开放相关内容。
知识与能力
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了解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知道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间、影响。
学生提高提取信息的能力、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运用材料,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学生利用地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高,感受到对外开放则兴,闭关自守则衰,理解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意义,并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时间、顺序;
对外开放的格局及特点。
教学难点
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我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情况以及本课重难点,我在本课中运用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多媒体为辅助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课前搜集资料等方式突破重点,充分利用历史材料,并通过活动锻炼学生动手动口能力,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法】必要的讲解法、史料分析法、历史探究法、活动法等
【学法】课前收集资料、史料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问题发现法等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
多媒体展示深圳对外开放前后的照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从深圳的今昔变化对比,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身边历史的关注,引导学生“神入历史”。
讲授新
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本完成中国历史填充图册上的填图游戏,并回答下列问题。
当时共设置了几个经济特区?
开放了哪些沿海城市?
哪里现在已成为国际化的经济和金融中心?
有哪些经济开放区?
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什么?
教师检查小组填图完成情况及回答情况并对完成效果好的小组进行表扬。使学生在游戏中,既了解了经济特区建立的内容,又培养了合作性,进而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突出重点。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下列材料,一起探究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及中国首先在广东、福建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补充、总结。并根据一开始设置的问题进行授课,并且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对外开放后的种种成就,启发学生思考。通过中国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教师点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之后教师根据多媒体展示的图片讲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知识。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知识拓展,回答两个问题:1.根据已收集的材料谈谈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中国的开放有没有什么区别?对此你怎么看?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着哪些机遇与挑战。
学生联系相关历史进行比较,通过历史知识的迁移和延伸,结合实际分析后进行回答,教师补充、完善。并且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树立努力学习,建设强大国家的远大理想。
巩固练习
学生自主编题,进行组内展示,择优向教师推荐。教师有选择地让全部同学训练,可由编题者评价答题情况,或讲解编题意图。教师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出题解题,并选择不同类型展示给全班同学,实现互学共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便于教师调控教学,在教师出题环节根据课文的重难点设计的有梯度的检测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课堂小结
最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
经济特区的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XX年12月
板书设计
第九课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