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铵硫酸铵废水处理

氯化铵硫酸铵废水处理
氯化铵硫酸铵废水处理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2)

1绪论 (3)

2文献综述 (4)

2.1氨氮废水对环境的危害 (4)

2.2氨氮废水的处理研究进展 (4)

2.2.1氨氮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比较 (4)

2.2.2节能减耗的生物脱氮新工艺 (6)

2.3国内外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现状与研究进展 (6)

2.3.1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现状与研究进展 (6)

2.3.1.1物化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 (7)

2.3.1.1.1吹脱法 (7)

2.3.1.1.2离子交换法 (8)

2.3.1.1.3膜分离法 (8)

2.3.1.1.4联合处理法 (9)

2.3.1.2生物脱氮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 (9)

2.3.2中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现状与研究进展 (10)

2.3.2.1物理化学法处理中浓度氨氮废水 (13)

2.3.2.1.1离子交换法 (13)

2.3.2.1.2联合处理法 (14)

2.3.2.2生物脱氮法处理中等浓度氨氮废水 (14)

2.3.3低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现状与研究进展 (15)

2.3.3.1物化法处理低浓度废水 (15)

2.3.3.1.1离子交换法 (15)

2.3.3.1.2折点氯化法 (16)

2.3.3.1.3其他方法 (16)

2.3.3.2生物脱氮法处理低浓度废水 (16)

2.4氨氮废水治理技术发展趋势 (19)

参考文献 (20)

摘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氨氮污染变得日益严重。氨氮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和环境污染的重要物质,水体中氨氮浓度过高,会抑制水体中的自然硝化,引起水体溶解氧下降,导致鱼类中毒,降低水体自净能力。因此研究经济有效的控制氨氮废水污染的技术成为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和热点。

关键词:氨氮废水;处理;高效;再生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of our country, the pollution of water body is increasingly serious. Ammonia-nitrogen is an important contaminant for eutrophication of water body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ith high concentration of NH4+-N, natural nitration is restrained, DO becomes decline, fishes are poisoned, and the self-depuration ability of water is reduced. To study an economical and efficient way to control the NH4+-N pollu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rogram at the present. Keywords:NH3-N removal wastewater; treatment; efficient; recycle

1、绪论

近年来,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则是环境污染的加剧。其中,含氮化合物的排放急剧增加,氨氮已经成为水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废水中氨氮的治理技术研究成为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和热点。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氨氮消耗水体的溶解氧,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水体富营养化后,使藻类迅速繁殖,这样将降低水的质量,具体表现为:污水厂的滤池容易堵塞,降低净水质量;海滨浴场的水体变色变味;蓝藻门的藻类毒性最强,污染范围广且最为严重。水资源的不断恶化,加剧了水资源危机,农田施肥利用率低,绝大多数氮肥存在于土壤中,产生的毒素危害鱼和家畜;氨氮随污水排入水体后,可在硝化细菌作用下被氧化为硝酸盐,会导致水体缺氧,鱼类大批死亡。工业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绝大部分废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体,致使许多水域被污染。据报道,淮河泄洪时工业污水的混入使洪泽湖成为死亡之水,湖内特种水产养殖业直接经济损失达一亿多元,其中氨氮含量严重超标,成为水生物的致命根源,随着雨水的冲刷进入江河中,这是造成河流湖泊/水华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对于氯化铵废水处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2)氨氮在水中微生物作用下转变为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硝态氮进入人体后,能通过酶系统还原为亚硝态氮,轻则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病,重则使婴儿死亡。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均为强化学致癌物质一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质有致癌、致突变、致畸的性质,对人体危害十分严重。

(3)氨氮会与消毒液体中的氯气作用生成氯胺,而氯胺的杀菌效果较差会降低消毒效果。所以当对含有较高浓度氨氮的水源,或含氨氮量较高的污水厂出水进行消毒时,会增加氯胺的消耗量,而且杀菌效果会显著降低。

可见,研究合理的氯化铵废水处理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文献综述

2.1 氨氮废水对环境的危害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大,随之而来的是废水的排放量也日益增多,其中水体中氨氮污染问题已引起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2]。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水体的氮磷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来源于焦化、化肥、石油化工、化学冶金、食品、养殖等行业以及垃圾渗滤液的高浓度氨氮废水,排放量大,成分复杂,毒性强,对环境危害大,处理难度又很大,使得氨氮废水的污染及其治理一直受到全世界环保领域的高度重视。据统计[1],2003 年我国废水排放总量为460.0 亿吨,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12.4 亿吨,其中氨氮的排放量为40.4 万吨;城镇生活废水的排放量为247.6 亿吨,其中氨氮的排放量为89.3 万吨。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完全的含氮污染物的任意排放,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大量氨氮的存在会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另外,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频繁进行生命活动,使水体散发恶臭,还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其中一些藻类蛋白质毒素通过水产生物体富集,可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氨氮还使给水消毒和工业循环水杀菌处理过程中增大了用氯量。据报道,2006 年我国海域发生赤潮93 次,比2005 年增加11 次,累计发生面积19840 km2,氨氮污染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2.2 氨氮废水的处理研究进展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氨氮废水处理方面,不仅要追求高效脱氮的环境治理目标,还要追求节能减耗、避免二次污染、充分回收有价值的氨资源等更高层次的环境经济效益目标[3,4],这才是治理氨氮废水的比较理想的技术发展方向[4,5]。

2.2.1 氨氮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比较

近三十年来,在氨氮废水、特别是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方面,取得了不断的进步。目前,常用的脱除氨氮方法主要有生化法、氨吹脱(空气吹脱与蒸汽汽提)法、折点氯化法、离子交换法和磷酸铵镁沉淀(MAP)法等等[6-10]。这些处理工艺各有特色,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见表2-1)。就国内外氨氮废水处理现状来看,国内多采用生化法和氨吹脱法,国外则多采用生化法和磷酸铵镁沉淀法[11,12]。从环境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出发,可以将这几种脱氮工艺分为三类:

(1)把废水中的NH4转化成无害的N2逸入大气(如生化法、折点氯化法)。这种方法虽然治理了氨氮污染,但也丢弃了有价值的氨资源。

(2)将NH4+从废水中分离、脱出,或排入大气,或进入后续处理工序(如氨吹脱法及离子交换法)。这些方法会带来NH4+的二次污染和NH4+资源的浪费。其中,氨吹脱法脱氮效果虽好,但能耗较大,尤其是汽提法,处理1t 废水至少需要0.5t 蒸汽。以氨氮浓度为3177mg/L 的化肥厂氨氮废水为例,用汽提法若每天处理废水300m3、出水氨氮含量为42.3mg/L,则每天约浪费0.9t 的氨,若按我国目前生产合成氨的吨氨平均工艺综合能耗水平推算,则相当于每天浪费近1.8t 标煤。

(3)将氨氮转化为可利用的物质,使废水资源化(如磷酸铵镁沉淀法)。

表2-1 氨氮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比较

处理方法基本优点主要缺点适用范围

传统生化法工艺成熟,脱氮效果较好流程长,反应器大,占地

多,常需外加碳源,能耗

大,成本高

低浓度氨氮废水

氨吹脱法(汽提法)工艺简单,效果稳定,适

用性强,投资较低

能耗大,有二次污染,出

水氨氮仍偏高

各种浓度废水,多用于

中、高浓度废水

离子交换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投

资较省树脂用量大、再生难,费

用高,有二次污染

低浓度氨氮废水

折点氯化法设备少,投资省,反应速

度快,能高效脱氮操作要求高,成本高,会

产生有害气体

各种浓度废水,多用于

低浓度废水

磷酸铵镁沉

淀工艺简单,操作简便,反

应快,影响因素少,节能

高效,能充分回收氨,实

现废水资源化

用药量大、成本较高各种浓度废水、尤其高

浓度氨氮废水节能高

效,能充分回收氨,实

现废水资源化。其用途

有待开发

2.2.2 节能减耗的生物脱氮新工艺

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传统的活性污泥硝化反硝化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发的一系列新的生物脱氨氮工艺及其改进型工艺,如缺氧/好氧(A/O)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吸附-生物降解(AB)法、氧化沟(OD)法、生物膜法等,在氨氮废水处理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14],但这些方法主要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或中低浓度的氨氮废水,并且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从可持续发展目标来看,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的明显不足之处有二:一是能耗大,氨氮的氧当量为 4.57g,要供氧就要耗能,若设置内回流还要增加能耗;二是耗费资源,在反硝化过程中需以有机碳作为电子供体,若系统内碳源不足,则还需投加甲醇等外加碳源,这既是资源的耗费,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能耗[15,16]。探寻经济高效的生物脱除氨氮技术,是近年来水污染控制工程领域的热点之一,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17,18]。一方面是在生物脱氮理论方面有了重要的新发现,如厌氧氨氧化作用、好氧反硝化作用和异养硝化作用等微生物生化作用的发现;另一方面是与之相应的、一些新型生物脱氮工艺的问世,如“同时硝化/反硝化”(SND)新工艺、“短程硝化-反硝化”新工艺和“半硝化-厌氧氨氧化”(SHARON-ANAMMAOX)新工艺等。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相比,这些新型工艺具有节能减耗、经济高效等优点,尤其是无需外加碳源的半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工艺,更适合于处理焦化、石化、化肥及垃圾渗滤液等低碳源的高氨氮废水,符合废水处理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为高浓度氨氮废水的高效生物脱氮提供了有着良好应用前景的可能途径。

2.3国内外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现状与研究进展

氨氮处理技术的选择与氨氮浓度密切相关。对于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应用较多的方法是空气吹脱法、离子交换法、生物硝化和反硝化法等,其中对于无机类氨氮废水的处理,以前两种方法应用较多,而对于有机类氨氮废水的处理,则以生物硝化和反硝化法为主。

2.3.1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现状与研究进展

对于较高浓度氨氮废水用一种方法处理,很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所以对于高浓度氨氮废水通常用联合法处理以达到排放要求。

2.3.1.1物化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

2.3.1.1.1吹脱法

炼钢、石油化工、化肥、有机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的废水常含有很高浓度的氨,常用蒸汽吹脱法处理[25]。回收利用的氨部分抵消了产生蒸汽的高费用,其抵消程度取决于废水中氨的浓度。经吹脱处理可回收到浓度达30%以上的氨水。一般用石灰来提高pH值。用蒸汽比用空气更易控制结垢现象,若用苛性钠则可大大减轻结垢程度。采用蒸汽吹脱法时,产生蒸汽所耗费用很高。据报道,吹脱后的酸性废水含氨氮一般为1~100mg/L,但一般控制在50mg/L左右,以便为下步的生物处理提供足够的氮[19]。位于休斯敦的AtlanticRichfield炼油厂从酸性废水中吹脱氨和硫化氢的费用如下:日处理含氨1800mg/L废水5.8×105gal 的吹脱设备的投资费(1973年)为1.450$/(kgal·d),年运行费为×55000$(以每年运行364天计)。吹脱后底液中含氨29mg/L,去除率为98%。

化肥工业产生高浓度的含氨废水中主要为无机氮。但由于尿素的有机性质,废水中有时含有机碳[20]。不同的化肥工业其废水浓度也不同。硝酸按生产厂的废水中氨含量可高达1800mg/L。不少化肥厂采用了蒸汽吹脱技术。从调查情况看,吹脱装置进水中氨浓度一般为100~13009/L,出水浓度为5~100mg/L。若控制在最佳温度和pH值,则出水氨浓度可保持在20-30mg/L的水平[21]。可选用适宜的方法来处理含尿素4000mg/L、含氨3000mg/L的典型尿素生产废水。处理过程中,尿素在高温高压下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生成的氨和二氧化碳被蒸汽吹脱并送回尿素生产线。这样处理后出水中通常含氨50mg/L、尿素100mg/L。来源于电解锰厂和电解铬厂的废水含有高浓度的氨氮[22],可以硫酸亚铁钱的形式来回收此类废水中的氨,但一般都采用氧化塘系统通过沉降、曝气及自然蒸发来进行处理。

蒋林时等[23]采用汽提法处理炼油厂含锌高浓度氨氮废水,结合了传统的汽提工艺,将含锌高浓度氨氮废水和含硫废水混合,除去硫化锌沉淀,上清液再用汽提法处理。当氮硫比大于2:1时,氨氮被首先汽提出来;当接近2:1时,两者等速汽提;塔底pH值在氮硫比大于2:1时,随汽提时间加长而上升,含氨废水和含硫废水混合后,通过蒸馏可除去大部份硫化物与氨氮,金属离子Zn2+与S2-生成沉淀,去除率达99.99%。

胡允良等[24]采用吹脱法处理某制药厂在生产乙胺碘吠酮时产生的高浓度氨氮废水(NH3-N 7200~7500mg/L),当pH=10~13,温度为30~50℃时,氨氮吹脱效率为70.3~99.3%,最佳吹脱条件下pH=11,T=40℃,吹脱时间为2h,平均吹脱效果为96%,吹脱后的废水进入生化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顾毓刚等[25]的研究表明焦化废水中(1000-3000mg/L)固定氨可采用调整pH 值,再进行汽提、吹脱或蒸氨的方法去除,氨氮去除率的大小随pH值增大而增大,当pH大于10.5时,去除率可达85%,汽提剂可用蒸汽,也可用空气,其氨氮去除率相近。

王有乐等[26]采用超声波吹脱技术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在传统的吹脱装置中加一气动超声波发生器,即可大大提高吹脱效率,比传统吹脱技术的脱氮率高17%-164%,对废水中的其他污染物也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可降低供气量,节省动力消耗,缩短吹脱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pH=11,超声吹脱时间为50min,气水比为1000:1。处理氨氮浓度为982mg/L的化肥厂废水,吹脱90min后,氨氮剩余浓度为8mg/L,去除率达99.23%。

2.3.1.1.2离子交换法

采用离子交换法也能从酸性废水中回收氨和硫化氢[27]。该方法中酸性废水通过弱阳离子交换柱,钱离子截留在树脂上,同时生成游离态H2S。由于H2S不被吸附,所以很容易被洗脱。饱和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可用有机酸溶液再生。含氨390mg/L的酸性废水经离子交换处理后出水含氨5mg/L。对于规模2×105gal/d 的处理单元,投资费用(1973年)为510$/(kgal·d)。

2.3.1.1.3膜分离法

王冠平等[28]采用膜吸收法处理高氨氮废水,先将废水的PH值调至10.5-11.5,采用疏水性膜吸收废水中的氨氮,可在吸收液中获得高浓度的氨的化合物,含氨氮达5000mg/L的废水经处理后,氨氮浓度小于15mg/L,膜吸收法可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浓缩并回收废水中的氨,无二次污染。

李可彬[29]用液膜分离方法处理氨氮废水(氨氮浓度为800~1200mg/L),经二级处理后氨氮可下降到排放标准,无二次污染,处理量为4t/d。

李权等[30]针对含有甲醇的稀氨水(含氨309/L左右),用中空纤维气态膜法回收硝酸铵,发现甲醇对回收氨及制取硝酸铵的过程无影响,用硝酸和硝酸铵混合

溶液作为吸收剂是有效的,可以获得400g/L左右的硝酸铵溶液,在脱氨的过程中有少量甲醇透过膜进入吸氨液,在蒸发去水分达25%时甲醇全部脱出,对制取硝酸铵的过程无不利影响。聚丙烯中空纤维在料液中长期浸泡物理性能保持稳定。

2.3.1.1.4联合处理法

曾凡勇等[31]对某材料厂的NH4Cl工业废水的研究认为:单一的吹脱法处理无法达到排放要求,采用闭路吹脱盐酸液吸收回收NH4Cl与折点加氯法联合使用,既可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又能回收液态或固态氧化胺返回工艺使用或外销,大大降低了处理成本。该方法既回收了有价物质,又消除了二次污染,该工艺是脱氨氮的理想方法。

最近的一项政策研究报告评估了焦化废水处理的效率和经济性[32]。三种不同程度的处理结果列于表2-2。从该表可见,投加石灰控制pH值后进行蒸汽吹脱,可使氨氮含量下降90%以上,出水浓度接近100mg/L。进一步进行折点氯化相当有效,但运行费用增加很多。

表2-2焦化废水中氨氮控制的效率

处理程度与工艺氨氮含量(mg/L)

进水出水

A:氨吹脱2000 1000 B:A+石灰+蒸汽2000 125

C:B+中和+折点氯化2000 10

邱电云等[33]采用经加工改良的沸石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空气吹脱法处理沸石解吸液及高浓度氨氮废水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催化剂废水中的氨氮,交换后废水达标排放,回收的氨以硫酸铵的形式返回催化剂生产中使用,达到了综合利用的目的。沸石处理氨氮废水时,废水氨氮浓度降低,流速减慢、pH值升高均有利于穿透体积增大,有利于交换。最佳工艺条件为:废水氨氮浓度在1-29mg/L,流速0.318-0.637m/h,pH值控制在6.5-7.0范围内。

2.3.1.2生物脱氮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

一般认为采用生物硝化法对低浓度至中等浓度的含氨废水处理效果最佳。对于高浓度含氨废水进行的生物硝化法试验表明:在硝化过程中,氨被亚硝酸菌类

(将氨变为亚硝酸)和硝酸菌类(将氨变为硝酸)好氧自养型微生物转化为亚硝酸和硝酸。这些自养型微生物对环境的要求很高,所以生物转化的成功与否决定于废水处理单元中的生长条件。溶解氧对生化转化有很大影响。低温会妨碍硝化菌的增长速度,从而影响到氨的氧化速度。处理时的碳酸盐用量和pH值都很重要,l mg氨氮的完全氧化需7.l mg碳酸盐(以CaCO3计),且必须有足够的碱度以防止硝化反应过程中出现酸性。高浓度氨氮废水在碳酸盐不足时无法进行硝化,除非加入足够量的无机碳[34]。关于pH对硝化作用的影响情况各种报道不太一致,其最佳值一般为7.0-8.5[35]。

目前来说,生物脱氮基本流程为A-A-O工艺,焦化废水含有高浓度NH3-N和有机物,其中很多物质具有较强生物毒性,从而对硝化、反硝化过程有抑制作用。所以应对硝化菌进行驯化,使其逐步适应高浓度焦化废水环境,防止废水中有机物及NH3对硝化菌的抑制。综合考虑到NH3-N和COD的去除,厌氧处理部分能通过厌氧水解和酸化菌群的作用改变废水中有机物成分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便于后续工序的良好运行。一般亚硝酸菌比硝酸菌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及耐受毒物能力,容易出现积累现象,所以一般应防止水质的大幅度波动和长时间的冲击。由于NO3-对环境也有一定的危害,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所以应对NO3-的排放进行一定控制,可以进一步反硝化处理,使NO3-转化为N2。对于A-A-O工艺的处理效果,回流比、碳氮比、溶解氧、PH和温度等都是主要因素,这些都应该视废水的水质而定。

为了提高污泥活性并增加反应器中微生物浓度,目前普遍采用生物膜法固定化微生物,即采用固定膜反应器,或在反应器中加入载体改性或半性填料。Min zhang[36]等采用固定膜Al-A2-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结果COD、NH3-N去除率分别达到92.4%和98.8%,出水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14mg/L、3.l mg/L。陈风岗[37]采用A-O工艺,厌氧段为生物膜法,进水的氨氮质量浓度为319mg/L,出水NH3-N 低于10mg/L。吴立波[38]等采用复合生物反应器,即在Al-A2-O工艺的好氧段投入球型填料形成复合反应器,处理焦化废水结果表明:附着污泥浓度高于悬浮污泥浓度,并且它对废水中的苯酚奎宁和氨氮等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和抗抑制能力高于悬浮污泥。对稀氨水及氨蒸馏釜排污水的生物硝化研究结果不尽相同[39],用生物法处理稀氨水(5000mg/L)的去除率极低[40]。对另一种焦炉废水用一级和二级

活性污泥进行实验室处理研究表明,根据停留时间和废水流速的不同,氨的去除率在50%-90%之间[41]。另一项中试采用去碳、硝化、反硝化三级分离系统处理,结果氨去除率的变化也较大[42]。若将3800mgNH3-N/L的原始废水稀释到12%,且去碳单元正常运行,则氨的去除率可达90%,其中反硝化单元可去除

95%~100%的氧化态氮。

对稀氨水先用单级活性污泥处理再以离子交换去除剩余氨的可行性试验发现[43],该过程总去除率可过96%,但出水氨氮浓度为0-200mg/L。

炼油废水中氨的浓度变化很大,包含中等浓度至高浓度的范围。根据炼油技术、工艺水用量及循环回用工况的不同,炼油废水的水量也不同,从而导致废水中氨的浓度差异较大。对于高浓度的炼油酸性废水(2750mgNH3-N/L),chevron WWT[44]采用二级吹脱工艺处理氨和硫化氢。出水中氨少于50mg/L,硫化氢少于5mg/L,并回收了高质量的无水或含水的氨和硫化氢。

江珍希等[45]采用生物脱氮法(A-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处理前COD、NH3-N 质量浓度分别为600mg/L和200mg/L,处理后分别为55.5mg/L和9.9mg/L,处理成本2.6元/t(1995年)。刘鹤年等[46]采用A-O-絮凝法处理焦化废水,进水COD 为319~724mg/L,NH3-N质量浓度为128~278mg/L,出水COD96-158mg/L,NH3-N 质量浓度为<15mg/L,处理成本为3.08元/t。

金鸣林[46]等使用“HY型工业废水反应器”,采用液相催化法处理高浓度氨氮焦化废水,利用膜分离将传统的混合与沉降两步过程一次完成,而且使分离后的水中悬浮物颗粒小于0.5mm,液相催化反应分解氨氮,使废水中的氨氮浓度小于15mg/L,同时废水治理的运行成本远低于生物反硝化技术,经治理后的废水可作为回水。

方士等[47]采用两段SBR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味精废水的研究表明:两段法生物处理过程可分为碳氧化阶段和三个亚硝化/反亚硝化阶段,碳氧化阶段主要是有机物的降解和曝气吹脱除氮,随后通过实现亚硝化/反亚硝化生物脱氮和有机物的降解,氨氮去除率达80%以上。碳氧化阶段不发生亚硝化过程的原因是由于异养氧化菌消耗了废水中溶解氧,使整个系统的溶解氧浓度过低,抑制了亚硝酸菌进行亚硝化反应。高浓度氨氮废水中游离氨浓度远大于对硝酸菌的抑制浓度(0.1-l mg/L),难以生长,导致了亚硝化/反亚硝化脱氮途径的形成。

周易晟等[48]在对反硝化过程的研究中发现硝酸盐还原酶对亚硝酸盐还原酶存在竞争性抑制作用,在竞争电子的过程中硝酸盐还原酶处于优势即反硝化碳源优先为硝酸盐还原酶利用,从而抑制了亚硝酸盐还原酶接受电子的能力,在亚硝化型脱氮的过程中反硝化碳源不再为硝酸盐还原酶优先利用,加速了反硝化速率。

天津新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49]采用A+A2/O处理工艺处理含有较高浓度氨氮(约500mg/L)的制药废水,A+A2/O处理工艺由污泥负荷很高的段和污泥负荷较低的段二级活性系统组成,并分别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处理后废水中氨氮浓度小于15mg/L。

畜牧业废水的含氮量与化肥工业的吸收作用来处理家禽废水的研究表明:在该处理系统中,家禽排泄物被水冲至沉淀池,其中的固体经沉降分离后进行厌氧消解,澄清液则进入水藻池处理。该过程可去除大约45%未被氧化的氮[50]。2.3.2中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现状与研究进展

许多工业废水含有中等浓度的氨氮。根据废水中不同的碳含量、出水排放要求等因素,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成功地控制该类废水中的氨氮含量。这些方法包括空气吹脱法、离子交换法、活性炭吸附法、折点氯化法和生物硝化法等。表2-3列出了用物化法和生物法处理中等浓度工业含氨废水的去除率。其中某些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并不是专为处理NH3-N而设计的。

表2-3某些中等浓度氨氮废水的去除率

处理技术工业氨氮浓度(mg/L)去除率/%

进水出水

蒸汽吹脱化肥185~211 25 86~98 空气吹脱化肥185~211 10 94~95

石油化工100 98~95

养禽业440 77 离子交换化肥325~719 40 88~94

活性炭制胶78 6 92.3

氯化高炉250 10 96

土壤过滤合成橡胶28~112 0.05~2.5 90+

土壤应用西红柿罐头厂90+

土豆加工75 灌溉乳制品生产77.5 0.4 99.4

养猪业173.3 11.6 93 滴滤池合成橡胶31~76 1~12

炼油15~90 曝气池炼油10~45

制药475 270 43 氧化塘炼油0~15 生物硝化造纸186~270 20~62 76.5~89.6

苯酚生产127 8 93.7

硝化-反硝化法化肥325~719 5 98~99 活性污泥法化肥445 45 90

制革185 158 14.6

炼油31.2~32.9 9.4~21.6 37~77.4

2.3.2.1物化法处理中等浓度氨氮废水

2.3.2.1.1离子交换法

斜发沸石可作为低浓度至中等浓度废水选择性去除氨的离子交换介质。它对不同阳离子的选择性次序如下:

K+>NH4+>Ba2+>Na+>Ca2+>Fe3+>Al3+>Mg2+>Li+,与废水中一般存在的其它阳离子相比,斜发沸石对NH4+有很高的选择性。当pH增加时NH4+的离子交换性能变差,pH= 4-8是斜发沸石离子交换的最佳范围。当PH<4时,H+与NH4+发生竞争;pH>8时NH4+变为NH3而失去离子交换性能侧,一般处理流程为:先用物化法或生物法去除废水中大量的悬浮物和有机碳,然后使废水流经斜发沸石柱(通常柱高4~6ft,内装20×50目的沸石)。当交换柱饱和或氨出水浓度过高时,需停止操作并进行交换柱的再生,再生废液中的氨通常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用空气或蒸汽吹脱,也可用电解法去除,这样处理后再生盐水可以重复使用。有的再生技术将氨排放到大气中,有的则将氨回收作化肥用。

2.3.2.1.2联合处理法

张昌鸣、窦秀云等[51]采用粉煤灰和新型脱氮剂联合处理中等浓度的焦化氨氮废水,该废水中含有NH3-N为200~500mg/L以下,用过的脱氮剂和粉煤灰混同进入浓缩池,液固分离后、固体用于制砖,该方法具有处理成本低、操作方便、废物能得到再利用等优点。

石文忠等[52]选用塔滤吹脱一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化肥厂氨氮废水(NH3-N浓度285mg/L),确定了吹脱塔运行参数为:进水pH值为10.5,气液比:2500:1,水力负荷:100m3/m3*d,冬季进塔空气温度不低于15℃,采用空气预热的方法解决了严寒地区结冰期吹脱塔运行问题,通过控制pH值和选用塑料条板填料克服了塔内结垢的弊病,当进水氨氮浓度为名1.59mg/L时,经吹脱处理后,氨氮平均浓度在15mg/L左右,再经接触氧化处理后最终出水氨氮浓度小于10mg/L。2.3.2.2生物脱氮法处理中等浓度氨氮废水

表2-4列出了氨氮生物硝化处理系统的各种类型,这些系统既可同时去除有机碳和氨,也可单独进行氨的硝化。从表2-5可看出各种生物处理单元的去除率差异较大,这可能是由于未设计到充分硝化的程度。同一方法未达到一致的高去除率也可能是由于操作状况不佳,例如温度过低或废水pH值偏高,过高的pH值有利于游离态氨的产生从而妨碍硝化过程的进行。

表2-4生物硝化处理分类

系统类型

悬浮生长系统氧化塘

活性污泥

附着生长系统滴滤池

生物转盘

填充床反应器

经吹脱后的酸性废水和某些炼油厂的废水中可能含有中等浓度的氨。该种废水的处理技术汇于表2-5中。对炼油废水中的油和悬浮物进行预处理,可以避免污染活性炭而降低对有机物的吸附能力。

表2-5单元处理炼油厂含氨废水的出水浓度与去除率

处理技术出水浓度(mg/L) 去除率/% 冷冷却塔(空气吹脱) 1~30 60~95 活性炭10~140 7~33

1~100 33~87 氧化塘3~50 0~15

曝气池4~25 10~45

活性污泥1~100 33~99

滴滤池25~100 15~90

唐逸衡等[53]采用改进后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含有中等浓度的氨氮石油化工废水,硝化反应的条件控制为:反应温度30℃左右,pH值8.0-8.5,把曝气池的去碳和去氨的工艺分开,并通过使用微孔曝气提高溶解氧,使氨氮去除率达到90%以上,处理后废水中氨氮浓度小于15mg/L。

吕锡武等[54]采用序批式反应器处理氨氮废水,验证了好氧反硝化的存在,脱氮能力随混合液溶解氧的提高而降低,当溶解氧浓度为0.5mg/L时,氨转化率达99%,总氮去除率可达66.0%。

2.3.3低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现状与研究进展

关于各类工业低浓度含氨废水处理的文献报道较少。罐头、蔬菜等许多食品加工业废水、造纸废水、以及淀粉和谷物加工厂废水中都含有低浓度的氨。生活污水中低浓度氨(30mg/L)的处理主要采用生物法,这种氨氮控制技术相对来说比较先进[55]。但是否应用该技术处理低浓度含氨工业废水却应慎重,因为须确定废水中无妨碍硝化细菌生长的有害物质,环境状况是否适宜于硝化。在某些情况下,须在废水中补充碱,或进行预处理以创造适合于生物硝化的条件。

2.3.3.1物化法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

物理化学法也能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己用于处理生活污水且有可能处理低浓度工业废水的物化技术主要有:离子交换法和折点氯化法。

2.3.3.1.1离子交换法

向志锋等[56]利用天然沸石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的中试结果表明:低浓度氨氮废水经预处理后,采用改型天然斜发沸石离子处理,不仅可使处理后排水中的氨氮浓度降低到15mg/L以下,而且由于采用了逆流分段连续再生工艺,使再生液循环使用的同时,沸石交换容量能稳定在0.4mgN/g以上,无二次污染。

2.3.3.1.2折点氯化法

某钢铁联合企业采用折点氯化法以进一步降低生物法(固定氧化塘)出水中

氨的浓度[57]。生物处理后的工艺包括pH调节、折点氯化、深床过滤及SO2反氯化。该过程可将氨的浓度从进水的3mg/L降至0.7mg/L。1mg氨的氯气用量为10mg,l mg残余氯的SO2用量为l mg。经测定出水中仅含有痕量的有机氯副产物(包括氯仿和1,2-二氯丙烷)。

2.3.3.1.3其他方法

李绍峰等[58]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碳-超滤膜法处理自来水,臭氧和活性炭将原水中的亚硝酸盐氮0.299mg/L和0.o88mg/L的氨氮降至检测限以下,同时出水硝酸盐氮浓度小于10mg/L。

李云才等[59]使用RD药剂采用“吸附氧化”处理氨氮废水,在源水含氨氮

1mg/L的条件下,可降低到0.5mg/L以下,并且能使亚硝酸盐同步降解保持在0.l mg/L以下;在广东东莞农业公司进行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降氨氮试验,在氨氮浓度高达850mg/L的情况下,可以在2个小时内降低到1-2mg/L。RD药剂是以蒙脱石为主要成分的药剂,其中1号药剂表面积350m2/g以上,遇水溶胀性好,能高度分散在水中,对色、嗅味类物质有良好吸附性能;同时对铁锰等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更好,而且是微生物的良好附聚体,能将分散在水中的细菌附聚,其吸附效率达92%。

2.3.3.2生物脱氮法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

生物硝化法能很好地控制氨氮,低浓度氨氮废水经处理后出水浓度可低至

1mg/L。生物硝化可以在悬浮生长系统如单级或两级活性污泥池中进行,也可以在附着生长系统如滴滤池和生物转盘中进行。如需要控制总氮量,还可以进一步进行反硝化。

耿淡等[60]采用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SMSBR)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膜的截流作用可使硝化菌在反应器内富集而有利于提高系统的硝化能力,其

去除氨氮的最高负荷为0.19kg/(m3*d),出水氨氮小于l mg/L,去除率为99%;泥龄长可能使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其他大分子物质积累,从而抑制硝酸盐细菌的活性,导致积累而有利于短程脱氮的进行但泥龄过长也会影响亚硝酸盐细菌的活性,从而影响对氨氮的处理效果。整个系统的硝化效果主要受温度、PH值、D0、冲击负荷等因素的影响。

李丛娜等[61]在控制反应器保持良好的好氧状态条件下,对进水COD/NH3比值对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率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进水COD/NH3比值越高,总氮去除率越高,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越明显。

陈少华等[62]对炼油废水(NH3-N 0~150mg/L)生物脱氮的中间试验表明:在正常工艺条件下O/O工艺处理的出水中NH3-N<0.5 mg/L,COD<40mg/L,油<5 mg/L, A/O工艺处理的出水中NH3-N<20mg/L,油<5mg/L,NO3--N<10mg/L。

王学江等[63]采用悬浮填料生物膜A/O法处理石化废水(氨氮NH3-N

30-35mg/L),在水力停留时间为8小时,回流比为100%条件下,对石化废水中COD、NH3-N、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94%、57.3%,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程丽等[64]采用生物膜法对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生物膜系统对氨氮去除效果显著,可以在较短的停留时间内取得较高的去除率,系统容积负荷越小时对氨氮的处理效果越好,当停留时间由1.0h增至3.0-3.5h时,对氨氮的去除率由50%提高到100%,进水氨氮浓度在15mg/L左右时,二级出水中氨氮可稳定在小于l mg/L的水平,能够满足城市污水回用于电厂循环冷却水补充水或人工景观用水的要求。

夏四清等[65]采用悬浮填料生物反应器处理含有低浓度氨氮的石化工业废水,由于填料具有比表面积大、易挂膜、可有效切割气泡,能使生物反应器的利用率有较大的提高。当填料投加率为5时,水力时间为12h、10h、8h和6h四个工艺条件下,进水BOD597-235mg/L,COD cr203-678.2mg/L,NH3-N 17-31mg/L 时,出水NH3-N小于15mg/L,对氨氮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刘长荣等[66]采用具有厌氧、缺氧段的carrousel氧化沟(A2/O)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氧化沟利用沟内的水力循环、无动力回流等特点,实现了类似A2/O工艺,采用氧化沟处理含氨氮30mg/L的城市生活污水,可使出水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熊杨等[67]采用一种新型除磷脱氮工艺一廊道交替池处理含氨氮30mg/L左右的城市生活污水,使处理后废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廊道交替池由于形成了动态的厌氧区和好氧区,没有污泥和混合液回流,具有造价低、占地少、电耗低等特点。

据报道含低浓度氮的罐头废水、马铃薯加工废水可用于土壤灌溉[68-69]。在加利福尼亚的Woodland,西红柿罐头废水与城市污水混合并经氧化塘处理至含氮11mg/L的出水后再用以灌溉。由于地下水中氮含量没有增加,因此显然这些氮己被土壤吸收。爱达荷州的一家马铃薯加工厂废水也用于喷淋灌溉。含氮25mg/L 的排放水中有75%的氮被吸收,其余进入地下水。如果能周密地计划废水的浇灌速度并保证适宜的间隔时间,就能成功地采用土壤灌溉法控制氨氮污染。表2-6

综合了低浓度有机氮和氨氮废水的各处理方法。这些数据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的处理。

表2-6氨氮和有机氮废水处理技术选摘

处理技术去除效率总氮去除率(%)

有机氮氨氮

生物处理15%~25% 10% 10~20 电解悬浮有机氮100% 85% 80~90 土壤应用

植物吸收和硝化40~90 灌溉部分转化为

NH3/NH4+

硝化5~10 渗滤部分转化为

NH3/NH4+

硝化效果有限100%转化为N03-5~10 折点氯化不定90%~100% 80~95 选择性离子交换不定90%~97% 80~95 空气吹脱无效90%~95% 50~90

藻类处理部分转化为

藻类吸收50~80

NH3/NH4+

总的来说,物理化学法由于存在运行成本高、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

实际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而生物脱氮法能较为有效地除氮,且比较经济,因而在大型废水处理工程上得到较多应用。

2.4氨氮废水治理技术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氨氮存在于许多工业废水中,其浓度取决于:(l)原料性质和产品种类;(2)生产过程的技术水平;(3)对废水的管理,如良好的车间内部控制、水的循环使用、副产品的回收等;(4)工艺废水减少的程度。氨氮废水治理技术工业应用的主要方法是生物脱氮法和吹脱法及它们的联合应用,氨氮废水治理技术发展重点是改善现有工艺条件,降低成本,同时开发新的治理方法。

没有一种通用方法能处理所有含氨氮的工艺废水。无论是用物化法、生物法或物化-生物联合法处理废水,对其处理技术的正确选择应从以下几点综合考虑:(l)能否提供改进生产技术和改变生产原料以减少废水量及降低氨氮浓度的机会;

(2)能否与优化的水利用计划、良好的工厂管理及可能的副产品回收相结合;

(3)能否用其他方法代替,包括物化法和生物法;

(4)选择工艺能否经济地处理废水中的氨氮。

参考文献:

[1] 袁克城, 马清军, 苏凤林. 处理氨氮废水的技术研究[J]. 化学工程师, 2009,(03) :33-35

[2] 王昊, 周康根. 氨氮废水的几种处理技术,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32(11):46-48.

[3] Annelie Hedstrom. Ion Exchange of Ammonium in Zeolites: A Literature Review[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2001.10(3):673-681.

[4] 张泽滨,张波. 对氨氮废水处理工艺路线的选择[J]. 内蒙古环境科学, 2008,(06) :69-71

[5] 牛建宇. 水中氨氮脱除方法研究进展[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25) :56-58

[6] Csanady M. Nitrite formation and bacteriological 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in distribution networks[J ]. Water Supply,1992.10(3):39 - 43.

[7] 王莉萍,曹国平,周小虹. 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2009,(03):47-49

[8] J.R. Klieve. M.J.Semmens. An Evaluation of Pretreated Natural Zeolites for Ammonium Removal[J].Water Research,1980.2(14):161 - 168.

[9] 黄骏,陈建中.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3(1):58-60

[10] 王昊,周康根.氨氮废水的几种处理技术[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6, 32(11): 7-9.

[11] Konish,i Koko,Kabayash. Denitrif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mmonium Removal from Wastewater[P]. JPN Kokai Tokyo Koho JP, 62258795, 62.

[12] JettenM SM, Horn S J,Van LoosdrechMt CM. Towards a more sustainable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J]. Water Sci Techno, 1997,35(1): 171-180.

[13] Herzburn P,Irvine R.Biological Treatment of Hazardous Waste in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J].Water Poll Control Fed, 1985,57:1163-1171.

[14] 任义,王磊,狄雅茹. 氨氮废水处理技术进展综述[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3-5

[15] 李红霞, 柳海燕. 生物法处理废水应用[J]. 黑龙江造纸, 2005,(01):89-91

[16] 郑平,胡宝兰. 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进展[J]. 环境污染与防治, 1997,(04) :35-36

[17] Lay-Son MD rakides C. New approach to optimize operational condition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a high-strength thiocyanate and ammonium waste pH as key factor [J]. Water Research 2008,42:774-780.

[18] Aslan SDahab M. Nitrication and denitritation of ammonium-rich wastewater using fluidized-bed bio film reactors [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8,15,(6):56-63.

[19]Beyehok, M.R. Aqueous Wastes from Petroleum Plants.New York:Wiley,1967

[20]Hutton,W.C. And https://www.360docs.net/doc/f910395436.html,Rocca.“Biological Treatment of Concentrated Ammonia Wastewaters,”J.Water Poll.Control.Fed.5(1975):989-997

最新乙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资料

乙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名称:醋酸钠分子量:136.08 分子式:C2H3NaO2.3H2O 有害物成分:醋酸钠浓度:100% 侵入途径:吸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食入 环境危害:为轻微水污染物质 燃爆危险:非可燃性物质 皮肤接触: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并立即脱除遭污染之衣物 眼睛接触:撑开上下眼皮并用水冲洗10分钟 吸入:立即移除污染源并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食入:若感觉不舒服时,应通知医生并就医。 急救人员防护:未着全身式化学防护衣及空气呼吸器的人员,不得进入灾区搬运伤患。 应穿着适当防护装备在安全区域实施急救 危险特性:非可燃性物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储存区应备有随时可用的适当灭火器材 灭火时可能遭遇的特殊危害: 1. 火灾时可能会产生有害的燃烧性气体或蒸气。 2. 若佩带无适当的化学防护衣或自给式空气呼吸器(SCBA)时,切勿进入危险区内以免危险 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式化学防护衣及自给式空气呼吸器(必要时外加抗闪火铝质被覆外套)。避免消防水用后直接排入下水道及密闭空间内。 泄漏应急处理: 1、在污染区尚未完全清理干净前,限制人员进入该污染区。 2、确定清理工作是由受过训练的人员负责 3、在污染区清理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器具 4、询问供应商,清除改外泄污染源的适当吸收剂或除污液

5、避免产生粉尘及吸入此物的粉尘 6、避免此外泄物直接进入下水道系统、水沟或密闭空间内。 管理责任人:庄锐直接责任人:李增超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试车规定 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试车规定》的通知 中石化〔1998〕建字162号 各直属公司、总厂、厂、院: 现将《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试车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在执行过程中,遇有问题及时反馈总公司工程部。 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投料试车工作制度》(试行)(中石化〔1990〕建字34号)同时废止。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一九九八年四月二十日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试车规定 第一章总则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周知卡)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周知卡) 1、乙酸 2、盐酸 3、乙醇 4、甲醇 5、甲苯 6、纯苯 7、液氨 8、三乙胺 9、甲醛 10、氯乙醛 11、氯化亚砜 12、二甲基甲酰胺 13、水杨醛 14、氢氧化钠 15、碳酸钠 16、碳酸钾 17、三氯化铝 18、乙酸酐 19、对甲苯磺酰氯 20、对甲氧基苯甲酸 21、碘 22、焦亚硫酸钠 23、乙酸钠 24、双氧水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标识中文名乙酸(醋酸)英文名acetic acid分子式C2H4O2CAS号64-19-7UN编号2789理化特性外观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酸臭。熔点(℃) 16、7沸点(℃)1

18、1相对密度(水=1) 1、0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07稳定性稳定闪点(℃)39爆炸极限[%(V/V)] 4、0 19、0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避免接触条件 44、0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避免接触条件—禁配物酸类、酸酐、强氧化剂、碱金属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

硫酸铵废水MVR蒸发结晶

石家庄博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含硫酸铵废水蒸发浓缩结晶分离 技术方案 编制: 校核: 审核: 批准: 二零一四年十一月

含硫酸铵废水蒸发浓缩结晶分离技术方案 一、蒸发器选型简述 本设计方案针对含硫酸铵废水,采用MVR蒸发装置。硫酸铵废水要求蒸发结晶,装置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用降膜蒸发器进行蒸发浓缩,第二部分采用抗盐析、抗结疤堵管能力强的强制循环蒸发器。 由于硫酸铵具有强腐蚀性,长期运转考虑,与物料接触部分采用316L不锈钢,其余采用碳钢。 二、计算依据 含硫酸铵废水处理量及组分:含硫酸铵废水处理量1.5t/h,其中硫酸铵6%,其余成分为水。 三、主要工艺参数

四、工艺流程简介 4.1原液准备系统 工厂产生的含盐废水流入原液池,原液池起到储存、调节原液的作用,满足废水蒸发处理设备的连续稳定运行。原液池配备有原液提升泵,原液提升泵将含盐废水均匀输送至蒸发处理系统,调节原液泵后的控制阀门保持原液提升量与蒸发量的平衡。 4.2 二次蒸汽及压缩蒸汽系统 经开始生蒸汽在加热室经过加热直至产生足量的二次蒸汽后关闭生蒸汽阀门,降膜蒸发器与强制循环蒸发器加热室产生的二次蒸汽经过蒸汽压缩机压缩后产生温度及压力都提高的压缩蒸汽。压缩蒸汽分配到降膜蒸发器和强制循环蒸发器的加热室进行加热。加热后的压缩蒸汽形成的冷凝水进入预热器对原液进行预热。 4.3 料液系统 含盐废水经预热器加热后进入降膜蒸发器蒸发浓缩到45%后进入强制循环蒸发器蒸发结晶然后经出料泵抽出料液进入旋液分离器中浓缩分离,然后排入储料器中收集,最后排入离心机离心分离。 4.4事故及洗罐 系统工作出现事故及运转过程中洗罐时,首先停止进料,将蒸发设备中的母液排净。洗罐水用冷凝水储池的水,洗罐完毕后,将洗罐水排掉,初次洗罐水排入原液池,排空蒸发罐后,首先将部分母液通过原液泵进入蒸发罐,然后通过原液泵补充加入原液,使蒸发罐中的液位满足工艺要求。

过硫酸铵简介审批稿

过硫酸铵简介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过硫酸铵 研究表明过硫酸铵作为氧化剂和,被广泛地用于蓄电池工业;它还用作聚合的引发剂、纤维工业的脱浆剂;并可用作金属及半导体材料表面处理剂、印刷线路的刻蚀剂;还广泛用于石油开采的油层压裂,面粉和淀粉加工业、油脂工业,在照相工业上用来除去海波。 别称:过二硫酸铵、过氧二硫酸铵,化学式(NH4)2S2O8,分子量,熔点120°C,外观:白色粉末,管制信息:本品受管制 性状 白色结晶或粉末。无气味。干燥纯品能月,受潮时逐渐分解放出含的氧,加热则分解出氧气而成为焦硫酸铵。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并在室温中逐渐分解,在较高温度时很快分解放出氧气,并生成硫酸氢铵。 储存 密封阴凉干燥保存。防止与有机物接触。 质检指标 水不溶物,%≤ 重金属(以Pb计),%≤ 锰(Mn),%≤ 铁(Fe),%≤ 灼烧残渣(以计),%≤ 氯化物及氯酸盐(以Cl计),%≤ 澄清度试验:合格 含量[(NH 4) 2 S 2 O 8 ],% ≥ 主要用途 检定和测定锰,用作氧化剂。漂白剂。照相和阻滞剂。电池去极剂。用于可溶性淀粉的制备。 用作醋酸乙烯、丙烯酸酯等烯类单体的,价格便宜,所得乳液较好。还用作脲醛树脂的固化剂,固化速度最快。亦用作淀粉胶黏剂的助氧化剂,与淀粉成分中的蛋白质反应提高粘接性,参考用量为淀粉的%~%。也用作金属铜表面处理剂。

化学工业用作制造过硫酸盐和双氧水的原料,有机高分子聚合时的助聚剂、氯乙烯单体聚合时的引发剂。油脂、肥皂业用作漂白剂。还用于金属板蚀割时的腐蚀剂及石油工业采油等方面。食品级用作小麦改质剂、啤酒酵母防霉剂。[2] 应用 用作醋酸乙烯、丙烯酸酯等烯类单体乳液聚合的引发剂,价格便宜,所得乳液耐水性较好。可用作淀粉胶黏剂的助氧化剂,与淀粉成分中的蛋白质反应提高粘接性,参考用量为淀粉的%~%。也用作金属铜表面处理剂。 组成成分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过硫酸铵≥% 7727-54-0 危险性 危险性类别:第类氧化性固体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吸入后引起鼻炎、喉炎、气短和咳嗽等。眼、皮肤接触可引起强烈刺激、疼痛甚至灼伤。口服引起腹痛、恶心和呕吐。长期皮肤接触可引起。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消防措施

污水处理历史意义

2011年03月10日

1、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依据(选题意义、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1选题意义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水紧张和污水排放的问题已越来越突出。目前,我国城镇大部分的生活污水采用直接排放的方式,没有采取应有的治理措施,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在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新政策下,环境保护已受到各级政府和全国人民的重视,对污水进行彻底的治理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大,高效节能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与工艺已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建立城镇污水处理厂对改善城镇水环境,保障城镇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口和经济增长、粗放型发展模式、无组织大面积排施污染物、污水处理率偏低,以及牺牲环境和资源去追求眼前利益等,均是造成水污染日趋严重的原因。大量未经充分处理的污水被用于灌溉,已经使农田受到重金属和合成有机物的污染。据农业部在占国土面积85%的流域内,通过372个代表性区域取样调查,发现全国粮食总量的1/10不符合卫生标准。污水灌溉还造成粮食产量低,污染加大,营养成分下降。长期的污染水灌溉使病原体、致突变、致癌物质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迁移到人体内,严重危害了人体健康。水污染还对养殖业造成极大的危害,水源污染使原有的水处理工艺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需求,结合我国环境保护最新研究成果和国际环境保护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提出一套合理、经济、运转效率高的工艺流程对污水进行处理,以达到标准排放。对于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有着重要的意义。 1.2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写2~3页) (1)关于活性污泥法 当前流行的污水处理工艺有:SBR法、氧化沟法、普通曝气法、CASS 法、A2/O 工艺等,这几种工艺都是从活性污泥法派生出来的,且各有其特点。 (1)CASS法 CASS(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工艺是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革,是由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发展而来,集合了ICEAS和CAST工艺的优点。CASS

过硫酸铵安全技术说明书

国标编号:51504 CAS:7727-54-0 中文名称:过硫酸铵 英文名称:ammonium persulfate 别 名:高硫酸铵;过二硫酸铵    分子式:(NH 4)2S 2O 8 分子量:228.20 熔 点:分解 密 度:相对密度(水=1)1.98; 蒸汽压:分解 溶解性:易溶于水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 状: 无色单斜晶体,有时略琏浅绿色,有潮解性 危险标记:11(氧化剂) 用 途:用作氧化剂、漂白剂、照相材料、分析试剂等   过硫酸铵安全技术说明书 1、物质的理化常数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吸入后引起鼻炎、喉炎、气短和咳嗽等。眼、皮肤接触可引起强烈刺激、疼痛甚至灼伤。口服引起腹痛、恶心和呕吐。长期皮肤接触可引起变应性皮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 820mg/kg(大鼠经口) 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受高热或撞击时即爆炸。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氧化硫。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5.环境标准: 美国车间卫生标准 5mg/m3[S2O8]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高浓度环境中,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彻底清洗。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灭火剂:雾状水、泡沫、砂土。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用途

过硫酸铵储存以及运输注意事项

过硫酸铵作为氧化剂和漂白剂,广泛用于蓄电池工业;还用作聚合的引发剂、纤维工业的脱 浆剂,并可用作金属及半导体材料表面处理剂、印刷线路的刻蚀剂,还被用于石油开采的油 层压裂,面粉和淀粉加工业、油脂工业,在照相行业用来除去海波。 过硫酸铵属于非易燃品,但是能释放氧而有助燃作用,必须在一定环境下储存。 首先存放在干燥、密闭的容器中,其次避免阳光直射、热源、潮湿等不利因素。 其次,避免和一些杂物脏物、铁锈、金属以及还原剂存放在一起以免引起过硫酸铵的分解, 存放和使用过程中也必须注意。 由于潮湿的过硫酸铵粉末及水溶液,有漂白和轻微的腐蚀作用,因此使用过程中应避免眼睛、皮肤和衣物直接与其接触。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 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 撞击和摩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 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必须密封,防 止受潮。应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 漏物。 包装要求: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 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 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 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污水处理工艺水质净化效果分析

污水处理工艺水质净化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9-06-10T11:38:47.51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作者:朱琳[导读] 但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三种污染物的处理能力,效率明显高于A厂B处理厂,因此认为B厂工艺更适合该地区污水废水的处理。山东泉建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对某新区两座不同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厂长达一年的进出水水质比较,发现两种工艺对氨氮和总氮处理效率相当,但是在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三类污染物处理能力方面,B厂处理效率明显高于A厂。我们认为B厂工艺更加适合处理该地区的污废水。 关键词:污水处理;水质净化效果;处理工艺随着大量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投入使用,新的污水处理厂迫切需要提高符合条件的排放的操作和操作水平。然而,就目前的国际废水处理技术而言,每一种方法都有一个适用性问题。 一、国内污水处理工艺概况 自工业革命以来,废水处理已经被越来越多地被关注,从原始的自然处理到简单的初级处理,到各种先进技术的使用,到废水的深层处理和再利用。处理过程也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氧化污水法、A/O、A2/O、AB、SBR(包括CASS过程)等方法发展,以满足不同的疏散要求。目前,二次废水处理通常使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生态处理法,以补充微生物有氧代谢在废水中去除有机物。日本已经开发出生物反应器,能够有效地消除工业和家庭废水中的氮化合物,并将氮化合物转化为氮。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开发了先进的电絮凝废水处理技术,这些技术运行良好,水质稳定;到20世纪末,欧盟国家已经开发出了等离子污水处理技术,其耗电量是一般臭氧发生器的十倍以上。由于卫生条件要求过高或成本过高,这些先进的废水处理工艺尚未大规模投入使用。与发达国家相比,废水处理在我国初始阶段,与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工艺作为主体工艺,也有部分地区采用化学、物理强化一级处理、土地处理法等。 二、工程概况与工艺 1.再生水厂。A厂是近几年建成的,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为20000 m3/d,采用h20工艺,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A级标准。该装置近年来运行良好,整个处理过程如图l所示。A20工艺简单,总水力滞留时间比其他类似工艺短,工艺交替进行厌氧(缺氧)和好氧。不适合丝状菌繁殖,污泥膨胀,不需要加药等。但是,提高除氮效果比较困难,污泥生长受到一定的限制,使得提高除磷效果比较困难等缺点。 2.B可再生水厂。B厂也是近几年建成的,工艺流程分为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污泥处理和脱臭五个部分。流程流程如图2所示。主要处理工艺为卡塞尔氧化沟3000。再生水厂的出水水质应符合《北京市水污染排放标准》(DBl 1/307-2005)B级标准,并符合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标准。Carussel氧化沟是荷兰DIN公司开发的,它是为了满足在较深的氧化沟中使混合料充分混合,并能保持较高的传质效率,克服氧化沟浅、混合效果差等缺陷而开发的。实践证明,该工艺具有投资少、效率高、可行性好、管理方便、运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2.抽样和分析方法。样本收集和存储根据水质检测中心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相关要求Ⅲ,每月固定指向一个瞬时样本,分析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CODcr、)、5(bod)、氨氮(NH5 N)、总氮(TN)、总磷(TP),共有五个指标。进口采样点为沉淀池出口,出口采样点为二次沉淀池出口。样品分析。水质分析方法:CoDcr采用GB/t22597-2008重铬酸盐法,BODs采用hj505-2009稀释接种法,nh3-n采用hj535-2009 Nash试剂分光光度法,TN采用GB/Tl 1894-1989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TP采用GB/t11893-1989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三、结果与讨论 1.入口水温分析。相关研究表明,进水温度对污水处理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每年6月瞧水温较高,21℃~28℃;1~3个月和12月水温很低,低于12℃;至少1个月,低于5℃。但水温不影响A、B工艺的处理效果。 2.化学需氧量。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减少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减少污染物总量。浓度。在图2中(a)和(b)为两个处理厂进水和出水的CODcr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厂的处理效果非常好,出水水质保持稳定,达到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l8918-2002)B级标准所憎恶的1。TN采用Hj535-2009 Nash试剂分光光度法,GB/Tl 1894-1989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TP 采用GB/t1183-1989钼酸铵分光光度法。B厂进水水质较A厂差,B厂最大COD进水达到550mg l-1,A厂最大COD进水达到300mg l-1。A厂年均进水浓度为90mg/L,B厂年均进水浓度为216mg/L。5 mg/L、A、B工厂年平均加工效率可达88。和94年的9%。两厂出水CODcr均低于25mg l-1,温度和进水浓度对两种工艺处理效果无显著影响。出水完全符合排放要求。 3.五日生化需氧量。图1(C)和(d)显示了两种植物的bod进出水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BOD和COD。,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两种指标的进水浓度具有一致的波动特征。B厂进水浓度明显高于A厂,A厂进水浓度年均值为30。4毫克/升,B工厂是98。1 mg/L,B 厂的水是A厂的3倍,两厂最大进水浓度分别为104mg/L和379 mg/L,也是A厂的3倍左右。对比化学需氧量浓度分布图,可以看出水体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根据出水指数,A厂处理后的年平均浓度为4。8 mg/L,B厂年平均出水浓度仅为2。在3 mg/L时,平均处理效率达到84。和97年的2%。7%,可以看出植物B的治疗效率高于工厂,但是工厂的废水水质可以满足排放要求,不到20 mg/L,出水水质稳定,外部条件的变化没有显著影响的效果。

醋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醋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成分 / 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活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 / 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醋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salt 别名乙酸钠 第二部分:成分 / 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纯品 NO.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1醋酸钠100% 6131-90-4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无资料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 健康危害无资料 环境危害为轻微水污染物质。 爆炸危险非可燃性物质。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先用大量水冲洗,并立即脱除被污染衣物。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0 眼睛接触 分钟,严重的立即就医。 吸入立即移除污染源并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食入误食者漱口,饮足量温水,若感不适,立即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非可燃性物质 燃烧分解物无资料

灭火方法从上风处灭火,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灭火剂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 出入。切断火源。确定清理工作由受过训练的人员负责。在 污染区清理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不要直接接触 应急处理 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 制性空间。小量泄漏:收集好盛放于制定容器中。大量泄漏: 收集于专用容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无特别要求。 容器不用时应加盖紧闭。储存于密闭容器内,置于阴凉干燥 储存注意事项 的地方,并远离一般作业场所及不相容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 / 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无资料 中国 MAC(mg/m3) 无资料 苏联 MAC(mg/m3) 无资料 TLVTN 无资料 TLVWN 无资料 监测方法无资料 工程控制阴凉通风处 呼吸系统防护佩戴过滤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一般防护服 手防护戴橡胶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无资料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白色轻微醋酸味固体 熔点58℃沸点>400℃ 分子式CH3COONa 分子量82.03 闪点>250℃蒸汽压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 =1) 1.42g/cm3 ( 20℃)相对密度(空气 =1)无资料 溶解性易溶于水,稍溶于乙醇、乙醚。 测定铅、锌、铝、铁、钴、锑、镍和锡。络合稳定剂,酯化 主要用途剂,缓冲剂、调味剂、增香剂,ph 值调节剂及防焦剂等。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包覆过硫酸铵释放率的测定和释放规律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 作者简介:曹健(&(*&$),男,安徽歙县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精 细化学品研究开发和结构、 成分分析测试工作+文章编号:&*,&$&*!((!""’)"&$""’)$"# 包覆过硫酸铵释放率的测定和释放规律 曹 健&,邝爱燕&,庞海岩&,董黎红&,赵清环&,刘钟栋! (&-河南省分析测试中心,河南郑州’)"""!;!-郑州工程学院,河南郑州’)"")!)摘要:以过硫酸铵为芯的微胶囊在热水中的释放率可以采用仪器或化学分析的手段测定,用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定量检测微胶囊在设定条件下的浸取液中的硫或用半微量凯氏定氮原理测定浸取液中的氮元素都可以用来测定释放率+这些方法可以克服惯常的电导率法和碘量法在高温下的误差+对所制备的微胶囊过硫酸铵的释放规律和机制进行了探讨+关键词:过硫酸铵;微胶囊;破胶剂;释放率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0 过硫酸铵(12/)是一种在精细化工、轻工行业中常用的过硫酸盐,由于是过氧化物,若不加改性,其作用不易控制,所以在应用中,常根据需要制成微胶囊缓释产品(212/),这样,释放规律成为212/产品性能的主要特征+212/释放率没有国标和行业统一的测定方法,而其应用又与释放率密切相关,例如,轻工产品灭菌的各种温度,精细化工产品的不同34条件,日化产品中各种油脂对微胶囊壁材的溶解性,都影响212/的释放率+212/的释放率传统采用电导率法或碘量法测 定[&,!],但在日化产品中,富含油脂的条件下,由 于电导率的测定值基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贡献, 不适于包覆12/释放率的测定[#] ;而碘量法滴定 以及采用碘量法原理的分光光度法,系基于氧化还原能力,测定的是溶液中实时/!5%!$的浓度,在较高温度和酸性条件较强的体系测量值显著小于实际值+因此在日化产品、轻工产品灭菌的较高温度和精细化工的各种酸性条件的体系中应该采用元素定量分析的方法或离子色谱法测定212/释放率和研究其释放规律+ & 材料与方法 !"! 微胶囊#$%材料 实验所用微胶囊材料是以工业12/晶体颗 粒(含量(%6,粒度!"7’"目)为芯粒,多层复合 高分子水乳液为包覆材料,采用空气悬浮法工艺在小型工业装置上制备的,按包覆材料和工艺控制不同分别得到保护效果不同的系列样品,包覆过程增重#)67*)6不等(#0型及’8型)+!"&实验方法&-!-&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释放率&-!-&-& 仪器及实验条件 9:9/1;<=>?=@A 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发 射光谱仪+工作条件:功率&&)"B ,辅助气"-) C D EF>,吹扫气’C D EF>,积分时间!"G (短波),&"G (长波),蠕动泵速率&""H D EF>+ &-!-&-!释放率测定步骤 准确称取待测12/微胶囊材料)@,分别在设定温度下用!)"EC 蒸馏水浸取,低速搅拌,定时定量吸取试样,补加蒸馏水并在计算时校正取样对浓度的影响,试样稀释定容,然后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溶液中硫的浓度,根据测定结果和芯粒12/的含硫量测定结果计算得出释放率+&-!-!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释放率 高温下12/微胶囊释放率测定亦可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装置和原理,不需消解直接蒸馏滴定+在半微量蒸馏装置的反应室中加入&-!-&-!中的经酸化的浸取溶液和’"6I=54溶液&"EC ,冷凝管末端插入盛有&"EC 加有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的!6硼酸混合液中(34调为’-)) ,通蒸汽蒸馏,蒸馏完毕冲洗,以"-")EJK D C 盐酸标准溶液将锥形瓶受器内的溶液滴定至终点,以蒸馏水为空白-定氮结果折算为12/释放率+ 第!)卷第&期郑州工程学院学报LJK+!),IJ+&!""’年#月MJNH>=K JO PQA>@RQJN 9>G?F?N?A JO .ASQ>JKJ@T !!!!!!!!!!!!!!!!!!!!!!!!!!!!!!!!!!!!!!!!!!!!!!!!!!!!!!!!!!!!!U=H+!""’万方数据

二氧化氯在污水处理中作用

论二氧化氯在废水处理中的作用 齐翔东北煤炭环境保护研究所 一、二氧化氯的性能与特点 二氧化氯在常温下是一种带有辛辣气味的黄色气体,易溶于水形成黄绿色溶液,浓度为107.9g/L,能迅速杀灭细菌和病毒,不与酚类反应生成有害化合物,能降低或消除氯气易形成的致诱变和致癌的三氯甲烷,是稳定的使用单体。二氧化氯对病毒芽孢及水中的异氧菌、硫酸盐、还原菌和真菌均有较好的消毒效果。它的主要作用是对细胞壁的吸附和通过功能,可有效的氧化细胞酶的系统,并快速的控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 ClO2气体的性质极不稳定,在一定的浓度和压力下(当空气中ClO2浓度大于10%易于爆计炸)具有爆炸的危险,不易储存和运输,因此,要求在使用的现场制备。目前,制作二氧化氯的设备有电解法和化学法及高纯度二氧化氯发生器。 二二氧化氯的机理 1、二氧化氯的杀菌机理, 细菌表面带有一定的负电荷,这些负电荷可以避免细菌收到带负电荷的杀菌剂的影响。ClO2以中性单分子形态存在并进入细胞内部,其效果不受细胞表面负电型的影响。ClO2透过细胞膜的方式为单纯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渗透酶)的参与,所以无论细菌的代谢活力如何,ClO2均可起到杀菌作用。另外ClO2能破坏微生物的葡萄糖氧化酶,使其不能参加氧化还原活动并导致细

胞的代谢机能发生障碍。ClO2还可以与细菌中的部分氨基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是氨基酸分解破坏,进而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2、脱色机理 用ClO2处理废水主要利用其强氧化性。ClO2与有机物的反应都是自由基氧反应,高沸点的有机物大部分被氧化成为较低沸点的中小分子的有机物,其中部分被分解为可挥发的有机物、CO2和H2O。在脱色工艺中,ClO2可是染料中的某些家断裂形成电子,电子跃迁能力很大,最大吸收波长已移到可见光外,于是颜色便消失。由于水中的分子数目减少,水对同一波长的吸收减弱,吸光度值减小,这样就达到了脱色的目的。 3、除酚机理 在除酚工艺中,ClO2可使酚类化合物分解位醌类化合物和简单的有机酸,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进一步分解为CO2和H2O。MN2+、CN-等无机物和酚类、腐殖质等发生反应并有效地去除这些物质,达到降低色度、分解酚类等物质的目的。 三二氧化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二氧化氯在医院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医院污水不可避免的含有多种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和有害物质,如不进行有效的处理就排放,细菌病毒会严重污染水体,传播大量的疾病。目前:医院污水消毒有几种方法,如液氯消毒法、次氯酸钠消毒法、抽烟消毒法、二氧化氯消毒法。一般液氯

含氨废水处理技术及工艺设计方案

含氨废水处理技术的试验研究及工艺设计 1 吹脱法除氨机理 当废水中含有可挥发性物质(如硫化氢、氨气)时,可以用向废水中通入蒸汽的方法将之提取出来,这就是”吹脱”,带出来的挥发性物质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加以回收利用. 水中的氨氮多数是以氨离子(NH4+)和游离氨(NH3)的状态存在,并且他们之间存在如下平衡关系: NH3+H20—NH4+ +OH- 很明显,游离氨的浓度与废水的pH值有关系,pH值越高,游离氨的浓度越高.同时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会使反应平衡向左移动. 2. 河南某化肥厂的废水处理条件试验 2.1试验方法 氨吹脱工艺流程图: 针对该化肥厂的废水,我们做了如下试验.原废水中pH值为9.0,

氨氮总的含量为2000mg/L,本试验的反应器设计为2L. 其影响因素为溶液pH值、温度、气水比和吹脱时间等因素.本试验分别以40%NaOH溶液40%NaOH溶液和CaO调整pH值后进行吹脱,比较不同碱源的吹脱效果;先以40%NaOH溶液为碱源,调整pH值为9.8、10.3、10.7、11.2、11.7、12.0和原水的pH值为9.0共7个pH 值条件,进行吹脱试验,比较其氨氮去除率. 在吹脱反应器内加入以调整好pH值的废水,然后用气泵进行吹脱,鼓气采用曝气头进行分散,分别在1、2、3、4、6、7、10h,取样测定水样中氨氮浓度. 本次试验原设计采用蒸汽对氨氮废水进行加热,但考虑到实验室现有装置制备蒸汽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氨吹脱反应器的底部放置电炉对氨氮废水进行加热,通过温度控制装置对废水加热温度进行控制。考查温度对吹脱效率的影响. 2.2试验步骤 (1)准备试验所需的各种装置,安装试验装置,配置试验所需药剂; (2)取水样,加入碱源调整溶液符合的pH值; (3)将调整好的pH值的氨氮废水通入反应器,打开反应器底部的电炉开始加热,该反应严格控制反应温度; (4)达到预计的反应温度后,打开气泵开始运行,同时严格计算时间; (5)从取样口取水样进行监测氨氮的浓度,考查吹脱效率; (6)整理分析数据,得出氨氮废水的试验最佳条件. 2.3试验结果与讨论

过硫酸铵简介

过硫酸铵 研究表明过硫酸铵作为氧化剂和漂白剂,被广泛地用于蓄电池工业;它还用作聚合的引发剂、纤维工业的脱浆剂;并可用作金属及半导体材料表面处理剂、印刷线路的刻蚀剂;还广泛用于石油开采的油层压裂,面粉和淀粉加工业、油脂工业,在照相工业上用来除去海波。 别称:过二硫酸铵、过氧二硫酸铵,化学式(NH4)2S2O8,分子量,熔点120°C,外观:白色粉末,管制信息:本品受管制 性状 白色结晶或粉末。无气味。干燥纯品能稳定数月,受潮时逐渐分解放出含臭氧的氧,加热则分解出氧气而成为焦硫酸铵。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并在室温中逐渐分解,在较高温度时很快分解放出氧气,并生成硫酸氢铵。 储存 密封阴凉干燥保存。防止与有机物接触。 质检指标 水不溶物,%≤ 重金属(以Pb计),%≤ 锰(Mn),%≤ 铁(Fe),%≤ 灼烧残渣(以硫酸盐计),%≤ 氯化物及氯酸盐(以Cl计),%≤ 澄清度试验:合格 含量[(NH 4) 2 S 2 O 8 ],% ≥ 主要用途 检定和测定锰,用作氧化剂。漂白剂。照相还原剂和阻滞剂。电池去极剂。用于可溶性淀粉的制备。 用作醋酸乙烯、丙烯酸酯等烯类单体乳液聚合的引发剂,价格便宜,所得乳液耐水性较好。还用作脲醛树脂的固化剂,固化速度最快。亦用作淀粉胶黏剂的助氧化剂,与

淀粉成分中的蛋白质反应提高粘接性,参考用量为淀粉的%~%。也用作金属铜表面处理剂。 化学工业用作制造过硫酸盐和双氧水的原料,有机高分子聚合时的助聚剂、氯乙烯单体聚合时的引发剂。油脂、肥皂业用作漂白剂。还用于金属板蚀割时的腐蚀剂及石油工业采油等方面。食品级用作小麦改质剂、啤酒酵母防霉剂。[2]? 应用 用作醋酸乙烯、丙烯酸酯等烯类单体乳液聚合的引发剂,价格便宜,所得乳液耐水性较好。可用作淀粉胶黏剂的助氧化剂,与淀粉成分中的蛋白质反应提高粘接性,参考用量为淀粉的%~%。也用作金属铜表面处理剂。 组成成分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过硫酸铵≥% 7727-54-0 危险性 危险性类别:第类氧化性固体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吸入后引起鼻炎、喉炎、气短和咳嗽等。眼、皮肤接触可引起强烈刺激、疼痛甚至灼伤。口服引起腹痛、恶心和呕吐。长期皮肤接触可引起变应性皮炎。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受高热或撞击时即爆炸。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氮、氧化硫。

废水处理

废水处理技术相关进展 贺成志 指导老师欧阳玉祝 (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废水处理就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废水净化,减少污染,以至达到废水回收、复用,充分利用水资源。本文介绍了高浓度有机废水,农村生活污水,焦化废水三大类废水的处理技术。 关键词:废水;处理技术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n wastwater treatment He Chengzhi Teacher Ouyang Yuzhu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Hunan, 416000) Abstract:Wastewater treatment is the use of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methods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purification of waste water, reduce pollution, as well as to wastewater recycling, reuse, make full use of water resources. Key words:wastwater;processing 1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 1.1 化学处理技术 1.1.1 焚烧法 焚烧法利用燃料油、煤等助燃剂将有机废水单独或者和其他废物混合燃烧,焚烧炉可采用各种炉型。效率高,速度快,可以一步将有害废水中有机物彻底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但设备投资大,处理成本高,除某些特殊废水(如医院废水)以外难以采用。 1.1.2 Fenton氧化法 Fenton试剂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因此Fen2ton氧化法在处理废水有机物过程中发挥

硫酸铵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硫酸铵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硫酸铵 化学品英文名称:ammonium sulfate 中文名称2:硫铵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1353 CAS No.:7783-20-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对眼睛、粘膜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硫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强酸、强碱。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某化厂硫酸铵浓缩结晶分离干燥技术方案设计

某化厂硫酸铵浓缩结晶分离干燥技术案 一,技术要求: EF项目废水经中和,脱色,硫酸铵浓缩,结晶,干燥得到副产品硫酸铵。 硫酸铵溶液蒸发浓缩,硫酸铵浓度为18.21﹪,每小时处理量为12吨,每小时需蒸发的水量为9.6吨水,并对硫酸铵进行回收。 二,案选择: 1,采用三效蒸发浓缩设备,工艺流程见附图。 2,硫酸铵溶液通过进料泵经流量计进入预热器后,再进入一效加热器,在一效蒸发器进行蒸发,蒸发出的二次蒸汽供二效加热器使用,由于真空作用,一效蒸发器蒸发过的溶液进入二效加热器再次加热并进入二效蒸发器进行蒸发,在二效蒸发过程中,考虑到有部分晶体析出,因此在二效蒸发器下部加装一台强制循环泵,避免结晶的物料粘附到加热管的壁上。达到一定浓度后的溶液进入三效蒸发器再次蒸发,同样原因三效蒸发器也加装了一台循环泵。过饱和的物料在三效蒸发器的下部完成结晶。结晶完成后进入离心机分离出硫酸铵晶体,分离出的溶液回到蒸发器继续蒸发浓缩,将硫酸铵晶体通过气流干燥达到含水要求后,再用包装机组进行包装,得到每袋50公斤的成品硫酸铵。蒸发出的水和汽通过预热器、冷凝器后进入液封槽,再通过水泵排走。 三,设备材料的选择: 根据以往我们生产过的设备,设备材料选用1Cr18Ni9Ti不锈钢材料。 四,设备说明及价格

A:三效浓缩设备设备说明: 1)、加热器: 一、二、三效蒸发器为列管式加热,加热管规格为φ38,加热器管程及管板材质采用选用1Cr18Ni9Ti不锈钢,壳程材质:Q235B/8mm的碳钢材料。 2)、蒸发器:蒸发器采用1Cr18Ni9Ti不锈钢材料。设有人、视、温度计、真空表等装置。 3)、预热器:预热器为列管式加热,,加热管规格为φ38,预热器管程及管板材质为1Cr18Ni9Ti不锈钢材料,壳程材质:Q235B/6mm的碳钢材料。 4)、进料泵:采用材质为1Cr18Ni9Ti的泵为进料泵。 5)、循环泵、循环出料泵: 循环泵、循环出料泵,要求密封良好,耐温,保证在负压状态下,能使高浓度物料或结晶物料连续出料工作,材质为1Cr18Ni9Ti不锈钢材料。 6)、冷凝器:采用Q235B碳钢材料,冷却面积有100㎡。 7)、液封槽:采用碳钢材料,容积为2000L。 8)、真空机组:采用的水喷射真空机组。 9)、工艺配件:工艺管道采用1Cr18Ni9Ti/Q235材质。 10)、仪表:所有压力、温度、真空用传感器检测,数字集中显示。 B:分离设备说明: 采用双级活塞推料型离心机,实行连续进出料操作。同时也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C:气流干燥机设备: 一)、基本条件: 2,物料: 1〉物料名称:硫酸铵 2〉物料含水量:ω1<10~12% 3〉物料温度:Tm1=15 ℃ 4〉物料粘性:松散 2、成品:

常用化工原料汇总

硫酸镍 一、化学式及产品介绍 化学式为NiSO4 硫酸镍分为有无水物、六水物和七水物三种。商品多为六水物,有α-型和β-型两种变体,前者为蓝色四方结晶,后者为绿色单斜结晶。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易溶于醇和氨水。 二、作用与用途 硫酸镍主要用于电镀工业,是电镀镍和化学镍的主要镍盐,也是金属镍离子的来源,能在电镀过程中,离解镍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无机工业用作生产其他镍盐如硫酸镍铵、氧化镍、碳酸镍等的主要原料。另外,还可用于生产镍镉电池等。 包装与贮存 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氯化镍 一、化学式及产品介绍 化学式为NiCl2 别名:氯化亚镍 氯化镍的性状为绿色结晶性粉末。在潮湿空气中易潮解,受热脱水,在真空中升华,能很快吸收氨。溶于乙醇、水和氢氧化铵,其水溶液呈酸性,pH约4。 二、作用与用途

氯化镍主要用作电镀和催化剂,由镍与硫硝混酸反应得到。 三、包装与贮存 密封阴凉干燥保存。 氨基磺酸镍 一、化学式及产品介绍 化学式为Ni(NH2SO3)2.4H2O 氨基磺酸镍的性状呈绿色结晶,易溶于水、液氨、乙醇,微溶于丙酮。水溶液呈酸性,有吸湿性,潮湿空气中很快潮解。干燥空气中缓慢风化,受热时会失去四个分子水,温度高于110时开始分解并形成碱式盐,继续加热生成棕黑色的三氧化二镍和绿色的氧化亚镍的混合物。 二、作用与用途 氨基磺酸镍是一种优良的电镀主盐,因其内应力低、电镀速度快、溶解度大、无污染等,而成为近年国际上发展较快的一种电镀主盐。已广泛应用于冶金、镍网、电子、汽车、航天、兵器、造币、无线电、彩色铝合金等行业。 三、包装与贮存 贮存于通风、干燥的库房中。包装必须完整密封,注意防潮。运输过程中要防雨淋和日光曝晒。 消泡剂 分子式及产品介绍 破泡剂·抑泡剂·脱泡剂总称为消泡剂。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害泡沫,需要添加消泡剂。消泡剂的种类很多,有机硅氧烷、聚醚、硅和醚接枝、含胺、亚胺和酰胺类的,具有消泡速度快,抑泡能力强的特性。 二、作用与用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