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云港港产城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
连云港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江苏省东北部,鲁中南丘陵与淮北平原的结合部。东部濒临黄海,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西与徐州、宿迁毗邻;南与淮安、盐城相连;北与临沂、日照接壤。连云港因连云港港口得名,是中国十大环境最美旅游城市、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中国水晶之都、神奇浪漫之都、江苏沿海大开发的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是一座山、海、港、城相依相拥的城市。2012年连云港市经济总量位列江苏省内第十二位,GDP达到1603亿元。
2012年,连云港全面启动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第二阶段建设,加快做强港口引擎,优化硬件支撑,增强承载能力,在港产城联动发展上取得突破。
一、连云港港产城发展概况
(一)港口运营
连云港港为横贯中国东西的铁路大动脉——陇海、兰新铁路的东部终点港,被誉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和新丝绸之路东端起点,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便捷、最经济的出海口。在国家新一轮港口规划中,又被国家列为全国25个主枢纽港之一,与上海港、宁波港一起并列为长三角3大主枢纽港。
连云港港目前拥有包括集装箱、散粮、焦炭、煤炭、矿石、氧化铝、液体化工、客滚、件杂货在内的多种码头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0个;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建立通航关系,辟有至欧洲、美洲、中东、东北亚、东南亚等集装箱和货运班轮航线40多条,并开通了至韩国仁川、平泽两条大型客箱班轮航线。1根据规划,连云港港未来将形成由海湾内的连云主体港区、南翼的徐圩和灌河港区、北翼的赣榆和前三岛港区共同组成的“一体两翼”总体格局。
经过历次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连云港港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吞吐能力逐步扩大,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跨入新世纪后,港口进入规模扩张最快时期,吞吐量连年跃进,2012达到1.85亿吨,集装箱运量也从15.6万TEU快速跨越500万TEU,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跻身全国十大和全球百强集装箱
1数据是2010年的数据,未作核实。
港行列。
(二)产业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连云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32.40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736.14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634.88亿元,增长13.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5:45.9:39.6,第一产业比重保持稳定,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比重在转型升级中略有下降,较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工业经济加快壮大。大力实施“双千双百”工程,推动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4%、利税增长31%。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较快发展,石化、冶金等临港产业实现产值1650亿元,“三新一高”产业实现产值1600亿元。新医药产业增势强劲,产值增长41.3%,硅资源等5个特色产业和新海石化、益海粮油等4家企业销售收入过百亿。市开发区率先建成千亿园区,六大园区销售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5个百分点,园区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70%。14个中小企业园、20个工业集中区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4%。新兴服务业不断拓展,酷歌动漫产业园、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加快建设,保税物流中心进出货值14亿美元。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太仓农商行新浦支行等5家金融机构开业,东方农商行、灌云农商行挂牌运营。民航增开至香港等3条航线,旅客吞吐量突破50万人次。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克服严重自然灾害影响,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高效农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增高效设施农业10万亩、高效渔业10.3万亩,建成千亩连片基地81个、万亩连片基地8个。燕尾港获批为国家一级渔港。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园区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2个,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65%。农业标准化、外向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485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达7个。
(三)城市发展
2012年底,连云港市城镇化水平达53%,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处在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应该说已经进入了结构转换型和人口转移型的城镇化共同发展新阶段。
目前,连云港新一轮城市建设框架全面拉开。老城区加快改造升级,2012年完成旧城改造72万平方米。全长34公里的BRT一号线建成运营,瀛洲路等7条道路开展整治,城市主干道面貌焕然一新。连云新城建设全面加快,完成投资60亿元,三级路网基本形成,海州湾国际会议中心、美食水岸等一批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新海新区33条道路基本建成,市体育中心一场三馆全面完工,市公共卫生中心、广播影视城、花果山国际酒店、福利中心主体封顶,科技创业城、景观湖公园开工建设。市开发区创智街区建设加快,徐圩新区城市功能配套快速完善,滨河组团、盐河组团、国际商务中心组团有序推进。市区建成区面积突破14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6万。全市城市化率55%。
城市功能加快完善。实施市政道路桥梁工程120项,金海大道、秦东门大桥建成通车。完成排淡河治理工程,新改建雨水管网100公里,南城污水处理厂和沙板桥污水泵站建成运行,城市污水处理率82%。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扎实推进,蔷薇河下游段完成清淤,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自来水深度处理一期工程建成运行。实施东盐河景观绿化、新浦公园改造等重点园林绿化项目111项,新增绿地380公顷。苏宁广场、振兴时代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加快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强化,“四城同创”积极开展,获批为国家园林城市。
二、对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一)港口建设是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前提
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前提是港口,港口是基础。港口作为海陆运输的节点,是重要物流转换枢纽。港口的发展需要广阔的腹地,稳定的物流需求。但随着港口建设能力的提升,传统的泊位优劣势条件已不再是港口建设的制约因素。现代技术条件的广泛应用使得沿海港口开发强度空前加大,不同港口之间的腹地交叠区域逐渐增大,货物转运同质化严重,港口竞争加剧。在这种形势下,要发挥港口的区位优势,在临港区域形成稳定需求,为临港经济服务的同时,促进港口的稳定发展,以此为基础,发挥错位优势,推动港口产业联动发展。
(二)临港产业的选择是港口良性运转的必要条件
港口的区位条件是某些特殊企业选址时必须考虑的问题,而港口适宜货物的大进大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临港产业的选择有了一定的要求。目前来看,在发展临港物流、仓储的同时,临港区域是那些规模较大的企业选址的良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