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叶面营养机理及其叶面肥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叶面营养机理及其 叶面肥的研制进展
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植物生态生理 姓名:赵颖
前言
叶是植物最重要的的根外营养器官, 叶面营养就是指植物通过叶片表面吸 收利用各种养分。将不同形态和种类 的养分喷施于作物叶片,作物对叶面 吸收的养分利用效果与根部施肥是一 样的,这种现象对于作物进行叶面施 肥有着重要的研究与应用意义。
2.4 叶面肥成分性质对叶面养分吸收效果的影响
2.4.1 养分种类、形态、组成与浓度 不同养分的叶面吸收效果不同。首先,不同养 分元素对叶片的渗透性不同。如,Cu很难渗透至玉 米叶片 20 μm处,B则可渗透至 130~150 μm 处。 大量元素一般数小时内可达到叶片内任何部位,而 Zn喷施24 h后最多可渗透至叶片的30 μm 处。 作物叶片对不同形态养分的吸收效果不同。由 于叶表角质层的主要组成物质——脂肪酸化合物和 果胶等多聚化合物可产生一定量的负电荷,使外表 面到细胞壁形成由低到高的电荷梯度,从而利于养 分离子的吸收和透过。
2.2 作物自身营养状况及生育时期对叶面养分吸 收的影响 一般而言,作物发育健壮、营养状况良好有利 于 叶片对养分的吸收,如,叶片氮素营养充足则 可促进叶片对镁的吸收,喷施液中加入尿素可促 进叶片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其原因之一就是改善 了叶片的氮素营养。缺磷作物叶片对磷的吸收率 是根部充分供磷作物叶片吸磷量的 2 倍。 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叶面养分利用效率也有很大 差异。如,小麦同叶位叶面尿素态15N 的吸入量在 孕穗期明显高于齐穗期,但在地上部的回收率, 则生长后期反而高于前期。
1 叶片结构与叶面养分的吸收 1.1叶表皮对叶面养分吸收的作用 防止病毒侵入、降低水分损失、 表皮 气孔 蜡质层 减少害虫咬噬及太阳辐射等。对 喷施液于叶片上的滞留、渗透产 表皮细胞 生不利影响,不同作物叶面蜡质 叶面 叶肉
层的化学组成、晶体结构不同, 其对叶面吸收养分的影响也存在 一定的差异
角质层结构比蜡质层复杂得多,外 层几乎完全由角质组成,与蜡质层 相接,内层由纤维素与果胶混合物 组成。角质层对喷施养分的渗透具 有阻滞作用,也是叶面吸收养分的 不利因素。角质层是养分进入叶片 内部最重要的障碍
2006 年张建华等研究表明,硼酸和硫酸锰增 产效应十分明显; 硫酸镁对提高蛋白质和面筋含量 的效果最好; 硫酸锰有利于提高小麦沉降值;硼酸 和硫酸锌能显著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 廖金才等研制的德威乐植物营养剂对茶叶、 蔬菜、沙田柚、水稻等作物的效果显著。 2007 年,王昆等根据环保型蔬菜专用叶面肥 配方设计的研究方法,优选出的配方能提高蔬菜 产量,并且降低亚硝酸盐含量。
作物苗期和生长后期,根系吸收能力降低, 叶面施肥可以及时补充作物所需的养分,利于作 物延迟衰老和增产。而旺盛生长期,作物生长量 大,叶片对养分吸收量也大,这一时期给作物补 充微量元素效果较好。
2.3 环境因素对叶面喷施养分吸收效果的影响
1.环境条件可影响作物生长,改变叶片蜡质层与 角质层的组成结构,从而影响叶面对养分的吸收; 2.各种环境条件影响喷施液在叶表的浸润时间以 致影响叶面对养分的吸收效果。 所以,温度、光照、湿度、风速等环境因素都可影 响叶片养分吸收效果。养分的叶面吸收受温度的 影响。由于叶片只能吸收利用溶液态的养分,当 温度升高,喷施于叶面的液体易于蒸发干燥,这 将影响叶片对养分的吸收。为了提高叶面施肥效 果,选择合适的喷施时间非常重要。于无风的晴 天 8:00-9:00 和 16:00-17:00 喷施。
角质层
叶脉
1.2 叶片吸收养分途径
植物叶片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主要有三条途 径: 一是主要分布在叶面的气孔,二是叶表面角 质层亲水小孔,这两条途径都具有吸收速效 养分的能力;三是叶片可通过叶片细胞的质 外连丝进行主动吸收把营养物质吸收到叶片 内部。一般认为养分主要通过这三条途径由 叶表进入叶肉细胞,但不同植物叶面养分进 入叶片内部的途径可能有所不同。在这三条 途径中,叶面气孔是养分进入叶片内部的主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喷施养分进入叶片的速 率和数量一般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施肥效果也 就越好。低浓度的大量元素,如K和 P施于叶面时, 叶面的吸收速率很低,同根对养分的吸收一样, 随着外界浓度的升高,叶片对矿质养分元素的吸 收速率增加。
2.4.2 助剂
如:酸、碱、盐、溶剂、填充剂、乳化剂、润 湿剂、助溶(熔)剂等。 表面活性剂:在叶面肥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可降低液 滴表面张力,增加叶面的附着性,延长滞留时间, 促进养分的叶面吸收。 络(螯)合剂:可与金属离子形成络(螯)合物 而增加金属离子的溶解性,可大大提高喷施养分 (尤其是微量元素类)的喷施效果。FeSO4单独喷 施效果远不如各种络(螯)合铁(如 EDTA-Fe、 EDDHA-Fe、黄腐酸铁、柠檬酸铁)。
2.1叶片类型与叶龄对叶面养分吸收的影响
一般叶片宽大、蜡质层与角质层薄的作物叶 面养分吸收效果好,反之则差。双子叶作物相对于 单子叶作物叶面较大、蜡质层和角质层薄,因此, 通常双子叶作物养分喷施效果好于单子叶作物。 作物叶龄不同,其叶片代谢活力、细胞膜通 透性、角质层及蜡质层组成等,都会发生变化而影 响叶面养分吸收效果。 叶片表、背面因解剖结构与蜡质层厚度以及气 孔分布等的差异,使得二者对养分的吸收也不同, 一般养分喷施到叶背面可以提高吸收量,所以,在 施用叶面肥时应将肥料多喷施于叶片背面。
逐渐显露出其缺陷与不足。鉴于人们对肥料成本 更低、效果更好、作用更多以及更方便的要求, 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投入到新型叶面肥的研制开 发,国内的叶面肥成果也越来越多,但也存在着 许多问题。
小结
根据当今国内外肥料发展总趋势的要求,叶面 肥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绿色环保化 ②复合多功能化 ③天然化、自然化 ④一些有针对性的单营养元素类、能有效解决作 物缺素症的、快速有效地补充作物所缺乏的元素 的产品在市场上受到更多欢迎,如突出钾、钙、 铁、锌等的叶面肥。
⑤营养丰富、功能齐全的复合肥是叶面肥研制和 市场的热点。它将调节、抗逆和补充作物营养集 于一体,将来也会研制出具有更强效果和具有更 多功效的叶面肥产品。 ⑥叶面肥的浓度将会更高,使用过程也会更加方 便,易于操作。
Thanks!
要途径之一。虽然其表面也有角质层覆盖, 但没有蜡质层,而且其角质层极性较高,较 利于养分透过,养分透过气孔部分角质层的 速度大于非气孔部分角质层。 叶面上的养分,首先以扩散方式通过蜡 质层和角质层,然后进入叶肉细胞被吸收利 用。也有报道,养分可直接透过叶片角质层 进入叶肉细胞,因叶表角质层有胶状物质, 可以作为水溶性养分进入叶片内部的通道。 养分透过蜡质层、角质层后到达表皮细胞壁,
我国的学术界对叶面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螯合 微肥、天然汁液型叶面肥。 2003 年,万强研制了氨基酸螯合稀土微肥 ( 大丰收) ,其主要成分是氨基酸、有机酸与稀土、 多种微量营养元素。对作物进行施用后,发现作 物生长发育加快,产量得到明显增长,同时农产 品品质得到明显改善。 2004 年,刘音等利用动物的有机废弃物进行 了氨基酸螯合微肥的研究、制备与分析。
一般认为表皮细胞壁对养分进入细胞内部的 阻碍作用相对不大。养分透过表皮细胞壁经 跨膜(原生质膜)运输进入细胞质中,其运 输机制与根部细胞一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养分进入叶肉细胞 以后参与植物生理活动,植物对其利用效果 与根部吸收的养分相同。
2 影响叶面养分吸收的因素
养分的叶面喷施效果依赖于作物叶片对 养分的吸收与运输,其中,养分是否可以进 入叶肉细胞是叶片对养分吸收利用的关键。 而养分在叶片角质层的透过速率及数量受养 分离子性质、浓度、温度以及叶片表面性质 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作物叶片对养分的吸 收效果受叶片类型、自身营养状况、生育时 期、环境条件、叶面肥性质等诸多因素的影 响,这也是叶面养分喷施效果不太稳定的主 要原因之一。
营养均衡是作物正常生长的保证,植物对养 分的吸收受供应养分的种类及其比例的影响,平 衡施肥是提高养分利用率的重要条件之一。养分 的组成比例可影响叶面吸收效果,大豆叶片对N、 P、K 比例不同喷施液的吸收效果差异较大。 元素间的相互促进或拮抗作用是导致不同养 分混合施用效果差异较大的原因之一。如: Zn 与 P 之间具有明显的拮抗关系。通常喷施液中加 入尿素可促进 P、Mn、S、Mg、Fe 等元素的吸收。
叶面施肥打破了土壤根部施肥的传 统方式,作为对作物土壤施肥的一种 直接、高效的辅助措施,已成为现代 农业中一项重要的施肥技术。但叶面 对养分的吸收受叶片结构、生长环境 及喷施液理化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从而影响叶面施肥的效果,因此了解 叶面营养机理对叶面肥的研究与应用 非常重要。
作物叶面营养机理
叶面肥的研制进展
叶面肥这个概念或许较新,但是关于叶面肥以 及植物表面对营养成分的吸收的研究很早就已经 进行了。 在19 世纪40 年代,英国的 Gorie 发现植物的 茎和叶能吸收营养物质,证实叶面肥的可行性及 叶面肥的作用机理。 20 世纪初,叶面施肥作为传统土壤肥料的一 种补充,就已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的使用。 在 20 世纪中期,科学家对叶面吸收的特点、 规律、影响因素、生理作用等有全面的理解。
2008 年,韩效钊等对茶树进行了叶面肥试验, 发现腐植酸类液体肥料具有易聚结、易沉降、不 稳定等特点。 然而,杨喜福等通过大量试验研制出相对均 质、稳定和易流动的腐植酸叶面肥。 我国的叶面肥在发展初期只是简单地把各种 营养成分、生长调节剂、化学药物混合在一起, 缺乏技术含量,方法粗陋,并且模仿西方国家、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叶面肥,缺乏自主的研发成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作为农业大国对肥料的需 求是巨大的,传统肥料相对于现代化栽培的技术
2005 年,杜红星等通过连锁螯合技术,解决 了高浓度稀土与大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复 合工艺,研制出含有12 种植物营养元素和作为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镧、铈等稀土元素的新型叶面 肥。 邵光永从我国丰富的有毒植物资源中提取活 性杀虫成分,与矿质养分和有机物质腐植酸复配, 制成既能防治虫害,又能提高蔬菜产量、改善蔬 菜品质的绿色防虫害叶面肥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