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代婚俗变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适也曾经发表文章——《我之贞操观》,对于寡妇再嫁、烈妇殉夫 等问题作了论说。《新青年》对于旧有的婚姻道德的强烈抨击对于近 代婚俗影响是婚姻史上光辉的一页
小结

尽管近代以来的不少进步运动都促进了我国婚俗的近代化,但是实际 上其影响十分有限,主要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大城市推行,其他地 区基本固守传统婚俗,尤其是在农村及内地中小城市。三纲五常等封 建陋俗仍然在国人心中作祟,传统婚姻礼俗依然盛行。所以,我们的 这次报告不重各种事件运动对与婚俗的影响,而侧重于他们本身对于 近代婚俗变迁所作出的努力。以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 文化运动为四个重要的点,由此连成一条近代婚俗变迁的线,由此对 于近代婚俗变迁简单做一说明。


诸如上述事例,在民初的各种报刊和县志中有一定数量的记载。令人深思的是, 这种新式婚礼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模仿西方的痕迹,甚至是直接移植。这表明, 近代在学习西方时,不仅注重她的经济、政治,也留心观察它的社会风貌、风 俗人情。
维新变法与近代婚俗

早在19世纪末,早期维新派知识分子就已对传统的 扼杀个性自由的畸形婚姻制度进行了批判。梁启超 《新民丛报》为阵地,撰写了《禁早婚议》等文章, 猛烈抨击封建婚姻制度,主张婚恋自由,实行一夫 一妻制,反对纳妾;谭嗣同则以自己的婚姻生活, 时间了一夫一妻制的原则。 1900年,蔡元培在续弦时公开提出了男子不娶妾、 男子死后女子可改嫁、夫妇不合可离婚等择偶条件, 直接向传统婚姻制度发起挑战。20世纪初,一批先 进的新知识分子,如秋瑾、金一、刘师培、何震等 人,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提出了从改良婚姻、家庭 革命到废除婚姻家庭等异彩纷呈的思想主张。



辛亥革命与近代婚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华民国成立后,传统的婚姻制度和婚礼习俗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 焦点,新的婚姻仪式更得到人们的欢迎。民国初年的订婚仪式发生很 大变化

“昨日二点钟,谈颂汤君与宋杰敬女士行订聘礼于愚园,二族家长 齐至,由媒人介绍,一一相见,后细谈约二小时许,彼此皆极表欢洽 之意,然后颂汤、杰敬交换饰物,各行握手礼而散。”

维新变法与近代婚俗

诸如上述事例,在民初的各种报刊和县志中有一定数量的记载。令 人深思的是,这种新式婚礼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模仿西方的痕迹,甚至 是直接移植。这表明,近代在学习西方时,不仅注重她的经济、政治, 也留心观察它的社会风貌、风俗人情。

辛亥革命与近代婚俗 1911年的辛亥革命,从这时起,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便真正展开,社 会婚姻生活开始发生巨大变化。许多妇女团体在参加革命斗争的同时, 也提出了争取男女平等的口号,以谋求妇女地位的改善。具体说来, 他们所争取的目标是妇女的交友权和婚姻自主权、受教育权和参政权。 “男女平等”观念开始得到传播,家庭婚姻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这 在中国婚姻史和妇女生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纳吉: 是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 的礼仪。古书有曰:“未卜时,恐有不吉,昏姻不定,故纳吉乃定也。” 所以, 只有 “ 纳吉 ” 仪式完成了,才表明男女双方正式进入订婚阶段。 “ 纳吉 ” 是男女双方决定缔结婚姻的标志。
纳征: 就是指男家请媒人向女家送聘礼。《礼记· 士昏礼》孔颖达疏:“纳征 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女家接受聘礼后,婚约便告 成立。 六礼 请期: 即男家选择好成婚的良辰吉日,并派人通知女家。《仪礼· 士昏礼》的 《注》中曰:“夫家必先卜之,得吉日,乃使使者往辞,即告之。” 从字面上 看,“ 请期 ”是男方请女方长辈确定成婚佳期,但实际上仍由男方确定。所 以,“ 请期 ” 只是一种礼节上的谦让。

这种订婚仪式,与“先纳聘财而后婚成”的“纳徵”礼相比,形式 上颇有西化的味道。至于新式婚礼,在民国初年更加流行。

新文化运动与新式婚礼 新青年提倡解放妇女、尊重人性、反对旧的贞节观念,否定传统婚姻 道德。

陈独秀发表过一篇题为《一九一六年》的论文,这篇文章抨击传统 旧道德,号召妇女不要甘心委身于人,受别人的支配和摆布。这篇文 章无疑是《新青年》向旧婚姻道德开战的宣战书。
(一)男女平等 1.废除买卖婚姻。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得到了 比较有效的贯彻实行。 2.废除缠足,蓄奴和嫖娼,提高女子在婚姻中的地位。 3.倡导一夫一妻制,严禁合法婚姻之外的男女性关系。(太平天国告示 中写到“一夫一妇,理所宜然”)但是这一点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 原则的制定者率先破坏了这一规定,天王和官员妻多者达几十甚至近 百人。

维新变法与近代婚俗
1905年1月,《女子世界》刊发了由金天翮创作的《自由结婚》 学堂新歌。歌词批判了旧式婚俗的守旧落后,赞扬了新式婚 礼的时尚文明,在当时流行一时。

大约在1905年以后,“文明婚礼”在上海已相当盛行, 成为一种时尚,大有取代传统“迎亲之礼”之势。民初以 后,新式婚礼已影响到乡镇而具有一定地域和范围。如在 浙江定海,“流行一种新婚礼节,即所谓文明结婚,士族 多仿行之”。河北清宛县“有行新式婚礼者”。即使是在 封建统治中心北京,也出现变动的迹象。鲁迅先生于1913 年11月2日的日记中写道:“午后王仲猷在铁门安庆会馆结 婚,往观。礼式以新式参回教为之。”

自由结婚
——金天翮
l 改造出新中国,要自新人起。 l 莫对着皇天后土,仆仆行空礼。 l 记当初指环交换,拣着生平最爱的学堂知己。 l 任你美貌花枝,氤氲香盒,怎比的爱情神圣涵天地? l 会堂开处,主婚人到,有情眷属,人天皆大欢喜。 l 可笑那旧社会,全凭媒妁通情 l 。待到那催妆却扇,胡闹看新人。 l 如今是婚姻革命,女权平等,一夫一妻世界最文明。 l 不问南方比目,北方比翼,一样是风流快意享难尽。 l 满堂宾客,后方跳舞,前方演说,听侬也奏风琴。 l
我国近代婚俗变迁
——仅以大部分地区的共性作一说明,不包括少数民 族地区
婚俗

婚姻是男女缔结为夫妻关系的一种文化现象。婚姻 习俗是伴随着婚姻的产生而产生的,他展示了民族 群体的社会生活面貌以及审美观、伦理观、价值观、 宗教观、性意识和民族心理的发展态势,是人类创 造的文化积累和精神财富。婚俗文化受到传统儒家 文化、历史、地理、民族、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 在不同的地区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人类发 展的历史上,婚姻制度经历了群婚制、对偶婚制和 个体婚制 (一夫一妻制) 三种不同形态的发展过 程。 虽然各民族、各个国家的婚俗都各有特点, 但基本都离不开这三种婚姻形态。在漫长的婚姻文 化发展过程中,我国古代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且稳 定的婚俗礼仪。


亲迎: 即新郎亲自前往女家迎娶新娘回家的礼仪,“六礼”的最后一礼, 也是古代婚俗中最为重要、最为繁缛琐细的仪式。亲迎的方式,因民族、地域、 文化、经济状况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普遍使用的是花轿、喜车,或者马、船 等代步工具。
古与近
我国古代,在婚俗价值观上,主要表现出重礼轻 爱、男尊女卑的特点。 在婚俗伦理观上,由开放渐渐趋于保守,尤其是 宋理宗以后,理学家们大肆鼓吹妇女守节。 近代以来,婚俗变迁,主要有两个趋势:一,婚 姻程序由繁趋简。二,文明婚礼开始出现,尤其 是辛亥革命之后,比如早婚,买卖婚被遏制。
三书六礼
三书: 聘书、礼书、迎书
纳采:“六礼”中的第一礼,指男家遣媒妁前往女家提 亲。初议后,若女方有意,则男方派媒人正式向女家送 礼求婚。清末民初,随着西方近代文明的传入,传统的 婚姻制度和婚姻礼俗受到冲击和挑战,新的婚姻观念和 新式婚俗逐步流行起来。 问名:即男方请媒人以书信的形式询问女方的姓名、年 庚及“八字 ”,然后进行占卜、算命,从而判断男女 双方会不会相冲相克,以及有没有其他不宜结成夫妻的 地方。“ 问名” 也称为 “ 过小帖”或“请庚贴”。


(二)男女婚恋有一定的自由

1.废除包办婚姻,不强迫。 2.允许寡妇再嫁。
3.允许中外通婚。


(三)在仪式和程度上独具一格
1.禁止某些迷信活动,取消繁文缛节,代之以简单的宗教仪式,比如传统的选择吉日被 废除(《天朝田亩制度》说:“凡两司马办其二十五家婚娶吉喜等事,总是祭告天父上 主皇上帝,一切旧时歪例尽除。”)

中国近代婚俗变化历程


太平天国时期 维新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新文化运动时期

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婚俗

在近代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开创了婚俗新风之先河,1853 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是太平天国的纲 领文件,其中内容有涉及到婚姻问题,规定废除封建买办 婚姻,“凡天下婚姻不论财”。男女双方要求结婚时,须 先经过主管婚姻的婚娶官批准,然后发给盖绘有龙凤图记 叫做《合挥》的结婚证,然后才能结婚。主要主张:

2.喜庆活动热烈隆重,融合东西特点(新人着礼服,新娘仿照西方,披白纱,新郎带着 乐队,灯笼等迎娶新娘,仪式在夜间举行)

3.结婚需经过相关行政、法律手续的认可
维新变法与近代婚俗

早在19世纪末,早期维新派知识分子就已对传统的扼杀个性自由的畸形婚姻制 度进行了批判。梁启超《新民丛报》为阵地,撰写了《禁早婚议》等文章,猛烈 抨击封建婚姻制度,主张婚恋自由,实行一夫一妻制,反对纳妾;谭嗣同则以 自己的婚姻生活,时间了一夫一妻制的原则。1900年,蔡元培在续弦时公开提 出了男子不娶妾、男子死后女子可改嫁、夫妇不合可离婚等择偶条件,直接向 传统婚姻制度发起挑战。20世纪初,一批先进的新知识分子,如秋瑾、金一、 刘师培、何震等人,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提出了从改良婚姻、家庭革命到废除 婚姻家庭等异彩纷呈的思想主张。 大约在1905年以后,“文明婚礼”在上海已相当盛行,成为一种时尚,大有取 代传统“迎亲之礼”之势。民初以后,新式婚礼已影响到乡镇而具有一定地域 和范围。如在浙江定海,“流行一种新婚礼节,即所谓文明结婚,士族多仿行 之”。河北清宛县“有行新式婚礼者”。即使是在封建统治中心北京,也出现 变动的迹象。鲁迅先生于1913年11月2日的日记中写道:“午后王仲猷在铁门 安庆会馆结婚,往观。礼式以新式参回教为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