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批评的现代范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批评的现代范式
一、范式与中国现代文论
范式(paradigm)一词的英语词义是范例、模范、词形变化表、语法模式等等,托马斯库恩的科学史研究对该词的创造性使用,赋予了该词崭
新的内涵。

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说:“所谓的范式通常是指
那些公认的科学成就,它们在一定时期内为实践共同体提供典型的问题和解答”。

这里的范式意指一定时期内的科学共同体所共有的信念、
世界观、形而上的思辨方式、认识和操作程序、技术、规则和标准、
以及具体的实践范例等等。

虽然《科学革命的结构》《再论范式》都
试图准确地界定这个概念,但是库恩最终对这个概念的表述还是不够清晰,因为这一点库恩的范式概念招致了英美主流科学哲学家的诸多批评,甚至他本人也沮丧地承认“范式”一词造就了过分的可塑性,“几乎可以满足任何人的任何需要”。

不过事情在相反层面也往往会具有意义,正是内涵的模糊和含义的暧昧为范式一词赋予了广泛的影响力,使它成为当代最热门的词汇之一,人们对它的使用也远远地超出了最初的科学史的范围,扩展到相关传统和创新的一切领域。

鉴于思想和理论在结构上的相似性,对其他领域的概念范畴的恰当借
用往往能够为本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野,这种借用在某种水准上也可以视为一种理论的创新,这一点正如库恩本人对“paradigm”一词的创造性使用一样。

本文所提出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现代范式”也是
在这个意义上理解的,这种提法的学理根据在于以下两点:首先,中国
文学理论批评的历史形态在晚清发生了一次巨变,由此萌生了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现代形态,现代形态的文学理论批评与古代文论之间的某种水准的断裂,使得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呈现出“革命性”的特征,中国
现代文论的这种历史和逻辑上的特征在结构上类似于库恩对科学史上
的断裂性变革的理解,在库恩那里,“科学革命”是指“科学发展中的
非累积性事件,其中旧范式全部或部分地为一个与其完全不能并立的崭新范式所取代”,因而,科学史与中国现代文论史在历史和逻辑两个层
面的结构相似性,使得范式一词在二者之间具有一定水准的理论通约性;
其次,按照库恩的理解,相对规则、标准来说,范式对于一定时期的科学共同体具有优先性的约束也就是说,对于一定时期的科学史层面的理论研究来说范式具有首要的导向意义,范式代表着一定时期的科学共同体共同拥有的对世界和研究对象的信念,它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层面规定了把握和研究对象的规则,并且提供了具体的、范例性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可以说范式先验地规定着、并且现实地描述了某一时期科学史的“基本面貌”,对于中国现代文论的发生发展史来说,正是作为“文学研究共同体”的文学理论批评实践者所共有的文学观念、相关的批评方法、批评话语、以及作为典范的研究者及其理论和批评实践,构建了中国现代文论演进的内在逻辑机制,这一点上我们完全有根据提出中国文论的现代范式这一概念。

毋庸置疑,谈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现代范式必定绕不开“现代”一词,中国文论的“现代形态”是以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为背景的,中国的现代历史首先是政治和文化层面的现代转型。

从政治层面讲,中国现代史是经历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之后的以民族图强为首要任务的政治革新史;从文化层面看,中国现代史则是一部学习现代西方、批判中国封建传统的文化转型史。

关于中国现代史开端的时间划分问题,不管是定在晚清、1912年、1919年、还是1949年,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中国社会形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发生了一次巨变,这次巨变所产生的时代断裂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现代史阶段,历史分期仅仅通过时间的划定来标示其逻辑阶段的,这一点同样也体现在西方思想界界定西方现代史的“现代性”问题所关涉的历史分期上。

中国现代文论的时间分期既要参照中国现代史的时间划定,又要有自身的划分依据,在这个问题上库恩的范式理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指标。

按照库恩的理解,科学史上的科学革命不是累积性的事件,与科学传统的突变式的断裂标志了新的科学革命的时间界限,其中起标志作用的就是新的科学范式的产生。

同理,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现代形态相对中国传统文论也是一个革命性的转型,其转型的依据和时间界标正是新的文学理论批评范例的产生,按照库恩的范式理论,中国文论的现代分期就必须依据这种新的、文学理论批评实践现代范例的产生时间来划定。

二、王国维与中国文论的现代范式
按照库恩的说法,新范式的产生与新范式和已有范式的断裂是同步的,
因而新范式产生的节点往往凸显于历史的断裂处,正如地标作为不同地
域之间区分恰恰标志了这些区域的界限一样,中国现代文论的标志性范
式应该在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批评和新的文论批评的“区域相接处”
寻找。

按照这种考量,中国现代文论的标志性范例毫无疑问地定位在王
国维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实践上。

王国维是第一位引用西方哲学美
学理论来研究和批评中国文学的学者,他善于运用西方的科学方法和社
会科学理论来提出中国文学的新问题、发现和研究中国文学的新材料,
其文学研究开创了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新境界。

王国维是用现代
西方观念和科学方法研究中国文学的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奠基人,他
的创造性的文学理论批评实践标志着与中国传统文论的断裂,开启了被
称为现代文论的新的文论形态。

王国维开创性的诗学实践体现了中国
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共同体的共同的信念、观念、价值和方法,其诗学实
践无疑为中国现代的文学批评树立了一个典型的范例。

在这个意义上,
必须把中国现代文论的标志性范式选定在王国维的诗学实践上,凭借这
个立足点,能够更清楚地管窥中国文论的现代范式的本质特征。

上述的
论断也是符合库恩的范式概念的内涵的,因为“库恩的其他的和潜在的
更为重要的贡献,是他把范式构想为范例:即具体和共享的解决问题的
方案,它们有助于引导科学家以可还原为遵循普遍法则的方式进行思维。


库恩对“paradigm”的转借保留了其原初的内涵,即范式也意指范例、典范,被科学共同体共同承认和遵循的信念、价值、规范正是通过典型
的研究和实践范例来体现和传授的,因而库恩十分重视科学和科学实践
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范式就是共同体共享的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范例。

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实践来说,正是王国维的开创性的诗学
实践为现代文论提供了一个范例,一个不能绕过的个案研究的典型,中
国文论的现代性特征通过这个典型的案例而被本质性地例示出来。


国维的文学批评实践为中国文论的现代形态提供了一个典型的范例,借
助这个范例我们获得了能够“一叶落而知秋”般地管窥中国文论的现
代范式的立足点。

参照库恩范式概念的内涵,本文把中国文论的现代范
式界定为:为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共同体(从事文学理论和批评的专
业或非专业实践者、文学概论教学工作者、文学家、文学读者等等)共
同遵守和信仰的(区别于中国传统文论的)一整套世界观和方法论,亦即
从本体论和方法论层面对文学活动和文学作品的阐释和批评活动。


国文论的现代范式既包含对文学的形而上的、批评观念的、规范教条
方面的“现代性”地把握,也包含体现着上述观念内涵的具体文学批评
的现代式研究和批评的操作程序。

借鉴库恩对“paradigm”的理解和
定义,并结合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实践的史实,体现于具体的文学理
论批评活动中的中国现代文论的范式可以被表述为以下三个层面:第一,为中国现代文论共同体共同信守的文学观,这是从世界观、本体论
的层面对研究对象的信念和观念上的把握;第二,中国现代文论共同体
共同采用和遵守的文学批评方法,这是从方法论层面(理论的、规范的
层面)对文学的把握;第三,为中国现代文论共同体共同约定和使用的语
言表述和理论术语,这是从语言、符号的技术操作层面对文学的把握,
这个层面可以视为对第二个层面的具体化。

下面我们通过对王国维文
学批评实践的考察,从上述三个层面来透视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现代范式,借此揭示中国文论的现代形态的某些本质特征。

三、现代的文学观
文学观是从文学本体层面对文学这种人类文化现象的把握,是以理论
性的思考和话语表述对“文学是什么”“文学为何”之类的问题的回答,这种把握与回答也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

对“文学是什么”“文学
为何”之类的问题回答,必然意味着在“世界”的背景之下为文学活动
的存有做一个界定,“文学是什么”只有在世界的“是”(存有)中才是
其所是。

反过来看,“文学是什么”的另一面是“文学不是什
么”,“文学不是什么”的区分以否定的方式定义了文学的本质,不过
这种与文学自身所是的持续区分必然生成一个“世界”,即是说只有在
世界的背景下才能进行文学和非文学的区分。

正因为文学观是从本体
论角度对文学的观念性把握,文学观在任何一种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或
者文艺美学体系中都占据着首要的地位,从理论角度看,对“文学为何”
的本体论解答奠基了文学活动的所有其他领域,文学价值论、文学作品、创作、接受等等层面都是对文学观的理论再现,这些层面的理论基础都
在于对文学本质的理解。

王国维的文学观典型地例示了中国文论的现
代范式的第一个层面———现代的文学观念,这是从世界观层面对中国
文论的现代范式的规定。

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曾表述过一种截然
区分于传统文论的文学观,这种观念反对文学的功利性,强调文学自身
独立于载道、政治、名利等方面的自身价值,兹举《文学小言》第三则
的内容为例:人亦有言,名者利之宾也。

故文绣的文学之不足为真文学也,与餔錣的文学同。

古代文学之所以有不朽之价值者,岂不以无名之
见者存乎?至文学之名起,于是有因之以为名者,而真正文学乃复托放不
重于世之文体以自见。

逮此体流行之后,则又为虚玄矣。

故模仿之文学,是文绣的文学与餔錣的文学之记号也。

对王国维的上述文学观,我们只聚焦他的文学观所体现出的“现代性”特征。

虽然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在形态上表现为印象式、直觉性、感兴
型的特征,但这种形态上的特征并不能否认中国文论的逻辑体系。

不同
的中国文论形态必定拥有属于体系自身的文学观,文学观的更替是文论
史的常态,言志、缘情、载道等等变迁都是中国古典文论内部的演化。

因而这里的问题不是王国维与中国古典文论的文学观的表面区分,而是
探讨究竟是何种本质性的断裂使得王国维的文学观典范地例示了现代
的特征。

事实上,中国古典文论也有自己的非功利性的文学观(如著名
的“声无哀乐论”),因而倒不在于无功利性的因素,真正标示了《文学
小言》中的这种文学观的现代性特征的是:这种文学观体现了西方哲
学美学、文艺理论与中国文学、文论思想的交汇,其中的“游戏
说”“平息欲望”等观念明显来自于康德和叔本华等人的哲学美学思想。

不过,中西文化交流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有着,比如,对于刘勰的美
学巨著《文心雕龙》来说,谁也不能忽视佛学在其中的重要影响,那么
又是何种原因赋予了王国维的这种中西合璧式的文学观以现代性?这个
问题的答案就在于西方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现代性”一词,要知道王
国维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从晚清向现代过渡的阶段,思想、文化、
学术、政治、经济、制度、器物等各种领域对西方现代性的接受,正是
中国近代历史向现代变革的根本途径和表现特征。

在美学和文论的领域,这种“现代性”就体现在王国维对西方现代哲学美学思想的接纳和
改造上,康德、叔本华的哲学美学思想是西方现代思想的典型代表,不
论启蒙还是主体性形而上学的思潮都是思想现代性的标志。

与现代西
方哲学、美学、文学、科学思想的交流,赋予了王国维的文学观念以现
代性的特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王国维的文学观是属于现代的,
这一点揭示了中国文论的现代范式在文学观上的本质特征。

王国维的这种在西方现代美学、文论的影响下所形成的中西合璧式的
文学观不仅仅体现在《文学小言》里,也鲜明地体现在《人间词话》
《红楼梦评论》中。

对于中国近代文学观念的变革来说,王国维是从西
方美学和文论角度实现观念变革的第一人,甚至是唯一的一个学者,而
这种在接受与借鉴西方现代的美学和文论基础上完成的中国文学观念
的变革,体现了中国文论的现代范式在世界观上的特征,新的世界观决
定新的文学价值观,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词的品评一
样,“词有境界者为最上”所体现的正是一种现代式的文学观。

这不仅
仅是王国维个人的理论特征,其所折射的是整个中国文论的现代形态,
中国文论的现代性特征也正奠基于此,在这个方面可以说王国维的文学
观体现并引领了中国文论在文学观念上的现代形态。

四、现代的文学研究和批评方法
文学观是对文学这种研究对象的观念把握,这种把握决定着我们指向、对待文学的途径,对于文论实践来说,是文学观决定着文学的研究和批
评方法。

对于中国文论现代范式来说,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必定带来文
学研究和批评方法上的现代转换,这种逻辑上的演进,正是中国文论现
代范式的第二个层次的内容,其表现在王国维的文学批评方法上。

王国
维通过引进西方现代美学、文学观念来改造中国固有文学观念,由此在
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层面完成了文学观念上的现代革新。

在方法论层面,通过引进西方的自然科学方法和社会科学理论来研究中国文学上的
新问题和新材料,王国维开创了中国文学研究的新境界,其在文学研究
和批评方法层面上的创新,奠基了中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上的现代模式。

中国古典文论和美学在理论形态上往往呈现出直觉、印象式的、非体系性等特点,虽然这并不否认中国古典文论和美学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中国古典文论、美学确实缺乏思辨、形式逻辑和科学上的自觉,诚如王国维在对中西学术特征的比较上所做的断语:抑我国人之特质,实际的也,通俗的也;西洋人之特质,思辨的也,科学的也,长于抽象而精于分类,对世界一切有形无形之事物,无往而不用综括(Generalization)及分析(Specification)之二法,故言语之多,自然之理也。

吾国人之所长,宁在实践之方面,而于理论之方面,则以具体知识为满足,至分类之事,则除迫于实际之需要外,殆不欲穷究之也。

……故我中国有辩论而无名学,有文学而无文法,足以见抽象与分类二者,皆我国人所不长,而我国学术尚未达自觉(self-conciousness)之地位也。

对于中国古典文论和美学来说,虽然也有刘勰《文心雕龙》这样的“体大虑周”之作,但是,即便是《文心雕龙》在概念使用和命题的表述上也缺乏应有的形式上的思辨和逻辑特征,按照王国维的理解,其根源就在于我们的传统文化缺乏思辨、科学上的理论自觉。

出于这种认知,王国维主张通过引进西方的科学方法和思辨精神来补充和改造中国传统学术,王国维在其文学研究和批评活动中就成功地实践了这种学术主张上的革新。

在《红楼梦评论》中,王国维一改传统研究的索引和考据之风,用西方现代的哲学美学思想来阐释红楼梦,渗透于其中的学术分科意识和用悲剧、人生来关照小说文本的方法,都典型地体现了王国维对其方法论层面的学术主张的实践。

《文学小言》《人间词话》的体系和结构安排,围绕核心概念和命题,按照逻辑层次展开并表述其理解和评价文学的方式,关于文学类型的新的分类方式等等,都体现出了强烈的思辨精神和科学意识,这是王国维在研究方法上引进西学改造中国学术的比较成熟的例证。

在后来的《宋元戏曲考》中,我们能够看到王国维的这种现代式的文学研究方法的更为成熟的实践形态,《宋元戏曲考》翔实的材料、精审的考证、严谨的校勘与辑轶,体现了王国维深厚的中国传统考据学的功底,但决不能忽视融合其间的西方逻辑学和新的历史学的观念和方法,事实上,正是中西方学术研究方法相互借鉴和
改进奠定了王国维文学研究的成功。

通过引进西方的现代自然科学和
社会科学的观念和研究方法,进而在文学研究和批评方法上借助西学改
造中学、借助中学改进西学,王国维实现了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在方法论
层面的现代转型。

这使得王国维成为用西方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国
文学的学术潮流的奠基人,这种方法论上的革新开创了整个中国现代文
学研究的新局面,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皆足以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
者以轨则。

王国维在文学批评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折射了中国文论和
文学批评的现代特质,西方现代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渗透伴随
着中国现代文论和文学批评的整个现代进程,塑造了中国文论方法论层
面的现代品格。

五、现代的文学理论批评术语
对于中国现代文论来说,文学观念和文学研究与批评方法的现代转型
构成了其范式现代性的主要方面,但无论是文学观念还是文学研究方法
最终都要落实在新的批评术语及其表述上。

只有通过新的批评术语及
其表述这个语言符号的技术层面,中国现代文论才最终完成其现代转型,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正是现代式的批评话语的生成标志了中国文论的
现代范式的诞生。

在对中国现代文论和中国古典文论的形态做比较研
究的时候,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就是批评和文论话语的表述层面,之所
以说中国古典文论重直觉、印象、感悟等等,中国现代文论批评重科学、逻辑、系统等等,主要的依据就在于二者在批评术语和文学理论概念与
命题表述上的区分。

虽然命题和理论语法才是文学思想和文学研究方
法在话语表述层面的真正体现,但是批评话语所赖以存有的基础及其存
有形态的标志则体现在一些基本的概念、术语上,无论是对于思想史还
是对于思想家个体来说,其思想形态或者理论体系最终会在语言表述层
面浓缩为一个或者几个基本概念、范畴。

因此,王国维创造性地使用的
批评术语为我们揭示出中国文论的现代范式的第三个层面———中国
文论的现代范式的话语层面。

概念、术语对于思想及其所关联的把握世界和研究对象的方法的重要性,在王国维那里是有相当水准的理论自觉的,这种自觉见于《叔本华
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一文,在此文中,王国维论述了概念对科学的重
要性。

王国维于1905年发表于《教育世界》96期上的《论新学语之输入》一文,更为明晰地表述自己对创造新的学术语言、新术语的态度和
思考。

在《论新学语之输入》一文中,王国维认为语言不仅是一种工具,而且代表了思想本身,因此新思想的输入就意味着新的学术语言的输入。

中国传统思想在现代历史中所表现出的某些局限性就表现在学术语言
的不足,正如当初佛学术语的输入对中国学术、思想的推进一样,通过
引进西方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语言改造中国的学术状况,进而创造出新的
学术语言,必定会推进、光大中国的学术。

王国维在其文学研究和批评
实践中确实实践了自己的“新学语”主张,借助吸收现代西方社会科学
和自然科学的新思想、新方法,结合中国文学研究的传统,取长补短,或
者以西学之观念和方法改造中国文学的研究传统,或者以中国文学的材
料参证西学之观念,或者以中国文学思想和研究方法来发展和补充西学,这些努力最终就凝结在一批新的文学批评和文论、美学术语上。

兹举
以下概念作为例证:“美学”“美术”“艺术”“优美”“古
雅”“感情”“境界”“悲剧”“欲望”“形式”“消遣”“他
律”“自律”“发泄”“解脱”“意志”“天才”“自然主义”“隔
与不隔”“痛苦”“生活”“眩惑”“造境”“写境”“有我之
境”“无我之境”。

王国维在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实践中创造和使用的这些新的术语,是
转型了的中国文论的新文学观念和文学研究方法在语词概念上的表现,
它们标志着中国文论的现代范式的最终成型,这种学术术语层面的特征
烙印了中国现代文论的存有形态。

六、结语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在晚清
发生了一次质的突变,这次变革促生了中国文论的现代形态,本文对库
恩的范式概念的转借恰当地描述了这一转型,中国文论的现代范式在王
国维的文学研究和批评个案中得到了本质性的例示。

中国文论的现代
范式表现为文学观念、文学研究和批评方法、文学批评术语三个层面,
王国维的例示揭示了中国文论现代范式的本质内涵,是通过学习和输入
西学而完成的,在上述三个层面的西方现代学术与中国传统文论融合的
新的文论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