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公平的马克思主义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主义公平的马克思主义分析
作者:李纪才杨健
来源:《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05期
摘要:“自由”、“平等”、“人权”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理念。然而这种纯理论或道德上的抽象概念,尽管表现为法律或政治制度的原则,但在“把一切正义措施都化为灰烬的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作用下,一切“公平”、“平等”的甜言蜜语,都走向了自己的反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对资本主义公平的科学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公平的虚伪性,从而为社会主义公平的实现指明了正确方向。
关键词:公平;平等;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08)05-0020-04
资本主义社会被宣扬为平等的王国、公平的天堂、人权的王国和博爱的伊甸园。然而,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通过科学分析,揭示了这种形式公平掩盖下的不平等实质,并令人信服地得出结论:资本主义是一种最坏的奴隶制,“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产(社会)主义制度下才可能实现”[1](P582)。只有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公平的狭隘性和局限性,才能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公平的基本内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事业。
一、对资本主义公平的理念和道德分析
“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的革命箴言,也是从启蒙思想家那里继承下来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理念。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对这些理念的实质作了透彻的分析:“这些权利(自然的和不可剥夺的权利)是:平等、自由、安全、财产。”[1](p437)自由是什么?“自由是人在不损害他人权利的条件下从事任何事情的权利”[1](p438)。可见,自由这项人权并不是建立在人与人结合起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人与人分离的基础上,是分离的权利,是狭隘的、封闭在自身的个人的权利,这一人权的实际应用就是私有财产这一人权。私有财产这一人权是什么?“财产权是每个公民任意使用和处理自己的财产、自己的收入即自己的劳动和经营的果实的权利。”[1](P438)可见,这种自由使每个人不是把别人看作自己自由的实现,而是看作自己自由的限制。此外还有两种人权:平等和安全。从非政治的意义上看,平等无非是上述自由的平等,即每个人都同样被看作孤独的单子。“平等就是法律对一切人都一视同仁,不管是保护还是惩罚”;“安全就是社会为了保护自己每个成员的人身、权利和财产而给予他的保
障。”[1](p439)可见,任何一种所谓人权都没有超出利己主义的人,没有超出作为市民社会的成员的人,即作为封闭于自身、私人利益、私人任性、同时脱离社会整体的个人的人。
从虚无的理念出发,资产阶级思想家习惯在道德层面上作同样虚无的论证。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一贯反对的。因为,“这种诉诸道德和法的做法,在科学上丝毫不能把我们推向前进;道义上的愤怒,无论多么入情入理,经济科学总不能把它看做证据,而只能看做象征”[2]
(P163);而“‘合理调整’财产正是那些在冷酷的必然性面前不得不把一切正义‘措施’化为灰烬的‘经济规律’”[3](P351)。“世界上的一切‘法律和行政规范’对它都无能为力,就象对乘法表或水的化学组成无能为力一样。”[2](P329)另一方面,“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因此,我们驳斥一切想把任何道德教条当做永恒的、终极的、从此不变的道德规律强加给我们的企图[2](P102-103)。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已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2](P103)。
恩格斯举的下面的例子最能说明问题:“只要是谈到道德,杜林就能够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但是一涉及到经济学,那就不是这样了。例如这两个男人,一个是美国人,一个是柏林大学生,前者熟悉各种行业,后者除了一张中学毕业文凭和现实哲学,再加上根本没有在击剑馆受过锻炼的双臂,别无所有,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谈到平等呢?这个美国人生产一切,那个大学生只是这里帮帮,那里帮帮,而分配是依照每个人的贡献来进行的;不久,这个美国人就具有对殖民地日益增长的居民(由于人口增殖或移民)进行资本主义剥削的手段。因此,整个现代制度、资本主义的生产以及其他一切,都可以很容易地从这两个男人中产生出来,而且没有一个人需要动武。”[2](P668)所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任何从理性上的平等鼓吹都是无谓的谎言,任何道德上的公平要求都是无望的挣扎。
二、对资本主义公平的法和政治分析
除了对资本主义的公平作了理念和道德分析外,马克思恩格斯还从法和政治制度上进行了剖析。以最能贯彻《人权宣言》原则的《法兰西宪法》为例:马克思指出,法兰西宪法在这里也和在其他一切地方一样都保障了自由,但是总是附带着一些法律已经规定的或者可能另行规定的例外情况!这就是运用宪法的方法。这个文件从头到尾是一大套掩饰极其奸诈的意图的漂亮话。宪法的措词本身使破坏宪法成为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每个条款都包含着相反的一面,而完全取消条款本身。例如:“投票是直接的和普遍的”——“除法律将来规定的情况外”。宪法一再重复一个原则:对人民的权利和自由(例如,结社权、选举权、出版自由、教学自由等等)的调整和限制将由以后的组织法加以规定,而这些“组织法”用取消自由的办法来“规定”被允诺的自由,在这些细节里重新恢复了无耻的暴政!这个虚伪的宪法中常常出现的矛盾十分明显地证明,资产阶级口头上标榜是民主阶级,而实际上并不想成为民主阶级,它承认原则的正确性,
但是从来不在实践中实现这种原则[4](P579-589)。恩格斯更揭露了法律背后的经济力量的作用:资产阶级的力量全部取决于金钱,所以他们要取得政权就只有使金钱成为人在立法上的行为能力的唯一标准,用金钱的特权代替已往的一切个人特权和世袭特权。这样,他们通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财产资格的限制,使选举原则成为本阶级独有的财产。平等原则由于被限制为仅仅在“法律上的平等”而一笔勾消了,法律上的平等就是在富人和穷人不平等的前提下的平等,即限制在目前主要的不平等的范围内的平等,简括地说,就是简直把不平等叫做平等[5](P648)。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也并不更好些。“实行自由竞争无异就是公开宣布:从今以后,由于社会各成员的资本多寡不等,所以他们之间也不平等,资本成为决定性的力量,而资本家,资产者则成为社会上的第一个阶级……资产阶级在社会上成了第一个阶级以后,它就宣布自己在政治上也是第一个阶级。”[3](P362)“在现代共和制下终于不折不扣地实行在一切君主制下仍然受到某种限制的政治平等。这种政治平等除了声明阶级矛盾丝毫不涉及国家,资产者象工人有权成为无产者一样有权成为资产者,又能是什么呢?”[6](P167)所以,“依我看来,民主制和其他任何一种政体一样,归根到底也是自相矛盾的,骗人的,也无非是一种伪善(或者像我们德国人所说——神学)。政治自由是假自由,是一种最坏的奴隶制;这种自由只是徒具空名,因而实际上是奴隶制。政治平等也是这样”[1](P576)。恩格斯指出,民主制度不能实现真正平等,于是就要求共产主义制度对它进行帮助;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可能实现;而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1](P582)。要解开资产阶级漂亮的理论语言和资本主义可怜的不公现实的反差之谜,就要进行经济的分析。
三、对资本主义公平的经济和生产方式分析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公平的经济分析按如下逻辑层次展开:
第一,等价交换的表面平等。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对资本主义的平等假象作了概括:只要把商品或劳动还只是看作交换价值,那就是把进行这一过程的个人即主体只是单纯地看作交换者,他们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他们所交换的商品是等价物。使用价值的自然差别,是他们在交换行为中的社会平等的前提,于是他们彼此不仅处在平等的关系中,而且也处在社会的关系中。
除了平等的规定以外,还要加上自由的规定。谁都不用暴力占有他人的财产,每个人都是自愿地出让财产。因此,如果说经济形式、交换确立了主体之间的全面平等,那么内容则确立了自由。可见,平等和自由不仅在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交换中受到尊重,而且交换价值的交换是一切平等和自由的生产的、现实的基础。作为纯粹观念,平等和自由仅仅是交换价值的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