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教材快乐学拼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新教材快乐学拼音
——对“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拼音教学解读
一、编排特点。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汉语拼音的教学目标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从目标来看,课标强调了拼音的工具性作用。

为了使教师在拼音教学时能更准确的把握教材,实现目标,部编教材的拼音部分在编排上更旧版教材相比更能从一年级学生的需求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出发,教材图文并茂,指导性强,深受师生欢迎,科学合理的编排凸显工具性和人文性,便于教师教和学生学。

主要体现在:
1.拼音部分的目录更清晰明了,方便师生查阅。

以往教材拼音部分的目录只有“汉语拼音”四个字,过于简单,而部编教材的目录则细化到每一课,方便查阅,工具性强。

2.情境图变化颇多、新意十足。

情境图作为拼音教学的重要载体,不仅承载着知识,更隐含了语文学习的情趣、方法。

部编教材一改以往教材“单幅、单一”的配图习惯,将情境图整合为一幅完整的画面,画面精美,充满童趣;情节完整,故事性强,展现的场景更有趣味性,化枯燥为有趣,变抽象为具体,大大降低了学生学拼音的难度。

3.注重色彩的运用。

新版教材采用不同色彩标示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分类明了,更加科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分辨字母,为后面的整合和归类学习做好了铺垫。

4.音节强调带调拼读,精选常用音节,分类细致,归纳性强,新颖有趣,突破了拼音教学重难点。

5.“拼音书写”版块更加人性化:四线格的间距变大,空位更多,便于书写;拼音练写由范例到描红,再到自由书写,循序渐进,易于掌握;字母上面标有笔顺指导,将“写”落到实处。

6.拼音帮助认识汉字,汉字帮助读准拼音,两者相得益彰,协同发展。

7.在语文园地里复习巩固,鼓励学生总结多种方法学习拼音,将拼音学习与生活建立联系,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流程
部编教材的拼音课内容分为字母、情境图、音节、词语、儿歌、识字、拼音书写七个相互关联、相互依托的版块。

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实际学情正确地划分课时,巧妙地将拼音教学的七个版块合理安排。

如:可以把字母、音节拼读放在第一课时教学,把词语、儿歌、识字放在第二课时教学。

情境图是学习字母、音节、词语、儿歌以及识字的桥梁,是拼音学习的辅助工具,适用于所有课时的任意一个环节。

另外,拼音书写分为字母和音节的书写,教师也可酌情安排在每一课时的“课堂巩固”或是“书写练习”的环节中。

由于每一课拼音的难度、内容并不一样,学生的学情各不相同,因此,还需教师研读课本,抓住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学情,灵活地划分课时,巧妙地构思每个教学环节,设计出最适合自己、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流程。

三、教学新策略
1、巧用情境图,快乐学拼音。

汉语拼音学习本身枯燥单调,简单机械地重复训练,教学往往收效甚微。

情境图作为拼音教学的重要载体,不仅承载着知识,更隐含了语文学习的情趣、方法。

关注教材,读懂情境图;关注学生,重构情境图,定能为拼音教学增色。

有趣的故事既能激趣,也能发散学生的思维。

在学习声母“b p m f”时,教师可用情境图编故事激趣:“早晨,太阳公公起床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伯伯拄着拐杖,带着波波去爬山。

走到山脚下,他俩看到两个小朋友在洞口玩捉迷藏的游戏,小朋友摸呀,摸呀,m——m ——m,开心极了!山坡上种着一棵棵绿树,山顶上播着广播。

伯伯和波波爬呀爬,终于到了山顶,开始欣赏美丽的风景。

”教师声情并茂地边讲故事边示范四个声母的读法和写法,生动的图片变成了好听的故事,乏味的读写变成了快乐的乐章,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完成了“b p m f”的音形识记。

将情境图和知识点联系,可以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发散思维,高效学习。

如,在j q x和ü相拼的学习中,教师可将助拼读的情境小图变为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看图,听故事,读儿歌,毫不费力地掌握了ü和j q x相拼的规律,就会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拼音教学中,教师应借情境图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拓展学习。

“语文园地二”有三幅“摆拼音”图,向学生传授了两种识记字母的方法:一是用手摆字母,二是用身边的物品摆字母,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借用生活中一切可用的条件,尽可能地学拼音。

深入拓展情境图,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在创编故事时,教师应该结合情境图,深入教材,读懂编者意图,注意细节部分,将带有本课所学音节的事物合理地呈现在故事中,做到语言童趣化、情节合理化、知识正确化、目标明确化,切不可脱离主题。

2、激发兴趣,轻松学拼音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

一年级小学生正处在感官活跃的年龄,他们喜欢生动的图片,风趣的语言,有趣的游戏。

因此,激趣是学习拼音的首要任务。

(1)巧导妙引,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灵活地设计导入内容,可轻松地引导学生做好学习准备,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汉语拼音13 ɑnɡ enɡ inɡ onɡ》一课中,儿歌《两只羊》的“羊”含后鼻韵母ɑnɡ,教师可将此音节变为本课的“趣点”,将学生喜爱的动画形象喜羊羊变为他们的学习伙伴,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让喜羊羊一直“陪伴”在学生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点燃了学生求知的火花,让学生开心地学习。

(2)巧设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在拼音教学中创设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玩耍中快乐地学习,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3)巧思妙想,易化知识难度。

在拼音教学中,有许多难以区别的字母和音节,学生认读和书写都爱混淆,但是只要教师巧动脑,枯燥难记的拼音符号也会化抽象为形象。

如,四个形近复韵母“ie ei”和“iu ui”难以区分,是学习的重难点。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助儿歌区分字形。

增加学习的趣味性,降低学习的难度。

如:“ie”和“ei”、“iu”和“ui”,两对兄弟有点像,其实它俩不一样,i前e后ie、ie、ie,e前i后ei、ei、ei,i前u后iu、iu、iu,u前i后ui、ui、ui。

3、巧入生活,巩固拼音能力。

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学习拼音的素材。

部编教材紧扣实际,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学拼音。

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将文本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营造喜闻乐见的拼音学习氛围。

(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如,学完《汉语拼音12ɑn en in un ün》后,请学生在家中寻找音节中带有“ɑn”的家用电器,大声拼读,反复练习。

还可以在黑板一角开辟一个“天天拼”的专栏,结合当天的天气、学校或班级发生的事情,写几个带有本课所学拼音的词语,让学生课间或课前读一读。

(2)结合生活,总结规律。

如,在学完拼音后,教师可用班上学生的名字进行“对号入座”的巩固练习,如:哪个同学的姓名中包含“ui”这个韵母?哪个同学的姓名中有整体认读音节?哪个同学的姓名中有两拼音节?哪个同学的姓名中有三拼音节?……每次请回答正确的学生带着大家读,学生从自己的名字中找到了学习拼音的乐趣和方法。

总之,“善教者,师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师勤而功半。

”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有效地运用部编教材,才能使拼音教学活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