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过程

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过程

纵观整个中国城市设计的发展过程,主要是围绕王权和商业建造发展的,“城”是“王权”,“市”是“商业”。

我国最早城市是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也即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从考古文化上说,大体相当于“龙山文化”时期(公元前3000—前2000年);从我国历史上说,相当于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经尧、舜、禹直到夏朝前期。其间经历数百年之久。主要产生在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长江中游两湖地区,长江上游四川盆地和内蒙古高原河套地区等四大区域。这段时间,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发展产生了剩余产品,也就是产生了私有制,手工业及商业从农业畜牧业中分化出来,这就是城市产生的基础,精神文化相应的繁荣发展起来,频繁的战争也是促使这一时期城市产生的原因之一。作为刚开始时产生的城市,其规模一般都还不够大,内部设施也很不完善,远不能与今天意义的城市相提并论,还不可能成为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严格说来只不过是些城堡而已,但是以后发展的城市,以至今天现代意义的城市,正是在这些最原始的城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们不妨把这一萌芽时期产生的城市称为“雏形城市”。

我国早期城市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产生以后,但还不能认为其就此已经形成。经过夏朝中前期300年左右的发展,大体至夏朝后期已基本形成。早起城市已经具有以下这些特点:

1、城市需具有一定的规模

2、需具有一定的永久性大型建筑——以行使一定的政治和文化职能

3、需具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交换贸易场所——以体现城市经济中心的职能

4、需具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

5、有比较密集的居民居址

河南偃师二里头是夏朝后期城市形成实例:二里头城址位于洛阳市区东20公里,偃师市区西南9公里,伊水和洛水交汇处附近。布局大体是:宫殿区位于遗址中部,南部为冶铸青铜器的作坊区,东部为制骨器的作坊区,并有大道与宫殿区相连。

春秋战国时写成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这一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一规划的主导思想是突出天子为中心,强调都城方正、对称,宫城居中,这种城制对中国古代城市的布局也有一定的影响。周人以农立国,因此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上也打下了烙印,这里记述的王城规划意匠显然与“井田制”的土地制度有关。商周春秋时期,城市数量较前增加,分布范围扩大,但城市规模普遍较小。西周初年的分封制度,推动了周代筑城高潮的兴起。然而由于城邑等级制度的严格限制,城市规模普遍较小。形成三级城邑网。即周天子所居王都——诸候国国都——卿大夫都(采邑城)三级。城市总体布局较为松散和缺乏统一规划,这与城市经济结构上农业尚占很大比重、政治结构上尚保留着氏族宗族组织有密切关系;最具特色的是地缘政治并未伴随文明时代的到来而立即出现,城市居民仍聚族而居。

秦汉时期,郡县制推行,行政中心城市特别是县城镇得到大量发展。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三级城市体系,即首都—郡城—县城。城市建设方面,改变了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