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设计学科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艺术设计学科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一)

内容摘要:艺术设计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随着经济全球化、产品数字化进程的加快,综合性的设计服务市场不断形成,艺术设计教育以往较狭窄、封闭的教育手段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建立一个高效开放的、有机关联的设计教育体系势在必行。日本的设计教育十分注重对学生跨专业、多学科渗透的交叉教育培养,这对我们探索艺术设计跨专业交叉教育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艺术设计交叉学科跨专业教育

一、对艺术设计学科的再认识

艺术设计脱胎于艺术创作,缘起于工业生产,是一个紧跟时代潮流、最具创新活力、不断推陈出新的领域。艺术设计的实践活动随着时代发展而演进,从最初的附属于造物、以装饰美观为主要目的的个体行为,发展到人性化造物、绿色造物的社会行为,进而至今,艺术设计的内容已经从单纯的造物设计扩展到以人类幸福为最高创作宗旨的、协调人们周遭各种关系的综合性创造行为。艺术设计学科作为艺术设计活动的学术教育体系,理所当然地沿着艺术设计实践的轨迹和趋势而向前发展,其内涵和外延在一个世纪的时光流转中,已然发生了重大变化。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砚祖教授在2003年曾撰文论述了当代艺术设计的内容,指出今天的艺术设计学科形成了以产品设计、染织服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为四大主导专业,包括手工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在内的六位一体的设计大系统。虽然说这种概括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变化,但是一个本质的事实就是,艺术设计几乎涵盖了所有实用艺术,如媒体设计、产品设计、室内装饰设计、环境景观设计、服饰织染设计、工艺品设计等。这些不同种类的实用艺术,虽然在外观形态的表现上千差万别,但从设计创作的本质上看,它们存在着很多共通点。首先就其创作语汇而言,它们有着共同的审美观念和表达要素,都是要用造型、色彩、质感这些物性存在创造出具有实用和文化双重价值的产品,以满足大众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其次就其制作流程而言,在工业化大背景下,它们有着共同要考虑的生产、市场、管理、营销、环境、地域文化等外在制约条件与全球化和商业化的目标。因此从本质上来看,艺术设计学科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它横跨了自然、社会、人文三大学科。艺术设计学科的交叉性,既表现在学科体系内各专业之间,也表现在与其他学科的外部关联上。在艺术设计学科体系内部,“六位一体”的设计专业各自都有着不能被其他专业所替代的独特性,但在设计创作方面它们有着共同的艺术表达语言,不断相互借鉴和启发。例如著名时装设计师三宅一生的作品中借鉴了建筑设计的造型,而美国产品设计大师卡尔曼(TiborKalman)的设计中表现出了对视觉传达设计技巧的娴熟应用。而在艺术设计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外部关联上,艺术设计学科与技术、经济、人文社会等各类学科的关联日益密切,不断繁衍出一些新的学科,例如公共艺术设计、艺术管理、艺术经济学,等等。

二、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就。首先是规模的显著扩大,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各类高校设置的艺术设计院、系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不足10所,发展到现在的千余所,在校生人数更是成百倍地增长。其次是从单一的工艺美术专业形成了专业门类比较齐全、学科设置较为科学的综合教育体系,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设计人才。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过渡,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持续走热,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遇到了较为严重的发展瓶颈,如不认真解决这些问题,必然导致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与社会对创新型设计人才需求的背离。正如在我国多所设计学院讲过学的德国卡塞尔大学艺术学院马蒂亚斯教授(Prof.GerhardMathias),在2007年度全国设计教育论坛上所说的一样,如果我们陶醉于当下扩招的繁荣景象,不思变

革,若干年以后也许我们的毕业生很多要去开计程车,这并非危言耸听。

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完整的艺术设计教育理论体系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等各方面原因,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是由美术教育、工艺美术教育和部分工科院校的机械设计专业延伸而成的。由于正处于我国经济大发展的历史时期,这些半路转轨的专业一直忙于规模发展,无暇进行设计理论的梳理、整合和构建,有些理论都是直接照搬国外的。由于设计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设计教育必须密切结合本国国情,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时期,对设计教育的要求有所不同,这些都需要有很好的理论指导,正如张道一教授所说:“应用型学科固然在于实际应用,然而须有理论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盲目性。”借鉴国外的经验是应该的,但是一味照搬国外的做法,就会使我们的设计教育缺乏传统文化内涵,导致学生的设计缺乏创新和中国特色。

(二)尚缺乏科学、周密的课程体系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由于历史较短,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不尽合理,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偏颇,例如有以纯美术基础教育代替艺术设计所需要的美术基础教育,认为以原有的绘画基础,加上“三大构成”,再加上电脑软件的操作,便可构成培养设计人才的教学框架,致使基础课训练与专业设计脱节。也有重技能训练和艺术表现,轻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的,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另外在课程的编排、衔接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三)专业设置过细,专业学习面过于狭窄

这一点和当下的社会发展形势尤为不适应。随着经济全球化、产品数字化进程的加快,综合性的设计服务市场不断形成,市场需要的是整体的综合性设计服务,而不是单一的设计服务。以产品开发与产品设计为起点,接续的是产品注册商标标志、产品品牌的系统设计及产品包装、产品的展示设计、产品的广告策划等一系列从实物到形象,从平面到立体,从媒体到网络等全方位的开发设计。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从学科自身发展的趋势来看,还是从社会发展对设计教育的要求来讲,艺术设计教育以往较狭窄的、各专业封闭的教育手段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建立一个高效开放的、有机关联的设计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三、日本艺术设计教育的经验借鉴

日本是当今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形成了高度现代化与深厚民族传统文化融合并进的社会形态,被一些西方学者认为是“现代国际性国家的典范”,也被看成是理想和健康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无疑,日本所取得的成就与日本的设计教育是分不开的。据日本学者清水吉治先生介绍,在日本,有关设计专业的教育机构有170多个,其中本科以上的学历教育机构有近70个。这些大学各有学科优势和特色,但是在教育理念上普遍强调对设计人才进行宽泛的专业交叉渗透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例如,东京艺术大学是具有120年历史的、日本唯一的国立艺术大学,其中的设计科(相当于我国的设计系)的前身是成立于1896年的图案科,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了。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宽泛素养和追求高的造型能力,怀有执着创造精神的设计人才。在学科规划上,设计系下面并没有严格的专业设置,而是平行设置了10个独立的研究室。这样无论是本科教育还是研究生教育,学生都不会受既定专业的限制,能够充分自由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以本科生教育为例,在大一、大二阶段,10个研究室对学生进行全面基础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想象力,以及基础的设计造型能力。到了大三以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进入适当的研究室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