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防治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防治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防治体会。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本院实施骨科手术的12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术后无预防处理)和观察组(围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每组各60例,对两组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合并软组织损伤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同时,分析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合并软组织损伤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 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1. 2. 1 对照组治疗方法术后进行常规抗凝、抗感染治疗,口服阿司匹林,预防血小板凝集,一旦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给予8千万u尿激酶溶栓治疗, 2次/d,治疗10 d。
1. 2. 2 观察组治疗方法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术前12 h,皮下注射0.4 ml低分子肝素,术后24 h引流量明显减少时,再次皮下注射0.4 ml低分子肝素, 2次/d,治疗10天。
1. 3 观察指标对两组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合并软组织损伤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同时,分析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并发下肢静脉血栓、软组织损伤发生率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合并软组织损伤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2. 2 骨科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高龄(≥55岁)、糖尿病是骨科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详细结果见表2。
3 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以下肢水肿、皮肤颜色改变等临床症状为主,甚至出现下肢坏死,严重影响着手术的治疗效果及患者的预后质量。下肢静脉血栓主要是凝血机制被活化,造成机体循环系统处于高凝状态所致。骨科大手术后,由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并且患肢活动被限制,下肢静脉血流瘀滞,并且加上手术对静脉血管的损伤,术后容易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据报道,骨科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0%~63%[2]。骨科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与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损伤程度、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等因素有关[3]。
目前,多项研究表明,低分子肝素具有较好的抗凝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抗血栓治疗中,是术后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能够有效预防术后血栓的形成。对于确诊或疑似骨科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应尽早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治疗期间做好血凝等实验室检查的监测。低分子肝素能够快速发挥抗栓功效,抑制血栓的再行成,有利于循环系统的再通,并且低分子
肝素的生物利用度较高,每天用药剂量和次数相对较少,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4]。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合并软组织损伤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 p<0.05;高龄、糖尿病是骨科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总而言之,对于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针对骨科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术后早期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善能. 低分子肝素治疗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 2012,5(8):54.
[2] 李建明. 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防止体会. 中国实用医药, 2012,7(15)142.
[3] 夏仙,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 浙江创伤外科, 2011, 16(3)316.
[4] 余苑.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现代医院, 2010, 10(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