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三维建模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式中n的计算单元内栅格个数; h(Pk)为第k点的高程。
(3)相对高程
设参考高程为hm,则各栅格点上相对高 程为:

h pk h pk hm k=1,…,N
(4) 极值高程和高差

hmax MAX h pk hmax MIN h pk
根据各局部等值线上的高程点,通过插 值公式计算各点的高程,得到DEM。
等值线插值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输入 等值线后,可在矢量格式的等值线数据 基础上进行,插值效果较好。

等高线输入方法与插值算法
等高线的输入原则:
·计曲线作为控制地形的同骨架,必须全部无误地输入。 ·有选择地输入首曲线,选取原则是: 1) 山顶最高处首曲线必须输入。 2) 沟底和山脊变化大时,所选的首曲线应该“搭肩”输入。 3) 鞍部首曲线一般要求全部输入,但对于首曲线拥挤的鞍部,
或建立侵蚀图 (8) 作为专题信息的显示背景或将地形数据与专题数据进行叠合 (9) 为景观的图像模拟模型和景观处理提供数据 (10) 通过将高程替换为其他连续变化的属性。
表示DEM的方法
Biblioteka Baidu
(1) 数学分片表示法
(2) 图像表示法

① 线模型

② 点模型
a.高程矩阵

缺点:

在平坦地区出现大量的数据冗余;

·若不改变格网大小,就不能适应不同的地形条件;

。 ·在视线计算中过分依赖格网轴线
b.不规则三角网

DEM的生成方法
1)人工网格法
将地形图蒙上格网,逐格读取中心或角 点的高程值、构成数字高程模型。
(2)立体像对分析
通过遥感立体像对,根据视差模型、自 动选配左右影像的同名点,可建立数字 高程模型。
三维数据结构
一、八叉树三维数据结构 1、 原理 2、 八叉树的存贮结构 (1) 规则八叉树 (2) 线性八叉树 (3) 一对八式的八叉树
三维边界表示法

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 字 高 程 模 型 DEM (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地表单元上高程的集合,通常用矩阵表示; 广义的DEM可包括等高线,三角网等。这里我们
a arctgb / a
按22.5度的方位角间隔由正北顺时针划分 为16个方位,每级取值范围为11.25度。
(7)地表粗糙度
反映某一面积单元内地势伏变化的复杂 程度,是地表面积与投影面积之比:
R

A实
/
A坡

n

sec
Ri

Ai
/
n

Ai
i1
i1
(8)坡面形态
根据相邻网格点上的坡度和坡向之间的 逻辑关系,可以判断坡形的凹凸变化情 况,确定沟谷线、山脊和鞍部的位置, 划分流域范围。
可以只输入高程改变处那一对首曲线,鞍部首曲线必须对称; 4) 地形变化较大部位,如计曲线之间距离较大,相邻计曲线不
套合以及山脊、沟底的分又处等等都属于地形变化大的部位。这 些地方的首曲线要求合部输入式者至少要求隔一根输入一根。
等高线DEM插值算法
采用移动拟合加权平均插值方法。设P点为待内插的点,从P点按 45°的方位间隔引出八务搜索射线,八条射互与P点相邻的等高 线的交点为C1,C2……Ci,其高程分别为Z1,Z2…Zi,它们到P 点的距离设为d1,d2…di则P点的插值高程Zp为
特指由地表矩阵单元构成的高程矩阵。
DTM(Digital Terrain Mode)数字地形模型;
地表单元上地形参数的集合,通常DTM可由DEM生成。
1、 三维DEM的用途
(1) 在数字地形图数据库中存贮高程数据 (2) 解决道路设计和军事工程中的一些与高程有关的问题 (3) 军事目的三维地形显示及风景设计和规划 (4) 剖面视觉分析 (5) 道路规划、大坝选址等 (6) 不同地形之间的静态分析和比较 (7) 产生坡度图、坡向图和生成着色地形图的坡度剖面图,辅助地貌分析
c
(Zi
/
d
m i
)
Z i1
p
c

(1
/
d
m i
)
i 1
数字地面模型DTM
数字地面模型由数字高程模型(地形等 高线插值产生)产生,主要包括:
(1) 高程分级
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划分为若干高程等级, 如用来区分丘陵、低山、中山、高山等
(2) 平均高程
h

1 n
n
h(
k 1
pk
地理信息系统三维建模
概述
三维GIS的要求与二维GIS相似,但在数据采集、系统维护和界面 设计等方面比二维GIS要复杂得多,如:
1) 数据编码 2) 数据的组织的重构 3) 变换 4) 查询 5) 逻辑运算 6) 计算 7) 分析 8) 建成立体模型 9) 视觉变换
(3)三角网方法(TIN)
对有限个离散点,每三个邻近点联接成 三角形,每个三角形代表一个局部平面, 再根据每个平面方程,可计算各格网点 高程,生成DEM。
(4)曲面拟合
根据有限个离散点的高程、采用多项式 或样务函数求得拟合公式,再逐一计算 各点的高程,可得到拟合的DEM。
(5)等值线插值
h hmax hmin
(5)坡度
切面方程:
Zx, y ax by z
坡度为该平面法线与水平面法线之间的夹角:
a arc sec a2 b2 1
将计算结果划分为91级(0-90),为代表水平面的情 况。
(6)坡向
坡向为上述拟合平面的法线在水平面上 投影的方位角:
(9)沟谷密度
沟谷密度由单位面积上沟谷线总长度决 定:
D L/A
(10)地表辐照度
计算辐照度需考虑日照条件(太阳赤纬、高度角、时 角及大气状况)与坡面几何条件的相互关系由下式决 定:
E Sc sinSaa cost b sint cos sinSa
式中,β大气透过率,与太阳高度和大气状况有关;Sc 为太阳常数;Sa为太阳高度角可由球面三角公式求出; t是时角;a、b为坡面方程系数;θ为坡度。
TIN的生成方法
首先取其中任一点P,在其余各点中寻找与此 点距离最近的点P2,连接P1P2构成第一边,然 后在其余所有点中寻找与这条边最近的点,找 到后即构成第一个三角形,再以这个三角形新 生成的两边为底边分别寻找距它们最近的点构 成第二个、第三个三角形,依此类推,直到把 所有的点全部连入三角网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