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射线照相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像质计和像质计灵敏度



用像质计灵敏度计量:金属丝直径、或孔径、 或槽深 ;不同类型像质计没有严格对应关系, 只有大致对应关系。 JB/T4730灵敏度表示方法:绝对灵敏度法。 像质计灵敏度不等于自然缺陷灵敏度。 面积型缺陷检出灵敏度与像质计灵敏度存在着 较大差异。 原因——形状不同,尺寸不同 结果——透照角度不同,灵敏度变化不同; 焦点尺寸和焦距不同,对灵敏度影响不同。
K=d/T×100%
式中:K---丝型像质计射线照相灵敏度; d---射线照片上可识别的金属丝最 小直径; T---工件的透照厚度。
1.2像质计和像质计灵敏度

1.2.3像质计灵敏度: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并不需要计算每次透 照的灵敏度数值,而是通过底片上金属丝 (即像质指数)的显示来了解和控制灵敏 度的。金属丝直径的编号即称为像质指数, 像质指数从 1 ~ 19 ,代表的直径从 3.2mm ~ 0.063mm。母材公称厚度不同、检测等级不 同,透照方式不同要求显示的像质指数号 值也不相同。表2-5-1是单壁透照像质计灵 敏度值。
1.3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如图所示,设入射到底片的光强度为I0,透 过底片的光强度为I,记光学密度为D,则光 学密度定义为

D=lg(I0/I )
I0
I
1.3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即光学密度为入射光强度与透射光强度 之比的常用对数之值。 曝光量是在曝光期间胶片所接收的光能 量,记光(射线)强度为I,曝光时间 为t,曝光量为 H,则曝光量可以用下 式定义
1.3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在射线检验中,影像质 量的基本因素,可以从 金属边界射线照相的影 像导出。如图,当透照 一锐利的垂直的金属物 体边界时,理想的情况 应得到一阶跃式的黑度 分布曲线,即当从一个 厚度过渡到另一个厚度 时,对应的黑度应从一 个黑度以阶跃的形式过渡到另一个黑度。
1.3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1.3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图是一般胶片的感光特性曲线的典型样式。特性 曲线的纵坐标表示底片的黑度,横坐标表示曝光 量的常用对数。
图 胶片的特性曲线
1.3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胶片的感光特性曲线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 部分。 (1)趾部 即曲线中的AC部分,也称为曝 光不足区。在这部分,对应于曝光量的增 加黑度的增加很慢。 (2)正常曝光部分 即曲线中的CD部分, 这部分曲线近似为直线,在这一部分,黑 度与曝光量的对数近似成正比。工业射线 照相检验中规定的射线照片黑度都在这个 范围之内。 (3)肩部 即曲线的DE部分,也称为曝光 过度区,在这部分当曝光量增加时,黑度 的增加很缓慢。
1、射线照相灵敏度


1.1.3 相对灵敏度:射线照相底片上能够 发现沿射线穿透方向上的最小缺陷(或最小 细节)的实际尺寸与穿透厚度的百分比称为 相对灵敏度。相对灵敏度实际上表示的是缺 陷与工件之间的厚度比。 射线照相灵敏度表示的是射线照片记录细节 或缺陷的能力,也就是说,射线照片显示缺 陷的能力;或射线照相检验技术发现缺陷的 能力。它是射线照相对比度、不清晰度和颗 粒度综合的结果。

H=I*t
1.3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在射线照相中通常所说的曝光量(常用 E 表示),与这里的定义不完全相同, 例如,对 X 射线采用管电流与曝光时间 的乘积,而对γ 射线则常采用源的放射 性活度与曝光时间的积,并没有直接采 用射线强度与曝光时间的积。但对于同 一管电压下的 X 射线或同一 γ 射线源的 γ 射线,它们之间存在固定的关系,即 仅相差一个常数倍数。



对比度公式的推导基于三个假设:1.工件中缺陷相对于工 件来说很小,且缺陷中充满空气,其衰减系数忽略不计; 2.缺陷的存在不影响到达胶片的散射线量;3.缺陷的存在 不影响散射比。 G= △D/ △lgE △D=G. △lgE=G(lgE2-lgE1)=Glg(E2/E1)=Glg(I2t/I1t) = Glg(I2/I1)= Glg(1+ △I/I)= Gln(1+ △I/I) /ln10 Ln(1+x)=x(当x非常小时) △D=G(△I/I)/2.3=0.434G(△I/I)= 0.434μG △T/ (1+n) 因为缺陷对射线的吸收系数不一样,所以有正负之分。
1.2像质计和像质计灵敏度
常用的像质计有: Ⅰ号:像质指数从 1~7; Ⅱ号:像质指数从 6~12; Ⅲ号:像质指数从 10~16。 透照材料不同,所用的像质计不同。 如:Fe、Ni、Ti、Al、Cu; 常用的 Fe 像质计。用于碳钢、低合金 钢、不锈钢。 表示为16-FE-10, Ⅲ号。
第二篇射线检测
第三章 射线照相质量的影响因素
淄博特检院 徐长业
射线照相的质量



1、射线照相灵敏度 1.1灵敏度概念 1.2像质计和像质计灵敏度 1.3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1、射线照相灵敏度



1、射线照相灵敏度 1.1灵敏度概念 1.1.1 定义:射线照相底片上能够发 现沿射线穿透方向的最小缺陷(或最小 细节)的能力称为灵敏度; 1.1.2 绝对灵敏度:射线照相底片上 能够发现沿射线穿透方向上的最小缺陷 (或最小细节)的实际尺寸称为绝对灵 敏度;
1.2像质计和像质计灵敏度


射线照相灵敏度≠缺陷检出率 缺陷检出率= ①底片像质计灵敏度+ ②工艺参数选择的正确性(透照方向、焦 距等)+ ③良好的观片条件+ ④评片人员的判断能力
1.2像质计和像质计灵敏度
影响射线照相灵敏度的三大要素 射线照相对比度 △D (缺陷影像与其周围背景的黑度差); 射线照相不清晰度 U (影像轮廓边缘黑度过渡区的宽度); 射线照相颗粒度 σD (影像黑度的不均匀程度)
1、射线照相灵敏度
射线照相灵敏度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称 为相对灵敏度,另一种称为绝对灵敏度。 相对灵敏度以百分比表示,即以射线照片上 可识别的像质计的最小细节的尺寸与被透照 工件的厚度之比的百分比表示。 绝对灵敏度则以射线照片上可识别的像质计 的最小细节尺寸表示。 用像质计测定的射线照相灵敏度也称为细节 灵敏度或像质计灵敏度,即它表示某种特定 形状的细节在使用的射线照相技术下可被发 现的程度,它不完全等同于同样尺寸的自然 缺陷可被发现的程度。
1.3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胶片的感光特性曲线,给出的是胶片曝光 后(经暗室处理)得到的底片黑度(光学 密度)与(相对)曝光量对数的关系。 胶片经过曝光和暗室处理后称为底片。底 片上各处的金属银密度不同,所以各处透 光的程度也不同。底片的光学密度就是底 片的不透明程度,它表示了金属银使底片 变黑的程度,所以光学密度通常简称为黑 度。
存在一很小的厚度差。
1.3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按单色窄束射线衰减规律有 (1) 当△T是缺陷,其线衰减系数为u' 时,则式(1) 应改写为 (2) △I /I称为“物体对比度”或称其为“被检体对 比度”,有时也称为“主因对比度”。式(1)即 是射线检测的基本原理关系式,缺陷中充满空气, 其衰减系数忽略不计,它给出了一个小的厚度差 与对应的射线检测物体对比度之间的关系。


(3) 胶片对比度:,胶片对比度又称胶片衬 度,是胶片感光后相邻两区域黑度△ D与该 区域接收的曝光量对数差之比。不同胶片在 相同的曝光量作用下,它在相邻两区域产生 的黑度△D 是不同的,胶片对比度大的黑度 差△D 也大。它可以看作是主因对比度的放 大系数。 胶片的感光特性是指胶片曝光后(经暗室处 理)得到的底片黑度(光学密度)与曝光量 的关系。主要的感光特性包括感光度( S )、 梯度( G )、灰雾度(D0 )及宽容度等,感 光特性曲线集中反应了这些感光特性。

1.2像质计和像质计灵敏度


1.2像质计和像质计灵敏度 1.2.1金属丝像质计(线型像质 计):如何判断射线照片上的金属丝 影像是否是可识别的,不同标准有不 同的规定,JB/T4730--2005标准规 定应清晰看到金属丝影像的长度不小 于1 0 mm。
1.2像质计和像质计灵敏度



1.2.2金属丝象质计的相对灵敏度:规 定为在射线底片上可识别的金属丝最小 直径与工件的透照厚度的百分比, 常记为K:
1.3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对比度是影像与背景的黑度差,不清晰 度是影像边界扩展的宽度,颗粒度是影 像黑度的不均匀性程度。影像的对比度 决定了在射线透照方向上可识别的细节 尺寸,影像的不清晰度决定了在垂直于 射线透照方向上可识别的细节尺寸,影 像的颗粒度决定了影像可显示的细节最 小尺寸。
1.3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1.3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2)主因对比度 穿过被检体相邻部分后射线强度差与无缺 陷处的射线强度之比称为主因对比度。 当强度均匀的射线束透照射物体时,如果 物体局部区域存在缺陷或结构存在差异, 它将改变物体对射线的衰减,使得不同部 位透射强度不同,这样,采用一定的检测 器(例如,射线照相中采用胶片)检测透 射射线强度,就可以判断物体内部的缺陷 和物质分布等。
1.3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对应金属边界的黑度差称为该影像的对 比度,记为△ D 。从一个黑度到另一黑 度的缓慢变化区的宽度即是射线照相的 不清晰度,一般记为 U ,它造成了射线 照片上影像边界的扩展。黑度不规则变 化的统计平均值(统计标准差)称为影 像的颗粒度,记为 σ D 。△ D 、 U 和 σ D 就 是影像质量的基本因素,也就是说,射 线照片上影像的质量由射线照相影像的 对比度、不清晰度、颗粒度决定。


1.3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从式( 2 )可见,射线对缺陷的检验能 力,与缺陷在射线透照方向上的尺寸、 其线衰减系数与物体的线衰减系数的差 别、散射线的控制情况等相关。只要这 些方面具有一定的值,则缺陷将产生一 定的物体对比度,它就可以被射线检验 出来。
1.3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1.3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在射线照相中影像的对比度定义为射 线照片上两个区域的黑度差,常记为 △D。即,如果两个区域的黑度分别为: D′、D,则它们的对比度为

△D=D′- D
1.3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射线照片上影像的对比度常指影像的黑 度与背景的黑度之差。 从物体厚度的一个小的增加量△T产生 的黑度变化,即可得到射线照相对比度 的公式。如图3-1所示,设在厚度T上局 部叠加了一小的厚度△T,记 D —— 对应厚度 T部分的黑度; D′—— 对应厚度 T+△T 部分的黑 度;


但实际的黑度分布并不是这种阶跃形式, 而是在两个黑度之间存在一个缓慢变化的 区域,使黑度逐渐地从一个黑度过渡到另 一个黑度,缓慢变化区的黑度分布不是直 线,而是一存在坡脚和肩部的曲线。进一 步的研究发现,过渡区的黑度实际上存在 不规则的大大小小的起伏不断变化,并不 是单调均匀的变化。 从金属阶梯边界这个射线照相影像,可以 给出射线照相影像的基本因素。
1、射线照相灵敏度


射线照相检验工作中,为了评定射线照 片的影像质量,设计了一些方法综合地 测定影像质量。现广泛采用射线照相灵 敏度这个概念。 射线照片上形成的影像的质量,它在一 定程度上综合评定了影像质量三个基本 因素。测定射线照片的射线照相灵敏度 采用像质计(像质指示器、透度计), 最广泛使用的像质计主要是三种:丝型 像质计、阶梯孔型像质计、平板孔型像 质计,此外还有槽型像质计等。

1.2像质计和像质计灵敏度


用像质计测定的射线照相灵敏度也称为细 节灵敏度或像质计灵敏度,即它表示某种 特定形状的细节在使用的射线照相技术下 可被发现的程度,它不完全等同于同样尺 寸的自然缺陷可被发现的程度。 影响射线照片影像质量的因素也就是影响 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因素,从技术方面归纳 可包括胶片类型、透照参数、透照布置、 辅助措施等。

1.3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1.3.1射线照相对比度 (1)定义:射线照相底片上相邻两 区域的黑度差△D称为射线照相对比度 (或称为射线照相衬度)。射线照相对 比度愈大底片上的缺陷影像就愈容易发 现,射线照相对比度受工件主因对比度 和胶片对比度的影响; △D=±0.434μG △T/(1+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