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感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感悟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活动是这门课课堂实施的主要载体,因此这门课对低年级孩子具有浓厚的趣味性、灵活性、实践性。由于这门课是从2016年秋季开始,全国范围内的思想品德课程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我们在刚实施教学过程,以及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活动对这门课的重要性等,都难于把握,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深刻地感悟到这门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为了提升自己对这门课的认识,学习更多的新理念,我参加了2017年《道德与法治》的国培。下面就我个人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以及本次的学习谈点点自己的体会。

一、从教师的层面来说,要转变角色,更新观念,发展自我。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一般的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领导者、执行者。教学活动是程序化了的,大多由教师领着孩子从一个环节转向另一个环节,孩子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体现的是现代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在目前教学新理念的指导下,每一节课,每一位教师都需要转变以前“教书匠”的身份,降低教师的绝对权威性,倡导师生平等、和谐教育,改变过去“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自身特色在更大程度上引导教师改变自己的做法,改变自己的角色。它不再是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位对儿童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支持

者和创作者。它与学生的关系通过一次次地教学,不再是一位至高无上、不可侵犯的老师了,而是一位能与孩子一块儿活动、一块儿学习、一块儿游戏的好朋友。如教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中的《干点家务活》一课,通过一系列的师生共同活动,让学生体验由劳动而带来的分享、感恩、回报所带来的快乐,而感受到创造快乐与人分享快乐是一种人间的真情交流和心灵沟通,也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根据《道德与法治》课活动性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二年级《我们分享我们快乐》这节课时,把整节课设计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具体安排如下:全班分成8组,每组4—6人。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融合,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我设计了如下游戏:师:(过渡)小朋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课件出示:下雨天,同学们陆续回家了。一个同学站在校门口,焦急地望着天空。这时,小明同学拿着伞刚要回家,小明该怎么办呢?师:你们想小明会帮助他吗?怎么帮助?老师补充一下,小明家离学校很近。请大家小组内以游戏的形式演一演。游戏结束后,出现了这样三种情况: 1、小明把伞借给那个同学,自己冒雨回家。 2、小明让这个同学在学校等他,他回家取伞给他。 3、小明把这个同学送回家后再回家。我让学生根据这三种情况进行集体讨论,生1:选第二种。因为小明离家很近,所以他可以回家取伞借给这个同学。师:为什么选第二种而不是选第一种或第三种呢?生2:选第一种情况,小明自己衣服会淋湿,会着凉感冒。第三种情况也不合理。如果同学

家很远,他就会走很长的路,花很长时间,所以是第二种情况合理。师:对,在生活中你可能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老师希望你们在帮助别人时,能正确选择最好的办法。在上面的游戏中,学生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互动中,鼓励学生迈出自己的小天地,与同学进行交流,多听听别人的见解,发表自己的意见,选择最优方案,获得新的启迪。在游戏活动中,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公平对待,通过角色的转变,获得自身的发展。

二、从学生的层面来看,从三方面来说

1、从生活实际,基础做起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教师应首先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教学,同时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丰富和提示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例如,教学《亲亲热热一家人》时,从展示台“我来介绍我的家人”入手,先请孩子们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自己的家人,在课堂上通过向小伙伴、老师介绍自己的家人,增进儿童与家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培养儿童对家的自豪感和对家人的情感,体味一家人的幸福。《道德与法治》课程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又走向儿童的生活,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的幸福、校园的可爱、社区的美好,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和生活习惯,学会生活和做人。

2、多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的小组形式开展活动

教育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关注学生当下的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形成积极

的观念,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奠定基础。如在教学《上学的一天》“过马路”这一节课中,通过让学生先观看课件,让部分孩子根据课本“小剧场”学走人行横道线的提示,然后模仿生活中的实际情景来表演如何过马路,再请孩子们结合生活常识讲讲平时过马路的经验或者体会,最后,结合“法治墙”板块的内容让孩子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知道哪些道路是安全或危险的,让孩子的上学之路更安全。课堂教学要把知情意行结合起来,让儿童学以致用,解决儿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儿童的生活。

3、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养成良好习惯,追求健康成长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从儿童的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做人。所以,课堂的学习不能只局限在教室,而应该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挥作用,学以致用,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从学法的层面来说,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畅所欲言,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少,但是教学时如果教师能注意引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唤起他们对生活对周围环境的所见所闻,这时同学们的发言会特别积极,如教学《家乡变了》这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情况,知道“三废”污染的严重性,理解环境为什么亮出了“黄牌”,这时可让学生谈一谈身边看到的污染的情况。这时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积极,争先恐后,抢着回答:“车子排出的废气,工厂冒的黑烟,污染空气,灰尘非常多,穿一天的衣

服,领子就很黑了。”有的说:“工厂排除的污水流入河流、池塘,河水被污染了,鱼常常被毒死很多”。有的说:“废渣、垃圾处处可见,看到可难受了。”有的说:“有的人不讲文明,垃圾乱扔,苍蝇到处飞。有的还从楼上往下乱扔东西,都砸到了过路行人。”……这时老师再引导大家说一说,环境污染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时,同学们又争先恐后地说了,有的说:“我们要多种些花草树木,美化我们的家乡。”有的说:“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要用法律法规来保护我们的家乡”。有的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这样,在同学们激昂的发言中,课结束了,效果非常好。又如在教学《我的家乡》一课时,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所见所闻,谈一谈发展经济的意义,这个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是只要引导好,孩子们同样能说出所以然来。有一个同学这样说的:“我的家乡原来是一条崎岖的小路,一到下雨满是泥泞,无法行走。现在已是一条宽敞的公路延伸到家门口。家里电灯、电话、电视机、电冰箱、电脑样样俱全。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做贡献”。

四、从教学手段的层面来说,不断学习,提高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

因为《道德与法治》大多以活动为主,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情境创设,图片视频,活动演示、成果展示等,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为了深入推进课堂变革,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很多教师都将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也是我这次学习的最大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