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丨他山之石T 英国的养老金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王 婷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陕西西安 710000)
【摘 要】 本文介绍了英国养老金制度的发展,分析了英国养老金制度现状,提出了英国养老金制度对中国的启示:完
善我国养老金体系的结构,构建多支柱的养老金体系;分级规划养老金缴费费率;完善养老金监管与投资体制,保障养老金保
值增值;积极推动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发展。

【关键词】 英国;养老金制度;雇主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
一、英国养老金制度的发展
英国养老金制度经过百年的发展,养老金体系逐步从政府为主,过度到“政府、企业与个人”三方共同承担。

大致而言,英国养老金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第一阶段,免费养老金制度(1908-1925)。

英国政府对70岁以上,年收入低于21英镑的老人每周免费发放25便士的补贴,带有社会救济性质。

第二阶段,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建立(1925-1959),《寡妇、孤儿和老年人纳款性养老金法案》在1925年颁布,确立了养老金缴费领取的性质。

此后,养老金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保障水平逐渐提高,基本形成了覆盖范围较广的养老金体系。

第三阶段,养老金私有化改革开启,多层次养老金体系逐渐形成(1959-2016)。

1959 年英国政府引入国家分级养老金计划,普通居民可以选择在年轻时缴纳国家规定的国民保险税,退休之后领取国家定额的养老金用以保障基本生活。

一些收入较高的人群可以选择“多缴多得”,在此制度建立之初,参与者便可选择“协议退出”(Contract out),即少缴一部分国民保险税,少缴的比例参与到雇主养老金计划或者个人养老金计划中。

20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萧条,政府希望降低养老金支出,减轻财政负担。

保守党上台后,开展养老金私有化,通过税收优惠,鼓励雇主建立职业年金,个人参与养老金计划。

经过了市场化改革,英国养老金制度形成了国家养老金、雇主职业年金及个人养老金三大支柱。

第四阶段,明确国家基本养老保障职能,进一步推进多层次养老金体系发展(2016-)。

2016年,英国国家养老金体系经历了一次重大变革,由原来的国家分级养老金计划逐步转变为只负责基本保障水平的新国家养老金计划,即不再提供“多缴多得”的国家养老金计划,所有居民的国家养老金金额只与缴纳国民保险的年限有关,并且大幅提高了国家基本养老金的水平。

这一转变使得英国国家养老金体系简单明了,目的明确,只负责保障居民的退休后的基本生活,将更多的责任赋予了雇主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计划。

二、英国养老金制度现状
英国养老金制度由国家养老金计划(State pension scheme)、雇主职业年金计划 (Workplace pension scheme) 和个人养老金计划 (Personal pension scheme) 构成。

国家养老金由居民按照规定的比例向国民保险账户缴纳国民保险税(National insurance contribution ),在退休之后居民可以按照缴纳国民保险税的年限长短领取相应的养老金。

雇主职业年金计划是由雇主为员工提供,由第三方信托机构管理,员工和雇主缴纳一定费用,经过信托机构的投资积累,员工退休后从养老金计划中领取一定金额的养老金。

个人养老金计划通常由保险公司等专业金融机构提供,个人自愿购买,缴纳费用享受税收返还。

英国国家养老金计划自2016年改革之后主要承担基本生活保障的责任。

英国居民按照收入比例向国民保险账户缴纳国民保险税,至少缴纳10年便可在达到退休年龄之后领取一定比例的国家养老金,缴纳35年以上便可领取足额国家养老金,即每周164.35英镑(2018-2019年度)。

并且,英国国家养老金会按照一定的比例每年增长,增长幅度为平均工资增长率、CPI、以及2.5%中的最高者。

英国居民缴纳国民保险税根据其自身的职业及收入按照累进法进行缴纳,例如,公司雇员每周收入低于£162的部分不缴纳国民保险税,£162 — £892之间的部分按12%的比例缴纳国民保险税,超过£892的部分按2%的比例缴纳国民保险税,这种对于较高收入的部分缴费采取低缴费比例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说则有更大的灵活性。

英国的雇主职业年金起初由雇主自愿选择提供,但由于英国财政负担的增加,近几年,政府强制性地要求雇主为满足条件的员工提供职业年金。

有实力的大公司雇主可以自己建立养老金计划,由第三方信托机构经营,雇主和员工监督。

另外一些中小企业雇主可以选择参与2012 年英国政府通过推 出 NEST( National Employment Savings Trust)国家职业储蓄信托计划,为其员工提供职业年金。

雇主自行建立的养老金计划通常分为两种,收益确定型计划(Defined benefit pension scheme)和 缴费确定型计划(Defined contribution scheme)。

收益确定型计划中,员工退休之后按照其退休前工资的一定比例领取养老金,由于员工退休后的收益是确定的,并且不与养老金计划的投资收益挂钩,一旦养老金计划的资产无法覆盖负债,雇主需要用自己的资产补全应发的养老金,在经济不景气,投资环境差的时候,这种养老金计划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负担。

因此,英国目前除了政府部门采取收益确定型职业年金之外,大部分企业已经不再提供这类职业年金。

第二种养老金计划为缴费确定型计划,即员工的养老金发放金额在退休之前是不确定的,员工退休之后,根据员工的缴纳年限,缴纳金额及养老金计划的投资收益确定最终的发放金额,员工的养老金与养老金计划的投资收益相挂钩。

较收益确定型计划,此类计划运营成本较低,企业的负担相对较轻,大部分企业提供的是此类养老金计划。

个人养老金计划由保险公司等专业的金融机构提供,居民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购买,个人养老金计划多为缴费确定型计划,政府对于缴纳费用进行税务返还。

如某居民计划购买某保险公司个人养老金计划,每月缴费100英镑,其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此居民每月只需向保险公司缴纳80英镑,剩余20英镑会由英国税务局返还于保险公司。

三、英国养老金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老金体系有了快速的发展,覆盖面和保障水平都有显著提高,同时国家开始鼓励发展第二、第三养老金支柱。

但是依然存在结构不合理、替代率水平低等问题。

通过对英国养老金体系的探索,总结英国养老金制度经验,对于我国养老金改革有以下启示:
第一,完善我国养老金体系的结构,构建多支柱的养
167
新西部 NEW WEST 2019年06月下旬刊
新西部 NEW WEST 2019年06月下旬刊
M 168他山之石丨
T 老金体系。

根据英国的经验,适当开展养老金的私有化,降低居民养老对政府的依赖性,国家基本养老金只承担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的责任,能够在不降低居民养老金替代率的基础上减轻政府的养老负担。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减免鼓励雇主职业养老金和商业个人养老金的发展,并且为中小企业建立国家统一运营管理的养老金投资计划,降低企业的养老金运营成本。

第二,分级规划养老金缴费费率。

我国目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纳费率为个人承担8%,企业承担20%,缴纳基数可以调整,大部分企业为了减轻负担选择较小的基数。

对比英国的养老金制度,中国企业缴纳养老金费率较高,负担较重。

在进一步推进多层次养老金体系建立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合理规划养老金缴费费率,减轻企业负担,才能促进企业积极为员工提供职业年金。

第三,完善养老金监管与投资体制,保障养老金保值增值。

要推动多层次养老金体系的发展,必须完善我国养老金监管与投资体制。

按照英国经验,第二支柱与第三支柱养老金多采取缴费确定型计划,养老金发放金额与投资收益密切相关。

因此,要有严格的监管体系保证养老金的安全,并且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创造出良好的环境,才能真正意义吸引更多的企业,个人才参与到第二、第三支柱的发展中。

第四,积极推动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发展。

我国目前已经开始试点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参保者每个月可以用工资薪金在个人所得税前参加第三支柱税延养老保险。

但是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通过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推动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全面实施,鼓励个人参与到养老保险计划中,推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星.英国养老金制度发展演变及其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
[2] 李珍、王海东.英国养老金私有化改革的历程与评价[J].保险研究,2011(2).
[3] 董克用、张栋.公共养老金和私人养老金:制度分野、国际经验与启示[J].清华金融评论,2017(1). 
[4] 董克用、张栋.中国养老金体系改革变迁:成就与挑战[J].清华金融评论.2017(1).
【作者简介】
王 婷(1991—)甘肃平凉人,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金融.
琐。

传统课堂教学注重法条的规范分析和案件的定性讨论,
上述具体疑难问题经常被忽略,当实体法与程序法交融,实践中的真问题就会凸显,学习的效果才能达到。

信息化时代下,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在发生着迅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往教学中,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学生在下面记笔记的情形已越来越难见到;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多媒体技术,还有学生的智能手机等各种电子设备。

就学习来说,只要愿意,随时随地,大量的信息都可以看到、查到,如果说课堂教学的目的仍然只是传播固定的书本信息,那它已很难满足青年学生的期待了。

新时期的刑法学教学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要善于运用各种辅助工具,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法律信仰是法律人格的核心和标志,部门法的学习除了基本法理知识的学习训练,更重要的是传递法治理念,培育法律信仰。

时代的变迁带来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种诱
惑也随之而来。

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一员,守住从业底线、坚守职业道德,比办案技术本身更重要。

因此,在刑法学教学过程中,伴随着课本章节的内容讲解,自然应贯穿法律职业道德的教育,将正义、公平、罪刑法定、保障人权这些更高的理念融入教学案例讨论中。

只有经过这种潜移默化地渐进式训练,学生才能在未来的法律生涯中,在法律信仰的引导下执业,做法律水平高、职业素养好的法律人。

【参考文献】
[1] 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编辑委员会.2010年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第二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作者简介】
焦 阳(1987—)男,河南郑州人,法学博士,外交学院国际法系讲师,研究方向:刑法学、法学教学.
(上接第145页)
(上接第150页)
老师一堂灌的被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开拓思路,另辟蹊径,
给我们今后的教学以启发:不拘泥于形式,敢于创新,勇于探索,才会使我们今后路越走越远。

四、“角色转换法”在运用时需注意的事项“角色转换法”,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生扮演老师,老师扮演学生讲课,不能狭义的认为只是一个角色互换。

它对教学内容、试讲班级教授对象以及老师都有一定要求,使用时一定要慎重。

一是选择表演内容,难易要适度,太难学生无处下手,太简单学生不屑一顾;二是选择表演的班级课堂气氛一定要活跃,学生活泼好动,善于表演,语言表达能强,这样的表演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三是教师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能认为把课堂交给学生就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

教师要充当整个表演过程的总设计师、总导演,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指挥,课前必须做充分的准备,学生表演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并适时予以引导,学生表演完之后,教师要认真归纳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学生画龙,老师点睛,使教与学这个双边活动在老师和学生的默契配合下、在和谐的气氛中愉快地、顺利地完成;四是教师的启发、点拨要到位,归纳总结要准确、精炼,不能拖泥带水。

教学方法运用的是否恰当直接关系一堂课的成败,更是与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密不可分,角色转换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的确有成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武成著.英语教师语言意识[M].学林出版社,2018.7.
[2] 赵娟.大学英语教学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於淑萍,女,咸阳师范学院副教授,从事英语教学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