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消费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消费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1我国的体育消费现状

体育消费按其存在形式可以分为物质性消费和劳务消费。体育物质性消费即体育实物消费,它是指人们在体育活动中对体育器材、体育服装等的花费。体育劳务消费则指人们体育观赏、健身娱乐、体育培训等服务性花费。我国的体育劳务消费明显低于体育实物消费。经济发达地区体育劳务消费约占40%,体育实物消费约占60%;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体育劳务消费仅占20%左右,体育实物消费高达80%。进入21世纪后,我国体育消费结构也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仍然与20世纪90年代的体育消费结构相似。体育实物消费占整个家庭体育消费金额82.1%,体育劳务消费仅占18.8%。在各种家庭体育消费中,消费均值最大的是购买运动服装鞋袜,家庭平均花费204.37元;排在第二位、第三位的分别是购买体育器材和去场馆参加健身娱乐;人们观看体育比赛门票的消费最少,花费仅17.85元。这说明我国的体育消费还处于实用性阶段,人们对自身体育锻炼花费较大,而对体育欣赏等较高层次的消费投入很少。在家庭体育消费中,购买运动服装鞋袜的标准差为478.19元,订阅或购买体育图书的标准差则为78.76元。可见,人们对体育产品的消费差距较大。

2我国体育消费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体育设施及服务的质量制约了体育消费发展

1996年在各类体育场馆中,有44.1%的场馆对社会全部开放,有21.3%的场馆部分开放,有34.6%的场馆尚未开放。全国公共体育场

馆目前几乎全部向社会开放,但公共体育场馆仅占全国各类体育场馆设施的2.3%。据对南京、苏州、上海、温州和杭州5城市4500名访谈调查,有51.11%的居民认为缺少场地是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制约因素。总之,体育场馆和体育娱乐设施向居民提供的体育消费服务的项目、服务品价格、服务环境、服务质量以及场馆与体育消费者的距离等因素,是制约居民全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

2.2居民消费结构与心理影响了体育消费发展

在不同的消费心理驱使下,消费者在体育消费需求形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观偏好,反映了消费者对体育的不同价值取向。而消费者的不同价值取向,除了不同的个体差异外,还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这些社会文化背景通过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影响到体育消费结构的选择。例如当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水平提高时,对增加的体育消费,一些人可能会选择提高购买体育服装的档次;一些人可能会选择更换比以前花费高的运动项目;另一些人则可能增加消费次数。

3发展体育消费的对策措施

3.1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要发展体育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就必须通过市场化路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能为体育产业(包括体育消费)的发展提供三个方面的有利条件:一是能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包括投资融资的优惠政策、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用工用地的优惠政策等。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会给体育产业带来更多的社会投资。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在体育产业中投资的回

报率将明显高于社会投资的平均利润率,这就会出现各种资本向体育产业流动的良好态势。对任何一项产业来说,充足的资本注入都是产业规模和效益提高的必备前提。三是产业结构调整会给体育产业带来更多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在工业化时代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而到了后工业化时代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将会出现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趋势。因为,人才流向和资本流向一样是由利润率高低决定的。体育产业是后工业化时代的主导产业之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愈大,体育产业集聚高素质人才的优势也就愈明显。而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对体育产业这样一个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新兴行业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

3.2积极引导居民进行体育消费

体育消费从本质上讲属于满足人们享受和发展需要的消费。从现在至21世纪中叶,中国社会将实现由第二步发展战略向第三步发展战略的转变,即由小康社会向中等发达国家过渡。按照经济学理论,这一时期正是社会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总的趋势是人们对物质消费品需求的增势将会减弱,而对服务消费品,尤其是与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提高直接相关的服务消费品的需求将会迅速上升。体育产业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产业,体育消费是能给人们带来健康、欢愉、享受的消费。由于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对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是无限制的,因此,人们对体育的消费需求也是无限制的。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我们应该把握这个大好机会,大力倡导体育消费。个人家庭体育投入的比例大小,是体育消费市场是否活跃的重要标志。为此,

应将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体育福利消费观念引向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健康投资的消费观念。通过《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全民参与健身,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用新颖的宣传手法,时时进行引导性的宣传,把大部分居民从麻将桌旁和空气污浊的卡拉OK厅中请出来,把依靠药物减肥的人们也请出来,投入到有益于自己和家庭成员身心健康的体育消费活动中去。

3.3加快城市社区化和农村城市化进程

我国农村城市化和城市社区化进程的加速,有利于体育产业的大发展。目前世界高收入国家城市化水平已达80%以上,中上收入国家达60%,中下收入国家达55%,低收入国家平均也在35%。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在43个低收入国家中,仍然处在中等偏下的水平,严重制约了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国体育消费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城市社区化和农村城市化能为体育产业创造巨大的体育消费需求。目前我国的体育消费主要在大中城市表现的比较活跃,占总人口约70%的农村人口几乎没有体育消费。这是因为农民的低收入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客观上制约了他们对体育服务和用品的消费。因此,如果我们找不到激发8亿农民体育消费的有效途径,中国体育产业要想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就不太现实。而城市社区化和农村城市化为拓展我国居民的基本体育消费需求提供了可能。一方面,城市化不仅能把农民带进城,而且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居民的收入;

另一方面,城市社区化能带动社区体育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集团化、连锁化体育经营方式的形成,从而有利于拓展体育消费领域,扩大体育市场规模。其次,城市社区化和农村城市化有利于培育和发展体育市场。消费者在一定规模上的聚集是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体育市场,尤其是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和竞赛表演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也需要消费者的聚集效应来支撑。最后,城市社区化和农村城市化在激发体育消费,活跃体育市场方面的效应,也有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从而能吸引更多的社会投资,扩充体育产业的资本总量,提高体育产业的规模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