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化和未分化甲状腺癌的手术方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3 3 . 7 3 5 7 / )收稿)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8 9 9 @年 : 9月 第 8 @卷 第 : 9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1 ( ’ * 2 3 +4 5 6 & . 7 , ( ) : 8 9 9 9 : ; < 8 = > ? < : ( 8 9 9 @ A 9 > A B 9收稿) 文章编号: ( ) : 9 9 C A 8 8 9 = 8 9 9 @ : 9 A 9 C = : A 9 B
・C = :・
条件的单位, 应争取作全甲状腺切除 K 中央组淋巴结清扫 术, 因最易转移的淋巴结是中央组。清扫范围自外向内先 清除食管与颈动脉之间的脂肪组织, 再沿喉返神经向下直 达上纵隔、 无名静脉, 上抵甲状软骨上缘。 ( ) 颈淋巴结的 8 处理: 当颈中央组或颈外侧组淋巴结有镜下或大体转移时, 须作颈淋巴结清扫术, 以功能性清扫术为主。当双侧均有 转移时可一期作双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 2 : 2 8 家族性 F G H 的初次手术 家族性 F G H 病人的初 次治疗性手术前, 首先确定是否为 F 。若是, 则应先以 E J 药物或手术控制嗜铬细胞瘤或增生, 再作甲状腺手术。由 于本病预后较散发性差, 且常为双侧多灶性, 并多伴颈淋巴 结转移, 因此切除范围较广泛。 原发灶的术式选择: 最低限度术式为患侧甲状腺腺叶 切除K 锥体叶、 峡部 K 对侧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 K 中央组 淋巴结清扫术, 最佳方案为甲状腺全切除 K 中央组淋巴结 清扫术。 颈淋巴结处理: 与肿瘤直径、 有否侵犯甲状腺包膜及淋 巴结有无转移有关。当肿瘤直径 !: 且位于腺内, 又无 ) +, 淋巴结转移者, 无须作颈外侧淋巴结清扫。当肿瘤直径 " 须作同侧颈淋 : ) + 或侵及包膜或一侧颈淋巴结有转移时, 巴结功能性切除术, 必要时作经典式。当双侧淋巴结均有 转移时须作一期颈淋巴结功能清扫术。若一侧必须作经典 式清扫时, 可分二期处理。 附加手术: 当纵隔淋巴结有转移时, 附加纵隔淋巴结清 扫术。当邻近脏器受侵时附加相应手术, 如受累食管切除 缝合术、 受累气管或全喉切除术、 气管造口或胸锁乳突肌锁 骨头瓣膜修补术。当远处转移为孤立病灶时, 可考虑作切 除术。 家族性 F 近年来, 由于基因测试的开 G H 家属的处理: 展, 对其家属的监测及处理渐趋一致。首先, 对D E G 基因 突变危险人群的监查发现, 他们最终肯定会患 F , 且常 G H 在B 当D 9岁前。其次, E G 基因突变者作钙刺激试验后 H G 才明显升高者, 虽临床未发现甲状腺病灶, 绝大部分病理检 查均有 F , 而且部分直径已 ": 在钙刺激试验后 H G H ) +; G 仍正常者作全甲状腺切除的病理切片中均发现 H 细胞有 改变: 部分增大, 部分为微小癌, 也有非隐匿性癌者。因此 对家族性 F 先查甲状腺, 若有 G H 病人的家属应进行随访: 病灶则作穿刺或病理检查, 若无病灶者则检测 D E G 基因及 若均为阴性者则每年随访 : 次, 直到 @ H G, 9 岁。若 H G明 显升高者可考虑作预防性手术。若 D E G 基因阳性者均可 考虑作预防性手术。而且理想手术年龄在 F E J#!型为 岁, 因: C " > 9岁以内较少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但 F E J#L 型因在新生儿也发现肿瘤有侵袭性, 故应及早手术。 预防性手术: 预防性手术必须达到无并发症、 住院日 少、 复发率低的目的。术式以甲状腺全切除为宜, 以避免遗 漏病灶。无须作中央组淋巴结清扫。 : 2 8 再手术的术式 初次手术后随访一旦发现 H G 增高 8 : 9 应先 定 位 复 发 或 转 移 病 灶,可 应 用 影 像 学、 、 G O
) 消融。局部复发者作局部切除, ) 治疗。 年 后) 术后) * * 2
生存率几为3 。 4 肉瘤 极少见。老年妇女好发, 发展快, 大多数月内死亡。 除有梗阻作甲状腺姑息切除外, 仅作患侧甲状腺部分 切除术, 以明确诊断。预后与手术范围无关, 术后放疗、 化 疗。 ! 转移性甲状腺癌 多来自肾、 乳癌, 其次为肺癌及黑色素瘤。仅在出现梗 阻时作姑息手术, 预后取决于原发癌。 在低分化癌的处理中, 为提高疗效, 常须作甲状腺全切 除术及规范的中央组淋巴结及颈淋巴结清扫术, 这就要求 更熟悉甲状腺周围、 颈部的层次解剖及精巧的手术技术。 不要认为甲状腺手术是简单的手术, 恰恰相反, 甲状腺手术 涉及法律问题的比例占所有普外手术之首, 这是不容忽视 的事实。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 3 3 .年 ) 3月 第 / .卷 第 ) 3期
因此只有作腹腔镜检查才 在肝表面, 且较小, 仅 )!" ", 可发现其他检查不能发现的病灶。 再手术的术式取决于初次手术是否规范。若不规范, 常并发术后持续性高 , 则应在 - 个月内辅作规范 # 血症, 性手术, 残灶发现率可高达 . / 0 !1 2 0。若 初 次 手 术 规 范, 而临床表现为复发性高 , 则提示复发, 病灶常 # 血症, 在颈部, 再手术时尽可能作中央组淋巴结重新清扫, 即包括 甲状腺床, 上至甲状软骨上方, 下抵无名静脉, 锁骨下动脉, 并作外侧颈淋巴结清扫达副神经。虽术后 , # 下降到正常 者仅 ) 但2 、 3 0 !. 3 0, ) 3年生存率有时仍可达! 3 0及 , 一旦复发须再手术时, 4 1 0。无论散发性或家族性 & # , 术式相同。 / 未分化癌 甲状腺未分化癌的预后最差, 平均生存期约 -!1 个 月, 、 但也有报告 、 ) /年生存率为2 0! ) 2 0及3 ! ) 5 0, 2 年生存率达) 及 者, 因此仍应积极治疗。当肿瘤局 / 0 ) 3 0 限于腺内, 未侵犯包膜者, 作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6对侧次 全切除或甲状腺全切除术作为减负手术, 术后辅以外照射 放射治疗及化疗, 有望延长生存期。笔者曾有过/例经验, 生存分别达/年及 2 年。但当肿瘤已侵犯包膜者, 只需作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活检术作病理检查以确诊此病。但 当气道阻塞时, 仍应首选气管造口术或减负手术。 当前高分割放疗联合化疗 (阿霉素、 顺铂、 尚 2 78 9等) 有一定疗效, 但须注意其毒性及并发症。 - 淋巴瘤 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 ) 常伴淋巴性甲状腺 0 !/ 0, 炎。临床酷似未分化癌, 因此必须由病理或细胞学检查确 诊。目前由于放疗的发展, 使本病的生存率不受切除范围 的影响, 况且尚有大部分伴有全身性淋巴瘤的表现, 因此, 术式应根据以下情况而定: ( ) 若全身性淋巴瘤伴甲状腺肿 ) 块时, 可先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或仅作活检术。 ( ) / 无全身性淋巴瘤表现者, 根据甲状腺病变范围决定术式: 局 限于腺内者作甲状腺切除术, 确切术式据病变局限于一叶 或二叶而定。病 变 累 及 腺 外 者 (侵 及 包 膜、 邻 近 结 构、 淋 巴) , 仅作活检术, 术后作放、 化疗。值得提出的是甲状腺淋 巴瘤无需做颈淋巴结清扫术。 ( ) 当有气管或食管梗阻时, 应作姑息切除。 本病"!#期的2年生存率为4 3 0、 2 3 0。 . 嗜酸性滤泡状癌或瘤 也称 : 预后介于滤泡状癌与散发 ; < = > ? @细胞癌或瘤, 性髓样癌之间, 常伴淋巴结转移。本病细针穿刺的确诊率 仅/ 而冰冻切片极难确诊, 往往在术后石蜡切片 2 0左右, 万方数据 才获诊。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本病多灶率达2 即使是嗜酸性滤泡状瘤也须作患 3 0, 侧甲状腺腺叶全切除6峡部切除术。若为局限在腺内的嗜 酸性滤泡状癌则需作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 当病灶 侵袭到腺外, 则加作患侧颈淋巴结清扫术。 若初次手术范围小于甲状腺近全切除, 术后石蜡报告 为癌者, 应尽快作补充性手术。 本病原发灶极少摄碘, 但部分转移灶尚能摄碘, 故远处
: B : 及 本病的唯一治疗方法是手术, M G 5 N 抑制疗法均
无效, 不同情况的术式选择直接影响预后。 : 2 : 初次手术的术式 ) 原发灶的术 : 2 : 2 : 散发性 F G H 的初次治疗性手术 ( : 式选择: 因散发性 F 尚有 / 呈双侧, 因此原发灶最低 G H :@ 限度的术式为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 K 锥体叶、 峡部 K 对侧 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术。尽管有作者认为在术前降钙素正 常、 临床无颈淋巴结转移者可暂行患侧甲状腺腺叶 K 峡部 切除术, 但笔者认为尚有 8 何况加 C I 的对侧病灶遗漏率, 作对侧腺叶次全切除并不使并发症明显增加。相反, 在有
) 治疗。 转移可试用) *
在甲状腺全 由于 : ; < = > ? @细胞能分泌甲状腺球蛋白,
) 消融后 切除6) * 1个月测甲状腺球蛋白可作为有无复发 ) ) 扫描无助于探测转移病灶。化疗无效, 的依据。 外照射 *
放疗仅在骨转移时有姑息作用。 本病) 、 3 ) 2年生存率约1 3 0、 / 2 0。 2 岛状癌 本病少见。系乳头状癌中分化很差的一种, 预后较差, 应积极处理。若病灶局限在腺内, 需作甲状腺全切除术。
低分化和未分化甲状腺癌 的手术方式
蔡伟耀
中图分类号: D > 文献标识码: 3 甲状腺未分化癌预后最差, 而低分化癌的预后介于分 化和未分化型之间, 其中以髓样癌较多见, 其次为淋巴瘤、 嗜酸性滤泡状癌, 较少见的有岛状癌、 鳞状上皮癌、 圆柱细 胞癌、 肉瘤、 转移性癌等。此类甲状腺癌相对少见, 预后与 手术方式密切相关。此外, 某些低分化癌如髓样癌的术式 必须分别情况, 区别对待。 : 髓样癌 甲状腺髓样癌 (F ) 来自甲状腺滤泡旁细胞, 分泌降 G H 钙素 (H 及其衍生物 (如 H 和H G) E 3) G 基因相关多肽物质。 本病占恶性肿瘤的C ( 及家族性 I" : 9 I。分散发性 = 9 I) ( 二大类。后者部分属多发性内分泌瘤 # 型 (F 8 9 I) E J ) , 其中又有 ( 肾上腺嗜铬细胞、 甲状旁腺 # F E J# !F G H K 增生或腺瘤) 及F (F 。 E J#L E J#! K 黏膜神经纤维瘤) 家族性 F 与 原癌基因错位、 突变有关。据此, 可 G H D E G 鉴别散发性与家族性。 家族性 F 往往累及双侧甲状 G H 的病灶常呈多发性, 常单发或仅位于单侧 ( / ) 。一旦临床 腺, 而散发性 F G H B @ 发现甲状腺有肿块, 最早转移的部位是喉返神 C 9 I已转移, 经旁, 且沿此神经直到分叉处。其次为甲状旁腺周围, 甚至 将其包埋。因此, 术者必须对这些重要结构的解剖十分熟 悉, 才能避免损伤。
) 消融以 若有淋巴结转移, 应作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 *
消灭残留的甲状腺组织, 并作 # ’ : 抑制疗法。若有远处转
) 及 移联合应用) * # ’ : 抑制疗法有望延长寿命。
1 鳞状上皮癌 极少见, 占甲状腺癌的 3 预后似未分化 A / 0 !3 A 0, 癌, 老年女性好发。若可能, 争取作甲状腺全切除或减负手 术, 术后外照射放疗。 5 圆柱细胞癌 极少见, 男性好发, 预后似未分化癌, 但能摄碘。病变 局限于腺内者可作甲状腺全切除加区域性淋巴清扫术, 术
万方数据 : E ? + ! ( / 1 % ! ’ % !% ’ " + ! ( / 2 ) ’ + A,
作者单位: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源自文库院外科 ( ) 8 9 9 9 8 C
・2 4 /・
) ) ) # $ % & ’ (, * +生长抑素受体衍生物等核素检查或静 脉插管取样 , 测定等方法。但由于 # & # , 的肝转移灶常 ! !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8 9 9 @年 : 9月 第 8 @卷 第 : 9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1 ( ’ * 2 3 +4 5 6 & . 7 , ( ) : 8 9 9 9 : ; < 8 = > ? < : ( 8 9 9 @ A 9 > A B 9收稿) 文章编号: ( ) : 9 9 C A 8 8 9 = 8 9 9 @ : 9 A 9 C = : A 9 B
・C = :・
条件的单位, 应争取作全甲状腺切除 K 中央组淋巴结清扫 术, 因最易转移的淋巴结是中央组。清扫范围自外向内先 清除食管与颈动脉之间的脂肪组织, 再沿喉返神经向下直 达上纵隔、 无名静脉, 上抵甲状软骨上缘。 ( ) 颈淋巴结的 8 处理: 当颈中央组或颈外侧组淋巴结有镜下或大体转移时, 须作颈淋巴结清扫术, 以功能性清扫术为主。当双侧均有 转移时可一期作双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 2 : 2 8 家族性 F G H 的初次手术 家族性 F G H 病人的初 次治疗性手术前, 首先确定是否为 F 。若是, 则应先以 E J 药物或手术控制嗜铬细胞瘤或增生, 再作甲状腺手术。由 于本病预后较散发性差, 且常为双侧多灶性, 并多伴颈淋巴 结转移, 因此切除范围较广泛。 原发灶的术式选择: 最低限度术式为患侧甲状腺腺叶 切除K 锥体叶、 峡部 K 对侧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 K 中央组 淋巴结清扫术, 最佳方案为甲状腺全切除 K 中央组淋巴结 清扫术。 颈淋巴结处理: 与肿瘤直径、 有否侵犯甲状腺包膜及淋 巴结有无转移有关。当肿瘤直径 !: 且位于腺内, 又无 ) +, 淋巴结转移者, 无须作颈外侧淋巴结清扫。当肿瘤直径 " 须作同侧颈淋 : ) + 或侵及包膜或一侧颈淋巴结有转移时, 巴结功能性切除术, 必要时作经典式。当双侧淋巴结均有 转移时须作一期颈淋巴结功能清扫术。若一侧必须作经典 式清扫时, 可分二期处理。 附加手术: 当纵隔淋巴结有转移时, 附加纵隔淋巴结清 扫术。当邻近脏器受侵时附加相应手术, 如受累食管切除 缝合术、 受累气管或全喉切除术、 气管造口或胸锁乳突肌锁 骨头瓣膜修补术。当远处转移为孤立病灶时, 可考虑作切 除术。 家族性 F 近年来, 由于基因测试的开 G H 家属的处理: 展, 对其家属的监测及处理渐趋一致。首先, 对D E G 基因 突变危险人群的监查发现, 他们最终肯定会患 F , 且常 G H 在B 当D 9岁前。其次, E G 基因突变者作钙刺激试验后 H G 才明显升高者, 虽临床未发现甲状腺病灶, 绝大部分病理检 查均有 F , 而且部分直径已 ": 在钙刺激试验后 H G H ) +; G 仍正常者作全甲状腺切除的病理切片中均发现 H 细胞有 改变: 部分增大, 部分为微小癌, 也有非隐匿性癌者。因此 对家族性 F 先查甲状腺, 若有 G H 病人的家属应进行随访: 病灶则作穿刺或病理检查, 若无病灶者则检测 D E G 基因及 若均为阴性者则每年随访 : 次, 直到 @ H G, 9 岁。若 H G明 显升高者可考虑作预防性手术。若 D E G 基因阳性者均可 考虑作预防性手术。而且理想手术年龄在 F E J#!型为 岁, 因: C " > 9岁以内较少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但 F E J#L 型因在新生儿也发现肿瘤有侵袭性, 故应及早手术。 预防性手术: 预防性手术必须达到无并发症、 住院日 少、 复发率低的目的。术式以甲状腺全切除为宜, 以避免遗 漏病灶。无须作中央组淋巴结清扫。 : 2 8 再手术的术式 初次手术后随访一旦发现 H G 增高 8 : 9 应先 定 位 复 发 或 转 移 病 灶,可 应 用 影 像 学、 、 G O
) 消融。局部复发者作局部切除, ) 治疗。 年 后) 术后) * * 2
生存率几为3 。 4 肉瘤 极少见。老年妇女好发, 发展快, 大多数月内死亡。 除有梗阻作甲状腺姑息切除外, 仅作患侧甲状腺部分 切除术, 以明确诊断。预后与手术范围无关, 术后放疗、 化 疗。 ! 转移性甲状腺癌 多来自肾、 乳癌, 其次为肺癌及黑色素瘤。仅在出现梗 阻时作姑息手术, 预后取决于原发癌。 在低分化癌的处理中, 为提高疗效, 常须作甲状腺全切 除术及规范的中央组淋巴结及颈淋巴结清扫术, 这就要求 更熟悉甲状腺周围、 颈部的层次解剖及精巧的手术技术。 不要认为甲状腺手术是简单的手术, 恰恰相反, 甲状腺手术 涉及法律问题的比例占所有普外手术之首, 这是不容忽视 的事实。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 3 3 .年 ) 3月 第 / .卷 第 ) 3期
因此只有作腹腔镜检查才 在肝表面, 且较小, 仅 )!" ", 可发现其他检查不能发现的病灶。 再手术的术式取决于初次手术是否规范。若不规范, 常并发术后持续性高 , 则应在 - 个月内辅作规范 # 血症, 性手术, 残灶发现率可高达 . / 0 !1 2 0。若 初 次 手 术 规 范, 而临床表现为复发性高 , 则提示复发, 病灶常 # 血症, 在颈部, 再手术时尽可能作中央组淋巴结重新清扫, 即包括 甲状腺床, 上至甲状软骨上方, 下抵无名静脉, 锁骨下动脉, 并作外侧颈淋巴结清扫达副神经。虽术后 , # 下降到正常 者仅 ) 但2 、 3 0 !. 3 0, ) 3年生存率有时仍可达! 3 0及 , 一旦复发须再手术时, 4 1 0。无论散发性或家族性 & # , 术式相同。 / 未分化癌 甲状腺未分化癌的预后最差, 平均生存期约 -!1 个 月, 、 但也有报告 、 ) /年生存率为2 0! ) 2 0及3 ! ) 5 0, 2 年生存率达) 及 者, 因此仍应积极治疗。当肿瘤局 / 0 ) 3 0 限于腺内, 未侵犯包膜者, 作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6对侧次 全切除或甲状腺全切除术作为减负手术, 术后辅以外照射 放射治疗及化疗, 有望延长生存期。笔者曾有过/例经验, 生存分别达/年及 2 年。但当肿瘤已侵犯包膜者, 只需作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活检术作病理检查以确诊此病。但 当气道阻塞时, 仍应首选气管造口术或减负手术。 当前高分割放疗联合化疗 (阿霉素、 顺铂、 尚 2 78 9等) 有一定疗效, 但须注意其毒性及并发症。 - 淋巴瘤 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 ) 常伴淋巴性甲状腺 0 !/ 0, 炎。临床酷似未分化癌, 因此必须由病理或细胞学检查确 诊。目前由于放疗的发展, 使本病的生存率不受切除范围 的影响, 况且尚有大部分伴有全身性淋巴瘤的表现, 因此, 术式应根据以下情况而定: ( ) 若全身性淋巴瘤伴甲状腺肿 ) 块时, 可先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或仅作活检术。 ( ) / 无全身性淋巴瘤表现者, 根据甲状腺病变范围决定术式: 局 限于腺内者作甲状腺切除术, 确切术式据病变局限于一叶 或二叶而定。病 变 累 及 腺 外 者 (侵 及 包 膜、 邻 近 结 构、 淋 巴) , 仅作活检术, 术后作放、 化疗。值得提出的是甲状腺淋 巴瘤无需做颈淋巴结清扫术。 ( ) 当有气管或食管梗阻时, 应作姑息切除。 本病"!#期的2年生存率为4 3 0、 2 3 0。 . 嗜酸性滤泡状癌或瘤 也称 : 预后介于滤泡状癌与散发 ; < = > ? @细胞癌或瘤, 性髓样癌之间, 常伴淋巴结转移。本病细针穿刺的确诊率 仅/ 而冰冻切片极难确诊, 往往在术后石蜡切片 2 0左右, 万方数据 才获诊。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本病多灶率达2 即使是嗜酸性滤泡状瘤也须作患 3 0, 侧甲状腺腺叶全切除6峡部切除术。若为局限在腺内的嗜 酸性滤泡状癌则需作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 当病灶 侵袭到腺外, 则加作患侧颈淋巴结清扫术。 若初次手术范围小于甲状腺近全切除, 术后石蜡报告 为癌者, 应尽快作补充性手术。 本病原发灶极少摄碘, 但部分转移灶尚能摄碘, 故远处
: B : 及 本病的唯一治疗方法是手术, M G 5 N 抑制疗法均
无效, 不同情况的术式选择直接影响预后。 : 2 : 初次手术的术式 ) 原发灶的术 : 2 : 2 : 散发性 F G H 的初次治疗性手术 ( : 式选择: 因散发性 F 尚有 / 呈双侧, 因此原发灶最低 G H :@ 限度的术式为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 K 锥体叶、 峡部 K 对侧 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术。尽管有作者认为在术前降钙素正 常、 临床无颈淋巴结转移者可暂行患侧甲状腺腺叶 K 峡部 切除术, 但笔者认为尚有 8 何况加 C I 的对侧病灶遗漏率, 作对侧腺叶次全切除并不使并发症明显增加。相反, 在有
) 治疗。 转移可试用) *
在甲状腺全 由于 : ; < = > ? @细胞能分泌甲状腺球蛋白,
) 消融后 切除6) * 1个月测甲状腺球蛋白可作为有无复发 ) ) 扫描无助于探测转移病灶。化疗无效, 的依据。 外照射 *
放疗仅在骨转移时有姑息作用。 本病) 、 3 ) 2年生存率约1 3 0、 / 2 0。 2 岛状癌 本病少见。系乳头状癌中分化很差的一种, 预后较差, 应积极处理。若病灶局限在腺内, 需作甲状腺全切除术。
低分化和未分化甲状腺癌 的手术方式
蔡伟耀
中图分类号: D > 文献标识码: 3 甲状腺未分化癌预后最差, 而低分化癌的预后介于分 化和未分化型之间, 其中以髓样癌较多见, 其次为淋巴瘤、 嗜酸性滤泡状癌, 较少见的有岛状癌、 鳞状上皮癌、 圆柱细 胞癌、 肉瘤、 转移性癌等。此类甲状腺癌相对少见, 预后与 手术方式密切相关。此外, 某些低分化癌如髓样癌的术式 必须分别情况, 区别对待。 : 髓样癌 甲状腺髓样癌 (F ) 来自甲状腺滤泡旁细胞, 分泌降 G H 钙素 (H 及其衍生物 (如 H 和H G) E 3) G 基因相关多肽物质。 本病占恶性肿瘤的C ( 及家族性 I" : 9 I。分散发性 = 9 I) ( 二大类。后者部分属多发性内分泌瘤 # 型 (F 8 9 I) E J ) , 其中又有 ( 肾上腺嗜铬细胞、 甲状旁腺 # F E J# !F G H K 增生或腺瘤) 及F (F 。 E J#L E J#! K 黏膜神经纤维瘤) 家族性 F 与 原癌基因错位、 突变有关。据此, 可 G H D E G 鉴别散发性与家族性。 家族性 F 往往累及双侧甲状 G H 的病灶常呈多发性, 常单发或仅位于单侧 ( / ) 。一旦临床 腺, 而散发性 F G H B @ 发现甲状腺有肿块, 最早转移的部位是喉返神 C 9 I已转移, 经旁, 且沿此神经直到分叉处。其次为甲状旁腺周围, 甚至 将其包埋。因此, 术者必须对这些重要结构的解剖十分熟 悉, 才能避免损伤。
) 消融以 若有淋巴结转移, 应作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 *
消灭残留的甲状腺组织, 并作 # ’ : 抑制疗法。若有远处转
) 及 移联合应用) * # ’ : 抑制疗法有望延长寿命。
1 鳞状上皮癌 极少见, 占甲状腺癌的 3 预后似未分化 A / 0 !3 A 0, 癌, 老年女性好发。若可能, 争取作甲状腺全切除或减负手 术, 术后外照射放疗。 5 圆柱细胞癌 极少见, 男性好发, 预后似未分化癌, 但能摄碘。病变 局限于腺内者可作甲状腺全切除加区域性淋巴清扫术, 术
万方数据 : E ? + ! ( / 1 % ! ’ % !% ’ " + ! ( / 2 ) ’ + A,
作者单位: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源自文库院外科 ( ) 8 9 9 9 8 C
・2 4 /・
) ) ) # $ % & ’ (, * +生长抑素受体衍生物等核素检查或静 脉插管取样 , 测定等方法。但由于 # & # , 的肝转移灶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