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思考_谷素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个体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有的人可能遇到挫折一蹶 不振,而有的人可能越挫越勇,经历的每一次挫折, 对他们来说是一笔财富和经验。对大学生来说,要 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过去体验到的消极情绪,总结 经验和教训,勇于承认差距,并且尽可能地向先进学 习,缩小差距,为未来再次远航做准备。另外,要培 养大学生对生活的 满 足 感,对 自 己 目 前 的 生 活 环 境、学习环境、就业环境坦然面对,应引导大学生对 于目前的生活保持较高的满意度。培养大学生以积 极心态看待生活,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鼓励大学生 发展发明创造等各种业余爱好。高校可组织一系列 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 唤起学生对未来生活的乐观和希望。要引导学生感 受到生活的美好、乐趣和希望。对高校教育者来说, 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及时地肯定,对学生的成长和进 步进行鼓励,会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更 重要的是,要采取方法改变悲观学生的不良情绪,鼓 励同学有问题找大家。很多学生遇到问题,闷在心 里,难以找到解决的突破口,采用记日记的办法使自 己的情绪得到宣泄。合理地运用自我激励、克制、情 感表露等方法进行情绪调节。所以,适时地引导大 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消除了消极情绪[4]。 这种方法多次运用,学生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 使其不后悔过去的每一天,对现在生活保持乐观,对 未来充满希望的积极心理品质。
2. 促成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品质。每一个人都 难以事事合意,每个人的经历中既有愉悦使人感到 幸福的体验,也有消极的使人感到挫败的体验。这 些经历都会影响心理品质的形成。愉悦的经历使我 们越战越勇,满足感增强,感受到生活的价值,有助 于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但是,消极的体验,不同的
·67·
谷素华 / 关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思考
3. 指导大学生准确、积极地认知自我。大学生 对自我的正确认知是一切认知的基础,是认知其他 事物的出发点。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 首先要学习合理的社会比较。在社会当中人与人形 成交往关系,他们观察、评价他人的行为和品质的同 时并自检以做到取长补短、完善自我。但自卑的同 学总是看不到自身的长处,自大的同学看不到自己 的缺点。因此,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要引导 大学生进行合理的比较,承认个体在家庭环境、个人 经历、生理 状 况、个 人 品 质 等 方 面 存 在 的 差 异 的 同 时,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这要求大学生理智、 乐观开朗地对待自己的优劣势与得失成败,不消极 回避自身的现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自己,不自欺欺 人,也不自怨自艾,否定自己。要在肯定自我的基础 上,培 养 自 信、自 立、自 强 的 积 极 心 理 品 质 来 发 展 自我。
( 包头师范学院 政治与法律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
摘
要: 关注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这一理念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将关注点从传统
的问题模式逐渐转向对学生积极力量和潜能的挖掘。分析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价值,建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
养的重点内容。
关 键 词: 大学生; 积极心理; 培养
·66·
谷素华 / 关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思考
同之处在于强调激发个人的潜在的积极力量,确信 每个个体都有无穷的力量和可开发的潜在的能力。 积极心理学则要挖掘这些潜在的力量,使大学生的 创造潜能得到尽可能地发挥。积极心理学打破了传 统心理学以往对广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狭隘 理解,倡导用欣赏和挖掘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 主张防患于未然,不是等学生出现明显的心理问题 才去补救,而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力量; 不再是 治疗心理疾病,解决心理问题,而是优化心理素质, 培育健康人格。教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渗透到每堂 课、每次和学生交流的机会中去,在形式多样的活动 中调动大 家 的 积 极 情 绪,提 升 学 生 的 主 观 幸 福 感。 大家知道,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要每一个学生都成 才、成名或创造举世瞩目的成就和辉煌,而是在最大 意义上实现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获得内心的满足 和幸福,更好的完善自我,适应社会。
消极心理学是与积极心理学相对应的,消极心 理学重点主要关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当人们出
现心理异常、障碍或疾病时进行检测和矫治。积极 心理学与传统的消极心理学有本质的不同,它是对 消极心理学模式的巨大超越与深刻变革,重新唤起 了心理学对于人类积极力量与幸福体验的关注,将 研究方向从消极状态转向对人的健康积极状态的研 究。积极心理学强调对人类积极层面进行研究,重 视对培养对象积极品质与积极方面的培养,以改变 过去学界将注意力放在对心理疾病矫正的不足和缺 陷方面。这确定了心理健康研究的主流与新方向, 为积极心理教育提供了可行和充足的理论依据。
1. 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提高。积极心理学不
收稿日期: 2014-04-20 基金项目: 2013 年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项目“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研究”( NJSZ1311) 。 作者简介: 谷素华( 1971—) ,女,包头师范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经济学。
3. 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群体意识。在人类社会中 每个人都要与他人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社会 的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都会形成对自 我、对周围的人和周围生活环境的认识与评价。一 个具有积极心理品质的人,会主动与人交往和互动, 做到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宽以待人、诚实守信; 这对 于个体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性的社 会互动有 着 重 要 的 促 进 作 用。 人 类 生 活 具 有 群 体 性,在社会生活中,每个社会成员都置身于一定的社 会群体中,社会群体既是人生存与生活的基本单位, 又是社会的构成要素之一,社会群体的维持与发展,
4. 鼓励大学生辩证客观地看待挫折。当代大学 生的生活经历相对简单,缺乏艰苦生活环境的磨炼, 承受挫折的能力较低。因而,当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和困难时,往往消极应对、逃避,甚至走极端。近年
来,大学校园中自杀事件的增多就是大学生抗挫折 能力差的典型表现。所以,要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 挫折。没有一个人一生会一帆风顺,挫折在所难免, 挫折是 生 活 的 一 部 分。 挫 折 使 个 体 感 到 痛 苦。 同 时,挫折也会激发斗志,磨砺意志。但是,如屡战屡 败无疑会使大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因此大学生要 确立正常的期望水平。同时,培养大学生处理问题 的能力也是很必要的。鼓励大学生多读励志类的书 籍,从中受到启发。教育者本人也应以身作则,传递 正能量;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力和理性地面对挫折的态度,培养大学生承受挫折 和抗打击的能力。
二、研究价值
大学阶段不同于中学阶段,是个性形成、稳定性 格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会形成趋于稳定、成熟的 世界观、方法论与价值观。进入大学后,大学生从独 立的家庭生活进入要相互合作的集体生活,直接面 对专业课的学习以及各方面人际关系的处理。面对 竞争的激烈、就业压力和社会环境的复杂,同学们的 处理态度是不同的,有的在困难面前越挫越勇,有的 在困难面前一蹶不振。因此,高校更应加强对学生 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 质成为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中图分类号: G 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916( 2014) 07-0066-03
一、问题的提出
20 世纪末,积极心理学是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 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在对以往心理学发展进 程进行总结、反思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的。积极心 理学超越了旧的观点,认为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人 的疾病或健康的科学,它也是关于人的幸福、发展、 满意 的 科 学。2000 年,美 国 心 理 学 家 赛 利 格 曼 ( Seligman) 发 表 的《积 极 心 理 学 导 论 》标 志 其 形 成[1]。以此宣告了“积极心理学时代”的到来,揭开 了积极心理学研究和发展的新篇章。
2. 有助于大学生积极情绪的形成。积极心理素 养的培养,能使学生注重自身积极力量的生长,提升 主观的满足感,促使每个人做到知己、利他,能够更 好地融入 社 会。 积 极 情 绪 是 积 极 心 理 学 的 表 现 之 一,它能使个体产生创造性的思想和行为,使主观能 动性充分发挥出来。据证明,人们在积极情绪状态 之下更能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潜能[3]。研究发现, 世界上的成功人士多具备良好的、积极的心理品质, 如勤奋好学、自信、豁达、乐观。对未来充满期待、对 生活有无限的追求是具有积极心理品质的人必备的 要素。保持积极的情绪可以使人的认知水平、情绪 状态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激发潜能、动力; 具有积极 心理品质的人在面对困境时,更容易摆脱消极情绪, 调节不佳状态。这有助于其潜能的发挥。大学生正 值青春时期,拥有旺盛的精力、活跃的思维,处于学 习专业知识 的 快 速 成 长 时 期,因 此,在 人 生 的 世 界 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培养积极心 理品质不但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 态,也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创造性的习惯性思维。
笔者认为积极心理品质是存在于个体中的积极 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以及对未来持有的乐观态度。积 极心理学的宗旨与其目的与以往不同,鼓励人类去 探索、追求美好的生活,探索、追求获得美好生活的 方法并探索人的健康发展途径。其本质特点是致力 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 的积极因素方面,着重对人的积极的认知过程、情绪 体验、创造力等问题进行研究,并激发人性中的积极 层面,力求探索科学的方法,发掘人类的潜质,并力 图促进个人、社会以及整个人类的发展[2]。
群体成员积极的群体意识是不可或缺的。培养群体 成员积极的群体意识,必须注重群体成员积极心理 品质的生成。因为积极心理品质有助于形成良性的 社会互动认同感,聚合力和归宿感,这对形成积极的 群体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4. 有助于实现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和谐 社会不是空谈,必须落实到每一位公民。而和谐校 园的建设,则要落实到每一个同学。大学阶段是人 一生中心理发展和人格定位的重要时期,也是确定 个体未来职业生涯方向的关键时期。积极心理素养 的培养,会对美好的行为方向和认知能力加以引导, 对不良的人格因素加以矫正。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会形成正常的认知与思维能力和责任心,能自觉按 照社会规范调整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具有积极心理 品质的人,能超出狭隘的个人私利,从整个社会的视 角来思考问题。学生积极心理素养的培养和形成对 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了推进作用,而和 谐健康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心理素养的进一步完 善,其反过来又会促成校园生态的良性循环。二者 互为推动,构成了重要的社会心理保障。
三、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途径
1. 高校要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大学 要采取措施更新教育理念,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 育方法,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和科学发展精神,积极 与学生家庭加强联系与沟通。注重学校精神培育, 它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好的校风能催 人奋进,对大学生具有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广大教 师治学严谨的教风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会 产生榜样和示范作用; 勤奋、积极向上的优良学风不 仅能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 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这对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和完善有着重要的积极 作用。要改变以往重视理论忽视实践的做法,深入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一方面可以 避免学生社会阅历浅、辨别能力弱的不足,通过社会 实践,提高对现实社会的认知程度。另一方面,可以 帮助大学生获取社会信息、了解社会人才的价值走 向。大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提高认识,提高分析 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2014 年 7 月 第 27 卷 第 7 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 教育科学版)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 Educational Science)
July,2014 Vol. 27 No. 7
关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思考
○ 谷素华
个体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有的人可能遇到挫折一蹶 不振,而有的人可能越挫越勇,经历的每一次挫折, 对他们来说是一笔财富和经验。对大学生来说,要 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过去体验到的消极情绪,总结 经验和教训,勇于承认差距,并且尽可能地向先进学 习,缩小差距,为未来再次远航做准备。另外,要培 养大学生对生活的 满 足 感,对 自 己 目 前 的 生 活 环 境、学习环境、就业环境坦然面对,应引导大学生对 于目前的生活保持较高的满意度。培养大学生以积 极心态看待生活,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鼓励大学生 发展发明创造等各种业余爱好。高校可组织一系列 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 唤起学生对未来生活的乐观和希望。要引导学生感 受到生活的美好、乐趣和希望。对高校教育者来说, 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及时地肯定,对学生的成长和进 步进行鼓励,会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更 重要的是,要采取方法改变悲观学生的不良情绪,鼓 励同学有问题找大家。很多学生遇到问题,闷在心 里,难以找到解决的突破口,采用记日记的办法使自 己的情绪得到宣泄。合理地运用自我激励、克制、情 感表露等方法进行情绪调节。所以,适时地引导大 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消除了消极情绪[4]。 这种方法多次运用,学生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 使其不后悔过去的每一天,对现在生活保持乐观,对 未来充满希望的积极心理品质。
2. 促成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品质。每一个人都 难以事事合意,每个人的经历中既有愉悦使人感到 幸福的体验,也有消极的使人感到挫败的体验。这 些经历都会影响心理品质的形成。愉悦的经历使我 们越战越勇,满足感增强,感受到生活的价值,有助 于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但是,消极的体验,不同的
·67·
谷素华 / 关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思考
3. 指导大学生准确、积极地认知自我。大学生 对自我的正确认知是一切认知的基础,是认知其他 事物的出发点。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 首先要学习合理的社会比较。在社会当中人与人形 成交往关系,他们观察、评价他人的行为和品质的同 时并自检以做到取长补短、完善自我。但自卑的同 学总是看不到自身的长处,自大的同学看不到自己 的缺点。因此,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要引导 大学生进行合理的比较,承认个体在家庭环境、个人 经历、生理 状 况、个 人 品 质 等 方 面 存 在 的 差 异 的 同 时,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这要求大学生理智、 乐观开朗地对待自己的优劣势与得失成败,不消极 回避自身的现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自己,不自欺欺 人,也不自怨自艾,否定自己。要在肯定自我的基础 上,培 养 自 信、自 立、自 强 的 积 极 心 理 品 质 来 发 展 自我。
( 包头师范学院 政治与法律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
摘
要: 关注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这一理念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将关注点从传统
的问题模式逐渐转向对学生积极力量和潜能的挖掘。分析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价值,建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
养的重点内容。
关 键 词: 大学生; 积极心理; 培养
·66·
谷素华 / 关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思考
同之处在于强调激发个人的潜在的积极力量,确信 每个个体都有无穷的力量和可开发的潜在的能力。 积极心理学则要挖掘这些潜在的力量,使大学生的 创造潜能得到尽可能地发挥。积极心理学打破了传 统心理学以往对广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狭隘 理解,倡导用欣赏和挖掘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 主张防患于未然,不是等学生出现明显的心理问题 才去补救,而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力量; 不再是 治疗心理疾病,解决心理问题,而是优化心理素质, 培育健康人格。教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渗透到每堂 课、每次和学生交流的机会中去,在形式多样的活动 中调动大 家 的 积 极 情 绪,提 升 学 生 的 主 观 幸 福 感。 大家知道,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要每一个学生都成 才、成名或创造举世瞩目的成就和辉煌,而是在最大 意义上实现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获得内心的满足 和幸福,更好的完善自我,适应社会。
消极心理学是与积极心理学相对应的,消极心 理学重点主要关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当人们出
现心理异常、障碍或疾病时进行检测和矫治。积极 心理学与传统的消极心理学有本质的不同,它是对 消极心理学模式的巨大超越与深刻变革,重新唤起 了心理学对于人类积极力量与幸福体验的关注,将 研究方向从消极状态转向对人的健康积极状态的研 究。积极心理学强调对人类积极层面进行研究,重 视对培养对象积极品质与积极方面的培养,以改变 过去学界将注意力放在对心理疾病矫正的不足和缺 陷方面。这确定了心理健康研究的主流与新方向, 为积极心理教育提供了可行和充足的理论依据。
1. 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提高。积极心理学不
收稿日期: 2014-04-20 基金项目: 2013 年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项目“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研究”( NJSZ1311) 。 作者简介: 谷素华( 1971—) ,女,包头师范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经济学。
3. 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群体意识。在人类社会中 每个人都要与他人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社会 的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都会形成对自 我、对周围的人和周围生活环境的认识与评价。一 个具有积极心理品质的人,会主动与人交往和互动, 做到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宽以待人、诚实守信; 这对 于个体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性的社 会互动有 着 重 要 的 促 进 作 用。 人 类 生 活 具 有 群 体 性,在社会生活中,每个社会成员都置身于一定的社 会群体中,社会群体既是人生存与生活的基本单位, 又是社会的构成要素之一,社会群体的维持与发展,
4. 鼓励大学生辩证客观地看待挫折。当代大学 生的生活经历相对简单,缺乏艰苦生活环境的磨炼, 承受挫折的能力较低。因而,当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和困难时,往往消极应对、逃避,甚至走极端。近年
来,大学校园中自杀事件的增多就是大学生抗挫折 能力差的典型表现。所以,要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 挫折。没有一个人一生会一帆风顺,挫折在所难免, 挫折是 生 活 的 一 部 分。 挫 折 使 个 体 感 到 痛 苦。 同 时,挫折也会激发斗志,磨砺意志。但是,如屡战屡 败无疑会使大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因此大学生要 确立正常的期望水平。同时,培养大学生处理问题 的能力也是很必要的。鼓励大学生多读励志类的书 籍,从中受到启发。教育者本人也应以身作则,传递 正能量;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力和理性地面对挫折的态度,培养大学生承受挫折 和抗打击的能力。
二、研究价值
大学阶段不同于中学阶段,是个性形成、稳定性 格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会形成趋于稳定、成熟的 世界观、方法论与价值观。进入大学后,大学生从独 立的家庭生活进入要相互合作的集体生活,直接面 对专业课的学习以及各方面人际关系的处理。面对 竞争的激烈、就业压力和社会环境的复杂,同学们的 处理态度是不同的,有的在困难面前越挫越勇,有的 在困难面前一蹶不振。因此,高校更应加强对学生 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 质成为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中图分类号: G 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916( 2014) 07-0066-03
一、问题的提出
20 世纪末,积极心理学是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 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在对以往心理学发展进 程进行总结、反思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的。积极心 理学超越了旧的观点,认为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人 的疾病或健康的科学,它也是关于人的幸福、发展、 满意 的 科 学。2000 年,美 国 心 理 学 家 赛 利 格 曼 ( Seligman) 发 表 的《积 极 心 理 学 导 论 》标 志 其 形 成[1]。以此宣告了“积极心理学时代”的到来,揭开 了积极心理学研究和发展的新篇章。
2. 有助于大学生积极情绪的形成。积极心理素 养的培养,能使学生注重自身积极力量的生长,提升 主观的满足感,促使每个人做到知己、利他,能够更 好地融入 社 会。 积 极 情 绪 是 积 极 心 理 学 的 表 现 之 一,它能使个体产生创造性的思想和行为,使主观能 动性充分发挥出来。据证明,人们在积极情绪状态 之下更能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潜能[3]。研究发现, 世界上的成功人士多具备良好的、积极的心理品质, 如勤奋好学、自信、豁达、乐观。对未来充满期待、对 生活有无限的追求是具有积极心理品质的人必备的 要素。保持积极的情绪可以使人的认知水平、情绪 状态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激发潜能、动力; 具有积极 心理品质的人在面对困境时,更容易摆脱消极情绪, 调节不佳状态。这有助于其潜能的发挥。大学生正 值青春时期,拥有旺盛的精力、活跃的思维,处于学 习专业知识 的 快 速 成 长 时 期,因 此,在 人 生 的 世 界 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培养积极心 理品质不但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 态,也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创造性的习惯性思维。
笔者认为积极心理品质是存在于个体中的积极 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以及对未来持有的乐观态度。积 极心理学的宗旨与其目的与以往不同,鼓励人类去 探索、追求美好的生活,探索、追求获得美好生活的 方法并探索人的健康发展途径。其本质特点是致力 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 的积极因素方面,着重对人的积极的认知过程、情绪 体验、创造力等问题进行研究,并激发人性中的积极 层面,力求探索科学的方法,发掘人类的潜质,并力 图促进个人、社会以及整个人类的发展[2]。
群体成员积极的群体意识是不可或缺的。培养群体 成员积极的群体意识,必须注重群体成员积极心理 品质的生成。因为积极心理品质有助于形成良性的 社会互动认同感,聚合力和归宿感,这对形成积极的 群体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4. 有助于实现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和谐 社会不是空谈,必须落实到每一位公民。而和谐校 园的建设,则要落实到每一个同学。大学阶段是人 一生中心理发展和人格定位的重要时期,也是确定 个体未来职业生涯方向的关键时期。积极心理素养 的培养,会对美好的行为方向和认知能力加以引导, 对不良的人格因素加以矫正。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会形成正常的认知与思维能力和责任心,能自觉按 照社会规范调整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具有积极心理 品质的人,能超出狭隘的个人私利,从整个社会的视 角来思考问题。学生积极心理素养的培养和形成对 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了推进作用,而和 谐健康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心理素养的进一步完 善,其反过来又会促成校园生态的良性循环。二者 互为推动,构成了重要的社会心理保障。
三、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途径
1. 高校要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大学 要采取措施更新教育理念,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 育方法,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和科学发展精神,积极 与学生家庭加强联系与沟通。注重学校精神培育, 它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好的校风能催 人奋进,对大学生具有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广大教 师治学严谨的教风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会 产生榜样和示范作用; 勤奋、积极向上的优良学风不 仅能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 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这对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和完善有着重要的积极 作用。要改变以往重视理论忽视实践的做法,深入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一方面可以 避免学生社会阅历浅、辨别能力弱的不足,通过社会 实践,提高对现实社会的认知程度。另一方面,可以 帮助大学生获取社会信息、了解社会人才的价值走 向。大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提高认识,提高分析 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2014 年 7 月 第 27 卷 第 7 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 教育科学版)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 Educational Science)
July,2014 Vol. 27 No. 7
关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思考
○ 谷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