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动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动起来作者张瑞英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最根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深入研究并开发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障。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简单地讲,就是让学生动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的关键则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课型特征,选择动点,设计动法,把知识点合理地处理成通过主题活动能够解决问题。
同时,要做到课堂气氛活而不乱、统而不死、围绕重点、一气呵成。
一、动情
这里讲的“情”是热情、信心、兴趣。
人的行为受感情支配,教学过程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又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
学生常常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某门课程,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化学知识、高尚的敬业精神,还要有高超的驾驭情感的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本领。
大家都比较重视第一节化学课,我在上初三第一节化学课时,并不急于讲课本内容,而是讲化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化学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在做一些趣味实验,通过这些来推销化学、推销自己,使学生对化学钟情,感到化学老师可亲、可敬、可爱,化学课有趣、有味、有用。
开始激发起的学习兴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教师要随时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课堂上要及时捕捉学生的兴奋点,每一节课都要涉及几个动情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兴奋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有兴奋了,他自己就成了自己的老师。
二、动口
语言是特有的交流工具,知识的传授主要是通过语言进行的。
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只注重教师语言,而很少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让学生动口是最方便、最有效的活动方式,主要有:
1、阅读
阅读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化学问题,这是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阅读前要使学生明确通过阅读要解决的问题,读过之后,(1)能复述阅读内容;(2)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分析,能自己提炼出阅读大纲;(3)能找出重点、关键点,这就是阅读层次上的目标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凡是学生能阅读懂得内容,都尽可能让他们自己来读。
此外,教师还尽可能创设阅读的情境,使学生在心里上对阅读的内容产生兴趣。
如在学习自然和缓慢氧化的教学内容时,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在一个炎热的下午,工人师傅们忙着把一车车货物对进仓库,一个坏分子把一车放有特殊东西的货物也送进仓库。
下班了仓库的大门紧闭着,到了深夜,仓库突然起火。
犯罪分子是如何制造这起火案的呢?同学们读完课本的内容就会知道。
学生很快有了兴趣,并通过阅读找到了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关系,发现了白磷自燃的奥秘,也解决了教师留下的悬念。
2、讨论
课堂讨论很受学生欢迎,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比老师讲授效果要好得多。
例如;在学习了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后, 讨论“如何处理含有一氧化碳的尾气?学生会提出许多方案:(1)点燃,防止空气被污染;(2)循环使用,再去还原氧化铜;(3)点燃,做还原氧化铜的热源,可节省酒精燃料;并比较了哪个方案更好。
这些都是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再如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后,组织学习讨论“家中突然起火怎么办?
学生会提出五花八门的方案:水灭、土掩、被子蒙等。
再问:“若火势很大了,你无法扑灭怎么逃生?逃生前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学生答:大119电话、用湿毛巾堵口、撕床单做绳子等。
有的学生很冷静,把着了火的房门关上。
以上一系列问题,及学生提出的方案,都可以用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来解释,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理解的特别透彻。
通过讨论,不但进行了化学知识、生活知识的学习,还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
3、抢答
课堂上进行各种类型的抢答竞赛,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
青少年都有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设计合理的抢答内容、形式,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例如:我搞过一个活动叫“听录音找错误”。
事先我编写了一段与本课知识有关的内容,把他配上朗读并录在磁带上,当所授课程完成后,放给学生听学生分男女两队抢答竞赛,气氛热烈,效果极好。
三、动手
化学教学有许多机会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是化学课最经典、最刺激、最具有开发性的动手方式,教师要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做实验。
刚开始时,可以把演示实验的某个环节如点燃镁条、给试管加热等教给学生去做,当整个化学课程进行到1/3时,就可以把一些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分组实验,再往后就可以让学生单独进行实验。
2、模型、模具的制作和组合的作用
化学教材中有许多微观概念很难讲清楚,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困难,若发动群众,动手制作模型、模具,制造一个有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活
动,就会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难题,如在进行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教学时,给学生提供二氧化碳、氧气、水等分子模型图案,让学生用橡皮泥和火柴棍等材料做模型,学生大部分可以做出来,在课堂上让他们反复比较、组合,学生很快就弄清楚了上述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此外,还可以制作元素名称与符号、化合价与化学式、常见仪器装置等卡片,进行组合练习,教学效果非常好。
3、答题
用笔答题是最传统、最基本的动手方式,若通过教师巧妙地设计,可以使学生更愿意接受。
例如可以设计不同难度层次习题发放给学生,先拿到题的可优先选择会做的题目做,依次传递小组竞赛记分。
这样很好地体现了分层次教学原则每位学生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有些习题如选择判断等,还可以让学生用手势回答,这样做除了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外,最大的好处是能及时检测并反馈教学结果。
四、动眼
让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观看录像、投影、挂图等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要指导学生看得准、看得细,善于捕捉重点,并有观察结果推出结论。
如在学习一氧化碳物理性质时,教师先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一氧化碳气体并把他刀放在桌子上,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及瓶中气体就可得出一氧化碳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结论。
我们常说让学生身心参与,要先动身(口、眼、手、鼻、耳等)再动心,而动身的最终目的是促进销售动心。
动心即动脑。
五、动脑
让学生动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除以上方法外,重要是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层层推进,从而启发学生动脑。
如在学习《给句化学方程式计算》一节内容时,教师经过一组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把第一例题一步步解出来,并归纳解题步骤;然后以第二例题为原型,制成活动投影片,不断变换其中某个条件,进行便是训练;接下来再搞一个学生编题、解题擂台赛。
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彻底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原理了。
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用具,诱导思维,降低难度,促进学生动脑。
如在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教学时,设计一个由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一步步转化成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装置的活动投影,就可顺利地进行知识的正想转移。
在复习化学实验时,设计一套由常见仪器装置组成的卡片,进行单片和多片组合练习,学生容易理解,便于掌握,在组合活动过程中,有了动脑的积极性、敏捷性,克服了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让学生动起来,既不是摆花架子,也不仅仅是让学生多发言,课堂不是综艺晚会,它所采用的一切手段的最终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果这个手段能使学生更快更好更积极主动的学习,它就是最成功的教育手段。
让学生动起来,绝非用强制的手段使他们动起来,而是通过教师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是他们自发的动起来,教师主导作用的最大发挥是创造性的创设学生生动活波的主题活动,其操作的关键是学生主题活动的创设,标志是主题活动是否生动活波。
因此,教师的作用就是千方百计的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动脑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015 、1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