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外来词给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外来词“给力”

一、外来词

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外来词是不同民族在交往过程中,把对方语言吸收到本族语言中的结果。外来词现象古已有之,历史可以远溯商周时代。每逢民族、种族文化或经贸交流高峰就会有大量外来词进入汉语。现代汉语的“葡萄”,源自大宛语;“苜蓿”,源于伊斯兰语佛经传入中国后,佛经中的大量佛教梵语进入汉语中,成为中国汉语古代外来词的主要来源之一。实际上,作为汉族本民族使用的方言,也是外来词的主要来源之一。现代汉语的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来自许多地区的方言,例如:“整”在现代汉语中作为动词“使吃苦头”的意义及其组合,就来自于西南官话。

二、“给力”的流行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对于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也产生的重大的影响,一方面网络技术直接丰富现代汉语的词汇,另一方面,也使得外来词通过网络迅速进入我们的语言系统,成为通用词汇。很多时候,在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流行词汇,既是网络词汇,也是外来词汇。网络把外来词进入、流行、同化的过程大大缩短,并趋近于同时进行。例如,“萌”字在过去主要作萌发、初生的意义。随着“萌”在网络上的流行,“萌”字具有了新的意义,形容人或事物可爱、单纯。这个意义项源自日语“萌え”,用于形容动漫角色的给人以可爱、惊艳的感觉。

“给力”一词是中国北方的土话,表示给劲、带劲的意思。同时在各地方言也有出现。福建莆田方言有“勤快”的意思;在安徽淮北“给力”也有“加油”的意思。“给力”一词最早出现于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文配音版中悟空的一句抱怨:“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

另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给力”是从闽南话演变来的。潮州、汕头的方言里有“够力”一说,和“给力”音意接近,表示足够的力度,达到预期的目的。这里的“够力”与官报上的“给力”一词的意思并不很相称,明显用的是本意。闽南漳州话里又有“激力”一词,是古中原的闽南话。这个词的“给”的漳州读音和读“自给自足”里的“给”读音,与“激”、“革”、“戟”本地读音一样为[kik] ,不是读为普通话的“gěi ”,“力”也不是读为“lì”,原读音[kik-làt] 。意思同“给力”

趋近一致,表示尽力完成一件事或者十分投入。不管采取那一种说法,有一点是明确的,“给力”不是现代汉语普通话里的词汇,而是从方言中演化而来或者说通过网络介入到人们的日常用语、并以普通话形式流行开来的。

“给力”一般理解为有劲头,很棒。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可以前加否定前缀——“不给力”。所谓“不给力”就是形容和预想目标相差甚远。“给力”一词首次广泛应用是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其后在各种报刊媒体中屡见不鲜。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为《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一向以态度严谨庄重而著称的《人民日报》采用“给力”一词,无论从媒体运作的角度看,还是从度意识形态化的角度看这一网络词汇的使用,无疑都表明“给力”已经不再只是网络词汇、局限于部分群体使用的外来词,而是进入了主流话语体系的通用词汇了。虽然在其语用上是否科学有待商榷,但作为主流媒体的运用,其词汇意义的通用性、广泛性是十分明确的了。

三、“给力”的词义分析

1、用作形容词

“给力”通常用作形容词。表达了强烈的感情色彩,大多用在某个事件或某个现象达到一定程度后,给人以强烈的刺激,让人精神为之一振有爽快过瘾的心理、满足感。类似于很好、酷、棒、很精彩、很有意思等等之意。例如:

a、晚会上,观众们说:“这个节目好无趣好不给力。”

b、在课堂上,学生们说:“今天老师这课上得很生动很给力呀!”

上述两例中“给力”都用作形容词。第一例表示没意思、不带劲;后一例我们可以理解为“好精彩”等形容词,均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和特征等。“给力”可以认为它是一个状态形容词,它可充当谓语。比如电影《让子弹飞》十分精彩,网友评价“太给力了”;又如,说这个人“太给力了”;说某件东西“给力”等等。在此句例中,“给力”作为形容词而且充当了句子的谓语部分。

另外,“给力”可以用来修饰名词作定语。如“给力中国”、“给力精品”等。与一般的形容词一样“给力”也可受“不”、“和”、“很”等副词的修饰。在实际使用中,也可加一个否定前缀如“不”。《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一集中悟空说:“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所谓“不给力”就是形容和自己预想的目标相差甚远,表示某个事件或某个人带给自己一种很失望的感觉。“给力”一词起初都被当做形容词使用。这一点从网友给它创造的英文对应词“gelivable”上可以得到印证。

2、用作动词

“给力”用作动词不免有点望文生义的感觉,也不很符合造词之初的含义。但

是随着适用范围的扩大和普及性,“给力”也有着动词的意味。比如说,2011年,湖南卫视开播的一档新节目就叫《给力星期天》,意思既有“加油星期天”、也有“星期天给你快乐”的意思,这里的给力就用作动词。针对人们在实践中的运用,“给力”在用为动词时,可以把它细分为三种用法:

一是本义,给予力量加油;二是基本义,用劲发力;三是引申义,解释为有帮助、有作用、等意义。例如:在闽南方言中,家长鼓励婴孩学步时说“给力”;某人尽其十分力气干完某事人家会称赞“真给力”。这里的“给力”比起前一个似乎已经多了一个引申的含义,带有“有帮助”“有作用”的意思。除此之外,它的本意“给予力量、加油”的意思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用法如:在运动中,大家互相说道:“大家给力啊!”“要给力啊!后面靠你了!”。

3、用作感叹词

2010年“给力”一词流行起来,并在世界杯期间被网友广泛使用。世界杯期间,网友们说的最多的词不是越位、不是进了,而是“给力!西班牙”,“太给力了!”“不给力啊德国!”类似于这样的感叹声。“给力”在这的意思类似于“很棒”“很带劲”,相当于感叹词。

“给力”的意义变化,充分说明汉语的丰富复杂却不失生动有趣,人们正在试图用这种更为简短的语言表述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

四、“给力”流行背后的文化意义

1、“给力”的语言文化特征

“给力”的流行,有十分深刻的文化背景。首先就“给力”语音特点而言,其在语音特点上接近普通话,“给力”给人的语音上的体验和普通话趋近一致。“给力”其普通话的语音形式“gěi lì”,和其在北方方言的发音是基本相同的。即使是在闽南方言中的发音,我们也可以发现其具有普通话里干脆利落的音节特征,甚至更有韵味。实际上,“给力”的流行,主要也是在普通话语境下的,在很多南方地区,除非原来就有这一词汇,否则用方言发“给力”,并不能带来相同的语音体验和意义表达。例如在云南话中“给力”的发音往往变成“ge~ěr lí”,发音音节比普通话偏长而且曲折更多;在绍兴话中则发音为“bi-li”,比普通话发音短促而且音调偏低。可以说,“给力”的流行和其语音特点是密不可分的。

其次,“给力”从词义上讲,其基本意义是根植于方言系统中的,相比于标准化了的普通话,方言词汇在很多时候、很大程度上能更好地实现人们对于事物、情感的表现作用,“给力”在流行中的意义不仅仅来自于字面,同时也来自特定的方言语境。人们在那个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要形容这种顺畅的心境,“给力”这个约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