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美学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刻皆化作 悠然一梦,
在冥思中遁逃。
四、总结
❖ 《十月午后漫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凡散文都会 讲究意境、韵味和文采。
❖ 从语音层面分析,二位译者的译文分别运用“叠 词”。“拟声词”等,很好地再现了原文的音韵美, 从词汇的层面看,汪译本在某些词句的运用上未能 体现原文的美感,且有错译的地方。
❖ 从句子层面上看,二篇译文形式整齐对称,音调谐 和,再现了原文之美。
例3.
The chestnut husks split wide open when they came to the ground, revealing the polished brown of the shy fruit.
曹译本:栗子落到地上,外壳砰然绽开, 油亮的褐色栗肉便羞答答地探出头来。
❖ ——(李明编著,翻译批评与赏析,武汉:武 汉大学出版社,2010.8,第103-104页)
二、翻译美学理论概论
(1)刘宓庆与翻译美学理论
刘宓庆,中国香港人,祖籍湖南新宁,生于1939年 11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研 究生院主修语言及语言教学理论。历任北京大学、 厦门大学教授或客座教授,并在联合国组织机构任 翻译。后在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国立及台湾 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执教,2006年受聘于上海同济 大学外语学院任特聘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刘宓庆是 国际上的知名学者。
❖ B.散文翻译的三个要义
一、翻译散文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充分领会原文作者 的“真”(作家在其作品中说的是真话、抒发 的是胸臆、裸露的是真实的心灵,流露的是自 然情感与性情,写的是实景等),译者要将这 份“真”充分地在译文中再现出来。
二、传出原文的“情’。
三、传出原文的“美”。散文的美不仅体现在其意 境和情趣的审美效果,更体现其形式(包括其 音韵节奏、遣词造句、修辞手段、说理方式、 语言的凝练等)所蕴含和体现的美。
❖ 曹译本:栗子和橡果雨点般纷纷落下,啪嗒啪嗒敲 打着砾石地面,声音里夹杂着几丝诡异。
❖ 汪译本:栗子和橡果雨点般纷纷坠下,吧嗒吧嗒打 在砾石地上,那声音给人一种有点神秘的感觉。
❖ 分析:
❖ 在这里,原文作者想要烘托的是神秘的气氛, 选词准确恰当,而且朗朗上口,也让中文读者 深深体会到原文的神秘,这正是“精”与 “美” 标准的体现。而 “诡异”表示“怪异、 奇特”(现代汉语大词典),不能很好地体 现这一点。
引言
❖ 翻译批评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这个理论又 必须是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不是几个字或几 句话表述的空洞原则…
❖ ——马祖毅等著,《中国翻译理论通史》 (第四卷),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6年12月第1版,第343页
本文拟从刘宓庆的翻译美学理论进行对比分析 两篇译文,以期进行系统地论述。
一、原文简介
汪译本:河水漫溢到了田野里的大树,树枝 上仍有天火留下的余烬。
❖ 分析:
❖ 根据上下文,“the fire”在这里是暗语,其内 涵意义不是“天火”,而是指“火红的树 叶”。在这一点上,曹译本很好地体现了 “准”。
❖ 例2.
❖ The chestnuts and acorns dropped in showers, and the patter on the gravel was a little weird.
surface.
曹译本:羊儿密密匝匝挤在一起,背部就像 一层起伏的波浪。 汪译本:它们紧紧地挤在一起,背部构成一 片绵延起伏的平面。 分析:所谓的“平面”指的是“没有高低曲 折的面”《现代汉语大词典》。汪译本中 “绵延起伏”与“平面”显然是自相矛盾的。 相比较,在用词方面的“准”这一点上,曹 译本更好一些。
a)从语音层面的角度分析
b)从词汇方面的角度分析
c)从句子的角度分析
三、借翻译美学对比分析两个汉译本
❖ (1)从语音层面的角度分析 ❖ 语音层面的美,主要表现在声韵和节奏。众
所周知,声韵和节奏本是诗歌语言的主要特 征, 实际上散文也是讲究这样的韵律和节奏 的。
❖ 例1:
❖ They were washed to the sides of the roads, and lay heaped up over the road-gratings, masses of gorgeous harmonies in red, brown, and yellow.
借用翻译美学理论 对比分析
《十月午后漫步》的两个中译本
韩晓楠 2012年11月26日
译文分析思路
❖ 一、原文简介 ❖ (1)原文作者 ❖ (2)原文文体与散文翻译 ❖ 二、翻译美学理论概述 ❖ (1)刘宓庆与翻译美学理论 ❖ (2)翻译美学理论的观点 ❖ 三、借翻译美学理论对比分析两个汉译本 ❖ (1)语音层面 ❖ (2)词汇层面 ❖ (3)句子层面 ❖ 四、总结
❖ “精”指精炼。用词精炼处切忌无益的铺陈,虚设。
例1. The valley was a great lake, reaching to the big
trees in the fields which had not yet lost the fire in their branches.
曹译本:河谷已成浩瀚湖泽,一直漫溢到田 野中的大树下,树枝上仍挂着火红的秋叶。
❖ 曹译本:叶子被雨水冲刷到小路两边,堆积在排水 栅盖上面,一堆堆、一丛丛,红、褐、黄交错, 分外和谐。
❖ 汪译本:落叶被雨水冲到路边,堆积在排水栅格上 面,红色的、褐色的、黄色的叶子,一堆堆,一丛 丛,既炫目多彩,又和谐悦目。
分析:
头韵英语获得音韵美的台柱,叠词则是汉语 音韵美的精髓(余继英,2006)。两个叠音 词“一堆堆、一丛丛”的使用,使译文有音 韵之美,又含骈体之美。
❖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二位译者各有侧重,各有 千秋。从翻译美学理论的角度而言,曹译本已经超 越了汪译本。
❖ 分析:
❖ 英汉拟声词有着很强的修辞功能,在翻译过 程中,如能发现并保留这一美,可使译文形 象生动,充分传递原文的音韵美。译文用了 “吧嗒吧嗒、啪嗒啪嗒” 模拟下雨的情景, 使原文的音韵美得以保留。
2、词汇方面 ❖ 刘宓庆教授指出:“在原语的词语层, 承载审美基本手
段可以涵盖在“用词”,这一大题目中。有审美价值的造 词要符合三条审美标准:“准、美、精”。
❖ (1)准(appropriateness)
❖ 用词准确有两层意思,一是准确地表达了原意;二是准确 地适应了语境,语法和逻辑上的合理性以及用词习惯上的 切合妥帖。
❖ (2)美(beauty)
❖ 这里所说的“美”不是指华丽绚烂等菲靡之词,而是指 “能给人身心以很大的愉悦的品质”。
❖ (3)精(compactness)
例6. Happy? Yes, and reasonably happy.
❖ 曹译本:觉得幸福?是的,的确感到相当 幸福。
❖ 汪译本:幸福?是的,至少是相当幸福。
❖ 分析:曹译本将“reasonably”准确地体 现了出来,而汪译本中有子层面
❖ 在句子层面,往往是通过对照、排比、回环、 重复等修辞手段来体现美感。
汪译本:…露出羞涩地躲在里面的有油光 光的褐色栗肉。
❖ 分析:
❖ 首先,两个译本都很准确地传达除了原文的 意思。但就“美”而言, “探出头来”比 “露出”在词汇上(动词的使用上)更能体 现原文的美感。
例4.The lavish, drenching, downpour in extravagant excess had been glorious. I went down to the bridge to look at the floods. 曹译本:一场豪雨,铺天盖地,浸淫万物,曾 是那样壮观。我沿路下到桥头,观看那泛滥的 洪水。
汪译本:我走到桥边,观赏那泛滥的河水。
分析:曹译本中“下到桥头”表示主动,说明 景色很吸引人,而汪译本中用“走到桥边”, 表示主动,就不能很好地说明景色的魅力所在 了。这一点上,曹译本更好一些。
例5.They were packed close together, and
their backs were an undulating continuous
❖ ——(杨自伍编,《英国散文名篇欣赏》,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2000年2月第3次 印刷,第165页)
(2)原文文体与散文翻译
A.原文文体
《十月午后漫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十月 午后漫步》的原文可谓是达到了“形美”、 “神美”、“音美”之效果,做到了形散而 神不散,灵活而不越轨,自由而有准绳,随 意而又有精粹。
❖ 曹译本:宁静、岑寂、旖旎
❖ 分析:译文抓住了原文的美学特色,也用了
一组对照词语,形式整齐对称,音调谐和, 再现了原文之美。
❖ 曹译本:
❖ 飞絮、幽草 墙垣挺拔针茅,
雨雾悄无声 化银装笼罩。
美景入心中 留清幽小照,
宁静、岑寂、旖旎 飘落纷纷思潮。
人生泯灭变幻, 添绝望烦扰;
荣耀转瞬即逝, 令肠断魂消。
❖ (1)作者简介:
❖ 威廉·黑尔·怀特,小说家、评论家。长期用“马 克·拉瑟福德”的笔名发表作品。出身于书商家庭。 曾攻读神学,因在宗教方面持怀疑态度和对教师 的不满,放弃学业后在海军部文职部门工作。 1881年发表《马克·拉瑟福德自传》,讲述身为不 信国教者的精神演变过程。小说《坦纳巷的革命》 以同情的笔触刻画不信国教者和普通工人的生活 状况,另有散文及短篇小说多种。
1995 年刘宓庆教授出版《翻译美学导 论》,把源语和目的语看作审美客体, 把译者看作审美主体,在主客体的动态 作用中构建起了翻译美学的基本框架。
(2)翻译美学理论的观点
翻译美学就是运用美学和现代语言学的基本原 理,来研究和探讨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这 一理论认为,对原文和译文的审美要从语音, 文字,词语层等方面进行。
❖ 例. ❖ As once I passed, did to my heart convey / ❖ So little an image of tranquility / ❖ So calm and still, and looked so beautiful
❖ 汪译本:那么安详,那么宁静,而且那么美 丽
❖ 例2.
❖ The chestnuts and acorns dropped in showers, and the patter on the gravel was a little weird.
❖ 曹译本:栗子和橡果雨点般纷纷落下,啪嗒啪嗒敲 打着砾石地面,声音里夹杂着几丝诡异。
❖ 汪译本:栗子和橡果雨点般纷纷坠下,吧嗒吧嗒打 在砾石地上,那声音给人一种有点神秘的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