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范文模板 (4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

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

□王彤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是新闻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西方国家还把客观性原则

作为新闻媒介遵循的重要信条之一,它是新闻工作的一种专业规范。当今在我国,客观性原则也逐渐被作为新闻报道的基本特性之一,在理论上有其普遍性

和根源性,同时又与我国的现实环境密切相关。作为最重要的新闻专业概念之

一和一种新闻理念,新闻传播者在从事新闻报道时,要尊重事实,要如实地反

映事实的本来面目。新闻客观性的目的是“使有理性的读者便于实现真相”。一、客观性报道原则的含义

西方新闻界认为,客观性报道就是要求新闻报道中事实要完整,要“一分为二”地叙述,不能“偏心”只讲好的或只讲坏的,评论则要把据平衡;语言上要用

中性感情色彩的词汇客观报道即“用事实说话”,在新闻报道中只向读者提供

事实,编辑意图隐含所述事实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为此,在新闻报道实践

中要把握一个客观性原则,要有客观报道的意识和客观性报道的策略,要把客

观报道作为目标来追求。

我国所谓的客观性报道,就是呈现事实,公正、准确的反映新近发生的事实,

以事实为主,避免在报道中出现个人偏见,要把握平衡原则,展现正确、真实

的新闻,对新闻事件作全面、理智、客观的报道,以此保证报道的公正。

二、新闻报道客观性的基本内容

(一)内容的客观性

伴随客观性原则,西方新闻界制定了很多相关的采写规则。比如,官员召开新

闻发布会,记者在采写新闻时,哪些内容应该需要直接引用?哪些内容可以一

笔带过?这些都是需要认真考虑,思索的,如果记者没有遵守新闻客观性的原则,凭主观猜测,信口开河,那就是等于是在误导广大人民群众。遵守新闻报

道的客观性原则也就是尊重客观事实,在新闻的报道中要正确、全面的报道,

更不能弄虚作假,报道中提到的事实都能在真实事件中找到根据,但报道仅仅

局限于真实还不够,还要注意全面,否则必然会导致片面,这样看似真实,实

际上是在引导受众的感情仅向报道的方面倾斜,而不是全面的理性的去思考问

题。在报道中要做到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新闻语言要求简明、直白、明了、中性,在报道过程中尽量避免主观性色彩的使用,在报道主观性的事件时多引用,引用别人说的话时,不要把自己的话写进报道中,总而言之,在新闻报道

中一定要把握好两者间的关系,尽量要报道公正、客观,使受众得到客观的消息。曾经放过的影片《罗生门》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的事实客观性的

情况:对于强盗拦路抢劫、行凶杀人这一基本事实,当事者强盗、武士、武士

妻子和旁观者卖柴樵夫四人的描述各不相同。他们分别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和角

度出发,通过隐瞒或掩饰,都对事实的真相做了不同程度的歪曲。假设罗生门

式的故事是一个新闻事件,那么对这一事件的报道如何体现新闻客观性的原则?难道只是希望于绝对客观,清澈澄明的神目吗?面对这样的状况,人们对客观

性的原则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人们对新闻客观性的不同看法,归根结底,

反映出人们对媒介真实与客观真实关系的不同认识。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

客体反映主体建构的辨证统一体,这种认识虽不能穷尽,却可以在主体的实践

中不断深化。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媒介真实虽然永远不会与客观真实划上等号,但是随着人们对世界认知水平的提高和传播技术的发展,媒介真实将不断逼近

客观现实,也正是由于认识到媒介真实与客观真实的差异,人们才提出新闻报

道的客观性原则,用以约束和指导媒介真实,使之最大可能地接近客观真实。(二)报道方式的客观性

在西方的新闻界,新闻报道客观性还有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西方媒体几乎把新

闻和评论分开,新闻和评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在我国新闻界就少有区分。

新闻意味着记者必须客观地反映事实,减少自己的主观想像;而评论不同,评

论常常是由专家、高层次的记者撰写,允许有自己的主观倾向,只要不违反法

律和道德的界限,基本上是可以畅所欲言的,但评论员要求必须署名,同时还

要为自立的言论负责。西方的新闻就是新闻,评论就是评论,二者分明,这体

现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新闻仅仅报道的是一个事

实,而评论则是对新闻的理解,无论有多重的主观性都不会影响新闻,这也是

西方评论为什么必须要署名的原因所在,而新闻则未必。

在我国的媒体中,大多把新闻和评论混在一起,这样一来受众就很难分辨到底

那是新闻,那是评论,这样新闻的报道就不会起到只是新闻的效果,而会引起

主观性引导。从而在我国媒介应吸取经验,无论是报纸、电视,网络,都是必

须把新闻和评论分开,把新闻的还给新闻,把评论的还给评论,设置成不同的

版面。毕竟客观性原则并不是空口号,要实实在在的落实。尤其是注意在微观

层面上。记者在报道中应以冷静的态度叙述事实,慎用带感情色彩的文字,通

过拉开“表达距离”来体现报道的客观性,为了造成一种“距离感”,在报道

中可以适当地运用间接叙述语言即“借人嘴巴说话”。例如:“某某得知自己

的父亲病逝的消息,心里?咯噔?一下子”。这样的句式,明显带有记者主观色

彩的痕迹,如变换一下,改用间接叙述语言,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某某得知自

己父亲病逝的消息,他说他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子。可见,凭借报道对象之

嘴述说某些新闻事实,既可信,又客观。

四、新闻报道客观性的基本准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