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的企业战略创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视野下的企业战略创新

清泉集团发展规划中心刘莉

高科技武装的通讯交往、低廉的运输成本、日新月异的技术更新……全球化正以迅猛的姿态袭来,渗透到金融、政治、经济等各领域的细枝末节中,尤其随着亚太地区新兴经济体的兴起,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加速。企业作为经济活动主体,必须以一种与世界性相协调的方式来谋求发展,战略创新成为当务之急。

一、可持续发展是战略创新根本

上兵伐谋,须先观天时、察地利,古之善战者莫不通晓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之道。同理,研究企业的战略创新,第一要务就是要把准当前世界发展大趋势:数字化、全球化、绿色化、社会化、可持续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可持续发展逐步形成发达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现已成为全球共识。早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就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包括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著名的战略学者CK普拉哈拉德等人,在专题论文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是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源泉,这些创新既能提高利润,也能增加销售收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也越来越关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其中,在房地产和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地产的方兴未艾便源起于此。

与可持续发展一脉相承,两型战略是我国在全球背景下的科学发展观。两型社会试验区的设立,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二

是推进低碳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此背景下,只有以可持续发展与我国两型战略作为创新根本,才有利于形成并强化企业自生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第一时间占据产业高端、把握世界话语权、开创新时代。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以商业地产开发运营为主导、以贸易管理与酒店管理为两冀的清泉集团就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积淀十四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清泉集团因应自身战略升级的需要,自2011年开始在集团内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城市打造客厅为城市创造价值”为企业使命,从与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南推进“四化两型”战略相吻合的角度,选准了企业成长的最佳路径——倾力打造两型城市综合体。即在城市综合体建设中导入新型能源、立体生态、绿色建筑、智能交通、数字化等八大元素,采用多产业聚合发展模式,建设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新型工业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和谐宜居的生态环境体系,有效推进了“四化两型”的深度落实。

上述清泉集团正是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的成功战略升级,从以下两方面奠定了企业长期发展坚实基础,极具借鉴意义:

一方面,两型城市综合体的提出是推进我国新型城市化的有益探索,与全球推行低碳环保、关注和谐共生发展的大势高度吻合,引领了时代潮流,占据了产业制高点。

另一方面,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创新典范,清泉不仅确定了企业发展的百年大计,更成功突破了过去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把时段性产业变成可持续性产业,实现了传统的房地产开发到城市的集约高效运营的质变。

二、协同创新打造国际化价值共享平台

“凡是具有能改变已有资源创造财富的潜力的行为就是创新行为”,在企业战略转型的现实迫切需求下,如何以一种新的思维来推动政府、行业和公司之间的协作?答案是,普及协同创新,打造价值共享平台,最终带动商业模式的更新,加速企业国际化进程。

目前,和谐、包容、对话、合作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特征。而创新,则能赋予企业现有资源新的价值,并在企业变革时成效卓著。所以,创新的本质便是打造价值共享平台。

未来企业竞争将主要集中到人才、技术、品牌、管理能力等软实力领域,其关键能力是吸引和影响利益相关者来支持企业发展的能力即整合资源的能力。这要求企业战略层面开始就高度注重资源有效统筹、科学决策,改变以往单兵作业的形式,尽可能有效利用有限资源,放弃临时、孤立的策略作法,采取战略性的、系统的、整合性的措施,实现企业更长期、更高水平、更有质量的发展。

一要立足企业价值本身,以国际视野高度关注平衡共赢,致力于改善商业运作模式。在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以全人类幸福、和谐、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更多地考虑身为企业公民的责任感,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创造社会价值。清泉集团便是基于此思考,着力以绿色清泉、创新清泉、和谐清泉、法治清泉、数字清泉等五个清泉实践独特的共生模式。

二要建立政府、银行、市场、企业、员工循环共生的共享价值观体系,促进企业包容性增长。坚持互利共赢的战略,与利益相关者和合共生,对外倡导企业与社会、国家、环境等和谐发展、共生共荣,鼓励与同盟者、竞争者协同合作、资源共享、以和取利、协调发展;对内倡导企业与员工荣辱与共、和谐相处,共同成长;通过平台搭建,尽可能做到品牌共享、平台共享、资源共享、技术共享、人才共享、利益共享。

三要将全球资源纳入到创新资源体系,加速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分别从理念、人才、资本、技术、管理等方面入手,通过跨企业、跨行业、跨国界、跨文化的资源整合,研发符合全球标准的产品,为企业发展找到匹配的商业模式。譬如说,与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国际一流知名企业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吸引并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思维、掌握先进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优秀人才等,这些都是有效的措施。

四要建立智能信息服务平台,提升企业创新效率与质量。信息技术推陈出新,网络信息平台已成企业间、国际间交流的重要渠道。协同创新的有效落实需要善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及时信息反馈机制,大力拓展B To B和B To C,利用物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自上游采购、中游造到下游市场的无缝信息对接,有效对接新型信息化。

三、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新型商业模式

“凡是愿意把市场营销作为战略基础者很可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风险获得产业或市场的领导地位”。彼得·德鲁克在其著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谈到,“检验创新的标准往往是它为用户做了什么,是否能为用户带来更大好处,能为社会带来更多财富以及更高的人才满足。”这说明,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创造新的用户价值,一切脱离用户需求、脱离市场的创新都是无稽之谈。

我们先来看看今天的企业营销环境和用户们正在经历怎样的变化:一是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让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和选择的困惑,品牌导向左右用户购买决策;二是社会化媒体风行,实时沟通与公关时代到来,消费者越来越多地把握了交流主动权,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发生了本质性变化;三是传统营销已失效,更多的营销理论不仅强调赢得用户,而且强调长期地拥有用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