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语言学习词典的释义要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语言学习词典的释义要求

商务印书馆毛永波

语文词典解释字词,具有共同的一种作用,就是教学的功能。为了有效地发挥教学功能,在解释字词时就应按照不同的读者对象,采取相应的释义方式和释义语言。儿童语言学习词典是实施儿童语言教育的一个方面,国内外心理语言学研究者越来越深入地认识到,语言教育应该遵循语言习得的规律,应该重视儿童的语言基础和生活经验。编纂儿童语言学习词典借鉴吸收儿童语言习得方面的研究成果,用易于为儿童理解接受的方式来释义,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国内通行的儿童词典主要有《新华字典》、《新编小学生字典》、《儿童辞海》等,其中《新华字典》自五十年代编纂出版以来,历经数次修订,发行量达三亿多册,是中国儿童学习语言文字最重要的启蒙工具书,深刻影响了几代人,其中的得失尤其值得认真总结。下面我们通过分析几部词典,总结目前国内儿童学习词典编纂的成就和尚须努力的几个方面,试图归纳出儿童语言学习词典释义的几项原则。

一、释义的准确度与模糊度

释义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儿童学习词典释义的准确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编纂者准确表述释义内容;另一方面,学习者准确接受理解释义内容。这就要求词典的词义解释要依据儿童的心理发展,运用适合儿童的语言发展的方式表述出来。举一个释义的例子来说明:

盐①食盐,有叫“咸盐”。化学成分是氯化纳,有海盐、池盐、井盐、岩盐等。②盐类,化学上指酸类中的氢根被金属元素置换而成的化合物。(《新华字典》)盐食盐,有咸味的调味品,主要化学成分是氯化纳。有海盐、井盐、池盐、岩盐等。(《新编小学生字典》)

盐①食盐:盐巴|盐田|精盐|椒盐。②无机化合物。常温时为晶体,熔点较高,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如氯化纳、硝酸钠、硫酸铜等。(《儿童辞海》)

我们知道,词语的意义有日常语文义、专科术语义、文化内涵义,词典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解释词语的意义。上述几部辞书对于“盐”的解释虽然简略,却涉及到语文义和术语义的关系问题,它们都把语文义的解释排在首要位置,“盐”就是日常生活中的“食盐”,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而对于术语义,虽然解释简洁准确,但对于读者,要想理解掌握,必须首先确定它是否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范围之内,其中的化学术语对于儿童而言,不免过于艰深。

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日常语文义是儿童语言习得的主要对象,专科术语义是知识学习的结果,文化内涵义更是长期语言浸润的成果。研究者还认为,儿童对词义的掌握局限在日常语文义,难以把握专科术语义,因此,儿童如果掌握了日常语文义,就应视为已经掌握了词语意义。

研究者观察到儿童在这一时期解释词义的特征,儿童解词在开始阶段采取个体列举法和外形描述法,其后采取功能叙述法,进一步采取简单归纳法。

借鉴这些研究成果,反过来看儿童词典的解释,我们就会觉得有一些不满足,“盐”的词义可以是生活中普普通通的“食盐”,也可以是一种化学品,此外也可以是活用的隐喻意义。上面提到的几部词典对“盐”的解释都不能完全适合儿童的阅读需求,比如说,食盐在日常生活中究竟有多少种,食盐从哪里来的,食盐的颜色怎么样,食盐的味道又如何,食盐的用途是什么。而这些正是儿童解释词、儿童理解词的语言发展阶段所要求的。我们试着按照这种要求,把“盐”解释成下面的样子:

盐食盐,有咸味,白色颗粒状,用作食物调味品,主要从海水里面获得:精盐|椒盐|海盐|盐巴。

词典解释词语,就是为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词。我们已经知道,儿童最初学习理解词义,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特别感兴趣。因此,儿童词典的释义就要有针对性,重视描述事物的颜色、形状、质地、声音、味道等,这一点是非常必要的。我们选取“盐”的释义为例进行剖析,舍弃了所谓精确的专科术语,目的在于说明兼有语文义和术语义的词语如何下定义才更易于理解。在我们的语言中有大量的词语与此相似,例如“声、光、电、草、木、虫、鱼“等等,诸如此类的名物词在儿童词典中我们不妨首先考虑它们的语文义。

还有一些词语只有语文义,没有术语义。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讲到:“可是我们没有一种准确的方法来给‘爱’或者‘恨’这样的一些词下定义,这样的一些词涉及到好些还没有准确地加以分类的环境——而这些难以确定意义的词在词汇里站了绝大多数。”对于这些词语,词典通常采用的释义方式多种多样,时贤多有论述,这里仅就与儿童词典有关系的释义的理解度和可接受性,结合举例谈几点想法。比如“爱”可以有两种释义方式:(1)爱喜爱。

(2)爱对人和事物有亲密的感情。

(1)是用相近或相类的对等词语来解释被释词,(2)是用下定义的方法来释义。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前者简明扼要,容易理解,但有互训之嫌;后者表述得比较准确,但过于严谨,不易直截了当。再比较一个更明显的例子:

发狂发疯。

发狂精神受到刺激而发生精神病的症状。

遇到这种情况,释义就需权衡取舍,应该考虑词典针对的对象,释义的准确性是与对象接受的准确度相一致的。用对释词来解释词语常受到研究者批评,认为容易产生循环定义。其实,一部词典本身就是一个封闭的释义循环,是词语相互定义的体系,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选择释义语,从而减少不良循环。在通行的辞书经常使用类似下面的对释方式:恨①怨,仇视:~入骨髓.②懊悔,令人懊悔或怨恨的事:遗~.(《新华字典》)

恨①仇视,有怨气:仇恨|怨恨。②懊悔,不满意:悔恨|遗恨|恨事。(《新编小学生字典》)

以单字作释义语的弊病非常明显,意义的解释容易陷入循环,比如《新华字典》中“恨”的释义词“怨”就是一个多义词:

怨①仇恨。②不满意,责备。(《新华字典》)

这样的释义循环是一种不良循环,在儿童词典中尤其应该避免出现。对释词至少应该用多音节的词语。

比较而言,纯粹语文类的词语的释义交叉使用对释词释义和下定义方式两种。由于对词义的概括方式的不同,词义的内涵和外延的规定性也就有差别,词语的适用范围、词义之间的对等性也相应地不同,我们用准确度和模糊度来解释这种情况,用科学术语定义,准确度高,但不易于理解;用语文词义下定义、解释,模糊度高,但在一些情形下,具有模糊色彩的释义用语和方式反而更易于为读者掌握。因此,儿童词典释义的某种模糊性反而是一种准确性的表现形式。

二、核心义与从属义

多义词的义项分合同样要根据词典对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儿童词典的义项要简明而概括,重点选择和解释核心义,使读者在理解了主要意义后,基本能够推断出基于核心义的用法意义,对于引申义、转义、比喻义等从属义要根据使用的广狭和推断的难易程度来决定立项。

认知心理学家的研究认为,词汇是开放性的,数量很大,儿童对于词汇的掌握,对于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