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蹲下来和幼儿讲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师蹲下来和幼儿说话
“蹲下来和幼儿说话”是从学前领域的各类从业人员口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课堂上的教师、讲座中的专家学者,幼儿园的管理者等,大家讲到师幼关
系时,都会不约而同的引用“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用以说明老师应该尊重孩子、从孩子的视野看世界,与孩子平等相处。为了证实这句话的实用意义,有
记者进行专门调查得出回答“记者为了弄清为什么每次出门孩子总是嚷嚷要大
人们抱,于是全程跟踪了一个4、5岁的孩子随母亲逛王府井大街,从孩子的视角拍摄下孩子所见到的一切,结果令人惊讶。画面中孩子见到的不是多姿多彩
的花花世界,而满是一条条人们匆匆行走的腿,这就是孩子眼中的世界!大人
们一直以为是因为孩子偷懒怕累,不愿自己行走而叫大人抱,谁曾去想别的原因。”1
在长期与幼儿园教育实践的紧密接触中,笔者渐渐发现,教师在和孩子
进行互动时,蹲下来的情况并不多见。即使确信这句话正确性的自己,也经常
难以做到这一点。这使笔者产生了疑问:以幼儿教师“身势语”、“体态语”、“肢体语言”、“非言语行为”等为重点,进行相关调查、整理和分析。
身势语分为肯定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两种,肯定性评价包括微笑、点头、
抚摸、拥抱、击鼓掌、惊异、手势Ok或v、关心或倾听;否定性评价包括远离、皱眉、摇头、无奈、严肃、忽视、轻视、生气、盛怒等。教师采用的积极非言
语评价行为多为微笑和抚摸,消极非言语评价行为多表现为严肃、皱眉和生气。研究中还提出,教师的积极性非言语评价会直接导致幼儿的积极反应,反之亦然。秦旭芳(2002)则从幼儿社会性行为如翘拇指表示肯定,鼓掌表示鼓励等。常用身势语如下
蹲——双膝或单膝蹲下,目光与幼儿平视;
弯腰——教师双腿直立或微曲,上部肢体下倾,俯视幼儿;
坐——教师坐在凳子或其他物品上,身高与幼儿持平,目光平视;
站——教师躯干直立,俯视幼儿。
调查发现,在教师坐着、蹲着与幼儿互动时,互动的持续时间一般较长。弯腰与站着和幼儿互动时,则常是较为短暂的互动。
在三类不同级别的园所中,教师的身势语呈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在蹲这一身势语的互动中,省示范园教师采用这一身势语和幼儿互动的频率最高,次之的是普通园。而在市示范园中,教师“蹲”这一身势语出现的频率则远远低于其他两种级别的园所。
在“弯腰”这一身势语的互动方面,省示范园教师仍然呈现出了这种倾向性,这一身势语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其他两种园所。其次为市示范园,普通园的教师弯腰与幼儿互动的次数相比最少。
在“坐”这一身势语的师幼互动事件中,以普通园教师出现的频次明显高于其他两类园所的教师,但与省示范园教师间并未呈现出统计上的差异性,在这一身势语中,市示范园教师出现的频次明显低于其他两种园所。
在“站”这一身势语的互动事件中,省示范园教师出现这一身势语的频率远远低于普通园与市示范园。普通园与市示范园教师出现的频率比较接近,出现的频率都较高。
通过对数据对比发现,在蹲这一身势语的互动事件中,仅小班教师与其他两个年龄班的教师存在差异,在弯腰身势语的互动事件中,大班与中班、中班与小班的教师之间差异显著,大班与小班教师之间差异不明显。坐这一身势语的互动中,三个年龄班教师之间的检验结果均未呈现差异。在站这一身势语的互动事件中,中班与其他两个年龄班
的教师之间存在差异,而大班与小班教师之间差异不明显。
这说明,小班教师更倾向于采用蹲下来的方式与幼儿互动,频率远远高于
其他两个年龄班,而大班和中班较为一致,教师较少采用这一互动方式,出现
的频率都较少。小班与大班教师在弯腰身势语上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其中小
班的频次稍高于大班,中班教师则较少采用这一身势语进行互动。坐的事件中,虽然小班教师的频次高于其他两个年龄班,但在统计意义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站的互动事件中,中班教师出现这一身势语的频率高于大班和中班,说明教
师更倾向于采用这一方式与幼儿互动。
对不同身势语事件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频率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在蹲这
一身势语的互动事件中,发展型教师出现的频率最高,成熟型教师次之,而新
手型教师出现得最少。在弯腰这一身势语的互动中,成熟型教师更多在这一身
势语上表现出倾向性。其次是发展型教师,新手型教师出现这一身势语的频率
同比依然是最少的。坐这一类型的互动中,新手型教师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另
外两种类型的教师。站这一身势语中,三种类型的教师未在统计上显示显著差异,说明虽然具体的频次有所差异,但是三种阶段的教师采用这一身势语的倾
向是较为一致的,即在互动过程中,一半左右都是站着与幼儿沟通的。这说明,教师倾向于在区角活动、自由活动、体育活动等气氛相对轻松自由的场景中,
蹲下来与幼儿互动,而在组织计划性较强的教学活动中很少采用这种互动方式。弯腰的互动则更多出现在生活活动、教学活动、过渡活动等需要教师更多照顾
幼儿、关注幼儿情况的活动中。坐的互动则倾向于发生在组织、计划性较强的
教学活动中。站这一身势语的互动事件在各个场景中出现的频率都是比较高的,在对幼儿的生活照顾、教学活动等方面尤为突出,而在区角活动、自由活动、
游戏活动等控制性较弱的活动中很少出现。由此看来,在教师站着发起的互动中,管理性互动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情感性互动频率相比最低。在教师
蹲着发起的互动中,教育性行为、情感性行为发生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行为类型。管理性行为明显低于其他行为类型。
由此看来,在教师站着发起的互动中,管理性互动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情感性互动频率相比最低。在教师蹲着发起的互动中,教育性行为、情感
性行为发生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行为类型。管理性行为明显低于其他行为类型。
由此可知,教师采用蹲、弯腰两种方式回应幼儿的互动行为时,接受率最高,对幼儿发起的互动没有反应的情况最少。站着回应幼儿时接受率最低,而
拒绝幼儿的情况多发生在这一身势语的互动中。对幼儿的互动无动于衷的情况
也较多。
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站这一教师身势语在师幼互动过程中,以绝对优势存在。在所有互
动事件中,不同身势语互动事件之间在频次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站这一类型
远远超出了其他类型,特别是在与蹲身势语互动事件的对比上,形成了强烈反差。在园所级别、年龄班、教师发展阶段、班级编制等因素上,四种身势语类
型互动事件出现的频率存在差异。
第二,师幼互动时间整体偏短,在弯腰、站两种身势语的互动事件中尤为
突出。在教师坐着、蹲着与幼儿互动时,互动的持续时间一般较长。弯腰与站
着和幼儿互动时,则常是较为短暂的互动。
第三,在不同的场景中,各种身势语出现的频次存在差异。在区角活动、自
由活动、体育活动等气氛相对轻松自由的场景中,教师更多蹲下来与幼儿互动,而在教学活动这一场景中出现的最少。弯腰则更多出现在生活活动、教学活动、过渡活动等需要教师更多照顾幼儿、关注幼儿情况的活动中。坐则倾向于发生
在有组织、有计划性的教学活动中。站在组织计划性较强的教学活动中出现的
更多,而在区角活动、自由活动、游戏活动等控制性较弱的活动中很少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