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配电网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

10kV配电网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
10kV配电网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

10kV配电网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

发表时间:2018-07-05T17:03:05.03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9期作者:张浩

[导读] 摘要:10kV配电网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贯穿可研估算、设计概算、招投标报价、竣工结算、财务决算全过程。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渭源县供电公司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 748200)

摘要:10kV配电网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贯穿可研估算、设计概算、招投标报价、竣工结算、财务决算全过程。在造价管理日益规范的大背景下,配电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关键在于设计深度,始终坚持全寿命、全要素、全方位的管理理念,协调平衡好工期、质量、安全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实现工程造价的最优化、各方利益最大化而非造价最低化。基于此本文分析了

10kV配电网工程造价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工程造价;设计深度;全方位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1.资金结余率高。国网公司为防止法律风险,切实做实费用审核,在技经业务全覆盖的背景下,引入了“先审价,后外审”的施工费用审核机制。近年来,剔除价格波动因素,大多数配网工程结余率较高,决算较概算结余金额超出正常范围,表现在结算两个阶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费用核减,以施工费用大量核减尤为突出,造成工程整体投资效益下降。

2.取费虚高冒估。目前绝大部分配网工程,不提前介入开展现场勘察、测量、物料精准计算、地形及运距现场核实后编制可研初设,而是依据经验(或留存的历史资料)“闭门造车”、“拍脑袋”编项目,估材料、估规模、估造价等,工程实施效率低下。直接影响到各环节造价的准确性,造成初设概算、报价及合同均存在虚高的现象。

3.施工效益难以保障。合同、报价及批准概算中存在的大量虚高费用,施工合同费用难以保障。初设计列工程材料不实,造成物资提报不准确,若少计列材料,则施工阶段造成窝工直接导致人工成本增加。由于农配网所有物资必须通过协议库存招标并供货,且每年仅有11月、2月两次协议库存申报机会,工程实施中出现物资短缺时,只能等待后期补招,工程实施效率、效益难以保证,制约工程合理取费;若多计列材料则在结算阶段,剩余物资将抵减相应金额施工费用(物资归属施工单位),势必侵蚀施工单位利益。

二、成因分析

1.设计深度不符合要求。网工程可研项目储备阶段,由于现场察勘制度落实不彻底,现场土方、土质、地形、运距、路径、工程量、物资消耗量等参数未准确计列,导致估算费用偏离实际费用,为后期实施埋下隐患。进入初设阶段,一方面,对发现与可研地形不符、运距不足等问题,若要据实计列,提高施工费用比例,由于“初设规模不得少于可研工程规模”之原则,加之所有项目明细及规模,省发改委批复时已具体到个体分项,无法进行调整,制约初设阶段合理费用的计取。另一方面,设计方案未达到最优化,导致全寿命周期内无法达到成本最低,后期运维成本大。招投标阶段施工单位勘察不到位,各类取费虚高冒估,施工阶段由于前期工作不到位,签证变更审批难度较大。结算分项审核时,对于竣工后根据现场据实计取的运距增加、地形调整等,全部按照前期已批复的分项概算基础进行核减。究其根源是设计深度不到位,前期管理严重缺位引起的一系列问题转嫁到了后期施工阶段乃至结算阶段。

2.从业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配网工程可研、初设及结算主要由县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人员进行编制,从业人员基本都是非造价专业毕业,大多都无从业资质,半路出家参与管理。造价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对定额的理解深度不到位,现场实地查勘要求落实不彻底。在前期凭靠一定的经验开展工作,导致一些多计虚高的费用计入概算中。在投标报价时,不认真对照初设概算费用构成,进行认真分析而精准报价,仅以最高限价为基础编制报价书并投标。在施工及竣工结算时,不尊重初设时的取费、地形、运距等原则,总是本着“漫天要价”的心态来开展。审价及外审时,遵照省公司及合同约定“结算不得超概算、亦不得超报价”的原则进行审核。由于报价分项不对应,导致费用大量核减,特别是青赔、余物拆除等其它费用部分核减额度大。

3.各方参与度仍然不到位。配网工程造价管理不仅仅是建设单位的任务,也应是政府项目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运维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共同的任务。只有各方建立完善的协同工作机制,才能实现造价的有效控制。可研、初设项目审查阶段运维单位未参与进来,后期实施过程中停电方案、设计方案可操作性等因素影响到配网工程建设工期。进入施工阶段,现场管控不到位,没有进行技术交底,未按照施工设计图进行施工,施工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典型设计不到位,导致质量工艺不达标,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规模,造成实际工程量与设计量存在一定偏差。

三、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对策

1.以设计为重点,务必现场勘察,做好前期工作。高度重视并切实落实国网公司“可研、初设、施工图一体化完成”的要求,项目储备、特别是可研编制过程中,认真开展现场勘察、测量、核实工作,准确完成工程规模统计、所需物料精准计算、地形、运距据实计列,为确保后期费用合理、充足,符合费用控制在±5%之内考核标准等要求,使得工程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初设坚持现场全面勘察、据实计列材料、准确计列费用的原则开展并完成。可研、初设精准是根本,据实结算是原则,各单位后期结算时,必须遵循初设时的分项取费、地形、运距、竣工图准确工程量完成结算,杜绝结算虚高现象。认真依照概算编制报价,做到分项对应、精准,最高限价合理。目前农配网工程由昊源公司完成报价书编制及投标工作,今后,由县公司实施的农配网工程,县公司必须全力配合昊源公司完成报价书编制及投标工作,确保报价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证施工效益。

2.加强多角度业务指导,切实提高技经人员专业技能。地市供电公司多与外审单位衔接,搭建培训平台,对县公司技经人员进行专业指导,重点培训内容为近年核减费用主要事项及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预算定额专业基础知识。在可研估算、初设概算阶段聘请外审专家进行评审,现场指导造价取费,减少一些多计虚高的费用。同时鼓励造价从业人员多进现场学习施工流程,地市公司层面定期组织县公司造价经验交流讨论,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劳动竞赛比武中,形成比学赶超的劲头,持续提升公司整体造价管理水平。

3.各方协调配合,实现全方位造价控制。10kV配网工程要想实现造价的有效控制、过程的精益化管理,就需要建设单位、运维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政府项目主管部门等各方站在不同的专业角度,提出建设性、可操作的方案或建议,并充分考虑相关费用,为工程的实施减少不必要的阻力。在施工阶段,仍需设计单位、运维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安监部门参与进来,做好技术交底,加强现场管控,加强“三个项目部”建设,确保工程量、工艺、质量、安全和工期等符合要求。施工单位在做好做准报价的前提下,对发生的交叉跨越、现场签证等做好过程资料及佐证材料的整理归集。同时编制完整全面的杆塔明细表、准确结算材料,以保证资料的一致性。工程现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