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七七”事变前的日本侵华编年史
3、制造华北事变(1935年)
(二)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广田弘毅内阁 1936年,广田弘毅内
阁侵略计划: 南攻南洋群岛,北攻
西伯利亚,先打中国。
2、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开始全面侵华
七七事变后日军占据北平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军民奋力反抗的情景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 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 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 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作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 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寒食节与古人 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关。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 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后来则有了“感恩”意 味,更强调对“过去以及先烈”的怀念和感谢。
松 山 战 役 遗 址 • 远征军仁安羌义救 盟军
加拿大华侨集会,议决募捐巨款,支持抗日
马来亚森美兰华侨捐献给八路军的救护车
国际友人支援中国抗日
白求恩 (1890— 1939年),加拿大共产 党员,国际共产主义战
士,著名胸外科医师。
3、组织参加联合国 1942年1月,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
2、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1)力量源泉:民族团结 (2)精神动力:爱国主义 (3)自强条件:综合国力 (4)立世原则:和平发展 (5)归根结底:党的领导
共产党万岁! 民族大团结万岁!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抗战胜利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四 弘扬和学习抗战精神
抗战精神的主要内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 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 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必胜信念;
继
缅
往
怀
开
先
来 《站在烈士纪念碑前》 烈 誓词
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位于四 川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主 碑41.30米,耸立于元宝山顶, 由红军战士铜像、碑体,基座组 成。红军战士铜像高14.80米, 双手高举成“V”字形,象征胜 利。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是中 共中央、中央军委为纪念红军 长征这一人类史上的奇迹而决 定修建的。它是红军长征总纪 念碑。
黄继光
杨靖宇(1905—1940年)
(二)新时期的抗战精神
2010年4月青海玉树震救援现场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地震救援现场
2010年8月甘肃舟曲 特大泥石流灾害救援 现场。
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
2008年北京奥 运会成功举办
国防科技实力不断提升 2010年10月1日嫦娥2号升空
(三)抗战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雷锋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 那个大一点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沟走去, 宁可自己淋得透湿,一直走了两个多 小时,才把她们母子送到家。
“向雷锋同志学习”毛主席的题词。
后来,中央决定,把3月5日定为雷锋纪念 日。
4、百团大战(1940年8月—12月)
5、形式多样的敌后游击战 (1)地雷战 (2)地道战 (3)麻雀战 (4)破袭战 (5)车轮战 (6)围困战
(三)战略反攻阶段(1944年1月—1945年8月)
1、豫湘桂战役(1944年4月—1945年1月) 国民党军队大溃败,军队损失50多万兵力,丢失了拥有
雷锋,原名雷正兴, (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 享年22岁,雷锋出生 在湖南省长沙望城县 简家塘一个贫苦农民 家里。因为这一年是 农历“庚辰”年,所 以给他取了个小名叫 “庚伢子”。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锋见 公路上一位妇女怀里抱着小孩,手里 还拉着小孩,身上还背着包袱,在哗 哗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忙 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大嫂从外地 探亲归来,要去十几里外的樟子沟去, 她着急地说:“同志啊,今天雨都把 我浇迷糊了,这还有孩子,我回也回 不到家啊!”
•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 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 抵抗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 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出 现了东北义勇军和各种抗日武装。1936年 2月,东北各抗日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 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联军团 结广大群众, 进一步开展了广泛持久的抗日 武装斗争,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 国抗战。
1949年12月,中央
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 8月15日为抗日战争 胜利纪念日。1951年 8月13日,周恩来总 理签署中国人民政府 政务院通告,规定9 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 利纪念日。
三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督促日本投降; • 1945年8月9日,朱德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动员
(一)“七七”事变前的日本侵华编年史
• 明治维新(1867-1868年)
2、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 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 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 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 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 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 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 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 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 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 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4、日本投降
日本天皇投降诏书
日军士兵投降图
《大公报》:日本投降矣! 《中央日报》:日本已无条件投降
5、受降仪式
5、受降仪式
1945年9月9 日,中国陆军 司令何应钦在 南京陆军司令 部礼堂接受日 本侵略军参谋 长小林浅三递 交的投降书。
5、受降仪式
抗战数据: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共进行 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 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 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战争结束 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 伪军146万余人。
1931年9月18日,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 军炮击中国东北军的北大营并向沈阳进攻,制 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19日,日 军侵占沈阳,几天之内又占领长春、吉林等地。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九·一八”事变 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 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 图为日军占领沈阳城
• “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 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3、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
中国军队沿江防守
日占领武汉时的情形
(三)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1、日本在其占领区的残暴统治 (1)台湾(长达50年)
这是日本在台湾殖民统治期间推行“皇民 化运动”,强迫台湾同胞学日语,穿和服, 但这一家人暗中穿着中国传统服饰合影。
遭日军屠杀的我台湾抗日义军
( 3 )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日军在占领区实行“强化治安”与“奴化教育”
一名日本军官教中国孩子写日语字母
日军屠杀中国人
•
中国抗战直接伤亡人口合
计可能在4100万以上,合战时失
踪被俘等项数字,战争直接给中
国造成的死亡、伤残及失踪等项
人口损失共计超过4500万人;而
从人口损失的角度看,抗日战争
时期中国人口损失总数应在5000
国家宣言》。 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宪章》签字后,中 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联合国家宣言签字仪式
1、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第一、捍卫主权意义 捍卫了祖国主权神圣不可侵犯、领土的完整 第二、意识觉醒意义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在精神上、组织上统一 第三、促进团结意义 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 第四、国际影响意义 有力配合和支援了世界各国的反法西斯战争
(2)东北 1932年成立伪满洲国
(3)南京伪国民政府
1938年汪精卫投降日本,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 京成立“中华民国政府”。
2、 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1)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2)疯狂掠夺资源 直接损失:1000亿美元 间接损失:5000亿美元
大同煤矿遇害矿工“万人坑” 图为热河省阜新七家子煤矿赤 身背煤的矿工。
一切力量,广泛进攻 ;
• 1945年8月14日,日本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 •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广播了“终战诏书” • 9月2日,日本代表在美军密苏里号上投降 • 9月3日,这一天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 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
联合盟军作战 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与情报。
2007年是“九一 八”事变76周年。 位于沈阳市柳条 湖附近的“九一 八”历史博物馆 迎来了众多参观 者。
9月16日,一名工作人员从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前 经过。去年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75周年。除 事变爆发地沈阳将举行撞钟鸣警仪式外,辽宁全省其余13个 城市将在9月18日晚9时18分与沈阳同时拉响警报,警示 人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万人以上。
日军屠戮婴儿
二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
1、淞沪战役 1937年8月13 日—11月12日 投入70万人,毙 伤日军4万人。
2、忻口战役 1937年10月13日—11月2日,歼敌逾万,国共合击典范。
3、徐州战役 1938年1月—5月,国民党投入军力60余万人。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 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 碑。纪念碑总高37.94米,碑座 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 下层座为海棠形,上层座呈方 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 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 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 以“虎门销烟”、“金田起 义”、“武昌起义”、“五四 运动”、“南昌起义”、“抗 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 为主题。
上甘岭精神、黄继光精神、邱少云神…… 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 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
神、抗震救灾精神…… 其中蕴含的牺牲与奉献精神,无不与抗
战精神一脉相承。
五 英雄人物的光荣事迹 (缅怀先烈)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146座大小城市,6000万人口的2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2、八路军、新四军发动大规模攻势
1945年,八 路军、新四军向 日军发动了大规 模的春、夏季攻 势,扩大了解放 区,打通了许多 解放区之间的联 系。
3、太平洋战场
1945年8月, 美国军队在太平 洋战场上对日作 战胜利,逼近日 本本土。8月6日 和9日,美国在 日本的广岛、长 崎投掷了两颗原 子弹。
4、台儿庄战役 1938年3月24日—4月7日,李宗仁总指挥参战部队4.6
万人,伤亡7500人 ,歼灭日军1万余人 。
血战台儿庄
5、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1938年5月—6月,《论持久战》
6、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
(1)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115师,林彪总挥。
(2)雁门关抗战
(二)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万众一心、共赴国 难,开拓创新、勇走 新路,一贯的民族团 结意识和民族创造精 神,帮助中国人民攻 克了一个又一个的艰 难险阻,赢得了抗日 战争的胜利。
董存瑞
舍生忘死、前赴 后继,坚持正义、追 求和平,一贯的民族 英雄气概和民族奉献 精神,让中华民族粉 碎了侵略者的痴心妄 想,始终屹立于世界 民族之林。
主要内容
•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 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 四、弘扬和学习抗战精神 • 五、英雄人物的光荣事迹
一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 侵略战争
(一) “七七”事变前的日本侵华编年 史
16世纪,日本 倭寇开始侵犯中 国福建沿海地区。 图为明朝初期, 日本侵犯图。
1、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1939年1月) 成立“防共委员会”制定“防共、限共、溶共、反共” 策。
2、制造反共磨擦—— 皖南事变 (1941年1月)
皖南事变中,遇难的新四军副军长项英
3、创建根据地
创建了16个敌后根据地
晋察冀 晋冀豫 晋绥 冀鲁豫 豫鄂边 豫皖苏 皖东北 皖东
皖南 皖中 苏南 苏中 苏北 山东 东江 琼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