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与傅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铎与傅山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王铎与傅山——行草四题

梅墨生

明代万历(1573--1620年)至崇祯(1628--1644年)的七八十年间,“天下之势,如沸鼎同煎,无一片安乐之地。贫富尽倾,农商交困,流离转徙,卖子抛妻,哭泣道途,萧条巷陌”[1],真个是“举国如狂”,一片混乱。明清之交不仅是一个社会政治天翻地覆的时代,也是文学艺术剧烈变革、人才辈出的特殊历史时期。社会动荡,朝代更叠,使得士林与山林人物莫不笼罩在一种忧患的氛围中。在这样一个风云际会的考验面前,历史选择了不同人物,不同人物也选择了各自的历史。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号痴庵,又号嵩樵,另署烟潭渔曳。河南孟津人。明天启(1622年)进士,累擢礼部尚书,福王时为东阁大学士。入清,官至礼部尚书,溢文安。傅山(1607--1684年),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名山,字青主。别号极多。山西阳曲人。工书画印,精医。明亡后,隐居侍母,行医济世,秘密从事反清活动。康熙中征博学宏词科,被强异至京,以死拒。授中书舍人,仍托老病辞归。王、傅正是此际的两位遭际与襟抱殊为相异的人物。但不管他们的生活经历如何,却有一点相同,那就是均能以翰墨传名于世。作为17世纪民主主义的思想先驱,傅山在明亡以后,一直以遗民自居,高蹈遗世,富有强烈的民族气节,因而倍受后人钦仰,书法为世所重,理之固然,他的着名书论宣言“四宁四毋”,无疑更

增大了他的书法影响。而曾任明朝东阁大学士,在南京陷落时却降清出仕的王铎,自然要被世人轻视甚或唾弃。然而,虽然他身为贰臣,政治上“大节有亏”,书法声誉却未稍减,遗墨亦倍受后世珍赏。不妨援引清代杨钧《草堂之灵》中《记觉斯》的一段话,或可作注:

与郎园闲谈,邮园问日:“世间魔力何者最大”余答日:“笔墨最大”。故赵

孟颊,王觉斯之流,亦能千古不泯。

自书石湖等五首诗卷(局部)王铎(插图)

明季书坛,一派帖学天下。晚明董其昌造“平淡”之极,随后因袭风盛,书法日渐萎靡。逮及清初,康、乾二帝推重赵、董,朝野效法,概莫能外,造成了书法自身生命的低落。一时间,有识之士纷纷崛起,各树大纛,举起了挽狂澜于既倒的反叛董、赵“正统”的旗帜。这一旗帜是由王铎揭其竿、傅山扯其旗的,在纷乱的书法时代,高扬了浪漫主义的个性与创造精神,对于此后的书法发展产生了不可轻忽的深远影响。清代梁献认为:“明季书学竞尚柔媚,王(铎)、张(瑞图)二家力矫积习,独标气骨,虽未入神,自是不朽”。显然梁氏把张瑞图算在此内,而未及傅氏,大概是因为他尚未看到傅山美学思想的冲击力与革命性。

刘熙载是主张“书如其人”的,他认为:“贤哲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沈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2]。显然,王铎与傅山的草书都不容易划到“温醇”与“秀颖”两类中去。王铎书法风格的主调应该属于“沉毅”一类,傅山书则近乎“历落”。按照互为因果的道理,王铎就该是书中之“骏雄”,傅山自是“畸士”了。启功先生就曾盛赞:“(王铎)可谓书才书

学兼而有之,以阵喻笔,固一世之雄也。”并有句云:“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3]持此论者,无独有偶,沙孟海先生也曾说:“(王铎)在于明季,可说书学界的‘中兴之主’了。”[4]林散之先生更认为他“自

唐怀素后第一人”。

由于王铎以明朝阁臣而入清为仕,他的书法长期受到冷落。随着时光之消磨,人们以政治取舍的观念渐淡,王铎书法的独到魅力因此日显,故而近年来得到了重新评价和关注。其中韩玉涛先生从美学的高度对王铎书法进行了再认识,他把王铎书法的美学思想概括为“魔鬼美学”,“在艺术,尤其是在美学上,确乎有惊人的成就”,并指出了其隐含的矛盾性。(5]这是极有见地之论。王铎传世的行草书作品确确实实传达了一种深沉奇诡的思想情绪。艺术语言的沈毅骏宕,仿佛在告诉人们,他是别有滋味在心头的。“万事无如杯在手,百年几见月当头”的诗句,正表现了他的落寞与伤感;而“我无他望,所期后日史上,好书数行也。”[6]又透露了他的埋首翰墨与艺术心志。王铎没世已340年,可以令这位在隐痛中度过八年宠辱余生的书之骏雄欣慰的是,他终于在中国书法的历史上留下了“好书数行”。如:《行书诗翰四首卷》(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草书杜诗卷》(辽宁省博物馆藏)、《行书赠公微词丈五律诗轴》(开封市博物馆藏)、《行书杜子美赠陈补阙诗轴》(开封市博物馆藏)、《孟津残稿》(洛阳市博物馆藏)《忆过中条语》(刊《中国书法》)、《临柳公权帖》(启功藏)、《题柏林寺水诗轴》(刊《中国书法》)、《临豹奴帖轴》(刊《中国书法》)、《草书野鹤陆舫斋诗卷》(湖北省博物馆藏)、《行书奉孝翁社长诗卷》(刊《书法丛刊》)、《诗卷》(日本高鸟槐安氏藏)、《草书投野鹤诗卷》(美无名氏藏)、

《行草锥州香山作诗轴》(刊《书法丛刊》)等等作品,集中代表了王铎的“好书”,当然也代表了他的书法风格。不妨对他传世的代表作进行一番

风格分析。前人认为:

文安学问才艺,皆不减赵承旨,特所少者蕴藉耳。

—清·王宏《砒斋题跋》余于睢州蒋郎中泰家,见所藏觉斯为袁石愚写大楷一卷,法兼篆隶,笔笔可喜。明季工书者推董文敏。文敏之丰神潇洒,一时固无有及者。若据此卷之险劲沉着,有锥沙印泥之妙,文敏当逊一筹。

—清·张庚《国朝画微录》京居数载,频见孟津相国书,其合作者,苍郁雄畅,兼有双井、天中之

胜。

—清·郭尚先《芳坚馆题跋》王铎书得执笔法,学米南宫,苍老劲健,全以力胜;然体格近怪,只为名

家。

—清·梁献《评书贴》

王觉斯铎,魄力沉雄,邱壑峻伟。笔墨外别有一种英姿卓荤之概。殆力胜于韵者。观其所为书,用峰险劲沉着,有锥沙印泥之妙。

—清·秦祖永《桐荫论画》张果亭、王觉斯人品颓丧,而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岂得以其人而废

—清·昊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

明人草书,无不纵笔以取势者,觉斯则纵而能敛,故不极势而势若不尽,

非力有余者,未易语此。

—马宗霍《霎岳楼笔谈》

文安健笔蟠蛟螭,有明书法推第一。

—吴昌硕诗句

前人评价王书,其审美感受的抽象概括是:险劲沉着—锥沙印泥之妙—苍郁雄畅—苍老劲健—全以力胜—纵而能敛—不极势而势若不尽—魄力沉雄—力胜于韵—健笔蟠蛟螭。同时,提出批评:所少者蕴藉——体格近怪。

显然,王书的风格特征在前人眼里突出体现为“险”、“苍,,、“雄”、“劲”、“力胜”。这说明,王铎行草书没有完全皈依二王的正统书法的痕迹,无论是向古代书圣的标准看齐,抑或是拿早于他几十年的颇饮时誉的董其昌书法作参照,人们终归无法把王铎的风格纳人纯粹的王羲之流派。王宏撰认为其书:“所少者蕴藉”,以及梁献指出的“体格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