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城市特色研究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川城市特色和城市风貌研究建议
城市特色就是与城市空间有关的特色因素的总和。
城市特色的建构要素为城市定位、城市格局、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文脉、城市建筑、城市公共空间、城市色彩7大体系,每个体系下又有各自的城市要素子要素。
具体框架参考理论《建筑学报》2012年第7期《城市特色研究框架系统的建构》。
研究成果可参考《建筑学报》2012年第1期“江苏共识:提升城市品质,追求当代城市文化”。
城市特色的研究应在参考他人的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发现银川市的具体的城市特色,将理论与银川地域特色结合,制定银川市的有操作性的导则性文件。
按框架分7大体系,每个体系分别做深入研究,才能形成特色体系。
历史事实是城市空间系统历史演绎的本源,应该对历史地图及相应史料分析的基础上重新绘制历史地图,在其基础上重新认识城市空间逻辑。
内涝与景观水系的关系
银川以艾依河为线,北塔湖、宝湖、银湖、阅海、森林公园为点的塞上湖城体系已经建立。
2012年的洪水说明城市的排水体系仍有很大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可借鉴俞孔坚博士的做法。
利用市政排水工程解决雨涝带来的问题:(1)经济上浪费,(2)雨水不能补充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将来的可能的做法:雨污分流,雨水作为景观水的补充,就近排入水系中。
直接排放的问题在于雨水中带有大量垃圾,可以在排入前经过过滤和净化。
具体做法参见《建筑学报》2012年10期,《建筑与水涝共生——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
路网与交通体系
银川市兴庆区不是正南正北,而是南偏东一定的角度,可以研究这一现状形成的历史原因,未来城市更新中强化这一路网体系。
南北向道路是由从南边起,由一条路分化成城区内的几条路,在北边又合成一条路,南北向路网呈梭形。
交通方面,不能因为拥堵就一味扩路、改单行道。
应该根据道路情况计算道路的最大负荷,在超负荷区域,通过改造逐步地降低容积率,降低负荷来达到治堵的效果。
道路上应充分考虑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路权。
保证行人、非机动车的路权,不能因为机动车道的增加而取消非机动车道,坚决制止机动车上人行道,与行人抢道。
城区内的人行道至少有一边要保证有日照,不能让道路全部在阴影区内。
BRT需要较宽的道路,同时BRT是解决长距离运输的公交体系。
银川市老城区范围不大,且路网尺度小。
因此建议BRT不要穿越老城区,应保持老城区窄的、高密度的路网体系。
1
城市色彩的研究
城市色彩不仅指建筑色彩,而且还应包括城市的整体色彩,即城市内所有视觉元素的总和。
对城市色彩的管理不应局限在单栋建筑上,更应注意街区、城区色彩的总色调,在彩度、明度上的控制。
研究参考体系:
中国城市建筑色彩演变趋势与机制研究——以兰州为例,建筑学报,2007,6。
建筑色彩规划的新模式——从“延安建筑色彩规划”谈未来建筑色彩发展建构,建筑学报2008,5。
为城绘色——广州、苏州、厦门城市色彩规划时间思考,建筑学报2009,12。
关于历史遗迹
银川是国务院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
市区内古建筑、遗迹众多,是城市特色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历史遗迹应客观对待,多保护、少破坏。
中山公园西门的城墙遗址、农业银行北侧的议事厅遗址等都是必须谨慎保护的历史遗迹。
中山公园西北角拆迁后复原的城墙是个极大地败笔,城墙上的砖怎么可能是贴上去的。
遗址、遗迹,甚至是假古董的处理都应该是谨慎的、合适的方法去复原保护,不能急功近利。
历史街区改造
在历史街区改造中,首先要保护利用建筑遗产。
建筑遗产不仅指建筑,各个时期有代表性、标志性的建筑都可以认为是建筑遗产。
保护的方法有修复、功能置换、改造利用。
对有价值的文物建筑应尽量修复。
方法上,不能再用以前的整体拆除后重新建设的思路。
典型案例如建发现代城。
而应该是先研究原有城市肌理、容量等因素。
在不破坏城市肌理、不增加城市容量的前提下进行改造。
可参考《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策略》,《建筑学报》2010年第2期。
《广州市越秀区解放中路旧城更新探索》,《建筑创作》2010年第12期,提出的“由政府主导和投资,不考虑盈利,拒绝开发商介入”的旧城更新模式也值得参考。
银川城的东西轴线
中国多数古城的选址均讲究面水背山,正南正北。
这和中国地理西高东低,大山大河均是东西走向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银川市黄河位于城市东边,贺兰山位于城市西边,东西向格局是银川历史格局的一种体现。
承天寺塔大门面向东边,
2
塔位于寺院内正中略偏西的位置。
海宝塔正门面向东南,塔位于寺院中偏西的位置。
西夏王陵中李元昊的陵轴线不是正南正北的,而是南偏东一定的角度。
镇北堡的两座城的轴线是东偏南。
这样的轴线有其形成的历史原因,那么银川的城市轴线上是不是也可以考虑东西向的历史格局。
体现银川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特色。
这种轴线是对贺兰山、黄河南北向贯穿的一种体现和尊重。
建筑风格
银川市城市规划文件要求兴庆区建筑要体现回族建筑风格,并进行了多处特色街区改造。
但是在特色街区改造的同时,新建的建筑并没有体现回族建筑风格。
例如:民族街与解放街路口的名都国际,解放街与进宁街路口的建发现代城,民族街与新华街路口东南角的简欧风格的高层。
这些建筑是银川市老城区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银川市的标志性建筑,代表了银川建筑的未来,他们不体现回族建筑风格,而让80年代,90年代建的、多层的、有些即将被拆除的建筑去体现回族建筑风格。
市民不禁会有疑问,回族建筑风格是银川的未来,还是银川的过去。
有头有脸的建筑体现的是自己的风格,底层的大众普通建筑体现的是回族风格。
宁夏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3年1月28日
3
银川城市特色和城市风貌研究建议
(宁夏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宁夏银川 750000)
摘要:在研究城市特色的基础上,针对银川市的具体城市特色,从内涝与景观水系的关系、路网与交通体系、历史街
区改造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城市特色;城市建筑;城市风貌
城市特色就是与城市空间有关的特色因素的总和。
城市特色的建构要素为城市定位、城市格局、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文脉、城市建筑、城市公共空间、城市色彩7大体系,每个体系下又有各自的城市要素子要素。
具体框架参考理论《建筑学报》2012年第7期《城市特色研究框架系统的建构》。
研究成果可参考《建筑学报》2012年第1期“江苏共识:提升城市品质,追求当代城市文化”。
城市特色的研究应在参考他人的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发现银川市的具体的城市特色,将理论与银川地域特色结合,制定银川市的有操作性的导则性文件。
按框架分7大体系,每个体系分别做深入研究,才能形成特色体系。
历史事实是城市空间系统历史演绎的本源,应该对历史地图及相应史料分析的基础上重新绘制历史地图,在其基础上重新认识城市空间逻辑。
1.内涝与景观水系的关系
银川以艾依河为线,北塔湖、宝湖、银湖、阅海、森林公园为点的塞上湖城体系已经建立。
2012年的洪水说明城市的排水体系仍有很大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可借鉴俞孔坚博士的做法。
利用市政排水工程解决雨涝带来的问题:(1)经济上浪费,(2)雨水不能补充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将来的可能的做法:雨污分流,雨水作为景观水的补充,就近排入水系中。
直接排放的问题在于雨水中带有大量垃圾,可以在排入前经过过滤和净化。
具体做法参见《建筑学报》2012年10期,《建筑与水涝共生——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
2.路网与交通体系
银川市兴庆区不是正南正北,而是南偏东一定的角度,可以研究这一现状形成的历史原因,未来城市更新中强化这一路网体系。
南北向道路是由从南边起,由一条路分化成城区内的几条路,在北边又合成一条路,南北向路网呈梭形。
交通方面,不能因为拥堵就一味扩路、改单行道。
应该根据道路情况计算道路的最大负
4
荷,在超负荷区域,通过改造逐步地降低容积率,降低负荷来达到治堵的效果。
道路上应充分考虑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路权。
保证行人、非机动车的路权,不能因为机动车道的增加而取消非机动车道,坚决制止机动车上人行道,与行人抢道。
城区内的人行道至少有一边要保证有日照,不能让道路全部在阴影区内。
BRT需要较宽的道路,同时BRT是解决长距离运输的公交体系。
银川市老城区范围不大,且路网尺度小。
因此建议BRT不要穿越老城区,应保持老城区窄的、高密度的路网体系。
3.城市色彩的研究
城市色彩不仅指建筑色彩,而且还应包括城市的整体色彩,即城市内所有视觉元素的总和。
对城市色彩的管理不应局限在单栋建筑上,更应注意街区、城区色彩的总色调,在彩度、明度上的控制。
研究参考体系:
中国城市建筑色彩演变趋势与机制研究——以兰州为例,建筑学报,2007,6。
建筑色彩规划的新模式——从“延安建筑色彩规划”谈未来建筑色彩发展建构,建筑学报2008,5。
为城绘色——广州、苏州、厦门城市色彩规划时间思考,建筑学报2009,12。
4.关于历史遗迹
银川是国务院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
市区内古建筑、遗迹众多,是城市特色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历史遗迹应客观对待,多保护、少破坏。
中山公园西门的城墙遗址、农业银行北侧的议事厅遗址等都是必须谨慎保护的。
中山公园西北角拆迁后复原的城墙是个极大地败笔,城墙上的砖怎么可能是贴上去的。
遗址、遗迹,甚至是假古董的处理都应该使谨慎的、合适的方法去复原保护,不能急功近利。
5.历史街区改造
在历史街区改造中,首先要保护利用建筑遗产。
建筑遗产不仅指建筑,各个时期有代表性、标志性的建筑都可以认为是建筑遗产。
保护的方法有修复、功能置换、改造利用。
对有价值的文物建筑应尽量修复。
方法上,不能再用以前的整体拆除后重新建设的思路。
典型案例如建发现代城。
而应该是先研究原有城市肌理、容量等因素。
在不破坏城市肌理、不增加城市容量的前提下进行改造。
可参考《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策略》,《建筑学报》2010年第2期。
《广州市越秀区解放中路旧城更新探索》,《建筑创作》2010年第12期,提出的“由政府主导和投资,不考虑盈利,拒绝开发商介入”的旧城更新模式也值得参考。
5
6.银川城的东西轴线
中国多数古城的选址均讲究面水背山,正南正北。
这和中国地理西高东低,大山大河均是东西走向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银川市黄河位于城市东边,贺兰山位于城市西边,东西向格局是银川历史格局的一种体现。
承天寺塔大门面向东边,塔位于寺院内正中略偏西的位置。
海宝塔正门面向东南,塔位于寺院中偏西的位置。
西夏王陵中李元昊的陵轴线不是正南正北的,而是南偏东一定的角度。
镇北堡的两座城的轴线是东偏南。
这样的轴线有其形成的历史原因,那么银川的城市轴线上是不是也可以考虑东西向的历史格局。
体现银川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特色。
这种轴线是对贺兰山、黄河南北向贯穿的一种体现和尊重。
7.建筑风格
银川市城市规划文件要求兴庆区建筑要体现回族建筑风格,并进行了多处特色街区改造。
但是在特色街区改造的同时,新建的建筑并没有体现回族建筑风格。
例如:民族街与解放街路口的名都国际,解放街与进宁街路口的建发现代城,民族街与新华街路口东南角的简欧风格的高层。
这些建筑是银川市老城区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银川市的标志性建筑,代表了银川建筑的未来,他们不体现回族建筑风格,而让80年代,90年代建的、多层的、有些即将被拆除的建筑去体现回族建筑风格。
市民不禁会有疑问,回族建筑风格是银川的未来,还是银川的过去。
有头有脸的建筑体现的是自己的风格,底层的大众普通建筑体现的是回族风格。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