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渭南地区活动纪事
1936年
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

杨虎城令西安绥靖公署特务二团由白水开赴渭南。

12月15日杨虎城部第四十二师师长冯钦哉在大荔叛杨投蒋,镇压当地的抗日救亡运动。

次日,南京国民党空军轰炸华县、三原、渭南等地。

12月17日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等到西安,后向张学良、杨虎城详细说明中共中央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深得张、杨的赞同。

同日南京国民党军进入潼关,20日进攻华县。

12月19日红二方面军进驻三原、泾阳、富平一带,准备迎击南京国民党军的进攻。

12月中旬西北各界救国会联合会派崔清瑞、罗勉、董振魁、董延福赴澄城,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澄城抗日救国牺牲团成立,杨兆春任团长,张堃生任副团长。

12月21日澄城县5000民众在县城召开市民大会,成立澄城县各界抗日联合会。

大会发出拥护张、杨八大主张的通电,举行示威游行。

澄城县保安大队长张绍安率部起义,响应西安事变。

中共澄城县委书记张鼎安和张绍安,率起义部队和抗日救国牺牲团的300余人,连夜占据县北社公山下的崖畔寨。

30日,敌军攻破崖畔寨,张鼎安、张绍安等11
人牺牲。

中共澄城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12月下旬中共陕西省委成立,陆续派员分赴各地恢复和整理党的组织。

1937年
1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背信弃义,南京国民党军进军蒲城等地。

2月2日,东北军第六师师长檀自新叛张投蒋,在蒲城镇压抗日救亡运动。

2月初红二方面军向富平县流曲一带集结,总指挥部进驻同官(今铜川市之城郊区)陈炉镇,第六师驻富平底店镇,第四师驻薛镇,第六军团驻流曲镇。

2月12日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贾拓夫报告中共中央:已派员赴韩城、澄城恢复党的组织。

2月中共咸林中学支部、杜家村支部、赤水支部及渭南县城支部,先后恢复。

3月25日中共陕西省委决定将陕西的国民党统治区划分为若干区。

其中,渭华区包括潼关、华县、华阴、渭南、临潼5个县;蒲白区包括蒲城、白水2个县;韩合区包括韩城、合阳、大荔、澄城、朝邑、平民6个县。

富平县属三原区。

中共陕西省委指示渭南、华县党组织建立中共渭华工委。

工委成立后,刘玉堂任书记。

王杰、袁健、姚明辉为委员。

到5月底,工委下属5个支部、26名党员。

3月31日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贾拓夫报告中共中央:渭南、华县、韩城、富平等地的党组织已经建立和恢复。

3月中共蒲城县工委成立,书记窦正芳。

到5月底,下属7个支部、63名党员。

5月中共韩城县委成立,书记孙昶。

到月底,辖11个支部,98名党员。

11月,段异文任县委书记,孙昶改任县委组织部部长。

7月22日中共蒲城县工委报告省委:尧山中学的400余名学生百分之九十在党的影响之下,学校党支部已有60余名党员;农村有7个党支部、70余名党员,已成立了区委。

7月渭南县赤水农业职业学校校长、共产党员王尚德,发动群众,将破坏抗日救亡运动的国民党渭南县长强云程赶下台。

蒲城县抗敌后援会成立。

进步人士孙辅丞任主任,高石生任副主任,共产党员马致远、刘拓、许尚志、周冬至任常委。

8月初中共韩城县委指示共产党员张子超等在韩城县城开办韩城少年书报社,推销进步书刊,宣传抗日。

8月13日华阴县罗山中心小学的共产党员及进步青年创办《民众五日刊》,由王子达任主编,宣传抗日救亡。

后被国民党华阴县当局查封。

前后8个多月共出刊50多期。

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主力开赴前线抗日。

31日,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作为出师抗日先遣部队,从韩城芝川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

8月29日八路军一二0师在富平庄里镇召开大会,与富平人民告别。

9月3日出发,8日抵达韩城,10日晚韩城各界集会迎送。

11日东渡黄河。

8月中共陕西省委学生工作委员会派出数支学生工作团,分赴陕东各地开展抗日
救亡宣传。

9月9日中共陕西省委指示蒲城县工委健全领导机关。

月底工委进行调整,刘拓任书记。

9月13日从泾阳县云阳镇出发的八路军总部,经富平、蒲城、白水,抵达澄城县城.澄城各界民众召开迎送大会。

总指挥朱德和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先后讲话。

14日,八路军总部抵达合阳,国民党合阳县政府召开迎送大会,朱德到会讲话,并在合阳中学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

15日,八路军总部从韩城县芝川镇东渡黄河。

9月18日朝邑、华县、渭南、大荔等县召开纪念“九一八事变”6周年大会。

9月30日从富平县庄里镇出发的八路军一二九师,10月3日抵达韩城县芝川镇,7日渡河东进。

9月丁玲等率抗战剧团到韩城、渭南等地演出,宣传抗日。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以下简称民先队)华县咸林中学队部成立,共产党员郭铭丁、吴建章任队长。

民先队组织进步青年20多人到渭北孝义等地宣传。

10月韩城县小学教师联合会成立。

共产党员段洁负实际领导责任。

下辖14个分会,共有会员250余人。

秋,中共澄合临时区委成立,书记管建勋,负责澄城、合阳等地党的工作。

11月民先队韩城县总队部成立,共产党员李启荣任总队长。

12月共产党员武梦名、张少林、王德厚等,组织华县咸林中学及西安学生,成立富平县旅外同学抗战救亡工作团,有成员30多人,到富平县各地宣传抗日。

合阳教师抗日救国联合会成立,共产党员雷振华当选为主席。

是年冬至1938年春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孙蔚如委派爱国进步人士苏资琛任合阳县长,吕向晨任华县县长。

崔孟博任渭南县长,张法杰任朝邑县长,续俭任平民县长。

1938年
1月上旬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去延安途经韩城,中共韩城县委负责人看望了白求恩。

1月10日在西安上学的共产党员王喜得(王博)等率10余名学生寒假工作团,分赴朝邑、华县、渭南、韩城、澄城、合阳、蒲城、华阴、潼关、平民、富平等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

1月渭南县小学教师抗敌后援会成立,冯光荣任总队长。

驻合阳的国民党一七七师,在合阳县城举办沿河各县学生军训大队,韩城、合阳、澄城、朝邑、大荔、蒲城、平民等县的200多名中学生参加。

军训大队的政治工作,由一七七师和地方的共产党员担任。

2月民先队合阳区队部成立,由杨秀峰负责。

中共蒲城县工委改为蒲城中心县委,刘拓任书记,窦正芳任组织部长,王永芳任宣传部长,杨天德任军事部长,马致远任统战部长,武学敏任青运部长。

彭毓恒任妇女部长。

3月,张策(王常毅)任中心县委书记,刘拓改任副书记.8月,张策调离,刘拓再任书记。

中心县委内设常委、执委,领导蒲城、白水、大荔县党的工作。

在中共渭华工委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共临渭华工委,刘庚任书记。

3月,中共临潼县
委成立,刘庚任书记;中共渭华工委恢复,刘玉堂任书记。

渭华工委决定,在华县和华阴的交界处成立中共柳枝区委,李进宽任书记,负责华阴县党组织的发展工作。

共产党员翟贞祥在澄城县城开办曙光派报社,推销进步报刊和书籍。

3月13日在中共渭华工委支持和协助下,渭南县长崔孟博召开全县紧急动员大会。

一批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相继担任了县政府和地方团队中的重要职务。

3月19日中共陕西省委巡视员报告省委:中共澄合临时区委已取消,工作完全交王俊负责。

3月20日平民县成立渡河杀敌游击队(后改名华北挺进军第一队、陕西警备第二旅游击第二支队)。

后渡河参战坚持47天,阵亡12人,伤17人。

3月中共富平县工委成立,邵武轩任书记。

合阳县抗日民众自卫大队正式成立。

县长苏资琛兼任大队长,共产党员梁步六(一七七师参谋)、管建勋先后任副大队长。

各级政治工作干部多数由共产党员担任。

全县共有队员2万多人,有七八个中队(2000多人,枪支占全县自卫队总枪数的三分之一)在中共合阳党组织的影响之下。

中共朝邑特支成立。

不久,成立中共朝邑县工委,张重义任书记。

民先队华县咸林中学队部组织两个抗日救亡工作团,分赴渭南县固市等地宣传。

华县当局强令解散了成林中学的民先队组织。

在中共富平县委支持下,共产党员师源、刘茂坤等在庄里镇组织60余名青年,成立了富平县抗日义勇军。

4月下旬编入国民党八十四师胡
景铎营,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参战,阵亡12人。

3月底中共沿河特委在合阳县城大众书店成立。

王俊任书记,苏史青、白云峰、胡达明、薛焰、吕剑人等先后任特委委员。

领导韩城、合阳、澄城、朝邑、大荔、平民县党的工作。

是年夏改为中共沿河地委。

4月30日在中共沿河特委组织下,合阳县政府召开民众大会,隆重悼念一七七师及抗日民众自卫大队阵亡烈士。

4月中共朝邑县工委领导的七七书报社成立,推销进步报刊和书籍,宣传抗日救亡。

民先队韩城县总队部在狮山召开代表会议,讨论巩固组织,准备开展抗日游击战等问题。

民先队西北总部派员参加会议。

韩城民先队员发展到600余人。

5月3日中共蒲城中心县委在4月份的工作报告中,向省委汇报了县动员委员会的情形:学校教员每夜轮流给市民和农民上课,到乡下小学教唱抗日歌曲;党睦区成立了4处夜校、两个妇女班;县上相继召开了三四次群众大会,欢送青年参军杀敌。

5月6日中共澄城县委成立,刘振邦任书记。

5月上旬在中共渭华工委支持下,渭南县抗日义勇军壮丁队成立,共产党员宋蔚青任队长。

义壮队由县城移驻沋河川望岗岭。

渭南县动员各界民众,在东塬、西塬挖战壕,准备以西塬、秦岭为依托,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中共陕西省委特派员沈志民,在渭南县崇凝左尹小学主持渭华工委会议宣布:省委决定撤销中共渭华工委,成立中共渭南县临时县委和中共华县县委,刘玉堂任中共华县县委书记,沈志民兼任中共渭南临时县委书记。

7月,正式成立渭南县委,沈志民任书记,王杰
任副书记;不久沈志民调回省委,王杰任书记。

5月中共合阳县委成立,贺三多任书记。

9月,贺三多离开合阳,管建勋继任书记。

6月中共韩城抗日救亡团体党团,以全县小学教师联合会名义召开全体教师会议,推选12名代表清算国民党县长王文光贪污抗日军费的款项。

王文光畏罪潜逃。

7月在中共沿河地委支持下,共产党员雷振东、雷德时在合阳县甘井镇组织民众抗日自卫军。

准备以黄龙山为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8月华县青年救国会总会成立,由冯浪、姚江森、安秀杰负责。

会员320人。

9月初民先队蒲城县队部成立,共产党员赵志刚当选为总队长。

中共沿河地委决定将中共朝邑县工委改为县委,书记由沿河地委委员王喜得(王博)兼任。

中共固市中学支部开办一二九书报社,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由共产党员左天恩负责。

1941年春被国民党地方当局查封。

10月蒲城县青年救国会成立,由共产党员焦新业、戴明仁、史宝贤负责,有会员530人。

中共陕西省委派员分赴陕东各地,传达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国民党朝邑县党部查封了七七书报社。

马子健在安仁开办利群实业社和便民盐店,张殿臣在西高明开设杂货铺,张义伍在西高城开办纺织劳作厂,刘钟谐等在盐池洼开设盐场,薛思斋、马腾云等在两宜开办文具店,继续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为党筹集活动经费。

中共朝
邑县委将一批难民安排在黄龙山,建立五姓村,准备在黄龙山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是年冬中共洛川特委派吉文超等到澄城、合阳、韩城的北山一带开展工作。

是年在抗日救亡运动中,陕东的中共组织得到空前的发展。

相继建立12个县级以上的党组织,党员发展到2400多名,动员2000多人赴延安或安吴青训班学习。

1939年
1月初共产党员杨兴林与他人合资,在白水县城开办新新书店。

这个书店成为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点和抗日宣传阵地,1940年初国民党白水县党部查封。

1月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前后,国民党陕西当局撤销了苏资琛、崔孟博、吕向晨等人的县长职务,派出一批反动分子到陕东任职,镇压抗日救亡运动,制造反共摩擦。

中共韩城县委派孙中令、党俊鸿、张士珍、范彦亭等,在西庄镇成立大众消费合作社,借此进行抗日救亡宣传。

2月中共华阴特别支部成立。

下辖3个支部20多名党员。

3月5日至13日日军多次出动飞机轰炸潼关、合阳、渭南、大荔、朝邑、平民等地,炸死炸伤群众数十人,炸毁房屋百余座,30余处起火。

沿河各地群众积极备战,准备迎击日军进攻。

4月中共白水县工委成立,赵振仓任书记。

中共华县县委进行调整,至11月,赵希愚、白云峰、高诚相继任县委书记.县委
下辖4个区委、20个支部。

有党员200多名。

8月孙昶继段异文,任中共韩城县委书记。

吴杰继管建勋,任中共合阳县委书记。

在中共华县县委的领导下,张作芳在下庙田村开办书店,王仲儒在县城西关开办图书馆,刘世雄、王化民在高塘开办报馆,形成党内书刊发行网。

共产党员王化蛰、刘生哲在渭南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9月李纪(李志博)继刘拓,任中共蒲城中心县委书记。

次年5月,由李作济接任。

中共陕西省委决定,撤销中共沿河地委。

原来由地委领导的组织,改属省委领导。

10月16日至18日日军飞机连续轰炸蒲城县城,投弹200余枚,民众死伤78名。

10月国民党蒲城县当局镇压要求迁校的蒲城中学学潮。

逮捕学生50余名,并将8名送西安劳动营关押,开除42名。

11月又逮捕了共产党员许尚志。

11月侣瑞庭继王喜得,代理中共朝邑县委书记。

韩城少年书报社被国民党驻军一O九师查封。

中共韩城县委改办益智书店,继续进行抗日宣传工作。

中共洛川特委派杨昆、弥生发等,协助吉文超,在澄城县东北区、赵庄、冯原、合阳甘井村,相继成立两个党的区委和—些直属党支部。

1940年
1月初国民党“商同区动员指挥部”成立,在陕东强化其“保甲连坐法”,不断制造反共摩擦。

4月25日共产党员王韵清,被国民党蒲城县长王抚洲派入暗杀。

5月,共产党员刘生俊在渭南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4月牛长令继吴杰任中共合阳县委书记。

8月18日中共中央做出《关于陕西工作的决定》,提出“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根据中央决定,陕东各县党的组织陆续转入荫蔽斗争时期。

8月中共华阴县工委成立,高诚任书记。

先后发展党员49名。

10月为了反对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中共朝邑县委派马子健、李志谦、张殿臣、韩星五等,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分头向边区运送棉籽、棉花、土布、医药、枪支等。

12月20日驻华县的国民党第一军包围咸林中学,逮捕共产党员和进步师生6名。

1941年1月1日,他们再次寻衅开枪打死学生4人、打伤5人,酿成惨案。

咸中学生通电全
国,迫使国民党当局处决了凶手驻军副官王子正。

1941年
2月中共渭南县委书记王杰调省委工作,县委工作由权秉华主持。

5月国民党蒲城县当局制造摩擦,公开反共,相继逮捕了中共蒲城中心县委书记李作济、青委书记武学敏及各区委的干部。

李、武叛变、出卖组织,在《西京日报》上发表《脱离共产党宣言书》。

蒲城、白水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而停止活动。

5月28日赤水农业职业学校学生刘含真(共产党员)被捕叛变,学校党组织被破坏,王尚德、赵葆华等5人被捕。

7月驻华县国民党军包围搜查咸林中学、少华女中、县教育局、新华县报社。

先后逮捕共产党员、各界进步人士、青年学生16人,并将其中的3名女生解送西安劳动营关押。

8月中共澄城县委的领导成员杨力生等先后调往陕甘宁边区,县委工作由王万荣、雷俊斌分片负责。

9月4日至12日日军多次出动飞机轰炸平良、韩城、渭南、朝邑、华阴、潼关、蒲城、华县等地。

12月根据中共中央社会部指示,西安情报处决定建立西安——华阴——大荔——朝邑——澄城——延安交通线,下设5个交通站,负责传递情报。

交通线的工作由共产党员吴卜亭负责。

1942年
1月中共陕西省委派员到陕东传达省委扩大会议精神。

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应处于更加荫蔽的状态,一般不发展党员,不发生横的组织关系,不进行集体活动,主要是广交朋
友,进行统一战线工作。

陕东各地的不少共产党员,陆续参加国民党的各种组织,进行合法的斗争。

是年底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中共陕西省委与陕甘宁边区的关中分委合并,成立中共关中地委,统—领导关中分区和陕西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工作。

陕东党的组织改受中共关中地委领导。

1943年
2月中共洛川特委在澄城、合阳、韩城、蒲城、白水、富平北部及大荔、朝邑等地建立的党组织得到较大发展。

孟树林到澄城东高原开办“集义合”杂货铺,以此为据点,领导这些地方党的组织。

是年陕东地区的共产党员通过合法斗争,迫使国民党地方当局撤销了大荔中学校长王子宜,华阴县敷水镇镇长赵光谋等反动分子的职务,打击了顽固派的势力。

1944年
6月日军在河南击溃国民党汤恩伯部,连续攻陷36座城池,河防形势再度紧张。

中共中央在延安作了动员,提出“保卫延安,保卫陕西,保卫大西北”口号。

中共关中地委派权秉华等到渭南、华县、富平、澄城等地传达中央和关中地委指示,部署抗日游击战争工作。

10月中共洛川特委派刘树合(刘振忠)、雷振伯回澄城,组织抗日武装。

中共关中地委派刘邦显、黄绪森等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在澄城韦庄镰山中学建立秘
密据点,收集国民党的情报。

1945年
2月23日中共关中地委组织部统计:1936年至1944年,陕东几个县的共产党员数量,富平50名,渭南90名,华县140名,华阴15名,韩城300名,澄城132名,合阳206
名,朝邑368名。

2月刘树合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发展到300余人,枪140支,正式组建为抗日联军澄城游击支队,刘树合任支队长。

6月25日,刘树合在黄龙木耳坪被内奸刘薛焰暗害,部队分散隐蔽。

7月,中共洛川特委派孟树林在澄城组织革命武装,开展武装斗争。

白水县李满尧联络30多人,成立游击队,活动于北原、收水等。

同年4月,李满尧等被内奸杀害,游击队遂解体。

7月中共关中地委派权秉华等回陕东,传达党的“七大”精神。

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历经8年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陕东各地的党组织开始恢复与整顿。

(本文由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资料本报记者刘娜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