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县总体规划文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背景
为了适应区域形势的变化,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县,加快城乡建设,推动县域城乡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编制《泗洪县县城总体规划(2004—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9)
4、《徐州都市圈规划(2002—2020)》
5、《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
1、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发挥后发优势,为江苏省实现“两个率先”提供保障。

2、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加速工业化进程;壮大中心城市,择优培育重点镇,加快城市化进程。

使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

3、加强与区域周边城市的协调建设,促进共同发展。

4、构建城市长远发展框架,应对发展中不确定因素,增加规划弹性。

5、协调资源与环境的保护与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4条规划重点
1、根据“两个率先”的战略发展要求,结合泗洪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趋势,重新研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确定各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规模。

3、适应区域发展与宏观市场要求,优化城镇体系,确立泗洪的区域地位与城市性质。

4、对城市形态、发展方向、用地布局、交通体系等一系列城市组成部分进行战略布局。

5、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建立起符合中等城市地位的泗洪城市新形象。

6、加强城市安全研究。

第5条城市规划区
包括原青阳镇、大楼乡、五里江农场及重岗乡行政范围全部,总面积283平方公里。

第6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4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远景:X年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第7条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
1、保持地区生产总值较快的增长速度,加快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2、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实施生态化战略,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趋于协调,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趋于合理,第三产业发达,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3、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劳动者素质基本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劳动就业充分,人民生活逐步富裕;
4、自然资源得到较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趋于良好,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地域特色鲜明、富有活力、和谐发展的新泗洪。

第8条经济发展目标
第10条富民目标
第三章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区域功能定位
第12条区域功能定位
1、江苏省新兴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农副产品基地;苏皖边界具有较强集聚力和辐射力的工贸旅游城市;
2、徐州都市圈重要的组成部分;
3、宿迁市域二级中心城市,重要增长点。

第13条区域协调发展
1、与宿迁市区:建设区域农副产品基地;通过技术支援和服务等形式,以现代先进技术对本地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充分利用上层中心城市的金融、商贸、文化等服务功能,配合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构筑大环湖旅游规划。

2、与环湖县市:与环洪泽湖周边的淮安、泗阳、洪泽、盱眙等城市在产业分工与功能定位应在兼顾自身发展的同时,协调配套,错位发展;注重基础设施的衔接与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利用各自特色,构筑区域旅游市场。

3、与苏中、苏南:利用宁宿徐高速公路的带动作用,凭借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吸引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成为南京与苏南等地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之一。

利用发达地区的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4、与安徽城市:加强区域协作的广度与深度,提高县城对周边辐射与吸引能力,积极加强与安徽联系,将泗洪—泗阳一级公路向西延伸,与安徽地区实现对接。

第二节产业发展
第14条第一产业发展战略
1、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专业化水平。

2、重点发展特色优质高效农业。

第15条第二产业发展战略
1、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加快工业化进程。

2、加强开发区的建设,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第16条第三产业发展战略
1、完善市场体系。

2、巩固提高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

3、大力发展旅游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教育和医疗保健等现代服务业。

第17条经济区划
一带两区:
1、中部沿线经济开发带
以县城为中心,双沟镇、归仁镇为副中心,以高速公路和121省道为发展轴,以工业区为发展极的产业密集带。

是以高科技生态农业、集约化蔬菜业和花卉等为基础,以酿酒食品、纺织、化工、机械、建材等工业为主导,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潜导,商贸、教育、医疗、文化、房地产开发、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为导向的综合性经济开发带。

2、西部经济区
以上塘镇为中心,以集约化高效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综合型经济区。

重点发展畜禽养殖、优质粮棉的生产。

3、东部经济区
以半城镇为中心,以水产养殖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为主的商贸型经济区。

主要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和农业多种经营,引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开拓农副产品深加工以及与之配套的市场销售网络。

积极保护地区生态环境资源,并结合环洪泽湖的开发建设,发展区域旅游。

第三节城市化战略与目标
第18条城市化战略
1、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集聚发展县城。

3、加大乡镇合并力度,择优培育重点镇。

第19条县域总人口
现状(2003):户籍人口97.3万,常住人口82.7万
近期(2010):户籍人口101.1万,常住人口84.3万
远期(2020):户籍人口105.7万,常住人口91.2万
第20条城市化目标
现状(2003):城镇人口28.9万,城市化水平34.9%
近期(2010):城镇人口37.0万,城市化水平43.9%
远期(2020):城镇人口45.5万,城市化水平49.9%
第四节城镇体系规划
注:重点镇主要是指县级的重点镇,是从泗洪县城的角度,选择出的在规划期内能够成为带动一定范围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第23条城镇空间结构
“一主三副”:以县城(青阳镇)为中心,以双沟镇、半城镇和归仁镇三个重点镇为副中心,以121省道为发展轴,梯度推进形成产业带,并进一步向全县其它城镇辐射。

第五节空间开发与利用
第24条建设空间
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约52平方公里(按人均建设用地114平方米/人计算),村庄建设用地约41平方公里(按人均建设用地90平方米/人计算),城镇和村庄建设用地总量约93平方公里。

预留20平方公里建设发展备用地。

第25条生态敏感空间
洪泽湖、天岗湖湖面及环湖1公里区域严禁布置工业用地,主要发展为旅游业服务的休闲娱乐用地、度假用地等。

徐洪河沿河两侧严格按照水源保护区的要求进行控制。

濉河、新汴河、利民河以及沿河其它区域河塘结合水系整治,发展养殖业、林业,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

第26条农业空间
耕地总量稳定在137833.33公顷(206.75万亩),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131093.33公顷(196.64万亩)。

第六节县域社会事业规划
第27条教育事业
幼儿教育:全面普及幼儿学前三年教育,中心幼儿园全部达到一类标准,班级数和教师数之比达1∶2,教师数与幼儿数之比不低于1∶20。

小学教育:县城和镇区按平均2.5万人设小学1所,村庄按服务半径5公里或按辐射人口6000人设一所小学。

初中教育:县城和重点镇按2—2.5万人设初中一所,一般镇在镇区设初中一所,镇区以下不设初中。

高中教育:集中设于县城和重点镇,三个重点镇均设职中一所。

成人教育:以“函大”和“电大”为主要阵地,各镇建设成人技术学校,并达一级标准,在县城建设县成人教育中心。

特殊教育:有条件的镇中心小学举办特教班,使残疾儿童的受教育率达到95%以上,使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基本得到职业教育培训。

第28条医疗卫生事业
1、医疗机构
县级医院:继续加强对县级医院的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加强医院硬件建设和服务功能;建立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镇卫生院:各个镇设置一所卫生院,重点镇卫生院等级要高于一般镇卫生院,并可与城区技术力量较强的综合性医院联合设置分院。

镇卫生院达到三级卫生院标准。

村庄医疗卫生室:服务半径1.5~2公里,服务人口为3000~5000人,人员3~5人,100%达到甲级标准。

2、卫生资源
床位数:2010达到2500床,每千人3床,2020年总床位达3600床,每千人拥有4床。

卫生技术人员:2010年达3400人,每千人拥有4人,2020年达4600人,每千人拥有5人。

3、卫生防疫和保健
加强预防保健机构建设,县卫生防疫站成为全县疾病控制监测中心,并建立、完善三级预防、保健和疾病监测网络,镇卫生院配备一名专职卫生防疫人员,对各种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老年病进行监测、预防和控制。

第29条文化事业
县城:建设文化娱乐活动、教育培训、影视放映等综合性多功能的文化中心。

镇:各个镇文化站达到现代化的标准,有条件可布置新华书店。

村庄:在管理中心设文化室。

第30条体育事业
县城:完善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建设体育中心,在住宅小区和公园、广场等规划建设中,配套相应的体育健身设施。

镇:配套建设体育设施。

主要包括田径场、灯光球场(带看台)、游泳池、训练房各1个,重点镇体育设施数量、规模、档次可适当提高。

村庄:配置一个篮球场和文体活动室。

第31条科技事业
1、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科技进步机制。

2、大力推进农业科技革命,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3、提高工业科技含量,大力扶持发展民营高新科技企业。

4、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竞争力。

5、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

6、加大对技术创新的宣传力度,提高全县人民的技术创新意识。

第七节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第32条综合交通体系
1、铁路
建议宿淮铁路从泗县进入泗洪境内后紧靠泗阳-泗洪一级公路以南选线,在城区设客货两用站,并在省道245以西向北延伸至宿迁。

2、公路交通规划
三个层次:“公路主骨架”、“公路次骨架”和“一般公路”。

公路主骨架由宁宿徐高速公路和“四横两纵”一级公路组成。

“四横”指归仁至陈集向东延伸至洋尚(洋河至尚嘴)公路、泗洪至泗阳一级公路、省道245西段、省道330-高渡至双沟一级公路。

“两纵”指省道S121(宁徐公路)、洋河至尚嘴一级公路。

其中,洋河至尚嘴一级公路、高渡-龙集-双沟一级公路连接洋河、界集、龙集、临淮和双沟,形成环洪泽湖的一级公路环。

公路次骨架包括青临公路、官墩公路、青城公路、楼尚公路、魏峰公路、双峰公路、双五公路、上峰公路、界曹公路、金梅公路。

一般公路包括各乡镇间联系线路,达到二级公路以上标准。

与宁宿徐高速公路、121省道、泗洪-泗阳一级公路相接的城市出入口道路达到一级公路以上标准。

3、航道、港口规划
(1)对洪泽湖西线、徐洪河进行航道整治及完善航道两侧护岸工程。

(2)淙潼河、窑河、柳巷河、怀洪新河提高为四级航道。

(3)溧西河、安东河提高为六级航道。

(4)芦沟河、利民河提高为七级航道。

(5)对濉河城区段进行改造。

(6)对县域内的小码头统一进行市场整合,提高码头港口的吞吐能力,实现公水联运。

县城新建港口一处,位于在泗洪大桥南侧、新濉河西岸,并结合周边物流中心建设,满足城区及工业园区货运需求。

第33条给水工程
1、水源及取水口
城市供水水源为徐洪河,取水口为县城东北金镇大桥西侧。

在取水口上、下游100米范围内建立一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以外,上、下游1000米、陆域200米范围内建立二级保护区,按国家和省有关水源保护区要求加以严格保护。

2、给水量预测
总用水量25万立方米/日,其中县城用水量12.8万立方米/日,镇用水量5.2万立方米/日,农村用水量7万立方米/日。

3、自来水厂规划
实施区域供水。

县城及县域内各镇由县城自来水厂供水,泗洪县自来水厂供水规模为25万立方米/日规模,水源为徐洪河。

第34条排水工程
1、污水量预测
总污水量为15.1万立方米/日,其中泗洪县城污水量8万立方米/日,镇污水量3.3万立方米/日,农村污水量3.8万立方米/日。

污水集中处理率70%,污水处理量为10.5万立方米/日。

2、污水处理厂
泗洪县城建设两个污水处理厂,总规模为7.5万吨/日。

双沟镇、归仁镇和半城镇等重点镇需建设规模5000—10000立方米/日的污水处理厂,其余镇可根据情况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

第35条供电工程
1、用电负荷
近期最高供电负荷达20万千瓦,远期最高供电负荷达48万千瓦。

2、220千伏变电所
220千伏戚庄变电所近期增加一台120兆伏安主变,主变容量达2*120兆伏安;2010年左右在县域西南部建设220千伏官塘变电站,作为县域南部地区主供电源,主变最终容量3*180兆伏安。

新建220千伏变电所用地按2.5公顷控制,电压等级采用220/110/35千伏。

3、110千伏变电站
新建110千伏城西变电所、110千伏城北变电所、110千伏归仁变电站、110千伏上塘变电站、110千伏界集变电站。

4、高压架空线走廊宽度
500KV线路按60—75米控制,220KV线路按30—40米控制,110KV线路按15—25米控制,35KV线路按12—20米控制。

第36条电信工程
近、远期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为30线/百人和40线/百人,全县固定电话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近、远期将达32万门和46万门。

全县移动电话普及率近、远期将达25部/百人和45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近、远期将达21万户和41万户。

住宅的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各企业和单位的有线电视综合业务全部实现光
纤化。

第37条燃气工程
1、气源
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

2、用气量预测
县域(不包括县城)用气规模为管道燃气410万立方米/年,瓶装液化气2.45万吨/年。

第八节县域环境保护规划
第38条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1、环境保护总目标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功能布局合理,物流、能流畅达,资源高效利用,生产清洁无污染,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水、空气、声环境质量全面达到功能区划标准,环境质量与现代化水平相适应。

2、环境质量目标
大气质量目标: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白鹭自然保护区、向阳水库鸟类保护区等保护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上保持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县城及其它地区保持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

水环境质量目标:洪泽湖水质控制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Ⅱ类标准;徐洪河、怀洪新河、安东河、老濉河、濉河、新濉河、新汴河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其它地表水环境达到Ⅳ类标准。

声环境质量目标:达到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规定的各功能区标准。

固体废弃物目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置率100%,无害化处理率100%,生活垃圾处理率100%。

第九节县域综合防灾规划
第39条抗震防灾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设防。

1、避震疏散地建设:重点镇必须建设广场及大片绿地,加强疏散通道建设,道路布局成网。

2、抢险救灾组织体系:建立抗震防灾应急预案,包括通讯、交通、医疗、消防、生活供应等预案。

第40条防洪
1、基本标准
洪泽湖设计防洪水位16.0米,县城按50年一遇设防,城镇按20年一遇设防。

2、规划要点
排涝标准按2.5—4.0立方米/秒·平方公里,县城设排涝泵站10座。

沿河城镇各设排涝泵站2座,排涝标准按2.0—2.5立方米/秒·平方公里。

规划在滞洪区边缘设8个安全区,当洪泽湖蒋坝水位达到14.5米滞洪时,作为防洪保安区。

第41条消防站
在县城建设5座消防站。

在重点镇各建设1座消防站。

第十节旅游业发展规划
第42条发展定位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及周边省份为重点,加快发展国内市场,将泗洪建设成为华东地区较具特色的生态、观光旅游目的地。

第43条发展目标
1、近期(2004—2010年):
开发以革命纪念地和新四军第四师为主线的红色旅游;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景区申报国家3A级旅游景区;推出优秀项目,争取国家和省有关环境保护基金;适度开发洪泽湖鹭鸟自然保护区;万亩湖滨生态森林公园;完成通湖大道建设;分批启动穆墩岛、王沙岛及尚
咀头生态休闲度假区;开发古徐国文化旅游;建设环湖生态林,发展生态旅游;建成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

2、远期(2011—2020年):
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景区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设穆墩岛、王沙岛及尚咀头生态休闲度假区,穆墩岛生态休闲度假区成为生态农业示范区;沿湖5个乡镇建成生态农业示范区;旅游产业成为泗洪县的支柱产业;力争旅游业走在宿迁市前列,成为市旅游业的核心区。

第44条功能分区
1、洪泽湖生态野趣主题游览区
围绕观赏洪泽湖湿地自然风光,体验下网捕鱼、荡舟采莲的渔家生活为主线的旅游项目。

2、城头林场鸟类生态保护主题游览区
以城头林场鸟类保护区为主,建设鸟类观赏旅游点。

3、“下草湾”古文化遗址游览区
以开发几处典型古文化遗址(浮山堰、宗教等)汉墓群为主线,并以大量出土文物展,形成寻古探源的文化之旅。

4、以双沟镇区为依托的酒文化游览区
以开发酒文化博物馆、古老的酿酒糟坊、美酒佳肴一条街为主,形成以了解酿酒历史、制酒工艺、酒品种类、参与酿酒过程,品尝美酒佳肴的一系列旅游活动。

5、穆墩岛旅游度假
是以居住餐饮、文化娱乐、芦苇野趣、休闲活动和体验乡土文化等一系列旅游活动为主的综合游览区。

6、红色旅游区
包括现有的泗洪烈士陵园、双沟陈毅纪念馆、半城镇雪枫墓园、朱家岗烈士陵园等四处烈士陵园,建设“淮北革命公墓区”、“新四军第四师司令部纪念馆”、“中共淮北区党委、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纪念馆”、“淮北革命教育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点,是以缅怀先辈、弘扬新四军精神、宣传泗洪,开展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等旅游活动为主的综合游览区。

第十一节环洪泽湖保护及开发利用规划
第45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建立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可持续农业生产体系。

调整优化工业企业结构,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

在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正确处理发展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

第46条加快发展旅游业
充分发挥环湖的资源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全民参与,各方协作,逐步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泗洪经济的一个新的支柱产业。

第47条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与特色水产养殖
加强对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已经成熟的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加速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自己有特色和优势的生态农业产品。

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一是调整品种结构;二是拓宽养殖模式;三是突破水产品加工,初步实现水产链式开发;四是加强流通服务网络,培育贸易载体,取得水产品自营出口权,加强水产品营销经纪人队伍和水产科技服务队伍建设。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48条城市性质
徐州都市圈新兴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苏皖边界具有较强集聚力和辐射力的工贸旅游城市,现代化的生态园林城市。

第49条人口规模
现状(2003):城镇人口28.9万,规划区人口17万,城区13万
近期(2010):城镇人口37.0万,规划区人口23万,城区19万
远期(2020):城镇人口45.5万,规划区人口30万,城区28万
第50条用地规模
现状(2003):13.13平方公里,101.03平方米/人;
近期(2010):19.25平方公里,101.33平方米/人;
远期(2020):29.21平方公里,104.34平方米/人。

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
第51条发展方向
北扩东进、三区联动。

第52条总体布局
城市总体空间布局形态为单中心团块状布局。

将城市分为三大功能区:老城区、新城区、工业区。

第53条城市分区
1、老城区
濉河以南的区域。

围绕老城中心,通过旧城改造,工业逐步向外迁移,形成以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为主的城市中心区。

重点发展商业服务业及金融业、信息服务业、文化产业、旅游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同时依托高速公路出入口布置工业区,集中安排市场与物流。

2、新城区
濉河以北、早陈河以东的区域。

规划在北部形成居住、行政办公、体育等为主的城市新区。

近期结合北部公共设施的建设,建设一批高品质的居住小区,疏散老城区部分人口。

远期将五里江农场纳入新城区统一规划建设。

3、工业区
濉河以北、早陈河以西的区域。

加快招商引资步伐,集约利用土地,利用良好的区位条件,形成城区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

第六章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第一节居住用地规划
第54条用地指标
规划居住用地980.8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3.58 %,人均居住用地35.03 平方米。

第55条用地布局
分为3个居住片区——老城片区、城北片区、五里江片区。

居住片区规划分布一览表
第56条中小学配置
中学取高中30名/千人,初中35名/千人,用地22—28.8平方米/学生,小学取70名/千人,用地17.6—21.8平方米/学生。

幼儿园结合居住小区规划建设,按每8000—10000人口规模6—12个班、用地0.6—1万平方米的要求配置。

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第57条用地指标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353.6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2.11 %,人均公共设施用地12.63平方米。

第58条行政办公用地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63.6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18%。

搬迁县政府至长江路以北,形成以县政府为核心的新行政中心。

县政府的用地规模控制在10公顷左右,建设会议、办公、以及市民休闲广场等项目。

县政府东部为城区其他行政部门搬迁预留用地。

第59条商业金融业用地
规划商业金融业用地190.7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6.53%。

在现状老城区县级商业中心的基础上,结合旧城用地置换,优化土地使用,
健全商业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质量,形成以泗州大街,五台山路为轴线建设“十”字型的县级商业服务中心。

商业中心的建设逐步向街、区结合的方式转变,注重营造宜人的商业活动空间。

居住区级商业设施结合居住区规划,以方便居民生活为原则统一考虑。

沿宁宿徐高速公路道口位置建设大型专业市场。

居住区农贸市场应结合居住区规划统一考虑。

第60条文化娱乐用地
规划文化娱乐用地20.1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69%。

保留并改造现状老城影剧院、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完善现有娱乐设施,规划在新行政中心南侧建设文化中心。

新建居住区应按国家有关居住区用地规范配套建设文化娱乐设施。

第61条体育用地
规划体育用地18.5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64%。

保留老城区现状体育设施用地,在现有体育设施的基础上建设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

规划在香江路南侧,嵩山北路以西建设新的综合体育中心。

各新建居住区内应结合居住区级中心布置体育活动设施。

第62条医疗卫生用地
规划医疗卫生用地16.6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57%。

保留现状医疗卫生机构,改善医院整体环境,扩大医院规模,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在城北文化中心南侧新建一所服务于城北新区的综合性医院。

对全县现有医疗机构床位实行总量控制,达到每千人7张的标准。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居住社区内应按照2—2.5万人设置一所卫生所,用地按照1000平方米左右进行控制。

第63条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规划教育科研设计用地43.8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50%。

在新城区长江路两侧规划集中的大中专教育及科研设计用地。

对散布在城区各处的科研设计单位,原则上予以保留和完善。

第三节工业用地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