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精髓---陶瓷
-----陶艺之乐趣
对于陶艺的最初了解是在小学,从美术课上看到那些匠心独具的陶瓷,那些美轮美奂的陶瓷给我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印象较深的有马踏飞燕,唐三彩,青花瓷,这些晶莹剔透的旷世绝作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甚至是外国人来用心来欣赏的,令人叹为观止!到了大学我终于有机会来学习陶艺课,也算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吧!可惜由于陶艺课太火爆了,大二选了两次被踢了,到大三上学期才选上!上了陶艺课后,真有种相见很晚的感觉!的确,陶艺课,是一门科学艺术。
刚上陶艺课时,老师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给了我很深的印象,自始至终,从开课到最后一节课我没有缺过一节,上课认真听老师讲陶瓷的历史并做好笔记。在课余空闲时候上网搜搜关于陶艺的视频看看,所谓温故而知新,现在看来别有一番风味!下边我就简要串一下上课内容。
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讲了陶的历史和特点,以及陶艺的发展和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其中陶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八千多年前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之后在夏商周出现了秞,秞的出现标志着陶瓷发展的一次飞跃,之后陶瓷便在全国各地繁荣的发展起来。制作陶瓷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不迟到、不冒名顶替;所有作品必须刻上陶艺学号;每次制作的作品必须放在规定的陈列柜上;陈列柜上的作品严禁动手触摸;制作课时勿喧哗推拽;如果调先填调课单,未填单不得调课。第二节课上给我们介绍了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主要从原始彩陶的起源、原始彩陶的坯体制作、原始彩陶的彩绘和烧制、原始彩陶的艺术特点和原始彩陶所反映的精神因素五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原始彩陶。原始彩陶之所以风格纤细、委婉而感情丰富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先人的观念逐步复杂和细腻,野蛮与本能的成分逐渐减少;彩绘逐步激发先人自身意识的抽象潜能,先人开始从写实转向抽象艺术;当时制陶主要由村内的妇女和老人完成。同时在第二节课上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陶器艺术特点。第三节课老师主要讲了秦汉陶俑。包括佣的称谓、佣的出现原因、秦始皇兵马俑的出现及汉佣,其中重点讲了秦兵马俑出现的原因及艺术特点和汉佣的形成背景和特点,其中秦兵马俑的特点有高度写实,对人物面部特征的刻画尤为重视;巨
大广博细致精细;规模宏伟,阵容严整,形体伟岸,数量巨大;造型又有一定类型化。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有,重在表现整体的强大气势,讲究整齐划一,个性服从于统一的整体;秦兵马俑更多的是要表现气势磅礴的艺术造型和布局;体现秦统一天下的强大声威和秦人崇尚高大宏阔之美的一代审美风范。汉佣的特点有体量小数量大分布广;取大势去繁缛,强调整体,注意概括,寻求精神内质体现;内容丰富,题材众多。第四节课老师给我们讲了唐三彩,所谓的唐三彩是以黄绿白三色为主色,使用白色黏土做坯体,用1000度的高温素烧坚固,然后上秞,再以900度高温烧制而成,釉色斑斓,主要用于陪葬,一般不摆放在家里。唐三彩仅出现在盛唐的一百年里,盛唐之后一夜之间消失,直到清光绪21年才被世人发现。第五节课老师主要给我们讲了宋瓷,宋代的四大官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均烧制青瓷,只有定窑烧制白瓷。汝窑青瓷的色泽美,胎质细腻胎色灰中带黄色,俗称香灰胎,釉色青中带绿冷暖适中,器物形制仿古淳朴。哥窑的纹理美,哥窑所烧制的陶瓷均有美丽的金丝铁线纹。官窑胎秞的对比美,官窑器物形制仿古青铜礼仪雅器,长以洗练疏朗的旋纹为饰,并且有紫口铁足。钧窑的色彩美,钧窑的瓷器胎色灰白,地刷酱油,有蚯蚓走泥纹,而且是变色秞、窑变釉,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说,更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窑一片”“窑变无双,钧窑无对”之说,可见钧瓷之贵重。第六节课老师给我们讲了景德镇的发展,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后来北宋年间由于所烧瓷器上乘,皇室以年号赐予镇名,景德镇瓷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开创了以釉下彩绘为主的装饰技法,同时造型集历代大成技法繁多。景德镇自从元代以后便一枝独秀,历朝历代积累的丰富的制陶基础,特殊地势使其免遭战乱荼毒,“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高岭土的发现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昌河通过鄱阳湖交通便利,以及元人喜爱白瓷等原因铸就了景德镇的辉煌。第七节课老师给我们讲了青花的发展,青花是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再施透明釉,在1300度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青花源于唐代河南巩义,宋代景德镇开始研烧青花,元代景德镇汲取吉州窑和磁州窑的釉下彩绘基础上成功烧制出清新雅致的青花,元代青花的特点有造型上胎骨厚重,形制巨大,器型雄厚清秀挺拔,原釉色白,闪青程度较重,青料浓艳青翠,抚摸有凹凸不平之感,纹饰繁密有序,题材丰富优美。
第二节下边我讲一下我五节制作课的制作心得。
我觉得沈毅老师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说话有条不紊。老师再三强调我们每节课都要按时上课,绝对不能迟到,加之老师说陶艺工作室比较难找,所以我每次都提前10分钟到陶艺工作室。还记得那天早上当我们走进陶艺工作室的时候都惊呆了,靠着工作室三面墙的架子上摆放的全都是学生作品,全部是学生自己手工制作的。大的浑厚奔放,向北方朴素的人们。小的精美别致,如南方漂亮的姑娘。还有一些已经烧制好了的陶艺作品,当时我便产生了一种冲动,上前摸摸看,可老师强调过只能看不能动别人的作品,所以惊喜之余,我也有点点的遗憾,不能零距离接触那些漂亮的作品。看着那些精美的艺术品,那些都是之前的那些学生做的,他们的作品中不乏有很漂亮的作品,不过我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得他们还好!
第一堂陶艺制作课是手捏和盘条。盘条,顾名思义就是把捏好的泥条盘绕起来,当时我想到的是就是来制作一个烟灰缸,结果,由于后来制作的作品有10件之多,老师最多只允许烧制6件,于是盘条就遗憾的没有烧制了!下面我来讲讲盘条的制作过程:盘条比较轻易,就是把泥巴揉成一小段小段均匀的长条,然后再将这些长条一圈圈盘起来作成一个器皿的侧壁,当然下面也要垫一片薄泥作为底部。我觉得蛮有意思,于是我就和起泥巴来搓泥条,刚开始的时候搓起来很不顺手,不是太粗就是太细,有时候还容易出现裂纹断裂掉了。后来老师要双手要均匀向上用力,手指并拢向上扬起,在老师的指导下,搓条才均匀好看了点。不到一会,我就做好了两个作品----一个盘条——一个笔筒。通过自己亲手的体验我感受到了陶艺可以涵盖世间万物的美,我们要将这些美都融入到我们的作品里面,来给予这些作品以新的内涵和活力,让作品本身也放出耀眼的美的光芒。
我觉得陶艺课中让我印象很深的就属拉坯,在第二三节制作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来拉胚,我认为来这上课的学生如果没有尝试过拉坯的话,那么陶艺课程是不完整的。老师演示的时候我们都非常好奇,不一会儿就拉制好了一个精美的碗。曾在《人鬼情未了》里面看到拉胚,就是那个盘在那转,手放在那,不一会就可以做出很好看的瓶瓶罐罐。看起来很简单,但如果你真的这么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拉坯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老师自然不在话下,他的动作非常的老练,边示范边告诉我们每一个步骤要注意的要领,和一些容易犯错的地方,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