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演化及引发国际贸易摩擦的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演化及引发国际贸易摩擦的机制
3.1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内涵及演化
3.1.1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内涵
全球价值链就是指,一种在全球范围内的网络组织,这种组织形式使商品或者服务实现一种全链接的生产、销售、回收的一条龙形式。在这种形式当中,涵盖了实际的生产活动中的所有生产消费的主体的利益、利润的分配,全球价值链渗透到产品生产的各个部分。后来,许多学者提出了全球商品链理论,集中讨论了构成全球商品链价值的不同部分,并研究了发达国家的主导经济的地位形成的本质和怎么合理控制商品链发展的问题。
《国富论》中,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指出,工业的生产是一系列以分工专业化为基础的迂回的链条,这是经济学家首次用“链”来描述国际分工。20世纪后半期以来,世界经济格局从不同的层面来分析都会发现,这次的格局与以往的经济形势产生了明显的不同之处,表现出了独特的经济特征。在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分工是经济增长的首要前提,实现空间分工必要的桥梁是对于产业的转移。产业分工的逐渐明确、产业转移模式结构的不断升级使得当今的经济形势表现出了特有的经济形势。伴随着国际化分工的不断显著,国际产业也出现这不断地迁移变化,折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如此的变化同样对于全球的价值链更多的也是推动着分工、产业转移的不断加深,这也是分工深化、产业转移的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全球价值链分工不仅改变了全球化浪潮的基础,更对竞争模式和发展战略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
以多主体参与为主要特征的全球价值链,在其不同环节上,创造出的价值是不均衡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创造的前提是存在或者出现了某种特殊的阶段。战略环节也就是在这样的环节当中产生的一种产品。因此我们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定义更倾向于是:伴随着中间产品的进口和最终产品的出口,每个国家在一种跨多国连续生产的产品上提供某个特定环节的专业化生产并且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3.1.2全球价值链的演化
全球贸易利益的分配。而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世界各国各地区在国际分工中参与的程度以及地位决定了进步等,国际分工的形式也发生着变化。总体来说,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形成与发展共分为
萌芽、形成、发展和深化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萌芽阶段。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成立伊始,全球经济并不是十分发达,因为此时的商品形态主要是依靠自然经济为主,不发达的商品经济造成了只有在世界某些地区零星存在着一些不发达的社会分工。随着重商主义的思想在欧洲一些国家不断深入,更多的国家为了赚取超额利润,开始使用暴力的手段侵占那些落后但是资源却异常丰富的国家。这就是逐步进入萌芽状态的初级国际分工。
第二阶段为形成阶段。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推动全球进入机器大发展时期。欧洲许多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逐步进入工业化时代。可是由于受到资源、市场、劳动力等限制,率先步入工业化的国家开展了以暴力手段进行的殖民活动,强迫殖民地国家为其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由此,以大机器生产为基础的国际分工逐渐形成,这种国际分工实质上也是殖民国家与被殖民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
第三阶段为发展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又一次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再次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新兴科技推动着全球生产力大发展,世界国际贸易总额大幅度上升。这种“垂直型”分工模式也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得以大力发展。
第四阶段为深化阶段。二战后的世界各国经济一体化的脚步逐渐加快,接踵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更是使国际分工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满足消费者更加多层次的消费需求,产品的生产环节也日趋复杂,单个企业越来越难以完成产品的所有生产流程。因此这让跨国公司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利用对外投资以及跨国采购等活动,获得高额利润和其他许多非经济利益,当然这样的发展也加强了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企业间的联系。产品内部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开始出现并且得以巨大发展。
随着重商主义的思想在欧洲一些国家不断深入,更多的国家为了赚取超额利润,开始使用暴力的手段侵占那些落后但是资源却异常丰富的国家。这就是逐步进入萌芽状态的初级国际分工。
赫梅尔斯提出的关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理论,进而将垂直专业化分工出现应具有的三个条件进行说明:(1)最终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一系列不间断的过程;(2)每一个生产的阶段都是由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生产主体来完成的,生产的主体必须
在两个及其两个以上的国家,共同合作完成;(3)对于产品的完成阶段,在每个阶段中,最少在两个国家或者在两个以上的不同生产主体。垂直化分工使得国家间中间品贸易增多,并且各个国家只在链条中的某一特定环节进行生产活动。这一分工的主要特点是一国向他国进口中间产品作为本国生产环节的投入品,然后将其加工后的产品复出口到第三国,类似的,第三国再将其进口的产品作为中间品进行生产加工,这一活动一直进行到最终产品到达消费领域为止。
3.2 全球价值链分工与国际贸易摩擦的产生机制
3.2.1 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世界各国的企业在产品的研发、加工、营销等环节就已经开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不单知识在最终产品形成后才开始有贸易往来。一国所具备的比较优势是其开展价值链分工的基础。产品的研发、品牌的销售阶段是高利润环节,也是价值链的两个端头、公司产生利益的主体阶段,剩余其他阶段(如中间生产、加工环节)所产生的利益是很少的。发达国家由于对本国环境的重视,大多都出台了较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相关的法律政策、提出关于有限资源的自我保护性使用条款,进而导致了本国内的劳动力成本、资源价值不断的增加,而这些政策的提出恰好又成为了跨国际企业发展的绊脚石。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就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局面,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相关的政策不完善等缺陷,为跨国际企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廉价劳动力、发展资源),也满足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发达国家依靠雄厚的资本实力、先进的科学技术等优势在价值链分工的汲取着丰厚的利益;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有的只是等待着发达国家给予的低端环节,而处于利润贫瘠的中间地带。因此形成了发达国家企业控制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局面,这从客观上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升级,加剧了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的失衡。
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化,科技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贸易壁垒逐渐降低,工业品的价值链环节越来越具有空间上的可分布性。在当前的经济大环境下,跨国公司所进行的全球产业链布局越来越完善,发达国家选择对目标国家进行直接投资,为了获得巨额利润及稀缺的生产要素。跨国公司选取的是分割参与主体的形式,同时也是对于全球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