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语文本色追求教学质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守语文本色追求教学质效——本色语文理念下《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谢飞鹏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随着课改的推进,语文课堂上也出现了虚、闹、杂、偏等问题,导致语文教学迷失了本色,效率低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效,杨再隋、周一贯等教育专家提出了回归“本色语文”的主张。就是通过一篇篇课文,来学习字、词、句、篇,进行听、说、读、写,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今天,我将以“坚守语文本色、追求教学质效”为题,从五个方面就《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谈谈在本色语文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想。
一、深悟意图,吃透教材
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建立在对教材全面、准确的把握之上。一位教育专家说过:教师钻研教材应达到“文章如我所写,教材如我所编”的程度。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感动,引人思考。父母之爱这一主题虽然曾在前几册教材中出现,但在本组课文得以更加深化。选编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从人文思想方面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二是从学科本位上引导学生抓住对人物
的具体描写,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感悟文章表达方法,从而为本组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作铺垫。
这篇课文特点鲜明:1、情感真挚,动人心魄。父亲因为对儿子深深的爱,在废墟中挖掘38小时救出了儿子。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2、课文描写具体,形象鲜明。课文描写细致,父亲形象高大丰满,栩栩如生。3、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内涵丰富,耐人寻味。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情感陶冶的好教材。
二、依标扣本,整合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和导向,也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要保证课堂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必须首先依据课程标准、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确立全面、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是“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结合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以及上述对教材编排、文本特点的理解,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文中描写人物的佳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3、初步感受抓住外貌、语言等描写人物的表达方法。
三、突出高效,紧扣重点
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依托每
个年段、每个单元甚至每篇课文来逐步实现。因此,每篇课文在整个语文课程序列中都起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面对一篇篇内涵丰富的课文,找准教学重点,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依据课标要求、文本特点以及课后思考练习的提示,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课文对人物的具体描写,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感悟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经历了5.12地震,应当说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存在太大的困难。但对父亲坚持挖掘38小时的执着精神不易理解,认识父爱的伟大易流于肤浅。因此我以“感悟父爱的伟大和执着”为教学难点。
四、更新思想,凸现理念
优质高效、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必须有先进的思想理念作支撑。课程改革“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它决定着语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语文学科又是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用语文的方式奠基固本,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形成和提高。因此,以学生为主体,以语言为本体,正是语文教学的本色,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效的着力点。我就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安排本课的教学。
五、遵循规律,优化流程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性质。这一性质决定了阅读教学的规律就是“要领着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运用的。坚守语文本色、追求教学质效,必须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优化教学流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
因此,本课教学拟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主要有三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二、落实字词,整体感知
三、熟读课文,质疑解疑
这一课时重在夯实基础,落实字词教学,培养自学能力。让学生理清写作顺序,把握主要内容。自读自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自主质疑,为下一课时以学定教提供依据。
第二课时体会情感,领悟写法。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从语言文字入手,强化基础训练,巩固旧知。
二、披文会情,感悟写法
1、勾画批注,触摸父爱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画出文中直接描写父亲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多读几遍,在最感动的地方作适当批注。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与作者交流对话,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涵咏其丰富内蕴。
2、品词析句,品味父爱
抓住描写父亲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句段,品词析句,深入体会父爱的执着和伟大。练习朗读,感悟写法。
3、想象画面,衬托父爱
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在废墟中顽强等待和让同学先走的画面,感
悟儿子的信心和力量来自深深的父爱。
文本内容和文本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文因素都是借助精美的语言文字来表达的。因此,品味语言的过程又是给学生以人文关怀的过程。此环节聚焦父亲形象,直扑重点,抓住父亲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品词析句,把理解、揣摩、想象、朗读和感悟表达方法结合起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感悟表达,积累运用
1.积累语言,领悟写法:作者对父亲是怎样描写的呢?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描写父亲的语句熟读成诵。
2.迁移知识,练笔延伸:运用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段话,表现父母或老师对你的关心。
语文教学即练语习文,读写不可偏废。这样安排,既升华了课文情感,同时将课堂上所学的方法迁移到语文实践中。
“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本色,坚守语文本色、提高教学质效,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努力追求的境界。以上就是我关于《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的教学设想。一家之言,见识浅陋,贻笑大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