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语文教学中“文道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刍议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
摘要:语文教师应准确把握文学作品的“道”,通过启发思考、揭示“悟点”、剖析线索等方式,激发、诱导、培养学生的情感,使之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思想的升华。
关键词:启发思考揭示“悟点”剖析线索
“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文”指形式,即文章的字、词、句、篇等语文知识;“道”指内涵,即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文因道而生,道因文而存”是古代文人对二者关系最精辟的概括。文学作品并非无情物,作者写作的目的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理解、评价,寄托某种感情——“文以载道”。中学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准确把握作品的“道”,以之激发、诱导、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入情入境,接受感染和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启发思考
思考是学习深入的源头,思维是学习的“基本功”。在教学中,如果不着眼于让学生思考,课文便好似浮光掠影,瞬息即逝,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反之,若从学生思想感情与知识能力的实际出发,开辟思维的蹊径,运用作品的精要之处,激发他们生疑、质疑,探索人生的真谛,便能开启学生思维的窍门,塑造他们的心灵。
如《散步》一文,根据教学目标,我设置了几个呈阶梯状、渐进式的问题:
1.如果当初“我”不劝母亲出来散步,让她独自留在家里,母亲会怎么想?
2.解决分歧时,你认为这家人谁的权利最大?
3.“我”决定依从母亲的心愿走大路时,是不是“我”不在乎儿子的想法?
4.后来母亲为什么又突然改变主意?
5.从这篇文章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6.“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学生们对以上问题的独立思考、合作讨论,然后师生一起交流,大大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他们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意图,体会到作为中年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我还将课文内容向课外延伸,设置问题情境:吃完晚饭,全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剧,父亲想看新闻,母亲想看连续剧,而你想看动画片,此时,如果遥控器掌握在你的手中,你会怎么办?你该怎么办?让学生再次感悟本文表达的感情和揭示的
深意。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品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揭示“悟点”
所谓“悟点”,是指最能使学生领悟文中之“道”的关键性词语、句子和段落,这是入“道”之门。要找准“悟点”,把握教材的个性十分重要,不仅要把握课文的总体,还要把握局部,即对每个关
键性词语、句子、段落的个性把握得准而深,思想教育的“点”才能落到实处。
如《狼》一文的结尾是:“狼也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此增笑耳。”为什么第二句主语不继续用“狼”而改为“禽兽”呢?通过提问、讨论、归纳、点拨,学生就会理解:狼是禽兽之一,像狼那样凶狠、狡诈的动物还有很多,此处用“禽兽”一词更加概括;另外,在社会上也有像狼那样凶狠的衣冠禽兽,对于这些“禽兽”,我们要像机智勇敢的屠夫一样战胜他们。我突出了“禽兽”这一“悟点”,学生便能明白这篇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意义,从而受到教育。
三、剖析线索
在教学中,我们要剖析线索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使学生在理解文章线索,把握作者感情脉络发展的基础上,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归纳文章主旨,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如《药》这篇文章,在揭示课题后,我再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药”这样的主题要用两条线索来表现?为什么人物刻画要采取不同的手法?有的学生说:如果单写“药”不能治病,思想意义就单薄;如果夏瑜这条线也明写,如何在狱中宣传,如何押赴刑场等,在有限的篇幅中不仅失之累赘,而且影响揭露的深刻性。我首先肯定学生的意见,再补充:在茶馆里由茶客讲出,活化刽子手的凶残、帮凶的卑劣,哀叹群众的麻木不仁,赞扬夏瑜的革命精神,一石三鸟,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这样剖析线索,理清脉络,使学
生认识到华、夏悲剧的社会意义,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总之,文学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社会。“感人之心、动人之情、培养人的智慧、塑造人的灵魂”是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之一。我们的语文教学要缘文释道,因道解文,以作品内在的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之受到情和理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振奋向上,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思想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