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的六大原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识教育的六大原则
赏识教育的六大原则是信任、尊重、理解和激励、宽容、提醒。

前三个原则好比是每个孩子精神生命所必需的阳光、空气和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家长没有任何理由剥夺孩子应有的权利。

后三个原则告诉家长怎样去做,指明孩子的发展方向,怎样对孩子扬长避短,利于生命的成长。

原则之一:信任孩子——学会崇拜、学会自豪。

把信任排在六大原则的第一位,足见其重要性。

赏识教育认为孩子既脆弱又蕴藏着巨大潜能,前者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后者需要良好的环境才能激发出来。

因此,要充分给孩子信任的眼光,信任的手势,信任的语言和信任的力量。

另一方面,孩子的感觉非常敏感,信任就是连接家长与孩子的通道,赏识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孩子,孩子感受到家长的赏识并内化为成长的动力。

为孩子自豪就是给孩子力量,孩子在父母的自豪中会变得自爱、自信和自强。

学会崇拜孩子,就是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天下最好的孩子。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甚至连雪花也没有完全相同的。

因此,每个生命更是独一无二,无可比拟的。

作为父母一定要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我,就像黄山上的松树,各有所长,彼此不同,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要学会欣赏孩子,应该回到小时候教孩子学说话和学走路时的那个状态,眼中一片光明,看到的不是孩子身上的不足而是美好的前景。

大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欣赏之中都富有创造,创造之中也都富有欣赏”。

原则之二:尊重孩子——学会倾听、学会请教
尊重是六大原则的核心,如果仅做到信任孩子,不注意尊重孩子,那么这种居高临下的信任是苍白无力的,也不会被孩子认可。

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看得起,也就是在人格上尊重孩子。

而现实中孩子的地位是低下的,家长总认为孩子懂什么,把自己的意识强加于孩子,替孩子作主,不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随意打骂孩子……总之亲子关系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能在尊重上找到原因。

学会倾听。

家长认真倾听孩子说话是尊重孩子的重要标志之一。

其实孩子的心里话最想告诉自己的父母,只是因为我们不会倾听孩子讲话,不是嫌孩子烦,就是认为孩子的思想幼稚,在孩子说话时忙于做其他事情等等。

久而久之,孩子觉得你不尊重他,也就不愿意把心里话告诉你了。

倾听是尊重孩子效果奇佳的方法。

通过倾听,你了解孩子;通过倾听,孩子锻炼了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培养了孩子豁达坦诚的品格。

学会请教。

不少父母为教育孩子彻夜难眠,到处打听教育方法。

其实,一旦我们的家长从真正意义上懂得了尊重孩子,也就会自然地向孩子请教。

向孩子请教,就是研究孩子是怎么想的,研究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方法是什么,取得孩子的积极配合。

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教育者本人的行为、态度和方式,最直接最深刻地影响着教育对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给孩子什么,必须明确他需要什么。

不是家长自己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向孩子请教这个方法,最能体现互动的教育规律。

我们很多家长只有向孩子请教后,才能讲出让孩子听了之后心里热乎乎、甜丝丝的话来。

向孩子请教就是要让他感受到对他的尊重,对他的关心,并且让他自己也参与到教育中来发挥互动作用,这是启动孩子心灵发动机的重要方法。

原则之三:理解孩子——学会感激、学会陪伴
理解就是换位思考,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有许多问题,本来家长想不通,换位后,问题就迎刃而解,这是理解的作用。

学会感激。

人总在有所获得的情况下,才会有所感激。

孩子小时候,虽然需要父母细心地照料,哪怕在大人身上拉屎拉尿,父母毫无怨言。

其原因是感激孩子生命的诞生,给他们带来的无限欢乐,此时的父母眼里是一片光明。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们的心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们不再感激孩子的生
命,只盯在孩子的学习分数上,他们的内心被一种失落感所占据。

许多父母爱孩子,不是爱孩子的生命而是爱孩子的分数,更是爱自己的面子,完全搞颠倒了。

所以做父母的,应该像感激上帝一样感激我们的孩子不能只感激上帝而怠慢孩子。

学会陪伴。

要多多陪伴你的孩子。

多与你的孩子平静地谈话。

陪伴孩子不在于用时多少,而在于用心多少。

只有陪伴才能沟通。

与孩子沟通,是了解孩子、引导孩子的重要一环。

沟通是走进孩子心灵的唯一途径,是理解孩子的试金石。

能与孩子沟通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往往是成功的。

一个善于与人沟通的人肯定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我们家长就要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去培养他们包括沟通在内的各种能力和优良品质。

原则之四:激励孩子——学会发掘、学会分享
激励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

赏识教育认为,在看得起的前提下,以正激励为主,告诉孩子怎样去做,指明孩子的发展方向。

而负向激励只是禁止孩子不许做什么,应当做什么还是不知道。

现在家长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把孩子的正确行为看成理所当然,视而不见,而孩子一出现错误行为,就立即予以训斥,可谓“缺点不说不得了,优点不说少不了”。

而赏识教育认为“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

激励是把眼光集中在孩子的优点上,这会强化、巩固孩子的好行为,还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有助于生命的成长,最好的激励不是表扬,更不是物质奖励,而是分享。

孩子若能感受到家长因他快乐而快乐,会受到很大的激励。

学会发掘。

把孩子看成是一座急待开采的金矿,做父母的及时发现和挖掘他们身上的金矿,并且将其提炼出闪闪发光的金子。

一个成功的家长必须有一双善于捕捉孩子身上闪光点的“火眼金睛”,对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地赞赏,反复地激励,使孩子有一种被发现、被认可、被重视的感觉。

你希望
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在这方面找出他的闪光点,小题大做,无限夸张,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甚至可以无中生有。

只要你用心去发掘,每一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无穷的宝藏。

学会分享。

与孩子共享成长过程中成功的喜悦,为他们前进目标、努力过程、实现结果而分享。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分享孩子成功喜悦的过程,也是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

由于分享,给孩子增添了信心,加大了成功后的自信感和愉悦感,同时我们的父母和老师在分享中也获得了一种自豪感。

这里提到的分享不仅是孩子在取得成功之后的分享,而是要不断地让孩子看到成功,把“大成功”化为若干个“小成功”,这样孩子才能坚持努力。

通常说“不努力就不会成功”。

赏识教育认为“不看到成功就不会努力”。

原则之五:宽容孩子——学会反思、学会等待
宽容不等于放任,前者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利于孩子的生命成长,满足了孩子的精神需求。

而后者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

另一方面,家长对待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于单一,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严,以完美的标准去衡量孩子,容不得孩子身上有一丝缺陷,实际上违反了生命成长的规律。

宽容意味着先接纳,后升华。

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心理空间,诱发孩子的求知需求,成为自发的内在需要。

学会反思。

这既是思维方式的改变,也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方法。

孩子出了问题,我们大多数家长常常是“你怎么啦”。

总是在孩子身上找原因。

赏识教育的观念是“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

因此,我们要学会反思,遇到问题不是“你怎么啦”,而是问“我怎么啦”,孩子出了问题,要在家长身上找原因。

学会等待。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也并非一天形成,而我们的家长要求孩子克服缺点恨不得全部在一天之内完成,事实证明这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只能是
“欲速则不达”。

我们说“冰化三尺也非一日之暖”才行,这就是要求每位家长以宽容的心态学会等待。

孩子改缺点的规律是:在前进中反复,在反复中前进。

我们说学会等待还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即“花苞心态”。

不是自己的孩子花不开,而是迟开的花可能更鲜艳,只要别的孩子花开了,自己的孩子也快了。

这样,你就可能以一颗平常心去耐心等待孩子觉醒。

原则之六:提醒孩子——学会批评、学会分担
赏识教育缺这条就不完整了,孩子犯了错误,特别有不良行为习惯后,给予孩子适当的提醒作为补充,让孩子有一定的心理体验。

以震撼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产生自我改正的意识。

对孩子的缺点不仅需要提醒,而且可以更直接地提出批评,但不应该是居高临下训斥式的批评,而是平等朋友式的提醒,这样孩子才会乐于接受,尽快改正。

好的提醒是生命的珍贵礼物,孩子会以感激的心态乐于接受这份礼物。

批评的目的是让孩子改掉缺点,而提醒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为此,家长要做到“学会批评”和“学会分担”。

学会批评。

批评孩子的原则是: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在“给足面子”的前提下有多种批评的方法,如故事性批评:通过讲一个故事的方法,让孩子领悟其中的对错,自觉克服身上的缺点。

幽默性批评:在说笑话的过程中达到提醒孩子的目的。

学会分担。

我们说孩子取得了成绩,我们应该分享他的欢乐;孩子遇到了困难和挫折,我们则应该学会分担他的忧伤,继而鼓励他们在失败中站起来,再分享他的坚强。

激励、宽容、提醒三大原则是关系到教育的行为,集中体现出一个“导”字,对事不对人。

信任、尊重、理解三大原则关系到教育的态度,集中体现出一个“爱”字,对人不对事。

不管是怎样的孩子,信任、尊重、理解,都是他们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权利。

我们都知道要端正对学习的态度,对工作的态度,对同事的态度,对领导的态度,我们不能不知道更要端正对孩子的态度,这是关系到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兴衰成败的大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