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二:1-4《农耕时代的手工业》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迁移能力。 A 项时间应为春秋战国时期;
B 项时间应为明代中叶以后;C 项时间应为唐宋以来;只有 D 项 表述正确。
答案 D
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 2 小题, 第 13 题 14 分, 第 14 题 12 分, 共 26 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衣履天下”。 ——《汉书· 地理志》 “( 齐国 ) 太公 „„ 乃劝以女工之业 „„ 号为冠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青瓷最早出现于
东汉晚期,白瓷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
答案 D
8.班固《汉书》 :“(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 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 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 (霍)光。”该材料反 映出西汉( )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
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
据了主导地位,这是商品经济发展和生产技术提高的结果。
答案 B
11.万历二十一年(1601 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因苏州民变上 疏皇帝,内中提到:“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 死。臣所睹之,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 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材料主要反映了苏州( A.人们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地方官员与商人勾结欺压百姓 D.大量产业工人罢工 )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 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①了解中国古代冶金、制瓷和纺织业发展的过程、 作业 主要成就以及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 目标 式;认识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②冶金、制 瓷和丝织技术的进步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作用。 作业 设计 限时:40 分钟 满分:5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 1.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冶炼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发明了冶铁技术 B.从春秋时期开始,人们开始生产硬度高,性能好的钢 C.中国是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 D.西汉时开始用焦炭做燃料 )
B.⑤④③②① D.⑤②③④①
解析
珐琅彩出自清代, 五彩瓷出自明代, 青花瓷出自元代,
白瓷出自南北朝,青瓷出自东汉,因此应选 B 项。
答案 B
7.被称为“茶圣”的唐朝人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 “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 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 邢不如越。三也。”据此,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 B.陆羽推崇越州青瓷做茶具 C.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D.唐朝时期白瓷开始出现 )
解析
元朝时期黄道婆创新了新式纺车,她发明脚踏三锭纺
车,取代手摇一锭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纱,推动了我国纺织业 的发展。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 B 项。
答案 B
6.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以下我国陶瓷品种出现 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①珐琅彩 ) ③青花瓷 ④白瓷 ⑤青瓷
②五彩瓷
A.①②③④⑤ C.⑤③④①②
解析
由材料可知,西汉时,张安世家中有纺织产业和七百
位凭纺织手艺做事的家童。我们可据此推断出西汉时私人纺织作 坊颇具规模,而 B、C、D 三项与材料不符。故选 A 项。
答案 A
9. 《唐律》规定:“诸工作(工匠工作)不如法者,笞四十„„ 工匠各以所由为罪,监当官司,各减三等。”对上述材料理解正 确的是( )
A.政府对官营手工业管理严格 B.唐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政府限制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D.官营手工业在唐朝兴起
解析
题干揭示的是对工匠工作的管理制度,可以看出法律
规定严苛。B、C 两项与题干无关,D 项不符合史实,西周时期, 即已“工商食官”。
答案 A
10.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 民窑,其规模和数量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 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段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
解析
材料中的“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机房”是关键信
息,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萌 芽出现的标志。
答案 B
12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私营手工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商周时期开始出现私营手工业 B.宋中期后在我国手工业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C.唐宋以前,私营手工业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D.明朝中后期的私营手工业中开始出现雇佣关系
解析
A 项错在“直接”二字上,B、D 两项在题干材料中
无从体现,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丝织业技术水平精湛。
答案 C
3.宋代范正敏《逐斋闲览· 证误》 :“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 竟植之,有至数千株者,採其花为布,号吉贝布。”材料主要反 映了宋代福建( )
A.棉花种植与纺织日益扩大 B.农民以种植棉花为主业 C.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D.商品经济日益发达
解析
“木棉”即“棉花”“吉贝布”反映了棉纺织技术,
A 项符合题意。B 项中的“主业”与史实不符,C 项出现于明代 后期,D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A
4.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平川多种木棉花,织 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从 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 )
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 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 C.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 D.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
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
冶铁,明代流行开来。
答案 D
2.古罗马普林尼在其《自然史》中写道:“中国产丝,织 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 极点。”材料反映出( )
A.当时中国与罗马有直接贸易往来 B.苏州是当时著名丝织业中心 C.中国的丝织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D.当时罗马宫廷生活奢侈腐化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来越广泛,棉布正逐渐取代 麻布。
答案 D
5.马克思曾说,在珍妮纺纱机发明之前,“要想找出一个 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出一个双头人容易”。 中国改变马克思这一断言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北宋 C.明朝 B.元朝 D.清朝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